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项目好在哪里3-规划实施和管理


3-1. 规划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化



3-1-1.数据入库一体化保证编制成果向规划管理成果转化的便利性(2007-广州市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

本次规划中一体化地考虑了规划编制内容——规划成果要求——计算机建库数据格式,采用与统一信息平台密切衔接的数据格式,对规划成果的图层名称、线型及颜色、配套设施的符号及分类码等电子文件格式进行了明确、统一的规定,保证了规划编制成果向规划管理成果转化的便利性。


3-1-2.建立规划数据信息转换平台(2005-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配合园区规划管理模式,建立规划数据信息转换平台.使规划能够动态掌握园区各项工程建设信息,及时进行规划协调和衔接。同时规划成果亦能够较快地入库和投入使用,并加以及时更新。


3-1-3.电子成果进入地方管理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2009-淮安市城市“五线”控制规划)

规划形成以“问题分析与评价、方案优化与调整、布局引导与控制、实施措施与保障”为脉络的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编制中制定了“淮安市五线控制规划编制图层管理规定”,为最后电子成果进入地方管理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便捷;规划成果表达借鉴控规图则的表现形式,文、图、表对应,在各线或设施的等级,规模、用地、引导要求等要素的具体落实上体现“四定”(即:定性、定量、定位,定策),做到内容全面规范,表达清晰完整,便于规划管理使用。


3-1-4.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和预警系统(2009-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和预警系统。本规划建立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井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预警系统,为动态规划管理提供查询和展示的平台。


3-1-5.构建了城市土地储备数据库框架,为政府规划和决策提供了依据(2009-北京土地储备规划研究(2008年-2020年))

规划构建了城市土地储备数据库框架,包括规划信息、规划审批信息、地籍信息以及土地供应信息等,确定了土地储备资源筛选的系统方法,为政府了解和掌控用地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此次规划研究为各类规划、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包括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的制定,住房建设计划的编制等。此外还为确定重要项目选址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包括近期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选址、近期轨道交通沿线用地优化等工作。



3-2. 控制图则实现更有效的规划管理


3-2-1.引入“白色用地”
(2011-深圳市南山02-01&02号片区[蛇口地区]法定图则)

针对“法定图则”编制过程中开发条件不成熟或开发意向尚不明确的地块,引入“白色用地”的概念,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提出该地块内禁止的土地使用方向,为将来地块开发预留弹性。


3-2-2.建构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分图控制图则(2009-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

立足实施的可操作性,按照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功能,本次规划提出城市非建设用地“分级控制、分类保护、分步实施”的控制方法,以及分级、分类、分步的标准,从操作控制的实际出发,提高了城市非建设用地控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保障良好非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同时,从包括建设与非建设用地的整体空间角度合理选择城镇建设用地单元和确定其建设强度;建构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分图控制图则,从而和建设用地分图图册共同成为控制并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完善控制管理体系。


3-2-3.在旧村范围内注入“城市更新单元”的概念(2009-珠海市南屏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在旧村范围内注入“城市更新单元”的概念。划出需要改造区域,对区域内各地块的容积率不作规定,但控制该区域的建筑总量、建筑高度等指标,规划建设中不可突破上述指标,但允许在整个改造区域内进行合理分配与调节。


3-2-4.制定开发建设指引”、“规划控制指引”、“城市设计指引”三类图则方便规划管理工作(2007-广州从化温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城市设计及道路交通和市政专项规划)

针对不同使用方的需求,规划制定了“开发建设指引”、“规划控制指引”、“城市设计指引”三类图则,极大的方便了规划管理工作。


3-2-5.“控规导则+控规细则”两级的控制体系(2009-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加强与规划管理的衔接,按照“分级编制、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分级调整”的规划编制思路,确定了“控规导则+控规细则”两级的控制体系。从控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编制角度,提出“控规导则+控规细则”两级的控制体系,并分别以控规编制单元和控规管理单元承接相关管控要求。


3-2-6.传统图则中加入地籍图和城市设计导则(2009-京沪高铁廊坊段两侧用地控制性规划)

传统图则中加入地籍图、城市设计导则等,使土地与规划合一、刚性管制和弹性引导合一,方便规划管理部门管理。


3-2-7.实线控制、虚线控制、指标控制和点位控制(2009-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满足规划管理的弹性需求,提出了实线控制、虚线控制、指标控制和点位控制的等四种控制方式。其中实线控制的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设施要求均不得作出更改;虚线控制相对实线控制,仅用地边界可根据具体方案略作调整,点位控制制是在确保设施规模的前提下,可结合相邻地块开发与其他项目进行联合建设;指标控制是在下位规划编制需落实。


3-2-8.各项控规指标要素整合汇总系统整理至地块控制要求一览表(2011-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了同时体现各项控制要求和地块特性.便于管理者查找控制内容,规划”将新分解出的和传统的各项控规指标要素整合汇总系统整理至地块控制要求一览表中.井区分强制性项日和引导性项目;地块控制要求一览表的成果形式可直接转化为规划设计条件或土地出让合同,简化了规划管理程序,提高了效率。

同时,在地块控制要术一览表的设计中,针对生态城管委会的管理理特点,将9大项控制内容分别对应其管理部门和主要建设实施部门进行归类设置,使得各个部门在规划审批、实施建设、项目运营等各个阶段都能明确职能、高效管理。


3-2-9.强化编制、简化管理,从“指标管理”到“效果管理”(2007-广州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落实“强化编制、简化管理”的规划管理理念,实现从“指标管理“到”效果管理”,以城市设计为先导,确定建设高度分区与空间轮廓线,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的拟定,从整体的空间控制要求综合研究确定规划控制指标和要求,并纳入法定规划,确保规划的效力与权威。细化规划管理文件编制,建立从全区法定图则-街区控制图则和城市设计导则-开发地块控制图则与规划设计条件三级规划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向“效果管理”的思路的转化。


3-3. 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


3-3-1.“一控规两导则“的规划管理平台
(2011-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实现了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2011年,天津市全面启动了“一控规两导则“的规划管理平台:即由控规进行总体控制,主导用地性质;土地细分导则细化控制指标;城市设计导则加强对空间形态的引导。导则以其全面系统的控制指标和查字典的使用方式为规划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

1在规划方案评审方面,导则与控规单元一一对应.对全市各区和承点地区的空间结构、形态特色、建筑风格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向和规划要求;对设计构想和空间形态提出评价标准和引导说明,既鼓励创意又注重发展弹性。

2在建设项日管理方面.建筑特色、色彩、顶部、街道家具、广告牌匾等设计导则成为建设项目审批更为精细的管理依据与技术标准,并将设计方案放入三维空间中模拟,从整体环境中审视方案的空间尺度、形体关系等。

3在历史名城保护方面,专门制定了每个街坊地块的建筑体、细部特征、历史街道控制等技术图则,加强对历史街区的精细控制和引导。

4在市容环境整治方面,导则以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在街景立面、绿化景观、广告牌匾、街道家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2.规划先行、控制同步、建立动态控制的实施指导体系(2011-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建立动态控制的实施指导体系,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与城市设计在编制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成为重点功能区城市设计与控规结合的范本。控规除了制定规划管理单元导则以外.还创新地增加了城市设计地块控制图则和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一方面使城市设计的形态能在日后的实施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为管理部门的规划行政审批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对轴线核心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形态得到有效控制和落实实施。


3-3-3.突出城市设计作为社会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控制特征(2011-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课题研究)

针对城市设计编制指引的难点,即如何平衡合理控制与过度干预、设计创新与循规蹈矩、过程控制与终极产品、客观标准与主观判断等,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指引突出目标导向,强调过程控制而非产品控制,加强公众参与,合理引导,鼓励创新,成果内容注重与规划管理手段紧密衔接,真正发挥城市设计指导和协调开发建设的作用。


3-3-4.以项目导向作为规划管理平台搭建基础的方法创新(2011-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

两江四岸地区分为五个功能区段,以区段为单位编制城市设计导则,依据总体城市设计对每一区段提出不同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景观意象、核心任务等构筑面向实施管理的控制指标体系。


3-3-5.精细化管理的城市设计编制方法,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紧密衔接(2009-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

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实践,逐渐摸索出对重点地区规划管理的一套新的工作方法,即重点地区在编制控规前设置城市设计环节,充分考虑现状、已批案件,协调解决现状与规划的矛盾。首先制定深入的城市设计方案,从发展定位、空间效果等方面综合研究,细化规划;城市设计按程序审定以后,再反馈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中,同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细化控规的控制要素,通过规划设计条件来落实城市设计的各项要求,最终实现控规强制性要求与城市设计指导性要求的有机结合。到行政审批环节则简化管理,严格按规划逐块用地实施建设。待条件成熟以后,在规划稳定的地区对符合规划的建设申请逐步实施自动许可。


3-3-5.将城市设计内容转化为以控规街坊为单元的城市设计导则(2007-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方案综合暨控制性详细规划)

探索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城市设计内容转化为以控规街坊为单元的城市设计导则与控规结合,实现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对接。


3-3-6.提出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办法和在规划管理中的管理流程(2009-武汉市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鉴于我国城市设计审批制度尚未建立,城市设计实现体制也未健全,城市设计在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地位缺乏法律认同,造成规划部门在方案审批时缺乏依据,导致了城市设计成果实施和运用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该研究结合武汉市规划管理制度,对城市设计如何面向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城市设计的实施途径,创造性的提出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办法和在规划管理中的管理流程,从制度上确保了城市设计成果实施和运用。


3-3-7.以实施为重,与管理相衔接的设计成果(2011-黔江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

为了使城市设计更具可操作性,将城市设计成果转译成管理规定,形成方便日常管理使用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和简洁明晰的详细城市设计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共同使用,以保证城市建成环境的整体效果。


3-3-8.制定《实施管理手册》与《深圳市城市没计标准与准则》,共同构成指导龙岗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南(2011-龙岗整体城市设计)

《龙岗整体城市设计》主动适应管理需求,全面跟进技术服务,注重与管理的衔接和在实际管理中的操作方式。为落实其技术性成果,辅助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有效开展设计管理,特制定《实施管理手册》与《深圳市城市没计标准与准则》,共同构成指导龙岗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南。通过对城市设计要素提出设计方向与设计原则来指引宏观专项及中观层面的规划和设计项目,并可作为微观层面项目的设计前提和参考建议。

同时也为区政府提出支持城市发展的若干项目库和政策建议,指引开发建设的时序安排,明确各职能部门执行的协作关系。


3-4.“一张图”管理


3-4-1.地下空间的规划导则与G I S数据库平台对接
(2009-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在实施操作上,正将地下空间的规划导则与G I S数据库平台对接,将地下空间控制要素纳入城市“一张图”管理系统,同步构建地下空间信息平台。


3-4-2.一张图城市设计与法定图则对接(2009-深圳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由于深圳较为完善的法定图则“一张图”执行体系,与法定图则对接是保障城市设计思想落实最为有效的方式。同时为应对市场条件变化,以及保留具体设计的多样性,不应由法定规划全面保障唯一设计方案的实现,而应着重保证其中体现公共利益和场所价值的内容。


3-4-3.“一张图”管理平台(2007-广州市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

本次规划针对传统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性、规划成果较难直接应用于规划管理的现状,以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有效衔接为目标,在规划技术路线与方法的确定中始终贯彻“面向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本次规划编制构建“一张图”规划管理平台。规划中通过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进一步核实了各区的现状建设情况,并将规划局多年来已审批的各层次规划和规划管理动态信息在分区规划层面进行协调整合,有效地解决了规划管理中多层次规划相互矛盾的问题,为城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5.搭建了由现状信息库、法定规划库、非法定规划库组成的规划管理“一张图”(2009-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搭建规划管理“一张图”,统一制图标准,制定控规编制的审批、调整管理规定,明确控规编制的规范性、延续性以及法律地位。为提高控规编制时效,对全市的现状和规划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清理,搭建了由现状信息库、法定规划库、非法定规划库组成的规划管理“一张图”,集成规划编制各类信息,提高规划编制效率。


3-4-6.落实轨道交通走廊建设用地,并纳入规划“一张图”管理(2009-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注重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通过用地调查、踏勘现场,重难点地段多方案比选、部门意见征求等多种形式,落实轨道交通走廊建设用地,并纳入规划“一张图”管理。

本次规划确保了运营线路和在建线路的稳定性,注重规划的实施和落地,做到“三个稳定——线路走向和起终点稳定、线网换乘点稳定、交通枢纽衔接点稳定”、“两个落实——车辆基地和联络线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用地落实”、“一个明确——各条线路的建设时序明确”,为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和规划控制预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规划后续服务:项目规划师/地区规划师


3-5-1.地区规划师制度(2009-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深化))

为了加强对规划编制成果的实施跟踪,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广州市拟推行政府规划师责任制度,试图通过建立一支稳定的地区规划师队伍,长期跟踪地区规划。参考新加坡经验,以琶州—员村地区作为城市的发展单元,一个发展单元由若干名_地区规划师负责,加强从设计到管理的全过程技术跟踪服务。地区规划师享有技术负责和统筹协调的职责和长期服务的义务。地区规划师一般由一至两名负责编制该地区规划的项目负责人担任。


3-5-2.实施“规划师”跟踪制(2011-枣庄市中心城棚户区改造规划)

实施“规划师”跟踪制,对棚改规划后续的详细规划建设,项目组始终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其中,贯彻规划实施,做到全过程跟踪、全过程服务、全过程完善。


3-5-3.注重前期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后期的规划跟踪服务(2011-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年)(核心区一期,暨城市设计))

该项目注重前期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后期的规划跟踪服务。项目方案设计及成果编制充分考虑后期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出了土地带方案出让及三维规划控制管理理念,是规划管理、编制、实施紧密衔接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和规划编制形式。该项目跟踪服务是顺应了上海市目前从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型发展的创新性工作,为科学高效的规划管理及项目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5-4.地区规划师制度(2009-丽江黑龙潭外围风貌环境保护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有效衔接,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确保规划实施和连续性。在本次城市设计中,由工作营的首席规划师具体负责协调实施方案与城市设计的对接,对正在报建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核,提出咨询一件给规划管理部门参考,有效的推动了新城市中轴线的建设


3-5-5.高效同步的实施机制(2011-长株潭城市群云龙示范区规划)

在云龙示范区的规划实施中,形成了由规划项目组承担技术总负责角色,联合市政设计单位、地块设计单位、管委会、开发商等,实现“专项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管理同步”。

1同步编制面向实施的专项规划,减少传统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反复调整工作。

2同步开展地段与地块的详细设计,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地块的开发层面,保证规划信息的完整和有效传递。

3同步协调市场开发项目,实时反馈市场对规划的认知信息,实现规划对具体开发项目的有效控制。

4同步建立规划管理体系,在项目组的技术支撑下,云龙示范区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与控制体系,保证了规划的全面落实。


3-5-6.全程跟踪服务(2009-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动态管制后续规划的编制过程,对后续进场的20多家设计单位编制的30余项规划内容进行实时技术把控,协调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确保公共资源控制内容有效落实,不出偏差,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技术协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6. 项目库和行动计划


3-6-1.年度实施计划,规划的时序序列(2007-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暨2006年度实施计划)

为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机制,通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现规划操作时序由“五年”向“年度”的转变。将五年的规划目标和行动逐年分解,为用地供给和项目审批提供直接依据。一方面,形成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近中远期完整序列;另一方面,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年度计划、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相配合,共同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3-6-2.行动计划(2009-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策划与政策建议研究,突出该项目的行动计划,促进规划的宣传与实施。


3-6-3.规划可操作性的突破-由点带线、由线及面、重点突破、分期实施(2009-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

编制了规划实施项目库,特别是先期启动项目库,重点突破、分期实施。


3-6-4.列出了重大基础设施近期建设与远期储备项目库(2009-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规划成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特色突出,由区域规划的“泛”到可落实的“实”,强化了在区域层面的可操作性,方便各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既有《区域绿地布局模式研究》等理论支撑,又有完整的规划文本;分区县作出了分图图则和规划指引;列出了重大基础设施近期建设与远期储备项目库,为政府拉动内需决策起到了技术参谋作用。


3-6-5.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现规划操作时序由“五年”向“年度”的转变(2007-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暨2006年度实施计划)

为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机制,通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现规划操作时序由“五年”向“年度”的转变。将五年的规划目标和行动逐年分解,为用地供给和项目审批提供直接依据。一方面,形成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近中远期完整序列;另一方面,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年度计划、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相配合,共同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3-6-6.建立“规划建设项目数据库”,可直接成为年度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行动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调用数据(2011-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字化的动态维护机制,结合生态城数字城市系统联网,对各个建设地块的各项指标进行信息采集和监控,通过反馈核算,及时调整规划控制内容。同时以详尽的地块指标为数据基础,建立“规划建设项目数据库”,可直接成为年度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行动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调用数据,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


3-6-7.列出了重大基础设施近期建设与远期储备项目库(2009-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规划成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特色突出,由区域规划的“泛”到可落实的“实”,强化了在区域层面的可操作性,方便各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既有《区域绿地布局模式研究》等理论支撑,又有完整的规划文本;分区县作出了分图图则和规划指引;列出了重大基础设施近期建设与远期储备项目库,为政府拉动内需决策起到了技术参谋作用。


3-6-8.提出促进合淮同城化发展近期重点建设项目50项(2009-合淮同城化总体规划)

本规划内容不求大而全,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围绕重点进行落实。在与省、市两级政府各相关产权单位的多次协商过程中,对需要重点协调的问题基本形成共识,反映了最新的发展动态,提出促进合淮同城化发展近期重点建设项目50项,若干项目已列入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对策与实施保障措施,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6-9.明确行动计划,提出行动摘要(2009-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明确行动计划,提出行动摘要。本规划为市、区政府机构提供了明确的行动计划,并为各区政府提供了行动摘要。


3-7.远近期结合



3-7-1.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了详细的近期实施计划(2009-淮南市老城道路网改善规划(2008-2020年))

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大量关键道路进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论证,标示道路交叉口控制坐标,制定了详细的近期实施计划。


3-7-2.务实规划,近远期结合(2011-常州市关河—北塘河滨水景观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编制从宏观着手研究,从区域概念性规划,到各子专题研究,通过研究成果最终落实到近期两侧综合景观整治,并贯彻公共利益优先原则,通过沿线区域及地块控规进行适应性调整落地,逐级落实,近远期结合。


3-7-3.明确必须要改造的现状管线,形成了经济、技术最优的可实施方案(2009-北京市密云新城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06年-2020年))

首先,对规划道路的实施难易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了因拆迁难度大等原因,近期难以实施的道路,各专项在进行管网系统布置时,主干管网避开了这些路段,提高了各专项规划系统的可实施性;其次,各专项对现状管线进行了充分地利用:通过现状管线逐段详细地计算和分析,调整、优化其服务范围,尽量多的保留现状管线,明确必须要改造的现状管线,形成了经济、技术最优的可实施方案。



3-8.规划实施评价体系


3-8-1.建立较为完整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2005-苍南中心区规划与实施评价研究)

从规划的可实施性着手,在评价准则理想性的前提下注重其合理的市场价值,力争建立较为完整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前一阶段的规划建设工作成果。针对苍南中心区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分别采取了规划层次、规模容量、功能布局、道路体系、空间结构、场所环境、生态系统、滨水开发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力争为委托方提供一套切合实际的、对下一阶段规划建设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评价结论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规划修编工作打下基础。


3-8-2.开展年度规划评价和动态维护工作(201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2010年))

1.在全国率先开展年度规划评价和动态维护工作,具有较大创新性。目前全国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维护尚处于探索阶段,武汉市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评估工作已连续开展了三年,探索出相对成熟方法和评估机制。与上海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目的的评估工作所不同的是,该规划评价工作是以加快总体规划的年度实施为目的的动态性评估。

2.系统地构建了完整的建设实施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保障了总体规划动态评价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制定了武汉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办法,保障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法定性和常态性。

4.提出了年度常态性规划评估和年度行动计划相对应、五年规划评估和近期建设规划相对应、10年全面评估和总体规划修编相对应的三种类型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总体规划评价方法改革提供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设计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海南自贸区(港)36个重要规划控制区公布,你知道是哪里吗?
袁朝晖:宁波东部新城城市设计实践与思考
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若干认识
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若干认识和深圳实践(上)
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若干认识和深圳实践(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