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握好“整合点”分析

   这是应《中国教育报》编辑之邀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对老师们全面地理解“整合点”、设计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整合”质量有所帮助。文章发表在2011年10月28日的《中国教育报》第八版,小标题是编辑加的,教学过程设计模板是我修改而成的,设计内容则尊重原创意图。全文如下:

如何把握好“整合点”分析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金陵

   “整合点”分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重要内容。对于帮助中小学教师寻找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切入点,促进“整合”深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理论阐述

   所谓“整合点”,通俗来说,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支持能力发展的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贯穿教学全过程。具体到把“整合点”选在哪里,要视课堂教学目标而定。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是“整合点”分析的出发点。

分析当前“整合”发展的层次,可以方便地发现“整合点”与“整合”发展层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把握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整合点”分析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图一:“整合层次”与“整合点”关系示意图

 

   从图一可见,“情境激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低级层次,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策略。“情境激趣”在实践中最容易上手,是早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采用得较为广泛的形式。在“情境激趣”层次,“整合点”无处不在。

   “突破重点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级层次,指的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于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之中,以取得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之实效的教学策略。“突破重点难点”是“整合”寻求突破“瓶颈”的产物,其“整合点”直指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本身,使“整合”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核心,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从而有效地突破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代表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主流形式。

   “创新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级层次,指的是通过精心设计过程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方法,在活动中发展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创新教学方法”层次,“整合点”可以是过程或活动,可以是感悟方法,可以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以是知识点。

   分析“整合点”与“整合”层次之间的关联度,我们不难发现寻找“整合点”方法: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就怎样发掘“整合点”。

   确定“整合点”之后,到底采取什么样“整合”方式,仍然使不少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如果用系统最优化的原则与方法来思考问题,许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

   遵循系统最优化原则与方法,就要根据既定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方案。这个教学设计不仅要求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环境,而且要求分析教师个体的风格与特点。因为,教师个体业务因素因知识背景差异、技术背景差异、资源占有差异、性格特点差异、审美情趣差异,还有教学风格特长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整合”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实际上是教师个人因素与教学内容、学生现状与发展目标和学校教学环境之间的最优化整合。“整合”的目标,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包括资源选择、技术方式等等,就是根据这个目标,综合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水平,最优化地组合教师个人因素与教学内容、学生现状与发展目标、学校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



图二:“整合”最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示意图

 

   图二可见,“整合”不是一个不变的模式,而是柔性的不断创生成的样式,同一个课题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整合”结构,同一个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题异构”。我们所说的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让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为目标,通过个性化地整合教学诸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实现的。

个案分析

   《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之作文评改》就是这样一堂好课。试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在评价与修改习作中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写作技法突出人物个性。

   过程与方法:依托专题网站、论坛等信息技术,即时生成并呈现当堂修改习作,在协作学习、评价与交流中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协作与互相评价中领悟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在及时修改、评价他人习作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作为学习伙伴的成就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即时生成并呈现当堂修改的习作,实践中掌握细节描写技法。

   难点:对即时生成的习作进行有效评价,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方式与预期效果

1.概述细节描写

目标:让学生知道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内容:名著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

讲授法

专题学习网站相关内容呈现,了解细节描写

2.投票选“状元”

目标:在比较、评价中发展高级思维能力,激活学习兴趣;

内容:给论坛上4个同题习作片段投票;4篇习作各具特点,其中一篇较为薄弱,有修改空间

生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论坛投票,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发展高级思维,突破难点;投票结果即时显示激起学生学习激情

3.改出好文章

目标:把方法运用到实践,能力在发现与改写中得到提升;

内容:修改4篇习作中有修改空间的习作(对比例析作文中点拨方法:变“陈述”为“描述”,变“概写”为“描写”;学生找出待改文章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写)

讲授法、对比法、协作学习法

分析专题网站对比范文;论坛修改文章,即时生成资源,学生当堂评价,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作文讲评效率和学生习作水平,落实好教学重点,继续突破难点

4.贴出好文章

目标:与原文对比,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后的不同(提升),进一步培养比较、评价等鉴赏能力

内容:浏览其他同学的修改习作,推荐一篇修改得最好的习作贴到“交流区”与他人分享交流

协作学习法、交流评价法

论坛贴出推荐习作,写好推荐意见。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人人评价,在对比评价中引领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进一步落实好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5.课堂拓展,巩固深化

目标:巩固技能。

内容:学生选择观看专题网站上的视频,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写视频中的人物,题目自定

情境支架法

利用网络型学习课件中整合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描写情境,巩固深化细节描写技能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来看,这堂课的“整合点”没有停留在“情境激趣”的初级层面,也没有囿于死抱“知识点”、死揪“重难点”不放的“辅助教学观”,而是重在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创新,是较高层次的“整合”。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支架,网站与论坛相结合,思维与实战相结合,围绕发展比较、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这条主线,激发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写作能力、思维发展和拓展视野等方面都得到锻炼。

   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来看,教师选择的课题来源于教材,又作了符合课程标准的调整,着力点在于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提高鉴赏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实践的结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较好地受到了思维训练,饶有兴味地进行“改写”习作,评价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和学习成就感皆有很好的提升,教学目标自然很好地达成。究其教师素养原因,皆于其个性化素养有关。譬如,对教材和课改精神的理性把握,谙熟论坛互动功能,有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形成的资源积淀,又把教师个人素养与教学内容、学生现状与发展目标、学校教学环境等要素进行最优化“整合”,突破了“辅助教学观”的局限,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校本资源建设生态化的途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工具。形成了创新教学方法的高级层次“整合”。

   正是教师业务素养融合在“整合”教学设计与“整合”实践之中,才有了丰富多彩的“整合”方式,“同题异构”也才具备了理论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程教育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教师听评课的几个要点
《分数的意义》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
课堂教学如何确定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索 ―图图(朱艳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