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实上,中国文化真正迥异于世界的特征,主要有这四个

中国文化的四大特征


有人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才是灵魂。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国学热”,“复兴传统文化”的风潮。

然而,其中的很多讨论,总是陷入“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标签化中。

比如有人说,中国文化重“道”不重“术”,重“精神”不重“物质”,重“整体”不重“局部”……

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天然优秀,导致了群体性的自大与排外。

对中国文化大而无当的认知,既无助于认识中国,也无助于认识世界,更无助于改善我们自身的处境。

事实上,中国文化真正迥异于世界的特征,主要有四个。

点击图片,即可收藏独家好书

▍一、象形表意的文字系统

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迥异于世界。

起源于祭祀占卜的汉字是典型的象形、表意文字。

古人用图像描绘自己看到的事物,比如“刀”口上加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关在圈里,就是“牢”。

而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开始使用迦太基人创造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发音与书写高度“一致”,学习成本低;但文字的不同,使得不同区域沟通成本也变大了。

中国人的表意文字,在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形成了一套通用书写系统。

一个广东人和一个贵州人、山东人说起话来,声音如同外语,但彼此都能通过文字顺畅交流。

可以说,象形汉字发挥了横向的超方言功能和纵向的超时空功能,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一直沿用至今。

正如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所说:“假若中国古代采取拼音文字,中国将不会是今天统一的形势,也许分成多少个独立割据的小国。”

然而,象形的汉字也影响了国人的思维。虽然也有不少形声字,但是汉字特殊结构,望文生义成为常态。

国人惯用类比,常将形象的事物归作一类,混为一谈,而不追问其本质差异。这种文化习惯,和使用汉字有着莫大干系。

点击图片收藏独家好书,读懂汉字思维的优劣

▍二、内外有序的伦理观念

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也迥异于世界。

著名学者葛兆光给西方学生讲课时,出了一道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分别叫什么?

西方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个sister。

因为在国外的家族中,个体往往都是独立的,称呼没有这么复杂。晚辈不仅可以和长辈同名,甚至可以对长辈直呼其名。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忤逆的蛮夷。

而中国人将姑表亲、姨表亲、堂表亲,分得清清楚楚,辈分、长幼、尊卑的区分尤其重要。

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婚丧嫁娶,仍然保留了一整套“内外区分”的规制礼仪。

这种亲疏有别、长幼尊卑的宗法伦理制度,起源于周代宗法制度。

汉代董仲舒之后,又形成了三纲五常的思想,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家族的等级制度和封建政治秩序高度同构。

内外有序的宗法制度,构筑了此后两千年来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涵,并催生了“家国天下”的情怀。

只有了解这种“家国情怀”,才能理解苏武被逐放北海牧羊十九年,在恶劣的环境中心念故土、持节不屈的精神。

另一方面,宗法制也衍生出“男尊女卑”,过分看重“人情关系”、“安于传统,缺乏创新”的守旧思想。

点击图片收藏独家好书,理解家国体系

▍三、和谐圆融的宗教信仰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有别于世界。

从东晋开始,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态势,民间的三教庙里常常同时供奉三教的神仙。

宋孝宗、永乐皇帝和雍正皇帝也不约而同讲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这与西方各宗教之间水火不容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在西方世界,宗教在很长时间里掌控了极大的世俗权力,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他们只允许一个神明存在,从未有过“一僧一道”同时出现的场景。

比如欧洲历史上绵延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有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战争,都导致死伤无数。

中国人虽然也供奉神明,但并不依赖神明,只是将其当做寻求安心和慰藉的精神养分

因此,一个人可以同时信奉多个宗教,他们对宗教的态度是平视的、现实的。

但是,真正的信仰必须是绝对相信、超越功利,甚至超越生死。如果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不信;对神施予贿赂,这样的神就变成了人的仆人。

因此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缺少信仰的文明。

像西方人那样,为了捍卫某种宗教信念、价值理念而以身殉道,在中国人身上是极难发生的。

点击图片收藏独家好书,反思中国人的信仰文化

▍四、“万邦来朝”的国际秩序观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不同于世界。

中国地处广博的内陆大地。古人认为自己处于天下的中心,是文明最发达的地方,即“中原”。

越是边远的地方,文明程度就越低,即为“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因此,中原王朝自视为天朝上国,讲究王道兴天下,故以“老大”的身份关照比邻的朝鲜、琉球、尼泊尔等藩属小国。

这就是由“华夷观念”衍生的“朝贡”国际政治体系。

朝贡体系维护了中国对周边的影响力,形成了以亚洲东部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圈。然而对藩属国的物资馈赠,也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西方,随着宗教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各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现代国际秩序也应运而生。

但是反观中国,这种“万邦来朝”的国际秩序观,至今仍然深深镌刻在国人的内心里。

所以国人一思考国际政治,就常常陷入“不是主子就是奴才”的君臣、父子想象中。

点击图片收藏独家好书,读懂“天朝上国”的文化心态

在世界文明越发趋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既是对自己命运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方向的选择。

因此,无论我们是否身在中国,无论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都应该重新认识这片土地,深刻理解先辈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

只有了解文化根本,才能看懂中国何以成现在的中国,民族的未来和自身的道路将会通向何处。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不管对中国文化是赞赏还是批判,都陷入了某种情绪性的宣泄或对抗。

而市面上流行的书籍,要么是晦涩难读的鸿篇巨著,要么是哗众取宠的稗官野史。

可见,我们急需一套通俗好读、权威系统、值得收藏的中国文化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冰 | 汉字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法
淡化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个理由
一百年前废除汉字的呼吁为什么不可能成功?
中国最长寿的神奇文字——甲骨文之谜
你觉得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吗?为什么?
10张照片揭秘越南街头的汉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