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道学与道统,没有比这更好的解读!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一、什么是道学?

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国人不喜欢将事物予以固化和界定(定义),而更讲究用心感悟——所谓的标准和界限,不在明处,只在人心中,靠人心去领会把握。二是道学从来就不是显学,而一直是在世俗社会背后默默地发挥着作用,这就导致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追根刨底,同时又造成把什么都往“道学”这个框里装,显得其学说神秘、高大而堂皇。

对道学的理解,自古以来有影响的说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隋书·经籍志》说:“自黄帝以下,圣悊(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这使后来很多人认定,道学就是黄老之学。

第二种,称道学为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道家、道教以及内丹学。这一观点得到当代胡孚琛先生的进一步阐发,他在《道学通论》里首先为道学正名,同时又论证了道家、道教、内丹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三种说法,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称为道学。唐朝的韩愈曾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也就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后来借此演变成儒家的'道统'。朱熹则认为,儒家的道统是由周敦颐、二程(颢、颐)上承孟子而来。

第四种说法,是把宋明以来的新儒家的思想理论即理学,称之为道学,包括程朱理学及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但这种假道学之名行儒学、理学之实的做派,在李贽看来,完全是欺世盗名,所以斥之为“假道学”。

以上四种说法,我认为都不准确。不过其中的第一种说法,距离道学更接近一些,第二种说法次之,三、四两种说法更次之——它们即使称不上是假道学,至少是狭隘的、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学。

梳理、重塑传统文化

为什么上面四种说法都不准确呢?因为它们都没有将全部的道学历史包裹住,没有揭示出道学的关键。道学之发端人物,至少应该追溯到黄帝之前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那里,黄帝前面还有伏羲嘛。至于老子,则更不应该将他视作道学、道家的发端者,而应视之为道学和道家的集大成者。

所以我认为,与其那样琐碎地从发端、首创、源流、演变的过程上去界定道学,不如纲举目张抓住本质,对道学概念进行综合性的概括。只要概括准确,“帽子”合适,势必自然而然能够罩住全部的道学历史。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从伏羲氏一画开天立太极开始,此后经过几千年演变至今的道学,其实都离不开一个主旨,那就是“无为而为、道法自然”,简言之“道法自然”。所以若问什么是道学,答案便是:道学就是效法自然的学问和学说。

道法自然

道学就是效法自然的学问和学说。这里的“自然”,既泛指宇宙间的一切自然存在,更是对宇宙间一切自然存在“自然而然”的特征和状态的描述。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所效法的,是它自己本身,即自然而然,没有一点人为的做作。

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最重视后一种自然,认为人只要效法道的自然而然,就可以“复归于无极”或“复归于婴儿”。婴儿是最接近自然而然的道的状态的,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就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类比,对“复归于无极”作进一步的具象解释。

与自然相符、相应

二、道统——道学之流变

在老子之前的上古,至少比传说中的黄帝还要更早的伏羲时代,华夏祖先就认为自然而然的人和事物最可靠、质朴、天真无邪,所以当时的人们称得道者为真人,这在《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如《黄帝内经·素问》中黄帝对岐伯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道学作为效法自然之学,最古老的源泉是河图洛书,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系辞上》)。可见是河图洛书直接产生了易学,而易学又逐渐演变成道学。易学,主要讲的是宇宙天地万物变化之道。在这种变化之中,又有一些不变的法则,其中最主要的是阴阳法则,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

由此可以认为,一方面,道学直接起源于易学,并且包涵易学,易道本一体。易是变化之道,通常通过数字来推演。数者,自然生成之数也。有天数、有地数、有先天八卦数、有后天八卦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制化之数等等。其数甚真,其中有象,象中藏理,其理可占,象数理占四位一体——其根是数,其显为象,其运成理,其推即占。象数理占互相依存、互相阐发,共演天道。

另一方面,道是易的起点、过程和归宿,通常辅以文字符号来说明。中华汉字本身就是从道而得,也就是效法自然的结果、结晶。从道而得谓之德,因德而心中有数,因心中有数而显汉字之象。故汉字即象、即数、即理、即易。每一个汉字,其方正之形无不与易道之圆融相呼应,具有象征性、模糊性、关系性、临界性四大特点。并且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变化,即是太极互推之阴阳变化,数在汉字的象中,理也在其中,甚至占也在其中,奥妙无穷,非致虚守静而难以明了其究竟义,非致虚守静而难以运用自如而不失其道。

剔除杂念

在我看来,中华道学源流,是一个自古及今、由形而上到形而下逐渐演变的独一无二的宏大体系,这个体系就是道统现简述如下:

道学源流:河图、洛书→伏羲八卦→黄帝→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老子、庄子、列子(道家三圣)→先秦诸子百家→其后历代至今,各家各派对道学的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演绎、补充、发展和完善。

以上是我对道学源流及其体系的前所未有的全新概述。这个概述表明:这个道统绝不是儒家的那个道统。儒家的道统,仅仅是道的世俗化运用,是世俗之道的一种,并且仅仅是世俗的家庭、社会、政治伦理之道,是不足以称之为道统的,可谓之伪道统。

心如磐石不乱意

与老子相比,孔子还是要差一个档次,不能算是圣人,顶多算个贤人。这个道理很简单:道学是形而上兼顾形而下的一切。而儒学只关注形而下不关注形而上,故没有道学层次高。虽然儒家也讲道,但那仅仅是世俗伦理之道,并没有全方位地承接天道。

倒是老子,因为没有像孔子那样忽视形而上,所以对道的理解比孔子更究竟。如果说儒家文化是绵羊,那么道家文化就是神龙。在西方狼文化不断冲击中华民族的今天,唯有龙才能对抗狼、打败狼;若单纯用儒家那套绵羊文化,十有八九要死在狼嘴里。

中国人应该重新认识老子,重新认识道家的历史地位。道家不能像有史以来的主流观点那样,把它涵盖在诸子百家之内。道家应该高于诸子百家,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的地位,也应该高于包括孔子在内的所有先秦诸子。

所谓先秦诸子百家,不过都是道家的子系统,是大道分裂的结果。例如,儒家是对道的家庭、社会、政治伦理方面的演绎,法家是对道的社会、政治等法制保障体系的演绎,墨家是对道所关涉的、政府所难以顾及到的社会公共空间层面的演绎,兵家是对道的国家机器军事运转方面的演绎等等。所有这些不同侧面的演绎,有合道的成分,也有不合道的成分。合不合道的标准在于:是否真的效法了自然。

抱朴守真

三、天大地大 唯道为大

由以上简要的有关道学正名及源流的全新之说,也会相应地带来一些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暂时可以简要表述的是:

(一)易经是人类文化的总纲领。

易经的本质是宇宙模型,是以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方法,模拟、说明宇宙天地万物的演变及其法则。易经有三大法则:1、象法则。用卦象和爻象来模拟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法则。2、数法则。运用河图洛书的数理,来推演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过程,计算变化的因果。3、理法则。万物之理乃易之理,易理即道理,与数的的推演、计算紧密相关。

《易经》的主旨是天人合一、天人同构。《易经》的信息,是天人同构之下的全息。心与物齐,心与物一,心与物互补协调。“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易经》所揭示的法则,与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是一样的,它囊括了宇宙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一切道理。将来,世界和人类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跳出《易经》这一“如来佛”的掌心。

客观上来说,地球人谁也违背不了《易经》,也就是说,你不想“天人合一”最终也得“天人合一”。但在主观上,人常常和《易经》背道而驰,比如不知法地、法天、法自然,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以至于胡作非为害人害己等等。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疯狂逐利,只顾满足感官肉欲享受的时代,东西方各色人等,都急需学习《易经》,急需吸收这来自中华大地上古老文明的喂养。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二)正本清源——伏羲不仅是中华人文始祖,同时也是人类哲学领域辩证法的始祖。

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了比较精致的程度”。但是马克思并未揭示辩证法真正的源头,事实上,佛教有关辩证法的认识乃是从道而来,而道又是从易而来。

伏羲氏一画立太极,就是立道、立德、立无量度的不朽之功。道分阴阳,犹如西人所谓的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从此有了分别之心。要不何有阴阳之分?

因此这是道之世俗化的必然。而阴阳互根、互推、互化,由此对应西方哲学,正是辩证法及其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最早揭示。

正本清源

(三)以易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东西方文化接轨、交融,不应该是平起平坐式的接轨、交融,而应该是东方文化引领西方文化,使之向东方易道这个根文化逐渐靠拢、还原。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即使最后环境变了,历史最久远的环境对人的惯性影响依然是深刻而难以切除的。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其破碎的地形、残酷的生存环境必然使其养成争斗、竞争、由“异我”到“自我”,再由“自我”到无视天道的膨胀的“超我”这个分裂的方向退化;这是西方人无法摆脱的集体的嗜血的族群劣根性。但退化到一个临界点,其中的一些智者,很可能比我们中国人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易道文化的伟大,乃至于效法之。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而中华民族以大汉民族为主体的族群,生活在大陆一体、生存环境相对安稳的东胜神州。他们必然讲究统一、和合,必然是沿着“非我”到“和我”,再由“和我”到“合我”的整体方向进化,这是中华民族以大汉民族为主体的族群代表人类所秉承的优秀的合道的族群本性。

但吊诡的是:近百年来,我们在西方嗜血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竟然抵抗不了物质的诱惑,以致意识受到蒙蔽而认识不到自身文化的伟大。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这不能不从深层次去思考:我们到底怎么了?难道中华传统优秀的易道文化,将来真的要等西方人来帮助我们传承吗?

今天,我们或许已经无法追究:上天为什么让炎黄子孙生活在东方中国这块被称为神州的热土,而让其他诸多异族生活在别处?或许,这正是冥冥中大自然的造化,是造物主赋予我们中华民族之中的智者、醒者,在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护卫其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而光荣的使命。但愿我们不要成为弘道、扬道的悲剧英雄。

巍巍昆仑

(四) 道是万物的尺度。

人最终需要效法的就是道,道是人唯一不可悖逆的基本准则。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不接受道的统领与支配,也就是终极自然的统领与支配。由此可以说:道或者终极自然,是万物的依据、皈依和尺度。

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里的“孔德”,一般解释为“大德”。实际上,“孔德”的含义并非如此简单。按古人常用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孔,就是洞的意思,“孔德”就是说,人的品德,像洞那样虚静而深邃。因此“孔德”,就是十分深厚的德。而“容”,它不仅仅是指怀德之人外在的容颜、容姿,更是指其内在的充实、充满(内容)。 所以综合起来看,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厚德之人,其内在和外在的表现,都是“惟道是从”。

所谓“惟道是从”,主要是就人的内心准则而言,是说人要始终效法道,非道不从。这句话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道是万物的尺度——道应该藉由人的遵从、接纳,而成为判别万事万物是非对错的准则,而且是唯一的准则。

坚守

(五)从根本上说,世间只有唯道主义而没有任何其它主义。我们应该用唯道主义彻底埋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时还要用唯道主义辩证法,彻底埋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物质可以决定意识,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物质和意识恰似阴阳,不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和唯心的说法,是西方天人分离、主客二分、二值分裂的理性思维所致,不符合早在远古时期就掌握人类最优秀方法论的华夏先祖天人合一、主客一体、周延圆融的易道思维。心与物是一体之两面,该侧重物的时候就侧重物,该侧重心的时候就侧重心。这就是唯道,这就是视时空变化(即易经中所强调的时、位)所行的变通,那种唯物涵盖一切时空和唯心涵盖一切时空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

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以毛泽东1963年5月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为例,毛泽东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客观可以变成主观,主观可以变成客观。”这样的认识就是合乎道的认识,而马恩的著作里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述,则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因为他们作为西方人无法摆脱物我分离、主客分离、天人分离的思维模式。当然,毛泽东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并没有进一步就此追根溯源,没有将马恩的理论与中华道学结合起来,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也是他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信仰却难以坚定、稳固这种信仰的深刻原因之所在。

用心与万物沟通,心物浑如

(六)人类尤其是西方在政治上关于“民主”、“君主”的提法,是对自然法则——道的公然亵渎,是无知而狂妄的肉欲宣泄,因此应该按照东方的易道思维来重新理解“民主”和“君主”,把“民主”和“君主”纳入到“道主”的范畴来考量。换句话说,“民主”和“君主”,都必须主动寻求对“道主”的绝对遵从,以确立起“顺道则昌,逆道则亡”的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信念。

就“民主”和“君主”而言,都只有在合道的情况下才是真“民主”、真“君主”;否则无论“民主”“君主”,都是无道的纵欲。因此从根本上说:我们要认同的是“道主”,而不是“民主”或“君主”。

也许有人要问:怎样实现道主?其实这是个伪问题,道本来就在做主,道始终都在做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或者说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因此人类需要的只是如何认识道、悟道、理解道、依道而行,而不是相反。

人类要按照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去开展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如果背离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去行事,那么势必会陷入主观妄为而招致祸害的危地甚至绝地。

个人会犯错,多数人也会集体犯错

(七)提倡并高扬“道本主义”,彻底埋葬“人本主义”这个来自西方无知荒诞的谬见。

“人本主义”或“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把人当作根本、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和造物主之上,这是西方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滥觞,是在“征服自然”的旗号和冲动之下,一种狂妄的、局促偏狭的宣称。

实际上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都不过是道的载体,所以人的使命就是弘道、扬道。如果人立足于“人本主义”,妄想不受道的支配而去弘人,那么弘到最后只能是自取灭亡。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意识同样根深蒂固,大多数没当官的想当官,当了官的顿时以老爷自居。我们迫切需要在努力消除“人本位”思想意识的同时,努力消除“官本位”的思想意识,而确立起一种全新的“道本位”的思想意识。

值此资本全球化和工业文明遭遇空前发展瓶颈之际,弘扬中华易道文化正当其时。真的有了这个文化做支撑,人类就会拥有自身真正需要的一切,就会在“道本位”的基础上,真正获得人的地位。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八)中华易道文化、易道思维、易道思想、易道文明,理应成为人类共同追随的文化之根本、哲学之母亲、思维之范式、思想之源泉、文明之皈依。

为什么“理应成为”?因为客观上就是这样、本来是这样、必然是这样。世界的多元,在客观上永远是中华易道一元之下的多元,不可能有例外;同时,将来所谓的社会大同也好、九九归一也好,也必然是易道文化的大同与九九归一。

可惜人类,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很多人,缺乏这种文化自觉,始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到这一点,故此强调人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这一点。

弘道、扬道,只有让易道的旗帜在全人类高高飘扬,人类才有可能健康持续发展。否则,人类的前景难言乐观。

上善若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我手写我心

缘来有你,大道不孤,且行且珍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仕强教授谈“道德经” | 道家的功夫,最了不起的竟然是这一个……
道家与易经
道学:“道”从何处来
《天道》儒释道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脉中,阶层跃迁的秘诀就在其中
《老子他说》22章1曲则全,曲直分明转一圈,南怀瑾
屈原零态文化在八卦易经上的应用 之道学理论基础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