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所谓的教育孩子,也许只不过是在欺负孩子

昨天静观育儿微信上,收到一个问题,大概如下:

女儿快4岁了,平时让她洗澡什么的,都爱拖延。爸爸觉得她没规矩。今天她玩姥姥的挠痒乐,结果掉地上摔散了,她让爸爸给她装好。不过掉地上的一半没捡起来,爸爸就要求她去捡。她好像不知道要找这个东西似的,东瞧西瞧也没看到。爸爸提醒,你哪里掉的就哪里找。

看到她没去找,爸爸就认为她是没用心去找或者说就是拖延,于是说:我数到10,没找到我就不帮你装了。女儿说:别数数,爸爸别数数。但爸爸执意数到了10。期间女儿情绪一度失控,非常害怕,还上去抓爸爸。结果就是爸爸很生气,她也很伤心……想问下,爸爸做得对吗?我们要怎样引导?

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无奈。

很多时候父母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打从孩子半岁左右开始,在与母亲融合共生的关系中逐渐分化出来时,就越来越发现,自己相对于这个不可控的世界有多渺小。面对真实的世界,他们无时无刻都可能遭遇挫败感。越长大,他们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自己的能力有多匮乏。这些渺小与无用感,很容易让他们感到痛苦。而很多父母最经常做的事,就是反复地、强制性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弱点。

比如这个案例中,父母针对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孩子,直接贴上了“拖延”的大标签,并且认定,孩子不去找掉落的东西,是因为她不愿意找。

果真如此吗?不是的。其实就算近在眼前的东西,孩子们看不到也都是常事。相反,地上的一只小蚂蚁,藏在一大幅图某个小角落的一个小人儿,孩子们却总比大人更敏锐。这就是孩子们的认知方式。他们对于更加微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同时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来对外部世界进行更全面的把握。

当孩子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其实很迷茫。这种挫败感会让她不舒服。所以,她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逃避这个不舒服。父母未看到孩子的无助,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做了相反的事。

孩子说,爸爸别数数。爸爸依旧执意数到了10。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这明显是在欺负孩子呀!“找不到东西的迷茫”,以及“无法阻止爸爸数数的无力”,对孩子的打击是双重的。这让孩子无力至极。强大的失控感让孩子变得惊恐和愤怒。哭和厮打,是孩子最后唯一能够采取的方式了。

所以,这个案例中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引导”孩子的方法,而是放下成人世界的臆断和自以为是,蹲下来,听听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排斥某个事情时,或者回避某个事情时,适当给以支持,帮助孩子把这个事情变得更容易、更好玩,一切也许就不一样了。

譬如我读到过的下面这两个小故事。

在一个酒店门口,人来人往的回廊,一个小孩突然大哭大闹,甚至躺到地上不愿起来。他的母亲没有训斥孩子,而是跪到地上,垂下脑袋,让自己的脸尽量与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线上。她的姿势看来有些奇怪。但是很快,孩子哭声渐小,最后自己止住了哭。母子俩人温馨如初,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离开。

一个让人当众尴尬的小孩,换了你,你会怎么对他?我见过很多家长带孩子在外面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进行无情的训斥,或者干脆情感撤离。于是可能孩子一边哭,一边绝望地去追假装独自走开的大人。

很多父母或祖辈这个时候都会说:孩子这样不管不行,得好好教育教育。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教育”孩子,更像是在故意欺负孩子。

而上面那个故事里的母亲,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和孩子站在了一起。她明白,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是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

另外一个故事来自《游戏力》的作者科恩博士:

两个孩子轮流玩儿一个东西,哥哥总是在弟弟玩的时候去抢。

这时候不是说:“你该遵守规则。”

也不是说:“你再等一等。”

而是蹲下身,轻轻拍着哥哥的肩膀说:

“waiting is hard. I'll help you wait。”

(“等待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让我来帮你一起等吧”。)

一个“帮”字给孩子的体会是多么的好,可以瞬间安静下来等待。

父母往往更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很少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或许还需要有第三只眼冷静地看待自己:“我真的会爱孩子吗?”,具体请看下面这个视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觉得我最爱自己”,“恭喜你,这样的人最快乐”
【转贴】谈谈教育
俞洪敏、于丹谈家庭教育
孙云晓:父母打骂孩子却没效果怎么办?
家长倾诉:我总是忍不住打骂孩子怎么办?-凤凰新闻
牵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