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壁之战,一场皆大欢喜的战争

1

    前言: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在传统观点中是这样的:它是孙权、刘备联军于东汉末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从华容道仓惶逃回北方,自此大战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也因为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反间计”,“诸葛借东风”、“周瑜打黄盖”等历史典故为人津津乐道。一个“骄傲自满,心浮气躁、轻敌大意,奸诈多疑”的曹操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问题来了,同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英明神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曹操的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等也个个不逊于诸葛亮,为何到了赤壁之战,曹操变成了一个类同于袁绍般的“蠢货”,打了一场败得一塌糊涂的战争?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那只是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不等于史实。

 

我们需要用历史大视野,从时间、地域、战争性质和结果上去重新认识赤壁之战。

                            


2

赤壁之战的四个阶段

 

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以争夺荆州为目的一场战役,包含了曹、孙、刘三家初步瓜分荆州的全过程,从时间上看,赤壁之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平定北方后,采纳荀彧的献策:“出兵荆州,偷袭襄阳,以达到威震荆州、出其不意的效果”,于是曹操从邺城出兵,把主力屯集南阳——新野一线,伺机抢夺荆州。

 

第二阶段: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抓住刘表病亡的时机,兵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后,又派出轻骑暴击刘备,迅速抢占江陵,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荆襄突袭的战略部署,并在实际上占有了荆州全境。

 

第三阶段: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爆发遭遇战,但这场所谓的“赤壁之战”并不是整场大战的结束,只是整场战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四阶段:曹操结束水兵作战,退走以后,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一直到建安十四年的十二月,曹仁退据襄阳,周瑜也不再追赶。

 

从时间上来看,“赤壁之战”这场战役打了两年,荆州八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三分荆州的格局初步形成,赤壁之战才算最后结束。

                            


3

赤壁之战的两大战场

 

由于合肥地理位置的重要,早在建安十三年四月,曹操的兵马还未南下时,曹操就派李典等人自合肥一带摆出进攻的阵势,以防孙权乘虚袭击合肥。所以说,赤壁之战一开始,东西两大战场就形成了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从赤壁退走以后,孙权率军攻合肥,在东部战场发动猛攻,曹操亲自率军增援合肥。直到次年的二月,在曹仁撤出江陵,荆州分割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曹操才撤军到谯县。

 

《三国志· 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 明年使于谯……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由此也可以看出,合肥战役也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大战役,分为以襄阳、江陵为中心的西部战场,和以合肥为中心的东部战场。

                             


4

曹操与孙刘联盟在赤壁投入的兵力

 

有人推测:曹操仅以5000轻骑与孙刘联军遭遇。水军乘船东下,速度很快,陆路的士兵要想跟上水军的行军速度,只能是骑兵。

 

而在当时“今又盛寒,马无藁草”的情况下,曹操敢于驱兵远涉,正说明曹操骑兵不多,所需草料也就不多。

 

孙权攻打合肥时,曹操也只派遣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说明当时战马还很吃紧,曹操派出的骑兵最多也只能是追赶刘备的5000精骑。

 

再看看曹操的水军大概有多少。《周瑜传》记载:“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千数这个数字,是孙吴的投降派为达到投降目的所报的数字,难免夸大事实。

 

《艺文类聚》卷八十引王粲《英雄记》,明确地记载:“瑜夜密使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 ”,从东汉末年的生产力水平看,当时战船应是这种载5 0人的轻船走舸为主。由此可推测刘表的水军至多不过5万。

 

而在建安十三年春天 ,孙权杀黄祖,荆州水军损失惨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

 

从周瑜请求“得精兵五万” ,孙权表示“五万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的情况看,孙吴的水军实力远胜于荆州水军,连孙吴也只能拿出3万水军,所以刘表剩下的水军不可能超过3万。

 

这3万水军之中,刘琦留1万在夏口,后归附刘备,剩下的2万水军随刘琮投降曹操,这2万水军中至少还要分兵一半防守襄阳,因此能派出的与孙吴决战的水军不会超过1万。

 

由此可见,曹操的骑兵加上水兵最多也就15000人,和孙吴的3万水军相比,已经是处以1:2的劣势。

 

孙刘联盟还要算上关羽、刘琦兵力,曹操在赤壁水站中投入的兵力,比孙刘联盟的兵力就更加少了。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赤壁水战,只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5

曹操会猎江东的真实意图

 

曹操南下的目的并非是为统一孙吴而来,目的仅是为夺取荆州,这只是他整个赤壁战役中的一个阶段性战术。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之始, 统一的条件尚不具备,还面临5大不利因素: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2、“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之患”;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4、“舍鞍马,信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这五点不利因素,年轻的诸葛亮和周瑜一眼就看到了,身经百战的大军事家曹操,以及随他南下的经验丰富的荀攸、贾诩等大谋士,难道就看不到吗?

 

再者,曹操若真为统一孙吴而来,必是一场殊死决战,曹操却没有调动襄阳的主力大军压境,岂不是视战争为儿戏?运筹帷幄的大军事家曹操又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当时的形势,正如裴松之指出的,曹操虽占有荆,但是“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悼孙权之武略,行稽服之可期”。人心所向并非曹操,曹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难以巩固在荆州的统治 。

 

所以,曹操东进的真实意图,只在驱逐盘踞江夏的刘备,威慑孙权,震服荆州。


在曹操看来,孙权由于和刘表历史宿怨,不会援助江夏,而自己又有襄阳的大军做后盾,因此出兵15000人马,对付刘备已经足够了。

 

由于北方刚刚统一,黄河以北尚未平安,而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后患,再加以要防止孙权攻合肥、策动北方州郡反叛,曹操必须将主力屯集在中原腹地。

 

事实证明,正是曹操将主力屯兵在威镇八荒的襄阳,在曹操东进途中,以及在他赤壁失利之后,北方残袁势力,关西马超、韩遂,才没有贸然动。当孙权果真大规模进攻合肥的时候,曹操才得以从容率军增援东部战场。

 

由此可见,曹操东进时整个南征兵力的部署,是经过认真谋划,精当得体的。

 

曹操东进的用兵部署,打算以速夺荆州的声威,将刘备逐出夏口,把与孙权争夺的桥头堡,推进到夏口。这样,他就从北面、西面,将孙吴包围,孙吴东南面海,再无退路,其灭亡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这种战略部署,也符合曹操作为一个大军事家运筹帷幄的用兵特点。

                           


6

曹操赤壁之战的失利

 

自信的曹操有两点失策了:

 

第一点是,他只想到刘琦与孙权是世仇,却没有想到孙、刘会联合起来对付他。第二点是,他以为诈称80万人马会把孙权唬住。

 

建安五年,孙权曾慑于曹操的声威,不得已接受了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的任命,曾经臣服过。曹操想通过下战书“会猎于吴”,让历史重演重演。

 

然而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孙权面对曹操的威吓,竟表示: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孙权表示与曹操势不两立,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令曹操没有想到。

 

曹操率1万水军与周瑜率领的3万水军交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曹操兵力上不如周瑜,水战又非曹军所长。从周瑜的有力迎击以及孙刘的结盟,迫使曹操不得不对战术作出重新调整,因此主动退兵到江北。

 

于是,曹军驻乌林,吴军驻赤壁,两军隔江对峙。

 

不巧的是,由于天气变化,江面上遇到了东南风刮起,气温骤降,北方士兵不服水土,大多病倒。而周瑜偏偏又采取了火攻,让曹军雪上加霜。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曹操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计划,决定放弃进军夏口的军事部署。


而当时风急浪大,剩余船只开回江陵的难度太大,为了防止落入周瑜之手,曹操无奈下令烧毁剩余战船,水路两军离开乌林,步行经华容道撤军。

 

战后,曹操说:“赤壁之战,值有疾疫,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然有自我解嘲的味道,但大体也符合史实。

 

曹操在赤壁遭遇战的失利,成就了周瑜“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的美名,但说曹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老孤胆落武昌东”,也有点过了。

                          

 

7

赤壁之战,一场皆大欢喜的战争

 

用历史大视野来看曹操的整个赤壁之战,曹、孙、刘三家,谁也没有失败,都是胜利者,结局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战争。

 

孙、刘的取得的胜利是公认的,无需细说。说曹操也是胜利者,有两点可以说明:

 

第一,赤壁遭遇战放在整个战役中来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失利而已,不能因此就否认曹操收降刘琮、驱逐刘备、据江陵、割荆州这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五年,曹操在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有这样一段话:遭值董卓之乱……后领兖州,破降黄巾30万众,又讨袁术,使穷诅而死,摧破袁绍……复定刘表,遂平天下……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曹操将南下荆州为一生最得意的几次军事行动之一,甚至可以和官渡之战相提并论。

 

有这一观点的并非曹操一人,蒋济称“荆州交臂,威震天下”,可见当世之人并不太看重曹操在赤壁的失败,倒是极为震服曹操南下的巨大影响。


对此,蒋济感到非常自豪,写了一首讴歌南征荆州军事行动的诗赠送给曹丕。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多么欢庆和自豪,如果曹操真的是在赤壁大败的灰头土脸,谁还有心去欣赏这首马屁诗,相信蒋济也不敢这么写了。

                            

 

第二,战争的最后结局 ,曹仁虽然从江陵撤退到襄阳,但北部荆州的“江夏、南阳、襄阳、南乡、新城、上庸、魏兴”七郡,却为曹操所得,曹操达到了分荆割益的战略目标。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正因为曹魏拥有了荆襄,犹如在吴蜀间打进一根楔子,形成了所谓“东至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祈山”的军事格局曹操拥有的襄阳,既是进入中原的门户,又是扫荡南方的据点,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虽然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北伐时,关羽直扑襄阳水淹了于禁七军,一时威震华夏,但关羽的大军还是被曹操据襄阳挡住了。也从此,孙、刘也都无法越过襄阳北图。

 

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派步骑20余万分五路大军大举罚吴,其中的一路由杜预率领的荆州军,就是从襄阳出发,顺着魏武曹操当年追赶刘备的路线,直下江陵,对于迅速摧毁孙吴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仅单纯从曹操夺得襄阳数郡的意义来看,他在赤壁这场大战役中,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的。

 

自赤壁之战后,开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而各自又拥有自己的优势。


赤壁之战,曹操也并没有失败,曹、孙、刘三方打了一场皆大欢喜的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惊人原因
雄才大略诸葛亮(3):赤壁之战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什么失败?上篇:断了孙吴的入蜀梦
曹操败赤壁、关羽走麦城,从军事地理学分析,三国争夺荆州的关键点在哪?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这才是真实的赤壁之战!-微信精选-爱看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