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运用手法名称
书画运用手法名称 双钩廓填:
是一种复制方法。其法先用透明蜡纸(俗称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淡墨细线依笔法勾出一个字的轮廓,然后取下,以浓淡干湿墨填成之。因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所以又称“嚮拓”。
章草:
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二方连续:
亦称“带状图案”,图案画中的一种组织方法。是将一个纹样单位向左右或上下连续成一条带状的图案。其排列的方法很多,匀齐的排列、平衡的排列或混合式排列等。应用范围很广,多用作花边。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铁线描:
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之一。线条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外形状如铁丝,故名。
双钩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勾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双钩”,多用于工笔花鸟画
清澹之体:
中国绘画术语。指设色比较轻淡,很少用浓艳的色彩,体现了前人所说的“体制清淡,作用疏通”的艺术特色。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绣眼:
鸟科的通称。眼周有白环。常集成小群,飞止于竹林、树丛间,食昆虫与果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性柔驯,鸣声婉转,是著名的观赏鸟。
斧劈皴:
中国画技法名称。皴法是指用画笔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斧劈皴”是皴法的一种,为南宋画家李唐所创,画家采用毛笔横扫,用笔极有力度,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犹如巨斧劈出一般,很有特色,故名“斧劈皴”。
渴笔:
亦称“干笔”,与“湿笔”对称。指作画时用笔含较少水份,常用于山石的皴擦。
减笔:
与“细笔”对称。与细笔的缜密精微相比,减笔属于疏体,力求单纯简括,以貌取神。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浅绛法:
是画山水染色的一种方法。浅绛用色清淡,故又称淡彩法、轻着法。浅绛法染色以水墨渲染为基础,画面色调比较单纯,选用的色彩主要是藤黄、花青、赭石等。以胭脂、曙红等作为辅助,一般不用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即便使用也是薄染。这种染色方法还比较灵活,常以水墨、淡赭并用,结合山石的正背、明暗,以墨色与赭石调节,如此山石就有高低、远近、大小、正背的区别,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在此基础上再以淡花青、汁绿渲染,必要时略施淡淡的石青或石绿,画面就更显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两段式:
倪瓒山水画常见的构图方式。远山与坡石分置画面上下,中部大片空白代表湖水,一湖两岸,中以诗题联系呼应,为倪瓒所独创。
折带皴:
用以表现山石纹理的技法之一,状似折起的带子,故名,为倪瓒所创。
平远: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渴笔:
亦称“干笔”,与“湿笔”对称。指作画时用笔含较少水份,常用于山石的皴擦。
兼工带写:
中国画技法,即线条较为工整,敷染墨、色略为粗放之画法。
皴:
中国山水画技法之一,即用干、湿不同的笔墨画出树、石、山体的纹理,增强其质感。皴法有许多种,如大、小斧劈皴,刮铁皴,牛毛皴,大、小披麻皴等,皴法的变革往往是新的山水画风诞生的契机。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册页:
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界画: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又称“宫室”、“屋木”。
飞白:
是书画笔墨中的一种笔法,指笔墨线条中夹杂有丝丝露白的笔画。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宣纸:
原产唐代宣州(今安徽泾县一带),故名。其纸质洁白细腻,不易虫蛀,色泽经久不变,是中国的一种高级书画用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而成,水墨不易渗透,适用于在其上工整细致地描绘和反复上色,常用来画工笔画;生宣则容易渗透水墨,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多用于写意画。
诗塘:
中国画立轴装裱上方所留出的空位。由于有些画心或过阔或过小,裱成立轴后,轴长画短,有失均衡,故在画身上方嵌一空白纸方,用以题字,谓之“诗塘”。
高远法:
中国山水画技法。北宋的中国画论著《林泉高致》中记载画家郭熙言:“山有三远:自山下面仰山颠谓之‘高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则称:“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以此法构图,视点在水平线之下,好象自山脚仰望山巅,使山有突兀雄浑之势。
应物象形: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中国绘画理论“六法论”之一。“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平远: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游丝描: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画法之一。因线条用中锋笔尖圆匀地细描,形似游丝,故名。《绘事雕虫》载:“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以及仕女等的衣纹。
小青绿:
青绿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相对于着色浓重的“大青绿”山水,显得更为淡雅。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朱砂:
一种国画颜料,即“辰砂”。朱砂是石灰岩中的矿石,湖南的凤凰、麻阳,贵州的安顺,四川的秀山,云南的大理均, 有出产。
“荷叶皴”:
皴染的线条近似荷叶的筋脉状,由此得名。
卷云皴:
中国画传统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树木纹理,由北宋山水画代表李成、郭熙最先使用。
三白:
唐代仕女画表现面部立体感的一种技法,即在仕女面部的额头、鼻梁、下颔三处涂上白粉,以示凸起,并显现浓妆艳抹的华贵气质。宋明沿袭,遂成为传统仕女画表现技法之一。
唐妆:
由唐代仕女画名家张萱、周昉等人所创立的、反映唐代审美风尚的仕女画样式。所绘形象体貌丰腴壮健,服饰华美繁缛;画法用笔工细劲健,施琴弦描、铁线描或兰叶描,设色浓重鲜丽,运重彩法;风格艳丽绚烂,格调雍容华贵。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牛毛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由披麻皴演变而来,因状如牛毛而得名。元代王蒙善用此法。
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焦点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效果更为形象逼真。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早期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
“钉头鼠尾” :
中国传统人物画技法的一种,用于画人物的衣纹褶皱。明人总结绘画描法有18种,各以笔迹形状命名,钉头鼠尾描为其一。其特点是起笔顿挫如铁钉头,收笔尖细似鼠尾。此外还有“铁线描”、“兰叶描”、“折芦描”等。
指画:
亦称“指头画”。即用手指和手掌蘸墨或色在纸绢上作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画据悉始于康熙年间的高其佩,其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乾嘉以后,兼工指画者益见增多。
积墨法:
中国画技法名。是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主要用于山水画中,不但可以表现物象的华滋润美,也可在墨的层层渍染中而弥显浑厚苍秀。北宋郭熙《林泉高致》谓:“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
散点透视:
指在绘画视点的组织上并无集中的明确焦点,而是采用所谓“步移景易”的分散视点群,将其分散到画面的各个部分,故名。散点透视法多用于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手卷的创作中,虽然从一点上看全幅不符合透视法原则,但随着手卷的徐徐展开,每部分画面都是平视的效果,便于展现作品的整体和细部。
泼墨法:
中国画水墨技法之一种,相传唐代王墨(又名王默、王冶)始用,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后世不断发展,使水墨泼在纸绢上,依仗豪放笔势的渲染和水墨的自然晕渗,能塑造出仿佛自然天成的形象,“泼墨法”遂见成熟。
鬼面皴:
中国画传统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的纹理,由五代北方山水画代表荆浩最先使用。
海西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又称焦点透视法。因其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期传入中国,所以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效果更为形象逼真。
相关链接:
宗教术语
书画运用手法名称
书画工具名称
书画典故书籍
法书碑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山水画
他的绘画方式以繁密闻名,在中国画中独树一帜
中央美术学院张凭教授主讲山水画披麻皴技法
绘画术语
写意山水画技法之披麻皴(上)
山水画技法,分享如何用披麻皴进行写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