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悲鸿》⑤ |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徐悲鸿》第5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4:04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晨诵无声 朗读 



领读 | 林中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徐悲鸿》。昨天,我们读到徐悲鸿在回国以后,为了给中国美术事业培养接班人,为了改革中国传统绘画,费尽心血。

 

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帮助,他以校为家;为了节省更多经费,他饮水代食;为了扫清华北国画界旧势力的阻碍,他舌战群雄。

 

可以说,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徐悲鸿做出了非一般人所能付出的牺牲。

 

徐悲鸿一生能够有这样的成就,除了靠他个人努力以外,少不了在人生不同阶段遇见的贵人们的无私帮助。

 

徐悲鸿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相信自己“学有所成、报国有门”,就是对贵人们最好的报答。

 

那么,在徐悲鸿的一生中,受到过哪些贵人的帮助呢?他又是如何回报自己的贵人们呢?


平生遇黄,逢凶化吉


徐悲鸿当年在上海走投无路的时候,黄警顽和黄震之两位恩人先后向他伸出了援手;


后来在巴黎经济困难的时候,新加坡华侨黄孟圭与黄曼氏两兄弟,给予了他无私帮助,促成了徐悲鸿在新加坡的画展的成功举办。

 

徐悲鸿称自己就是一个“平生遇黄,逢凶化吉”的人。

 

别人愿意在自己极困难的时候给予援手,是期望自己能够发愤图强,所以,他要用加倍的努力和行动去报答恩惠。

 

只有这样,方不愧对友人的一片心意。可以说,这就是他明白知恩、感恩的初步体现。


徐悲鸿始终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否则,他无法受恩,也不会知恩,更不谈上感恩、报恩。

 

1915年,徐悲鸿在上海走投无路,想要跳黄浦江自尽。商务印书馆职员黄警顽先生挽救了他,将他带回自己的宿舍,如同亲人一样照顾。

 

抗战中,黄警顽因为掩护地下党,惨遭日寇折磨,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战后,徐悲鸿将黄警顽带到北京艺专谋职。逢年过节,徐悲鸿都会接黄警顽到自家团聚。


黄震之

 

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富商黄震之发现了徐悲鸿的才华,并给予无私支持。后来,黄震之经商破产,人也因为吸鸦片而多病。

 

1926年,徐悲鸿借着回上海举办汇报画展的机会,用自己所学的西方绘画技巧回报恩人。他最先想到的,就是给黄震之先生画一幅画像。


尊师敬业,作画报恩


1918年,徐悲鸿到北大画法研究会任职,有幸结识了著名诗人陈散原。

 

陈散原是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曾辅佐父亲开办新政、提倡新学、支持变法。百日维新失败,陈散原以诗文抒发积郁心头的愤激之气,在京城久负盛名。


陈散原

 

徐悲鸿与陈散原一见如故。虽然维新变法时的“陈公子”已是陈老夫子,但他国学知识渊博,诗、书、画俱佳,使徐悲鸿想起了去世的父亲,倍感亲切。

 

陈散原也欣赏徐悲鸿,认定徐悲鸿是可造之才,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朋友。陈散原后代非同小可,长子陈师曾是著名画家,号称北京画坛首领,次子陈寅恪(chén yín què)是著名历史学家。

 

1953年,徐悲鸿刚过世不久,有人带着徐悲鸿画的陈散原油画像到家中拜访。夫人廖静文见到这幅画,没有讨价还价,直接买了下来,捐给了纪念馆。

 

徐悲鸿生前曾对廖静文说过,自己很满意给陈散原画的油画像。所以,廖静文一听到是陈散原的油画像,尽管当时工资不到百元,他还是买了下来。

 

徐悲鸿第一次作画报恩,是在1924年的巴黎,中国驻法国总领事赵颂南夫妇曾经在公费断绝之时,给徐悲鸿送去五百法郎救急。


后来,又介绍徐悲鸿同新加坡华侨黄孟圭认识,让徐悲鸿有机会去新加坡卖画集资。所以,他在即将离开欧洲的时候,就决定给赵颂南夫妇俩作画。


以笔代枪,支援抗战


“天灾战祸,民不聊生,是谁的罪过?我是一个中国人,不能沉默,我要以我的画笔,发出我的吼声。”抗战期间,徐悲鸿在山城发出呐喊。

 

1937年11月,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艺术系由南京迁到重庆。


他根据重庆汉子江边挑水的场景,以高度洗练手法,将巴人传统汲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创作出了被誉为其最具人民性和抗争精神的《巴人汲水图》。

 

1941年,徐悲鸿从印度访问完泰戈尔以后,匆匆踏上回国的路程。此时,正是日寇蹂躏中国最为疯狂的时候,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夜。


泰戈尔

 

徐悲鸿说,战士为国不怕牺牲,我徐悲鸿只能用自己的画笔去战斗了。他又说,尽其所能,贡献国家,尽国民一份子之义务。

 

他马不停蹄地在吉隆坡、怡保、槟榔屿三地举办画展,筹集赈灾款项,并且不停作画奔波,也因此留下了久治不愈的腰痛的病根。

 

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黄曼士将徐悲鸿的画作藏在新加坡的枯井中,或是装入水缸埋入地下。


抗战结束后,成功将画作挖出,可惜多数油画因为在枯井中受潮,损坏严重。

 

1949年5月,徐悲鸿的学生陈晓南回国途径新加坡的时候,将剩余的书画带回了北京。此时,徐悲鸿和自己心爱的画作,已经阔别八年之久。

 

这些曾经为了逃避战乱被藏在地底下的画作,凝聚着徐悲鸿同新加坡黄氏兄弟的崇高友谊,更记述着有胆爱国、爱民、爱艺术的血泪经历。

 

1941年8月中旬,为了帮助中国抗战筹集捐助款,徐悲鸿打算将自己和其他画家的优秀作品装箱,运到美国售卖。

 

可惜当时太平洋战争忽然爆发,终究无法成行。徐悲鸿孤身在国外,既举办画展义卖支援抗战,又去印度讲学办展览,最后如虎口脱险,辗转回到了重庆。


古道热肠,心胸坦荡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到了北平,他先去看望傅增湘和齐白石。每年大年初一,徐悲鸿总是早早起身,与夫人廖静文一起给傅增湘和齐白石拜年。

 

1918年,徐悲鸿去欧洲留学心切,曾得罪当时的教育部长傅增湘,后来经过蔡元培的帮助疏通,才得到了公费到法国留学的资格。

 

有一回,徐悲鸿夫妇买了一只鸭子给傅先生拜年。傅先生说:“正想吃鸭子,你们就送来了。”

 

后来,傅夫人曾说:“经傅先生手下不知派了多少人出国,没有人像悲鸿这样来看望过他的。”


徐悲鸿

 

1930年,田汉发文,批评徐悲鸿只画历史古人,不画被压迫者。这其实是田汉当时身为左翼文联的代表,对徐悲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徐悲鸿很宽容,他知道自己给恩人作画是感情使然。如何用自己的艺术去为国发声、为民发声,他有自己的方式。

 

1935年,田汉被捕入狱,徐悲鸿依然到处奔波,营救田汉出狱。徐悲鸿不顾妻子反对,将田汉一家人接到了自家。如此的古道热肠,在作者杨先让看来,是世间少有的。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徐悲鸿和他的贵人们之间的故事。徐悲鸿在一生中遇到了不少贵人,他也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贵人愿意伸出援手。

 

为了感恩报恩,不论在上海、巴黎,还是在重庆、北平,他努力在自己人生的不同时间段,尽自己身为一个中国美术家的责任。

徐悲鸿对待人才,正如自己的贵人们对待自己那样。他用最坦荡的胸怀、最深切的关心,对身边的每一位人才施以援手。

 

那么,徐悲鸿是如何对待其他人才的呢?他对人才的爱护,又到了怎样的程度呢?


今日话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徐悲鸿都遇到了贵人的提携、帮助。他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终究没有枉费贵人们的一片好心。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呢?你又是如何回报他们的帮助呢?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点击文章结尾右下角的六角形按钮,给我一个“好看”。我们明天见,晚安。



动动手指投个票,下一本传记你想读谁的故事



《徐悲鸿》④|能成就你的不是天赋,是努力

《徐悲鸿》③|有格局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

《徐悲鸿》② | 努力,是永不过时的成功秘诀


-背景音乐- 

火花心脏 《가는 길은 부디 꽃길이길

-领读-

林中,中文系毕业,嗜书如命,前金融农民工。微博:负面情绪出借方。

-主播-

晨诵无声,耕耘25年的教书匠,录音15年的爱好者。公众号:晨诵无声。



跟着下方动图,置顶“十点人物志

每晚八点,小志与你不见不散

👇


点了“好看”的人,也会变好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悲鸿图集21幅
徐悲鸿《古柏双骏》1782.5万元成交
徐悲鸿和《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与一幅古画的悲欢离合
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背后的故事
『艺术中国 虎年贺岁版 』​——特邀艺术家陈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