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不到这三点,你读的书都是白读”

 

来自读者 

文 | Dying


每一本书都是一支烛火,漆黑无措的夜里,给你力尽所能的光亮。



一个健身的人和一个不健身的人,隔一天去看,也许不会发现任何区别;


隔一个月看,可能还是差异甚微;


但是隔五年十年再看,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别。


读书也是相同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可能有人会问: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有什么意义?


我想回答他: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的骨头、血肉。


其实你读过的书,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职业读书选手”何帆老师曾说:


我们可能读书快、也可能读书慢,可能读得多,也可能读得少,可能读得广,也可能读得精,都是可以的。


但我们要始终保持读书的状态。


多年来,何帆老师一直保持着每年超过300本书的阅读量,在北大多次进行读书及方法的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欢迎。


最近,读者君有幸采访到了他,在采访中,何帆老师就读书的意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读书早晚会忘,

为什么还要读书?



曾看到一位粉丝的留言,在一场老同学聚会上,大家聊起在学校时的一些趣事。


酒过三巡后,一个曾经的差生拍着班长的肩膀说:


你说读书有什么用,我高中都没毕业现在照样开跑车,厂子里三百多号人,随便一个人的工资都比普通白领的高。


班长只是笑笑,没有反驳。


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不做无谓的争辩,他说你是无用书生,但你不会说他是暴发户。


如果不读书,我们的价值观和经验的积累可能只是来自亲朋好友,你的眼界和思想都将被局限。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别人的二手经验,丰富我们的体验,带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读书越多的人,越容易坦诚自己的贫瘠;而基本不读书的人,反而容易认为自己的灵魂足够丰盛。


知乎网友深海有月兔曾分享:


每个人通往未来的钥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这把钥匙,主动权在你。


正如何帆老师讲的:


你是一个君王,你召集了很多思想家过来给你出谋划策,所以你去读了亚当斯密、凯恩斯、哈耶克,其实是他们各自在告诉你这件事情我是怎么看的。


那么最后你是要拍板的,你是要来判断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的。这个时候你读书的速度会更快,而且你能够得到的东西,能够从读书中的收获也会更多,因为你有主动性。


独立思考,

从知识为你所用开始


知识不一定就是力量,只有当你开始独立思考,将知识为你所用的时候,才是真实的力量。


就像你背下一整本上千页的单词书,通过各种各样的app不断的听课、刷题。


最终,你以优异的成绩考了一百分。


这是知识吗?当然是,但是谁可以肯定的说它们是力量呢?


没有人可以这样说,因为即使你考再多个一百分,你也不会表达。


可能我考试没有你分数高,但是我通过找朋友练习,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最终可以说上一口流利的口语。


这个时候,知识才真的是你的力量。


同样,没有为你所用的阅读,也只是一个数字的累积而已。



著名主持人王自健,在《一本好书》第4期解读《人类简史》时说:


读书最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独立思考。


苏格拉底在几千年前就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而未经审视的观点更加不值得我们拥有,特别是当下信息井喷的时代,别有用心的夸张之词和语言陷阱几乎无处不在,要想不被各色大师带到坑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


独立思考—通过读书武装你的头脑,参考别人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何帆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两种方式,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将知识内化于心、为你所用。


  • 工作之后更要读书

正是因为工作太累才要读书,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工作都相对单调、乏味,很少有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的好奇心、创造力都能够充分释放的。


这个时候为自己打造一个独属于你的心灵世界,它将成为你疲惫不安时最可靠的“避难所”。


  •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拿一支笔,破除畏界,平等交流。


书籍的印制服务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如果你准备看一本500多页的书,而这本书里只有一页纸上面讲的东西对你有用,那你敢不敢于把这一页纸撕下来,然后把剩下的书扔掉?


真正放下敬畏心的读者,才能够更好的与作者进行平等的交流。


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朋友和我分享他的阅读经历:


当教师的妈妈经常会带他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从幼儿园时连环画版的四大名著,到小学的无障碍阅读版,后面自然而然地看了原版四大名著。


凭着一点点建立的喜好,他又开始读金庸,后来被爸爸说了句“金庸是学大仲马的”,他便跑去看了《三剑客》,然后顺着大仲马读了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欧·亨利……


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这样被培养起来。


何帆老师在采访中提及他的朋友--财新的主编王烁讲过的一句话:


在这个时代我们其实都是知识的游牧民族,逐

水草而居,哪里有草你就到哪里去。


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何帆老师给了下面的建议:


第一,选择要广一点,适当的离开熟悉的阅读范围,看一看你原来不太喜欢或者不太熟悉的领域。


第二,换位思考,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你要先想如果我是作者,我为什么写这样的一本书。


离开课本以外的知识粗糙而野蛮,像原始森林一样包罗万物却又神秘可怕。


尤其是当你想读名著的时候,伟大的作家书写这些经久不衰的名著,其实都是在回答一个时代的主题,结合它的时代背景,比如说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托克维尔在写《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时候,他到底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然后再想如果你是作者,为了回答你关心的那个问题,会用什么样的逻辑体系,什么样的框架。从关心它的问题到找到它的线索,这样你就把全书的框架、骨架就能够搭起来了,那么你回过头来再去寻找自己原来能产生灵感、能够产生共鸣的东西就更容易。



清代王永彬说:“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这句话即使在物欲横流、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依然有道理。


知名作家张嘉佳曾分享他面签的经历,在前两次失败、进行第三次的时候,他与签证官有了这样一次对话:


签证官:许多年轻人是年纪轻轻就出国读书了,你29岁了,为什么呢?


张嘉佳回答他:因为到29岁,才攒够了钱学想学的东西。


签证官又问他:那你最初的动机是什么呢?


张嘉佳回答: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三剑客》,第二本是《高老头》,我现在还记得这两本书的主角,达达尼昂和拉斯迪涅,都是年纪轻轻地想去巴黎见识一下世界才算。


我喜欢的作者海明威写过一本他在巴黎生活的书,《流动的盛宴》(面试官和他齐声说出来),所以,想去见识下,年少时读的书立下的愿望,会一直跟人一辈子吧?


然后他过签了。


你看吧,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记得住,但会存在心里,你不曾预想的某一刻便会改变你的人生。


每一本书都是一支烛火,漆黑无措的夜里,给你力尽所能的光亮。


愿以后的漫漫长路中,读书可以成为你与岁月相处的最好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现在起,过有准备的人生
六经注我
与孩子一起读书
四大名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友林之秋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成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