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智慧生于慈悲

2016年

12/3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一匹匹带着伤痛的马


伯乐是古代传说中最擅长相马的人。有两个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拜伯乐为师,伯乐将多年相马的经验和诀窍全部传授给他们。


一天,伯乐带两个弟子到赵简子的马厩里去看马,要他们指出其中哪一匹马爱踢人。小徒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匹马说:“这匹马爱踢人。”

大徒弟轻轻地用手去摸马腿,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里,不仅没有踢人,甚至连一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师弟见马很驯服,以为自己看错了,觉得很难为情。师兄见此情况,对他解释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爱踢人。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它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匹马曾经马失前蹄。而马在踢人的时候,通常要抬起后腿,这时,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自身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也就不会踢人了。”

伯乐点头,也对小徒弟说:“你善于识别踢人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身上带着伤痛的马。”

这是一个充满人生隐喻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多数生命都是这样一匹既爱踢人又带着伤痛的马。我们在与他们接触的时候,也许有眼光发现他们踢人的一面,并加以防范或制伏,这是经验和知识,不是真的智慧。真的智慧是爱和理解,是带着慈悲心去发现并轻轻抚摸他们的伤痛,并且可以用这种办法让他们不踢人。

古人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比喻很巧妙,把仁德的浑厚与智慧的灵动反映得很形象。

不过,对于仁与智这两种境界或者修养,昨晚在读一行禅师的《活得安详》时,即有了新的体会:二者其实是一体的。

一行禅师说,真正的智慧生于慈悲。也就是说,你对于一件事物一个人的真正知解,源于你对它的慈悲心:我们只有设身处地或者感同身受地接受一件事物,才能对它有深刻的了解。如果在接触或者接近事物之前先有了成见,先有了瞋心戒心,是不可能产生智慧的。

我们看一件事,见一个人,直至读一本书,只有先见它的好,才能真正有体会有收获。其次才能谈得上批判和扬弃。反过来,有了这种智慧再去看世界,我们自然而然也就会有一种慈悲心。一颗开放和慈悲的心,必然连接着一颗真正有智慧的大脑。二者是互为因果的。

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歌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这是对智慧生于慈悲的一则反证:愤怒和愚蠢也是互为因果的,甚至就是一体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一匹匹带着伤痛的马,由此知道每个人都受着伤痛的折磨,也许算是一点点智慧的萌芽吧?




距离2017年还有

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识别踢人的马
“马看四蹄,人看四相”,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这四个方面就够了
欣赏的力量
伯愁和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如今是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
民间故事:伯乐赛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