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资金管理
userphoto

2010.11.26

关注
系统与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所以说,任何资金管理策略,都无法打败概率。
——金融帝国
  
中国以前很流行赌骨牌。骨牌共有36个数字,从1到36。赌客可以任意对数字下注,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压中的话,1赔35。
这时就出现了一条“生财之路”,赌客可以对其中34个数字下注。只要庄家没有开出赌客遗漏的那两个数字的话,那么赌客就能够获得下注额3%的收入。我们不难计算,这种下注方式的正确率为94.4%,而赔率为34赔1。这时赌客就可以总是赢钱,但千万不能碰上那少数失败的案例。
大家是否能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事实上,股市上的中小投资者与上面的赌客并没有任何的不同。非常大的正确率优势与非常大的赔率劣势,组合成的一种具有负期望收益的交易策略。事实上,这并非生财之路,反而是一种自欺欺人。

这里重申“超市原理”中关于正确率与赔率的互损原则,是提醒大家在设计交易系统中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正确率。靠必然出现的偶然事件走向破灭的交易者,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进行“零取整存”的无聊游戏。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都对这种无聊游戏乐此不疲!
事实上,赌博是靠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游戏规则,另一部分是下注策略。对于交易而言就是,一部分是交易系统,另一部分是资金管理。单纯的交易系统能够决定你交易时产生的期望收益,而资金管理则是你的下注策略。
按照上面的案例,如果说游戏规则决定的期望收益优势偏向于庄家的话,那么赌客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下注策略都是无法打败庄家具有的期望收益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者的交易系统并不存在期望收益优势的话,那么资金管理的优劣只能决定交易者破产速度的快慢。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这里我要说的就是加倍下注法。如果说上面案例中失败率为5.6%;那么连续失败两次的概率就为0.31%;而连续失败三次的概率就在0.0176%。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出现少数失败的情况下,将下注额提高34倍。假设再出现失败的情况下,将下注额继续提高34倍。从概率上来讲,你赌一万次才可能碰上一次连续输三次的倒霉事!但反过来讲,你为了赢得一元钱的赌博收益,要准备3.93万元(34*34*34)的后续资金。即使这样,你长期赌博下去,早晚也会遇上将3.93万元输光的结局。如果在市场上,你准备用一亿元来从市场上盈利1元的话,我应该可以给你设计出非常安全的资金管理模式。问题是没有人愿意用1亿元来赢得1元的投资收益,所以更多的人都是在没有足够后续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加倍下注法,从而最终被市场彻底的扫地出门。我们可以把失败率降低至0.0176%,但这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其他代价。所以说,交易系统的劣势我们无法消除,而只能够转换。
那么是否说明资金管理策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呢?不,绝对不是这样!事实上,所有的赌场都是在具有期望收益的前提下,仍旧采用严格的资金管理策略。通常来说,赌场都有最高的下注额限制。如果抛开这种限制的话,那么照样有打败赌场的方法。只要你能够融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赌场资本金的赌资,那么一夜间赢得一家赌场将会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赌场的全部资金只有1个亿,而你拿出34个亿的资金在34个数字上下注的话。那么,有94.4%的概率能够将赌场彻底的打败。
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它又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减震器”。即使你的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但只要你的下注足够的重,那么市场照样可以将你扫地出门。期望收益可以理解为每一次交易结果的理论平均值,而你每一次交易的结果都会偏离这种平均值。只要这种偏离理论值的幅度能够超过你所使用的资金管理策略的承受能力时,顷刻间你的全部交易行为都会出现崩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管理策略的稳定性要比交易系统的期望收益更加重要。
找到稳定性的最佳平衡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对交易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并且得出众多精确的参数。事实上,这些众多的参数并非我们能够精确计算的。同时,这种冲击幅度,并不只受到冰冷的理论来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我们那颗脆弱心灵的限制。我并不提倡找到理论上最佳的资金管理策略,相反我提倡用保守性原则来选择资金管理策略。事实上,我的资金管理策略很可能只有理论最佳值一半以下的下注额。
分散的魅力
这是一个有关资金管理的话题,但也只是资金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在我看来,资金管理可视为交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它是最为接近科学的一种技术。《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将资金管理称为“可以使你在赢利的时候赚得更多,在亏损的时候输得更少”的技术。当然,资金管理对于股市交易者来说,重要性确实会大打折扣。但我相信,以下的内容应该是一名期货交易者必须知道,但又通常不知道的东西。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交易系统的细节之处,让大家感受到什么才是交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而消除人们对于交易系统的误解。我首先承认一点,我的数学水平不高,所以无法计算出具体的理论数值。那么,我们就从道理的讲述上入手吧,毕竟精确的计算在混沌的市场面前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
我相信,沉重与压力同金钱无缘,那么今天的话题还是从游戏开始吧。让我们回到《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的那个赌博游戏,继续思考什么是最佳的下注策略?如果你带着1000元参加这样一个赌博游戏。并且有100次的赌博机会,而且每次赌博的正确率为60%。你所能够左右的只是每次下注的多少。在你输的时候,你会输掉你所下的赌注;而在你盈的时候,你会赢得跟你下注一样多的利润。也就是说,赔率为1:1。
正如书中所说,输冲盈缩的下注策略,可以使得赌客在期望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最终亏损。那么什么是最佳的下注策略呢?按照书中的说法,每次用总资本的20%下注可以得到统计学上最优的结果。但作者并不推崇将这种下注策略运用到期货市场,毕竟它可能会产生超过80%的资金回撤幅度。这恐怕是所有期货交易者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
我相信(设想),也许每次用总资本的21%下注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统计结果。当然,也许这样就会产生90%左右的资金回撤幅度。我们假设,每次下注的最低限额为500元(甚至更高)的话。那么任何下注策略都会面临无法继续这个游戏的风险。即使是每次只用总资本的10%下注,那么在足够多的人尝试过这场游戏后,也照样会出现一个由于连续的亏损,而无法继续玩这个游戏的人。
回到我们熟悉的期货市场上来,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复杂。毕竟我们下注所使用的保证金并不等同于我们可能会出现的亏损。同时,为了能够使交易系统按照固定规模运行下去所需要占用的资金将会更大一些。好在,我们无需过多的计算,也能够得到一个常识性的结论。我以前说过,任何不具有概率优势的赌博游戏,光靠资金管理是不可能实现长期盈利的。那么这个结论就是:在具有正期望收益的期货交易系统当中,收益率与单次下注比例成正比;单次下注比例同资金回撤幅度成正比;(理论上的)资金回撤幅度同被市场扫地出门的概率成正比。
对于期货交易而言,任何的资金管理策略都是不可能绝对的消除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的。当然,也不用过度担忧,我们可以把被扫地出门的风险降低到万年一遇,甚至更低!如果再考虑到交易者心理承受的问题,那么在设计交易系统时并不应该将资金回撤幅度设计成为最优的状态。毕竟现实和理论是会出现差异的,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系统太过于脆弱。
如果给上面的游戏,加上一个不能够使资金回撤超过30%的附加条件的话。我们照样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单次下注占总资产比例的数值,我们先将这个数值称为x。这时,我们将这个游戏稍微改变一下。其他的问题完全不变,我们把100次赌博转换成为100轮赌博。其中每一轮的赌博中,我们都可以同时与10个不同的庄家进行赌博,并且概率同赔率完全不变。那么,在保证相同的潜在资金回撤幅度的前提条件下,每轮下注比例的数值(我们称为y)与此前的x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即使我们没有任何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那么我们也不难得出y>x的结论。或者说,我们如果在每一轮下注中同样使用x的赌注,并且将十分之一x的赌注分散在这十个同时进行的赌博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小的资金回撤幅度。如果说,我们要求的潜在资金回撤幅度不变,所以y>x的话,那么100轮赌博后我们将赚到更多的利润!!这就是分散投资的魅力!!我们可以使得资金波动更加平稳,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述游戏里每一轮的10次赌博中,只是期望收益是相同的,但赌博结果并不具有任何相关性。可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上,我们很难说哪两个品种是完全不具有相关性的(相关性等于0)。同样,这种相关性即使在相同品种的不同月份下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关的(相关性等于1)。所以,在期货市场上我们只能认为这种相关性介于0和1之间,而相关性的具体数值恐怕也是很模糊的。下面的内容,就是在考虑到相关性问题后的资金管理。我相信,后面的话题,大家一定会觉得很精彩。
第一,指数具有策略统计的代表性吗?考虑到本轮大牛市至今还没有完结,那么我们就用上一轮大牛市来举例吧。上一轮长期牛市为1999年的5?19行情至2001年6月的2245点。如果用波浪理论来划分牛市的话,那么牛市很可能开始于98年8月的1043点。考虑到牛市的起点在当时是不可知的,那么我们就用98年8月以前任何一个时点作为游戏的起点吧。
我们假设有两个不同的系统交易者,他们是A和B。其中,A对上涨指数ETF(当然这只是假设)进行跟踪;B将资金(按照权重)分散到上百个不同的个股上进行跟踪。并且他们采用的跟踪尺度以及任何细微之处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最终的战绩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吗?
也许你并不相信,他们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B的战绩将明显好于A!!以前我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上证指数从1043点到2245点升幅为115%,而全部股票的平均升幅要大大高于这一数值。甚至好的股票可以上涨十几倍,而坏股票的升幅也很少低于115%。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对这个结果表现出惊讶,那么你就统计一下试试看。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个股之间的相关性小于1。我是说,它们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并非在相同的时点上,而这种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重组股的最低点在97年下半年;低价大盘股的最低点在98年8月;而老牌绩优股的最低点在99年5月。从最高点来看:部分老牌绩优股的最高点在97年7月;大部分重组的最高点在2000年初……事实上,从2000年初亿安科技等科技股从疯狂中破灭以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总会涌现出新的热点,以及最终见顶而开始下跌股票。热点从科技股、低价股、钢铁水泥石化股、次新股之间转换个不停!请注意,这种涨跌的差异性,在指数面前相互“中和”后彼此抵消了大部分的能量。
这里我们说一些题外话。很多人认为跑赢指数是非常困难的,其实这种观点真的是很可笑!在可笑过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人性的可悲。事实上,如果我们随机的跟踪一只股票,那么我们都有很大很大的概率跑赢指数。如果,我们分散的程度稍微大一点,那么跑赢指数将成为必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输给指数呢?可悲的人性,让大量的股民抱着垃圾而逃离了黄金。弃强留弱、盈利兑现、亏损挂起等一系列的反趋势的负反馈思维让大量的股民输给了指数!我在统计期货交易系统的时候,也在反复的发现统计上不可避免的误差。期货指数同样有“掩藏趋势”的特征!这是由于换月等原因出现误差。按照近月的趋势感强于远月的特征,我们在不断换月来跟踪铜价的长期牛市时,得到的实际利润要高于跟踪铜价指数的利润。
第二,消失了的风险。这是相关性引发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让我们从头说起吧。我们可以通过单独计算各种期货合约在趋势跟踪后所产生的利润,然后将其相加后就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总利润。也就是说,我们在走势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机械的按照系统操作就能够得到唯一确定的收益。当然,这是站在事后统计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回到过去的时点上,就会发现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如果我们机械的按照趋势跟踪系统不加思考的应对市场,那么我们经常会出现“无效”持仓。比如说,我现在持有玉米近期合约的空头,同时持有玉米远期合约的多头;持有小麦合约的空头,但却持有黄豆合约的多头;持有橡胶的多头,而且持有铜的空头……我曾经在去年农产品大涨前的一段时间,持有黄豆的空头以及豆粕的多头。甚至,就连现在我也只不过是在工业品上偏空、农产品上偏多。总体上来看,我为空头头寸付出的保证金几乎和多头头寸一样多。
很多人认为我是完美主义者。也许过去是,但现在真的不是了。以前我总是要不全对,要不全错。但现在我“多空对持”的做法,从根本上就决定了我必定有一部分的持仓是错的!!这种不可能“全对”的做法,恐怕很少有人愿意放弃主观的判断来做到这一点。请注意,这种“多空对持”并非有意的进行套利。他既不是我的有意所为,也不是我有意避免的。我只不过做出了市场告诉我的事情。
这种“多空对持”我们也可以称为“无效持仓”。他根本不可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利润,但是他们也自然不会直接的给我们带来风险。那么这种“无效持仓”究竟有没有意义呢?如果我们将这种“对持”拆开成孤立的两个部分,那么它就是我上面说到的系统测试中的一个过程。或者说,它是实现我趋势跟踪利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并没有丧失任何统计上的利润,或者说他与我们得到应得的利润并不矛盾。如果我不进行这样的操作,那么我就不可能得到理论上的收益。
可是,在微观的时点上,这种能够带来长期宏观利润(风险与利润是相关的)的风险消失了!!我的意思是,这种与宏观利润对应的微观风险在分散投资形成的“多空对持”面前消失了,但又并不妨碍我们得到宏观的利润。这样的结论,难道不使人感到惊奇吗??
如果我多念几年书,就能够用物理学的方式来说明这种“抹平效应”。两股不同的“波”,在相遇以后“卸掉”了彼此的能量。我真的忘记了这是哪一个试验,但我记得真的有这种试验。如果我们把单独跟踪的各个合约品种带来的资金波动看成一种“波”的话,那么将这些“波”综合到一起,的确可以出现“抹平效应”。但这种“抹平效应”并不能丝毫的影响到宏观上的获利能力!
很多人觉得我的交易系统太过僵硬,那么僵硬的方法无法应对混沌的市场。事实上,真相绝对是截然相反的!我用僵硬不变的系统,采用僵硬不变的参数,跟踪僵硬不变的品种,甚至连下注的比例都是僵硬不变的。但是,请注意!!!我应对市场的风险度却是在杂乱无章的、无迹可循的、大幅度的随着市场进行变动!!!这就叫做“以天合天”,确切地说叫做“以市场合市场”。明白吗?我任何一个时点上所承受的风险度,都完全来自于市场的提示。我相信,一套交易系统中,你决定的东西越少,市场决定的东西越多。他就能越接近于市场的真相,并且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然,我不可能准确的计算出各个品种未来波动的相关性具体是多少。如果我们能够得知这种相关性的数值,那么我们就能计算出时时刻刻所承受的风险度。好在,具体的数值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想象,多空对持黄豆和豆粕要比方向一致的持有他们具有更少的风险度和潜在获利可能。
本来我应该继续地说下去,但这就进入了另一个环节。这里为了不让这篇关于“分散”的文章太长,我就稍微的介绍一下吧。想想看,我持有的众多品种在出现一致的持仓方向之前会先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获利!!多空略微的偏离,就能带来略微的利润。如果真的出现一致的持仓方向,那么我已经出现了不小的利润。请注意,风险度与潜在获利可能都在随着获利而增加,同时会随着亏损而减少。即使,我的总体仓位是固定的!这个自调节的系统,真的太完美了!让市场自己来调控“赢冲输缩”的尺度!!这时,我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幅度,同我此前真实出现的获利程度成正比!!
第三,不安分的市场。运动是宇宙的本质,那么运动就是绝对的,而静止才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的降低能量和温度,都无法使得分子和电子真的安静下来。宏观上的平静,与微观上的惊涛骇浪并不矛盾。当你看到一杯平静的水时,是否能够想到其中分子运动有多么的激烈呢?别把话题说得太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市场上吧。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一个外表平静的市场,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里到外”都平静的市场。虽然,我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时间不足一年半,但我也能感受到这种现象。
我们无法否认,从去年初到8月份农产品市场处于一个明显的整理阶段。当然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农产品指数”,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能更容易地看到这一点。但在这种表面平稳的外表下,内在的部分又如何呢?豆油大幅度的走高;玉米快速凶猛的暴跌;小麦5月也不可思议的大幅度的下挫……当然,黄豆、豆粕、小麦远期的确进行窄幅整理。
对于股市来说,我有更长时间的观察经验。98年前后长达两年的横向整理中,造就了垃圾股的疯狂,同时也使得老牌绩优股大幅暴跌。这一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我当时持有老牌绩优股。2003年前后两年的股市确实也非常的平静,但其中也上演了汽车股的疯狂,核心资产类股票的中期行情。当然,我持有的垃圾股照样大幅度的下跌,让我亏损惨重。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市场整体的趋势,必然代表着更多个体的趋势;但市场整体的整理,并非代表全部个体的整理。即使是,表现最为平淡的年份。无论是股票还是期货市场,都会涌现出黑马和黑熊。
假设市场的整体成为静止的一条水平线,那么微观个体也是会存在毋庸置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理解为相关性小于1。我想很多人都绞尽脑汁的解决选股问题,那么这就说明个股之间的相关性不会太大。这时,我们可以把相关性的倒数(差异性)理解为波动性。也就是说,个体之间的相关性越低,那么他们的波动差异也就越大。我们再来偷换一下概念,将波动性视为趋势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只要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大于我们的趋势跟踪尺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整体最为平静的时候获利!当然,相关性与趋势跟踪尺度是在不同思维下得到的数据,或许他们并不具备绝对的可比性。但我相信,它们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关系。
事实上,市场整体不可能成为一条静止的水平线。如果市场整体出现波动的话,那么个体就会出现成倍于整体波动的幅度。我实在受不了统计学上的繁琐,但有兴趣的人可以做这样的统计。看看一轮牛市指数上涨的幅度,与最强股票上涨幅度的比例关系。哈哈,还是别这么麻烦了,个体能够放大整体的波动是很容易理解的。按照趋势跟踪系统赔率上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种走出趋势行情时,就能立刻对冲三个品种所付出的整理成本。这样一来,只要我们能够把资金更多的分散在不同的市场上。那么,交易的冬天,将不会变得太冷。
第四,炮坑理论下的市场。这个是一个古老的、由经验产生的“理论”。步兵在炮火连天中冲向敌人的阵地时,沿着已有的炮坑是风险较小的一种方式。这种理论的根据是,同一个炮口很难射中同一个地方两次。如果用现在的混沌理论来审视这种经验得来的说法,的确会感受到另一番风味。
混沌理论认为真实世界不会像线性数学那样使结果出现确定性。无论我们对一道数学题计算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有无限原因干扰的真实世界,多次出现同一个结果反而会显得奇怪。这说明,现实世界并不具有确定性。或者说,现实世界在(能够考虑到的)同样原因的作用下,结果会出现差异性。这时赌两次结果不完全一样的做法,反而出现了科学的依据。
回到我们的趋势跟踪系统上来,我们曾经得到过这样的共识。趋势跟踪者不怕上涨,也不怕下跌,甚至连整理都不怕。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大的整理反而能够让我们获利,我们怕的只不过是那种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整理。请注意,由正反馈思维形成的趋势跟踪系统。能够呈现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的特征。从统计学上来讲,在一定区间之内能够亏损,而这个区间之外都能够获利。
均线形成的趋势跟踪系统无法明显的绝对量化,那么我们就“哈奇10%”投资法则来进行说明吧。这个法则很简单,就是从最高点下跌10%卖出,从最低点上涨10%买入,并且长期不间断的跟踪。我们已经从乐观的角度探讨了宏观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就从悲观的角度来探讨微观的问题吧。
假设,价格在9元至10元的价格区间内不断的上下震荡,那么“哈奇10%”投资法则就会陷入一种泥潭。这就是该法则尺度下的那种“恰到好处”的整理。这是我们能够假设的最为糟糕的情况。如果该尺度能够缩小一点,那么就能够被这种方法所包容。如果该尺度能够扩大一点,那么就能够减少一点的亏损。直到扩大达到10%,就会出现盈亏平衡点。
我们回到相关性的问题上。在农产品中,相同合约的不同月份应该有最高的相关性;豆系的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其次;玉麦系和豆系之间的相关性更差……也许经济作物和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更小的相关性;那么工业品与农产品之间…… 我们假设某一品种的某一月份的整理尺度正好同我们跟踪的尺度“恰到好处”,那么其他的品种和月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很明显,差异性就等于了偏离程度,并且使得其他品种不可能同样出现这种“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其他的品种和月份会出现不亏或少亏的结果。请注意,趋势跟踪系统是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的策略,并且亏损只会在一定的区间内出现。这样另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又出现了:当不同持仓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大于这个区间的话,那么就不会出现亏损,反而还会出现利润!
事实上,分散投资由于差异性的缘故,无疑将“哈奇10%”投资法则的理论最大亏损值减少了。也就是说,同时出现10%的亏损是不可能的!具体数值,我们无法计算,但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这样一来,我们的交易系统能够在分散以后出现“集中操作”不可能具备的稳定性!
也许很多人立刻会反对,我的说法太过于抽象。毕竟,假信号的数量并不会被这种分散消除。没错,我绝对没有说分散投资能够规避风险。我只是说,它能够在同一时点上,把微观的风险降低。事实上,当你把资金分散到足够广的时候,就会在任何时点上都会遇到假信号的骚扰。我是说,从来都不间断!!我从来都没有说过,资金管理能够改变你的盈亏,这是由你的期望收益来决定的。资金管理的魅力在于,他能够让你更平稳的赚钱或者亏损。至于为什么能够让你赚得更多,是因为在足够平稳的情况下,你能够(通过增加仓位)实现更大的效率。
如果你质疑趋势跟踪系统的价值,那么讨论资金管理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这里我们假设,趋势跟踪系统失败的前提在于你不连续的跟踪。当然,让你无法连续跟踪的最大可能是,你资金链的问题。我们假设,如果你能够用永远固定的资金来进行不间断的趋势跟踪,那么足够长的时间后你会必然的盈利。也许你已经明白了,资金管理的价值并非消除宏观上的风险,而是降低微观上的风险。我是说,削平你在微观上的亏损,带来的资金大幅回落。事实上,这里的特征只不过是把你在不分散投资时几个月内面临的亏损,拉长到一年内来释放。再通俗一点的讲,假设你某个月可能会亏损12万元,并且对你的交易系统带来严重的冲击。那么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消除这12万的亏损,但他可以把它平分在一年12个月的时间内消化。这里我先不过多的探讨稳定性与收益率的关系。相信我,当你能够在期货市场上得到稳定性,那么你就可以变通的得到一切。
在今后的文章中,你就可以体会到稳定性的价值。如果我能够将资金增长曲线,拉成一条直线。那么只要我想要,我就能够得到一切。当然,把资金曲线拉成直线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太大的资金回撤幅度波动能够最大程度的阻碍合成复利的梦想。
事实上,我现在对于我的交易系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我在验证市场中趋势与整理的关系时,还发现了两个法则。第一,时间越长的整理行情,通常波动的幅度就越大。当波动幅度大于一定程度的整理行情,趋势跟踪系统不但不会亏损反而还能够获利。第二,震荡次数越多的整理行情,出现的次数就越少。我现在并不想更多的改变我使用的趋势跟踪系统,而希望更多地从资金管理入手。这样就可以尽量的提高稳定性。其实,对稳定性的追求,无异于对宏观确定性的追求。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对立。当我放弃了微观上的确定性以后,却在如此狂热的追求宏观确定性——稳定性!
 
资金管理的思考:规则的意义
也许在长期通过规则约束的麻木下,我的头脑已经开始变得僵硬。事实上,最近一年的交易生涯,我的交易境界几乎没有任何提升。每天做着别无选择的事情,让我有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与成就感。没错,我也许真的有些固步自封了。即使我在经营这个论坛的时候,我也是进行了过多的说教,和过少的同大家的互动探讨。回头想想看,我几年前我的确从MACD论坛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到了很多宝贵的启发。当我辞掉工作,从而释放了大量空间时间的时候。在几周的疯玩过后,我决定静下心来研究一些什么。我买了很多交易书籍,每天在阳光底下看书的确比整天看着电脑期盼自己的上涨舒服得多!可喜的是,我现在的头脑,似乎又可以开始转动了。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交易规则的问题吧。重新审视交易规则的意义,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缘由。事实上,至今我还有刚性的资金管理的规则。而近期的一些交易问题,让我陷入了徘徊的怪圈。我该如何的取舍呢?
如今的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我深信会有一波大级别的下跌行情。铜价在复制上证指数2001年2245点以前的走势;铝价在复制上证指数2004年1783点以前的走势……事实上,农产品还要比工业品更弱一些。我一个刚从南方回来的朋友,告诉我雪灾使得糖大量的减产(他小的时候靠帮人家收割甘蔗来赚零花钱)。他虽然不懂期货,但也建议我关注一下糖。我立刻将这条消息代入我的公式:已知原因+未知原因=结果;也就是说,利好+未知原因=价格大幅下跌;那么,未知原因=大利空!恐怕市场上基本面,没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加恐怖了!
我不想多说看空商品期货的原因,也许如此一致性的从暴涨转为暴跌就能够说明一切问题。说实话,我真的想将两年前买的二手房抵押给银行!如果不是公产房不能贷款,我也许真的会这么去做!!如果我这么做了,其实并不违反资金管理的原则。事实上,我害怕的不是方向,而是噪音!!对于绝对稳定的融资来说,可以视为自有资金。比如,房屋贷款。
看来,融资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了。那么,我该不该增加我的仓位呢?如果我能够有刚进入期货市场的气魄,而我预期的下跌行情又在噪音没有摧毁我的情况下出现,那么利润恐怕要有几百万!!但如果我的资金账户真的被噪音所摧毁,那么我恐怕很难再用现在的资金量在市场上作交易了。我深知,我现在的资金水平是“职业化交易”的下限了!而对于期货交易而言,非职业化交易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我此前用最先进的无线接入宽带方式;以没有任何领导监督的方式工作;甚至从事金融行业看行情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职业都的确可能影响到我的交易,这是一个事实!!
得与失都是惊人的,我真得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我现在的仓位已经达到了53%左右,应该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但仍旧处于合理的水平。如果真的加仓的话,那么我面临的风险,恐怕就是成熟交易者中最大的了!
事先来看,这两种可能都是存在的,这只不过是概率的问题。但是未来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一种结局!当我幻想庞大利润对我生活产生的质变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加仓;但当我设想资金大幅度的缩水使得我无法坚持职业化交易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加仓!!!不怕大家笑话,我至少在这种极端的选择中,徘徊了N次之多!!我相信市场在事先是没有正确的答案的!
当然,也许让人舒服的做法就是象征性的加仓。这是一个折衷的选择,但又该加仓多少呢?如果真的最终盈利呢,那么是否又会给看似坚固的资金管理堤坝,打开了一处“蚁穴”。最终,小小的“蚁穴”,会彻底的摧毁这条资金管理的堤坝呢?
如果我思考的问题,是建立在结果而不是策略层面上,那么我将永远无法找到答案!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我想起了一些过去的经历!也许,用熟悉的事务来类比陌生的事务,是思考问题的一个极好办法。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是如何接受止损的刚性规则的,以及我在没有形成绝对化止损的情况下面临的心灵煎熬。
对于止损策略来说,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历史统计来研究结果的概率分布:三分之一的止损是有价值的;三分之一的止损是没有价值的增添成本;三分之一的止损会出现地板价(天花板)附近这样的极端价位。如果我们站在策略的思维模式下,那么取舍将会非常的简单。如果三分之一的止损产生的价值,大于三分之二的止损产生的成本,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止损策略。否则,我们就应该放弃。或者说,我们再去开发一种可以验证的更高效的止损策略。事实上,价值大于成本的结论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呢,现在的我即使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地板价,我也照样的止损卖出!我以逃避止损但产生好结果的行为感到耻辱!!
但在我还不喜欢用策略思维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会过多的在乎单次结果对我的意义!很多年前,我也总是面临类似的矛盾。止损卖出的话,我很可能是卖在了地板价上!毕竟,我之所以此前买入该股,是因为我有太多的看好理由。那么,我似乎有理由认为下跌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对,一定不能止损!但我又会想起,曾经给我带来几乎灭顶之灾的深度套牢。天哪,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不,我一定要止损出局!!!可是,这真的有点像地板价……那种煎熬,恐怕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最后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我有过卖在地板价的经历,也有深度套牢的经历。似乎,这两者都是噩梦!!但我的确没有办法看穿未来!!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太在乎单次交易的结果了。哈哈,想想东面的得与失,再想想西面的得与失,我恐怕没有勇气离开原地。这就是,在乎单次结果的交易者的煎熬!!自从我采用策略思维来审视止损的问题后,问题变得异常简单,再也没有左右徘徊N次的感觉。
我把该由上帝控制的东西,重新交给了上帝。没错,我把单次交易的责任推给了市场和系统!以后,我从不逃避属于我的成本!没错,即使是地板价,我也必须止损卖出!!这时候,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这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气魄,使我从“狗咬尾巴”的怪圈中逃离了出来。
好了,我们可以回到资金管理的问题上来了。我们可以用策略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大仓位带来结果的概率分布。事实上,轻的仓位能够使得风险呈现数学倍数的降低,但却使得利润呈现几何倍数的降低。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真的被扫地出门,那么一切概率优势我们都不再有资金去实现他们!这说明,理智上来讲,仓位绝对不能够过重!也许,我们也可以通过“输缩”来控制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只要我们“输缩”的策略能够被贯彻实施,那么被市场扫地出门的概率也可以降到忽略不计。问题是,“输缩”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比如,前几天我就应对了一次“输缩”,不得不丢掉自认为可以下金蛋的鸡。如果行情能够危及到资金账户的存亡,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输缩”。想避免输缩,就只能是通过控制“盈冲”来实现。但我还是觉得,通过放弃“赢冲”来规避“输缩”并不划算!毕竟,在我们体验“输缩”的代价之前,可能享受了更多的“赢冲”的价值。
结论很简单,那就是将资金账户承受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然后用“赢冲输缩”来增加潜在利润。我想这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但也同时出现了两个问题:是该采用思维式资金管理策略呢,还是采用刚性规则式资金管理策略呢?如果,我们采用刚性规则式资金管理策略,那么刚性的参数有应该是什么呢?
凭我十年以上的交易经验来看,人的理智通常是靠不住的。在应对止损的问题时,我最早也是采用思维式止损。挫折与失败的代价,让我本能的出现了动摇,最终将止损抛到了脑后,并由此产生了庞大的亏损。我相信,除非有刚性的策略,有完全脱离单次结果的思维方式。否则,通过人所谓理性的思考,的确很可能最终把我们带向可怕的深渊!!只有我们承受一切的成本,那么我们才能够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危机问题!何况,资金管理比止损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更加繁琐的问题。并且,期货市场上没有小危机,能够称得上危机的并非资金拦腰折断,而是被扫地出门。人嘛,劣根性更容易在期货市场上体现……
那么,资金管理模型绝对不能够通过思维来进行自主的主观判断!!我必须将资金管理写入规则!!知道什么叫做写入规则吗??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我适应了策略的思维方式以前,肯定会受到家庭的一些不良影响。在面对一次,我自认为理所应当的成本付出后。我的老妈经常说:“因为……所以……,这些问题你要考虑,绝对不能忽略。”言外之意是,我应该综合考虑某某因素,从而避免这次的成本。哈哈,我总是对我老妈说一句话:“你敢把这条因素写入刚性的规则吗?”其实,就是这句话,能够使我形成今天的交易境界。因为,我老妈总是无言以对。毕竟写入刚性规则,意味着她必须在今后,无条件承担这种因素带来的成本。哈哈,我老妈肯定没有勇气承担什么,所以她只能开始沉默。
如今我有很宽松的交易氛围。比如,本次反手做空的点位很低,放走了大量的利润。不但我能够很轻松的面对我的“宿命”,我老妈也没有提出任何交易上的质疑。明白了吗?38万的资金回撤,都能够得到无条件的宽恕,这就是写入规则的意义!!!
最后的问题就是,这个刚性规则式策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参数?毕竟我进入期货市场的年头还短,恐怕除了保守性原则外不能有更多的经验可以被采纳。也许我将来的参数会被修改,但有一点请大家注意!那就是,只有实现修改了规则才能够改变具体的交易,而不能够先改变具体的交易再来事后改变规则。没错,即使写入规则的东西能够给我带来亏损,那么我也要先亏损完了再说。那么,具体的资金管理规则如下:
首先,建立资金储备制度。
事实上,本次商品期货快速的、一致性的大幅下跌。如果没有储备资金救了我,那么我就太被动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没有利用浮动盈利高位加仓。其实,一笔能够获大利的交易,不但要有好的位置优势,还要有好的价格优势。只有我们在出现大乖离率的时候,仍旧保持着很低的成本,那么我们才能够保证不会因为震荡而丢掉位置。所以,今后仍旧坚持不在信号外进行开仓。这是题外话,
我们接着说资金储备制度。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计提资金储备。并且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新股申购、债券现货市场等,无风险并且具有一周内能够变现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当然,被用资金中仍旧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比例,从而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划拨。
为了能够使得资金储备实现更高效的运转,我也可以将被用资金投入股票等风险相对偏高的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大,自然就需要更大的储备数量。我们暂且可以把两个单位的股票市值,视为一个单位流动资金管理工具。也就是说,如果我将储备资金完全用于股票投资,那么我就需要将这部分资金提高到总资产的50%。
资产储备的计提采用每月计提一次的方式,而从避免每天计提的繁琐。并且在总资产由于亏损而出现滑落的时候,不将备用资金划拨期货账户;而只在总资产由于获利而出现上升的时候,计提更多的资金储备。每月计提一次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避免短时间有利行情波动使得账户资金形成短时间高点的噪音。
资金储备资金的使用,必须同“输缩”搭配使用。也就是说,当期货资金账户出现暴仓危机的时候,我马上调动资金储备,并且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仓。毕竟,资金储备的动用,无疑已经说明了资金账户处于非常时期。其次,期货账户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期货交易而言,我仍旧相信分散投资能够使得资金波动更加平滑,从而实现更高的稳定性。但是当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波动的时候,这种曾经良好的稳定性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并不应该对这种稳定性,抱有太高的希望。考虑到绝佳时机的交易机会,我也不排除使用相对集中式的建仓行为。所以,分散投资的本身就不写入刚性的交易规则了。
对于单独的期货账户而言,只要风险度位于33%到66%之间就都属于正常情况。我的主观判断可以选择维持现有的不间断趋势跟踪,或者增加不间断趋势跟踪的开端仓位。也就是说,当期货仓位处于总资产的45%以下时,我随时有权利增加不间断趋势跟踪的开端仓位。如果单独的期货账户的风险度高于66%,那么我将不再有权利选择开仓。我相信,这种硬性的资金管理规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狂热的交易激情,并且最终使得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单独的期货账户的风险度低于33%,那么说明我的资金利用率就已经不合理的偏低了。毕竟,这只相当于总资产五分之一稍多一些的仓位。这时我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更多的期货品种寻找交易机会,或者增加股票的投资比例。我相信,承担过多或者过少的风险都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紧急时期与输缩制度。
在单独期货账户的风险度超过100%以前,资金状况只能够定义为正常时期,并且我同样没有进行“输缩”的权利。这可以避免长时间整理行情,使得我出现战战兢兢的状态而丢掉自己的位置。毕竟,整理行情付出的成本一般都能够在未来的趋势行情中出现对应的利润。其实,单纯的在整理行情种左右挨打,并不会产生多大的资金回撤幅度。而资金大幅度回撤,通常都是在快速获利之后。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快速获利的话,那么资金回撤通常不是大问题,而可怕的多次亏损交易使得信心的消磨。
当单独期货账户的风险度超过100%以后,宣布交易账户进入紧急时期。我会在第一时间将备用资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划拨至期货账户,并且同时将期货持仓进行缩减。必要的话,还需要控制备用资金中对股票投资比例,已备应对进一步的期货风险。
对于缩减仓位的行为来说,一般采用等比例缩减。即,对全部持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减持,而不进行任何主观判断。毕竟,这是一个人容易激动的时期,所以不适合进行更多的主观判断。
当交易账户进入紧急时期以后,将全部总资产计算风险度。并且输缩的比例控制在使总资产的风险度达到60%左右。如果资金波动继续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那么总资产风险度的70%应该就是一个极限了。毕竟,我已经不可能再有后续资金进行持仓的支持了!只要当日结算单现实总资产风险度超过70%,那么第二个交易日就必须将仓位减持到总资产风险度的70%以下。
如果资金波动开始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那么当总资产风险度降低到50%以下时。我有权利选择加仓,或者抽取账户中的资金补回储备资金。当储备资金被全数计提后,交易账户就宣布回到了正常时期,自此仍旧套用正常时期的资金管理规则。
提示:
资金管理规则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规则。它建立在交易者承受力、行情交易规则、交易理念、交易预期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权衡后得出。如果你的其他环节与我有略微的不同,那么我的资金管理规则很可能并不适合于你。本文的意义在于:说明资金管理以及刚性规则式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介绍本人资金管理模型设计的思维方式。相信我,你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来进行解决。
资金管理的思考
在我看来,资金管理策略中并非存在某种最佳策略,而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技术。在我对交易系统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的“互损原则”。也许我们在某个环节得到一些什么的时候,就注定要在另外的环节失去一些什么。也许真的像《孙子兵法》说得那样: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其实,资金管理的意义在于将利弊进行能够让交易者接受的方式转化。而具有负期望收益的交易系统,是没有资金管理策略能够使其实现盈利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脱离了行情系统来探讨资金管理策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错,系统之路的意义根本就不在于找到最高效的应对市场的方法,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行情系统定义为趋势跟踪系统的话,那么什么样的资金管理策略能够与之匹配呢?我们首先来谈谈趋势跟踪系统。在我看来,任何趋势跟踪系统都是大同小异的。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跟踪技术,我相信宏观上得到收益都会呈现趋同的特征。
更有意思的是,我反复地发现“权威的泥潭效应”。海龟交易法则所使用的“唐奇安趋势”技术也因为海龟交易法的披露,而使得该方法的收益率出现大幅衰竭的特征。也许,该方法已经成为了趋势跟踪技术的最劣选择。如果你仔细的阅读本书提到的分析方法,那么你肯定会发现一种利用“权威的泥潭效应”作为获利工具的思路。比如,反形态理论等。因为形态理论早已深入人心,而反过来使用该理论就比直接使用具有更大的价值。
前一段时间,我向大家讲述了波浪理论的一些使用方法。其中谈到了:当价格跌破此前牛市四浪的底部后,很容易形成阶段性底部。有位可爱的朋友,问我是什么原理产生了这种现象?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正是这位朋友的可爱让我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这种规律,很可能来自于道氏理论的“权威的泥潭效应”。
按照道氏理论的说法,所谓牛市就是顶部与底部都不断抬高的行情,后面的底部都要高于前面的底部。如果后面的底部低于前面的底部,那么就形成了一个牛市完结的信号。而道氏理论还讲究不同指数之间的验证原则,也就是必须全部的指数都出现牛市完结的信号,那么我们才可以认为牛市完结。如果我们直接运用道氏理论的法则,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530调整在2007年7月6日结束,并且该底部成为牛市中最后一个底部。也就是说,只有当未来的底部不能高于该底部的时候,就可以证明牛市的完结。上证指数在2008年3月20日跌破此底部发出了一个牛市完结的信号,而当天股指就在盘中走出了大幅度的反弹行情。当然,道氏理论还有一个“不同指数相互验证”的法则。此后中国股市还在连续不断的下跌,而各种指数都陆续的跌破530调整的底部。请注意,最后一个跌破530调整底部的指数是中小版指数,他是在2008年4月22日发出的牛市完结的信号。也就是说,按照道氏理论“指数间互相验证”的法则,4月22日应该我们战略性离场的日子!
回到趋势跟踪的具体方法上来,我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自己研发一套跟踪技术,可能要好于随机选取的跟踪技术;而随机选取的跟踪技术,很可能要好于你从书本上学到的跟踪技术。这就是因为“权威的泥潭效应”的缘故!在我看来,如果你不能够在核心理念上有所突破,那么对于技术和参数的研发并不能使你的利润出现突破,甚至是不可能出现任何的起色。对于参数的敏感度而言,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则:越敏感的跟踪尺度,就会产生越多的假信号,但假信号的亏损幅度同样会越小。反之,就会产生更少的假信号,但假信号的亏损幅度同样会越大!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市场会如何,而是你更适应什么?你是更容易接受多次的小亏损,还是更容易接受更大幅度的亏损?如果你什么都不能接受,那么最好就不要在趋势跟踪上浪费时间。
表面上来看,交易者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实际上却不然。如果我们考虑到跟踪尺度必须包容隔夜跳空噪音的话,那么跟踪尺度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限;如果我们考虑到合约的有效期限的问题,那么跟踪尺度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上限。也许,我们可以分析出某种跟踪尺度是无效的,但我们却无法回答出哪种跟踪尺度是最好的!
到目前为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趋势跟踪的具体方法。事实上,论坛上的朋友通常比我更加前卫。大家可以大谈最新的权威跟踪技术,但我的确还比较的守旧。因为我个人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与磨合,所以我对他是比较了解的。至于新的跟踪技术,我也并非不知晓,但我不会在没有经历过时间的验证以前进行任何评价。
比如,我是通过“占用保证金的数量”来确定单品种的仓位,而不是通过“真实波动幅度”来确定单品种的仓位。按照“真实波动幅度”来确定仓位的话,那么我就会在棉花上建立一个令人惊讶的大仓位!毕竟,棉花在“多头陷阱”前的波动幅度是非常小的。但在“多头陷阱”中,棉花的波动幅度丝毫不逊色于波动幅度最大的品种。相反,它在高位停留了更短的时间,并且成为了我亏损幅度最大的一个品种!要知道,无论你是用均线死叉,还是用跌破n日内的最低点作为离市讯号,在顶部停留时间短的品种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亏损!相信我,风险来自于微观上的极端波动,而我更情愿相信所有品种最不利的极端波动都是一样的!当然,我也并非否认“真实波动幅度”的价值。也许交易大师的技术更多的体现在他们整体技术组合的兼容性,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本身。
表面上来看,趋势跟踪系统是一个“求势而舍价”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捕获一个大趋势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具备趋势位置的优势,同样也必须具备价格位置的优势。相信我,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入场价位,那么你会更加容易丢掉趋势中的位置。只有一个良好的入场价位,你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忍受价格的正常回撤。
即使一只股票从10元上涨到100元,如果我从11元买入而你在20元买入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并非你只少赚了9元。20元买入的你别说遇到轻微的回调就会仓惶而逃,甚至继续上涨都能给你带来一种恐惧。趋势感越强的行情,往往证明趋势完结就需要越大的折返幅度。也许该股从20元跌到15元才能证明趋势的完结,而你恐怕无法承担这5元的价格折返,但11元买入的我却可以这样做。
这就是我坚信的一个原则:永不非信号开仓!如果我的每次开仓都对应一个信号的话,那么我的潜在亏损也必然符合跟踪系统的亏损分布。但如果我开仓点位没有对应一个信号,那么我很可能在承受巨大的资金回撤与丢掉位置之间左右为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入场信号就是在趋势与价位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趋势与价位是互损的,同时并非趋势感越强越好!其实,这就是盈利加仓的一个障碍。我无法想象,我在资金达到82万时,行情一片大好时,进行加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许,我这样做反而会在本次“多头陷阱”中亏损更少的钱,毕竟不好的价格位置更容易让我成为惊弓之鸟。但我无疑承担了巨大的,丢掉位置的风险!!
趋势跟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产生“绝对信号”而采用连续不间断跟踪。即使你的开仓都会对应一个入市信号,但如果你不连续跟踪也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简单的说,如果我们趋势跟踪系统具有三分之一的正确率,那么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我在一个有2个绿色球和1个红色球的袋子中。连续三次拿出一个球,那么两个绿球让我亏损两次,而一个红球让我获利一次。但如果你的袋子里有2000个绿球和1000个红球,那么你连续的取出一些球并承担盈亏的话。即使我们的概率都是相同的,但你无疑面对比我更大的破产风险。因为我有固定的利润对冲周期,而你却并没有!
连续不间断跟踪其实还能够控制节奏。我们假设有十二个袋子,代表每个月只能在一个袋子中抽取球来决定盈亏。能够让你获利的红球整体上仍旧只有三分之一,但其中有4个袋子中有大量的红球,而其中8个袋子中有大量的绿球。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每一袋子里面球的颜色分布,那么每个袋子只取少量的球恐怕就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但对于不连续跟踪的交易者来说,他们很可能在几乎全是绿色球的袋子中反复不断的取出球来。这就好像,在过去半年的股市中,反复的寻找买入信号而建仓一样!更有意思的是,只有我们在抽取能够使我们亏损的绿球以后,我们才有立即继续抽取的权利。而如果抽取到了能够让我们获利的红球以后,我们就暂时丧失了继续抽取的权利。毕竟,红球的利润来自于长时间的持仓!
好了,我们谈论了太多的行情跟踪系统的。现在我们应该达成一些共识,然后再来探讨资金管理策略。我们采取的是中期趋势跟踪思路,并且我们是在进行连续不间断跟踪。同时,我们的行情系统具有正的期望收益。至于具体的跟踪方法,我个人感觉的确并不重要。
如果我们的行情系统具有正的期望收益,那么风险只能够存在于微观层面上。能够影响到我们的账户存亡的风险只有两种:第一,连续不断出现的小亏损;第二,价格突然大幅折回的大亏损。在我看来,后者通常是毁灭账户最大的潜在风险。
我相信,正统的资金管理法则是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安全的。比如,《走进我的交易室》介绍的“2%,6%”法则就是一个不错的注意。我们在任何一个仓位上都不能承担超过2%的初始风险;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承担超过6%的总体初始风险。但我觉得,这其中也有一些明显的弊端。
我们假设期货的保证金率为10%,其实农产品的保证金率只有7.5%。考虑到隔夜跳空等一些类的风险后,我认为低于一个停板的止损幅度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一个停板的幅度是4%的话,那么一个小于4%的止损幅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按照4%止损幅度的来计算2%的暴露风险所支持的仓位,那么我们只能够建立一个只有5%的仓位。也就是说,我们在6%的总体暴露风险的基础上只能够建立一个15%的仓位!!当然,很少有人甘心去持有一个只有15%的仓位。那么,这就有一个降低止损幅度的误区。我们可以把止损幅度降低为2%,这时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30%的仓位水平。其实,我觉得30%的仓位应该是比较明智的,也是风险和利率的一个比较理性的平衡点。但我觉得,2%的止损幅度已经明显低于敏感度的下限!我们需要面对的交易成本、异化差价、隔夜跳空等等的成本就相对于止损幅度来说太大了。在这样的敏感尺度下,期望收益必将呈现快速的衰减。何况,2%的止损幅度也未必是你能够保证做到的。
其实,这与我当年研发的一种资金管理策略非常的类似。我当时希望在每一次战略性建仓上承担10%的风险,而只有当这笔交易没有暴露风险后我才有权利进行下一步的建仓行为。当时我的止损幅度通常在4%左右,也就是可以建立一个25%的仓位。当我连续做对四次,那么我就能够将初始仓位打满!我觉得这种策略是可行的,但是他有一个明显的弊端。事实上,这种风格体现了“赢冲输缩”的理念,但是与此同时却丧失了“择强汰弱”的优势。请注意,我们进一步的建仓必须在我们此前交易正确的基础上。对于一个能够让我们获取暴利的趋势行情来说,这种策略无疑让我们反应的太慢了!!如果说我第一笔建仓已经没有任何暴露风险的话,那么我继续建仓的权利只有两种实施的可能。第一,找更疲弱品种的买入信号来建仓;第二,在强势品种上非信号开仓。
如果一个品种发出一个明显的开仓信号,而我又没有开仓权力时。那么我只有放弃这个信号,而丧失了连续不间断跟踪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种资金管理策略过多的考虑了交易者自身的问题,而同时过多的忽略了市场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时行情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是两个分别独立的系统。按照《海龟交易法则》中讲述的一个故事,某人大言不惭的声称海龟的系统并不能获利,当然他并没有考虑到“择强汰弱”的法则。而海龟只会在一个板块中,最强的一两个品种上建立多头仓位。而这种资金管理策略就注定了:你要不在最强的品种上获利后在最弱的品种上建立多头仓位;你要不就在最强的品种上获利后在同样强劲的品种上建立一个无法合理设置止损点的多头仓位。
其实,这种资金管理策略只能够让我们大体上保住了初始资本的安全,而同样无法避免大幅度的资金回撤。对于初始资本非常安全的保护,无疑大大的丧失了获利的可能性!获利加仓的策略,使得我们的盈亏平衡点大大的提高了。也许只要行情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我们相对于初始仓位的“巨大”仓位就会轻松的触及盈亏平衡点!当然,可取之处仍旧有两点。第一,你可以保护好你的初始资本;第二,你可以在疯铜牛市中建立一个超过初始仓位100%的庞大仓位,不但可以获得暴利,而且你的初始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两个优势非常的诱人,但这是以缩减行情的盈利区间作为代价的!绝对不可能亏损大钱,加上有获得暴利的可能,无疑会使你更加难以经常实现获利!更多的情况是,在一次次我可以获利的行情中,而你却一次次的“白玩”。当然,也许特定的行情,你可以赚取天文数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交易大师说,市场中只有15%的时候是有趋势的。也许这种策略只有在15%的时候能够获取暴利,而其他时期都无法获利!
请注意,你总会面对一次最大的亏损!对于此前“多头陷阱”的资金大幅回撤来说,我最终是亏损离市的只有糖、棉花、豆粕、小麦这四个品种;而铝、铜、豆、橡胶都是获利离市的。要知道我在黄豆上的仓位是在去年8月份建立的!这说明,如果把全部的离市信号来对应此前的入市信号总体计算盈亏的话,那么即使我的资金回撤38万也并没有出现亏损!而如果僵硬的运用“2%,6%”的资金管理法则的话,那么在“多头陷阱”的最高点。你加仓吗?如果不加仓,那么你会有放走大行情的风险。但如果加仓的话,那么你可能最终出现亏损!只不过你把初始亏损控制在6%以内,而要知道我的初始仓位并没有亏损!
请注意,我并非否定大师的资金管理策略的价值!我相信,这种策略注定对更多的人有益!事实上,关于自身的问题绝对比关于市场的问题更加重要!但是,真的没有更高效的策略吗?难道,我们必须要不从市场的问题入手,要不从自身的问题入手吗?难道,就不可能让市场本身来调节我们的资金管理问题吗?好,下面我来公布我的靠市场本身来调节的资金管理策略。
其实,我在《分散的魅力》中就披露了这种市场自调节的风险控制系统。(我建议你在往下看之前,先看看这篇文章)其实,这样可以出色完成资金权益的横向稳定性!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在整理市道中非常出色的风险管理策略。他可以靠“多空对持”来避免行情大波动带来的大幅亏损的风险,同时大面积的分散也保证了不可能所有的品种都出现连续不断的小幅亏损。
这是一个我认为非常完美的风险自调节系统,它之中没有任何的资金管理参数。事实上,他是靠趋势跟踪参数来回答资金管理的问题!他并非是靠特定的行情来获利,而是靠概率优势来获利。他是靠一部分无效的不完美,来必然捕捉到一部分有效的完美。要知道,它完美的利用了三个最为明显的概率优势。
第一, 顺势而为,毕竟它就是架构在趋势跟踪系统的基础之上;
第二, 择强汰弱,毕竟它是在强势品种上做多、弱势品种做空来实现的多空对持;
第三,赢冲输缩,盈利的本身可以使得更多的持仓方向趋于一致,从而实现赢冲;而亏损的本身就可以使得更多的持仓呈现无序的状态,并且实现输缩。我风趣地将其称为:“以天合天”。
但是,请注意:如果利润极度的膨胀,使得我出现一致性持仓的赢冲,那么就无法避免一次大规模的资金回撤!至此,我不觉得通过“2%、6%”法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事实上,他们对于赢冲输缩的本质是没有任何的不同!“2%、6%”也是在大量的获利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大的资金回撤。而我的大幅资金回撤也与此前大量的获利具有相关性!在不计算浮动盈利的情况下,“2%,6%”法则会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而我的方法如果在不计算浮动盈利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
当然,我并非觉得我应该接受如此大的资金回撤幅度,毕竟亏损函数比获利函数更加陡峭!也就是说,靠丧失一定数量的潜在收益,来避免一定数量的潜在风险是合理的思路。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将横向分散投资的法则,稍微变通一下第七章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思考       157
应用在纵向的系统分散上就会出现更加完美的结果!
请注意,我说过的一句话:对于趋势跟踪者而言,大的整理能够让我们获利,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我们怕的是那种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整理。大家先读一遍这句话,然后接着往下看。
我是一个日线交易者,也就是说我的全部交易都不会在盘中完成,而是咬死收盘价。如果我的跟踪尺度的“敏感当量”用周线来表示的话,那么基本上相当于5周和10周均线的敏感当量。有意思的是,如果我把我的系统参数运用在60分钟线的话,那么基本上相当于5日和10日均线的敏感当量。也就是说,用我的参数交易日线,跟用5周和10周均线交易周线是基本相同的;或者用我的参数交易60分钟线,跟用5日和10日均线交易日线是基本相同的。这时我将我原有的参数定义为迟钝参数;将5、10均线定义为敏感参数。
考虑到“本体相似性”的问题,我相信我用敏感参数与用迟钝参数的期望收益是相似的。只不过,隔夜跳空噪音在60分钟上非常明显;日线上其次;周线上很不明显;月线上能够忽略不计。所以说,在日线上迟钝的参数对噪音有更好的包容程度,所以期望收益要好于敏感的参数。从这一点上来看,敏感参数是不具备交易价值的,但却具备毋庸置疑的分散价值!
接下来的测试让我感到更加的完美。对于明显的趋势行情来说,无论你用迟钝的还是敏感的参数都能实现完美的收益。这说明,他们的利润收获期是相同,所以没有必要连续不间断的采用两套不同参数的系统。但对于成本付出期的测试,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能够让敏感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的确可以被迟钝系统所包容;而能够让迟钝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的确可以使得敏感系统获利!明白吗?敏感系统的确具有分散价值!!
当然,如果我们在整体市场处于整理阶段的时候,多空对持就能够使得资金权益得到稳定性,而根本没有必要采用敏感的系统。但如果整体市场处于趋势阶段的时候,分散投资并不能形成多空对持,那么我们就面对了较大的风险,这时第二套系统就具备了价值!
假设,我们在三个农产品上持有多头仓位,并且产生了非常大的跟踪乖离率。请注意,整体的整理阶段,各个品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程度,所以他们不容易产生一致性的波动。比如,去年8月份以前,黄豆在走横;豆油在上涨;玉米在下跌。而在一致性的整体趋势行情中,他们的差异程度突然消失了。没错,他们更容易齐涨共跌!也就是说,如果农产品形成头部的话,那么一致性的快速下跌我们必须找到防范的策略!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必须在承担大的资金回撤幅度与放走行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难道,真的没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吗?有!绝对有!!
如果农产品马不停蹄的上涨,那么我们坐着享受利润就可以啦,这时没有任何的风险。但是,如果农产品整体在非常大的跟踪乖离率时出现回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等待卖出信号需要送回庞大的利润,这样会产生大幅度的资金回撤!而自作聪明的仓皇而逃,又有放走行情的可能。
大家想象一下,我们持有的三个农产品在出现回调的时候,我们将最弱的一个品种套用敏感的系统会如何?如果行情真的见顶,那么我相信第一个在敏感系统中发出卖出信号的品种必然是最弱的。它的空头仓位应该可以对冲掉另外两个品种超过一半的下跌风险。如果行情继续走牛的话,那么被我们翻空的品种也会在不久后继续翻多。这时我们的确丧失了一部分的利润,毕竟我们负担了迟钝系统中所没有的噪音成本。但请注意,另外两个强势的品种,可以为我们创造了近乎于完美的利润。这就好像去年下半年,我在强麦上左右挨打,造就了无效的不完美。但也在黄豆上持仓超过半年,创造了几乎完美的交易记录。
也许多空对持的确可以更大程度的体现出概率优势的魅力,那么强制性的多空对持是一种折衷的选择。也许有的人会说,在期望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你这样做无法提高利润。事实上,套用敏感系统是使得期望收益降低了!好,我来说说期望收益的问题。所谓期望收益就是我们承担一元的潜在风险,能够获得x元的潜在收益。假设,我们的期望收益为2。这就是说明,我们面对了1元的潜在风险,以及2元的潜在利润。微妙之处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把未来的潜在利润“借来”1元,来对冲掉1元的潜在风险。那么这种策略没有价值吗?事实上,“借来”的1元潜在利润,恐怕只能对冲掉0.8元的潜在风险。这时的期望收益成为了0.2元的潜在风险,对应1元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期望收益已经变为了5,比此前的2大大提高了。当然,增加利润的方式来自于仓位提高了5倍,而我们的微观上风险水平并没有提高。
在微观上“借来”并不属于你的东西,就可以在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使得你在宏观上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哈哈,没错,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电子可以“借来”并不属于他的能量,而使他穿越壁垒后再偿还这部分能量!如果说,电子可以在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情况下穿越壁垒。那么,你也可以在行情系统期望收益不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风险控制策略,要优于单方面苛刻限定风险的策略。如果你只能交易一个品种,并且在最强的品种上面只能承担10%的初始风险。那么10元的股票开始上涨至11元时,你建立一个仓位并且将止损点设置在10元;如果价格上涨到12元,那么你的止损点可以提高到11元,此时你没有暴露风险,然后继续在12元建立一个同样大的仓位;如果价格上涨到了13元,那么你可以把止损点提高到12元,这是你可以继续建立一个同样大的仓位。请注意,你的成本是在12元,并且止损点也在12元。要知道,如果价格回调涨幅的三分之一,那么你就会在“白玩”的情况下离场!要知道一个波动幅度达到30%的中级价格波动才能够使得你达到亏损区间的边缘!即使这样,除非行情马不停蹄的上涨,否则你也会在牛市中被震荡出来!
那我们看看均线系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10元的股票上涨至11元时我可能建立了全部仓位,并且止损点很可能只在10.5元。别感到费解,因为这时两条均线几乎没有什么乖离。当股票上涨到12元的时候,我的止损点有可能反而下降到了10元。这是因为两条均线打开了乖离!当股票上涨到13元时,我的止损点很可能刚刚提升到10.5元;14元的时候止损点在11元;15元的时候止损点在12元;16元的时候止损点在13元……自此它们平行的发展!我想我更不容易丢掉在趋势行情中的位置!当然,均线系统不可能有明显的止损点,上述的止损点只不过是可能出现的最为不利的止损点。没错,均线系统可以随着行情的上涨,而预留出更大的折返幅度。
当然,均线系统的一次性建仓在保证了不丢掉趋势中的位置同时。可能无法建立更重的仓位,或者可能在初期承担了太大的风险。这时,就需要用品种分散和系统分散来进行风险对冲!我相信,这种策略要大大好于“2%、6%”法则!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交易大师会推崇这样的法则呢??
我想《走进我的交易室》是一本给美国中小投资者所写的书,而不是写给索罗斯的书。其实,我们在中国可以通过更复杂的宏观策略,来做跟索罗斯完全相同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约是那么的小型化!我这点资金在美国甚至无法作一手天然气!更别说,大范围的分散投资!!对于国外的期货经理人来说,他们可能在每个头寸上只承担2%的风险,而他们在30个以上的不同市场进行分散投资!那么它的暴露风险是2%*30=60%吗?不!也许他们在豆粕上作空,在豆油上做多。每个品种的风险敞口是2%,但总体的风险可能小于2%,更别说他们之和了!
同时,如果你采用连续不间断跟踪系统,那么“2%,6%”的法则就绝对使得连续不间断跟踪无法实施。而如果离开了连续不间断跟踪,又没有“2%,6%”法则来控制节奏。那么你的确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也就是说,系统略微的差异就可能使得资金管理策略出现巨大的不同。也许“2%,6%”法则是可以适应于所有交易者的一套资金管理策略,自然他就必须做到保守性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交易 之 得到自己
如果不想炒股输一辈子,严格管理你的资金
一个交易系统稳定性原则
被人忽视的资金管理
一篇文章理解交易系统
构建简单优秀的交易系统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