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的三大原则,让效果事半功倍

艾灸,自古以来都被中医视为治病救人、延年益寿的首选。《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草被视为至阳之草,燃烧后产生的温热之气,能有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循环全身,为身体补充能量,排除邪气。

艾灸起源自上古时期,曾是古代中医最重要的疗法,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明朝时发展到高峰,清朝时由于战乱、统治者打压、西方文化传入等因素,艾灸的发展陷入低潮。近些年来,由于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势,社会重新迎来“艾灸热”,很多人都选择艾灸作为健康养生的首选。

然而,艾灸越来越火热,很多人却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艾灸的最佳时机。所以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艾灸时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

第一原则:顺应天时

顺应天时是中医的传统理念,同时也是艾灸必须遵循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艾灸作为补阳利器,也要根据自然界阳气的盛衰来按时施灸。

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易出汗,人易多吹空调多吃冷饮,季节邪气以风、寒、湿、暑为主,肺、脾、胃受影响最大。因此春夏艾灸,要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保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秋冬时节,阴盛阳衰,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体腠理致密,季节邪气以寒、燥为主,因此艾灸宜滋阴润燥,以肾经、肺经为主。

第二原则:持之以恒

《孟子·离娄》中说:“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关于三年之艾,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存放三年的陈艾(陈艾比新艾好是共识);一种是要艾灸三年。无论哪一种解释,在实践中都有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攒在我们体内的六淫邪气,也不是一天就能导致症状的。《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的熟热之性,能够疏通我们的经络,驱散体内的寒湿,但并不是能立即做到的。

有些朋友艾灸,会有这样的问题:艾灸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就立刻停止施灸;症状起来了然后再灸,把艾灸当成了“应急疗法”,这怎么行?艾灸养生,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原则:治已病更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不是能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预防疾病的人。而艾灸,就是专门“治未病”的“上医”,因为古人认为它能激发身体的元气,起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艾灸能提高自愈力和免疫力。

研究发现,医学所能解决的疾病,只沾全部疾病种类中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疾病依赖的都是身体自愈力,即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中医才分外重视强化自愈力和免疫力的作用。

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养生手段有很多,为什么不试试艾灸呢?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芥子敷脚心 肺和肾都补好了
阴阳辩证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灵魂
中医入门——第六讲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17-6)
【经络养生】三伏灸到底如何灸,才能彻底拔除虚寒之病病根
艾灸养命26式,不入其门不得其法!
三伏灸到底如何灸,才能彻底拔除虚寒之病病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