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高手,都得有的自我成长路径图

过去,人生是「三段式」,第一段是学习阶段,第二段是工作阶段,第三段是退休阶段。每个阶段之间泾渭分明,下一阶段的开始基本就意味着上一阶段的结束。

现在呢,我们的人生开始出现「多段式」的趋势,学习与工作越来越多的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我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选择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锤定音」,相反,我们可能会经历至少一次的职业方向转换。

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两点:第一,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就像十年前,我们不知道在十年后的今天现金几乎不再使用,所有支付都能用手机替代。我们现在也很难预测,十年后 AI(人工智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我们的工作。第二,人类寿命在逐渐延长。

因此,在「多段式人生」中,我们的一生会被分割成  4 段、5 段,甚至 7、8 段,乃至更多小阶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各段之间穿插进行,不会再有明确边界。

在如此多变的世界里生活,我们究竟该抓住哪些不变的东西呢?

我相信,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持之以恒的「自我成长」。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副「自我成长路径图」,见下图。

|  第一层:成长方法论

很多人强调知识的积累,认为量的积累必然会达到质的飞越。但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并非如此,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所有事物都装进自己的大脑,那我们的思维和智力就会变成一个杂乱无章的「垃圾回收站」。相反,只有对不同的知识进行组织、接受、联想、思考,我们才能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方法。

方法论的形成必然依赖于知识,但仅有知识却又肯定不够。而我在这里说的「成长方法论」则需要将众多学科与领域中的方法论与思维提炼出来,然后形成通用的、可被直接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法论。

比如:如何将专业的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抽象出来,用于管理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项目,提高效率,促进成长?比如:如何将统计学中的贝叶斯方法理解透彻,使它不再仅为统计学专业的人理解,还能帮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决定,促进成长?

然而,随着对各种成长方法论的理解与掌握,实践与运用,我们会发现这些方法论的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当我们开始好奇这些逻辑究竟是什么,想对它们逐一解密的时候,我们就看到「思维方式」这四个字在向我们招手了。

这时,我们就需要进入「自我成长路径」的第二层,也就是「思维方式」这一层了。 

|  第二层: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获得和提升才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我们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就从不会根据学生与他的观点之间的相合程度来打分,相反,他说只要学生经过了思考就好,思考什么内容并不重要。

相反,如果没能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即使一个人学过再多的知识,见识过再多的风土人情,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那思维究竟该如何训练呢?

我想,对于不同的思维方法,需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

比如:深度思考与系统思考并不相同,它们一个是向下直至本质核心的思考方式,一个是将全盘进行动态思考的思考方式。结构化思维与升维思考也不相同,前者是在固定的框架内、静态的解决问题,后者是要跳出框架,重新定义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到现在,我们说的思维方式都还是专注于正向的,也就是左脑的深度思考、逻辑思考与右脑的高感性与高概念性思考。但不要忘记,对于思维方式,我们不仅要做「加法」,即学习好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必须做「减法」,即删除不好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负面思维。

负面思维就是我们的「思维滤镜」,在戴上了这样的滤镜后,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扭曲的,而并非客观事实。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戴的究竟是何种负面思维滤镜,一般来说,每个人所戴的负面思维滤镜都不止一个。然后,我们才能学着去化解或改变这些滤镜,让自己看到的世界能够更加真实可信。

|  第三层:认识自己

当我们对自己的负面思维滤镜越来越了解后,当我们逐步养成深度思考习惯之后,就更容易去「认识自己」了,于是我们就从第二层走向了第三层。

为什么「认识自己」如此重要?

1974 年初,乔布斯决定去印度进行一次精神之旅。他说:「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

对乔布斯而言,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因此从大学退学,后来前往印度,他一直都在追寻,他所做的正是「认识自我」这件事。

追寻的过程是如此艰辛漫长,而我们也不是都想成为乔布斯的,那是不是可以不去思考与追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一生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如果你不够了解自己,你会知道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相伴一生吗?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吗?

缺乏对自我的了解与认知,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出这些重大选择的,或者说,即使我们当时做出了,在未来有一天当我们逐步了解自己的时候,也一定会感到深深的后悔与遗憾。而对自我的觉知与了解,正是在帮助我们在面临每一次抉择的时候,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

那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自己?

在多年探索以及持续学习之后,我总结了「认识自己」的两种方法。

一是向内的自我觉知,二是向外的不断尝试与探索。总结一下就是,通过一件件真实经历的事、一次次向外的尝试与探索,一次次的情绪反应,从不同的维度去进行自我觉知,逐步画出「我」的模样,了解到真实且多面的自己。

「向内的自我觉知」与「向外的不断尝试和探索」这两种方法绝非孤立存在,相反,它们必须合二为一。如果没有前者,后者的尝试与探索就只能成为一种经历,而无法沉淀为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认识。如果缺了后者,前者就会变成「无米之炊」和「无水之源」。

我们认识的自我既是一个,却又不是一个。因为这里一共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在的自我」,一个是「可能的自我」。「现在的自我」说的是「我是谁?」,而「可能的自我」说的则是「未来的我可能成为何种模样?」 

认识自己的两种方法与认识的两个对象,可以看我画的这幅图。

|  第四层:人生的实现

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什么?持之以恒自我成长的目的又是什么?

无非是为了活出真实且闪闪发光的自己,并实现我们理想中的人生。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自我成长」的终极目标这一层,即「人生的实现」。

「人生的实现」就是将「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这个问题踏踏实实的付诸实践。

当我们愿意去好好思索「我想过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时,我们就离「人生的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越来越近了。

然而,想要回答「我想怎样过一生?」这个问题却并不容易,它不是我们能在一个下午就想明白的。相反,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我们对自己要有足够了解,也就是说,「人生的实现」必然是建立在「认识自己」基础之上的。

以我自己为例。

在不够了解自己的时候,我以为我想过的人生就是奋斗、财富自由、功成名就。那时我也的确是那么做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努力升职加薪。

然而,随着对自己越加深入的了解,我意识到这一切不能带给我持续且真实的幸福,它们就好像是过山车,有时高有时低,有时极度满足有时极度痛苦,每次在阶段性目标达成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幸福,每次工作做得好被老板表扬、被同事赞美的时候都会有短暂的幸福,但随后就又会再次回归到极其忙碌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我感到除了工作和没有足够时间陪伴的家人,我一无所有。

后来,在遭遇挫折且生病住院之后,我产生了另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想法,那就是逃离都市,归隐山林。那时,我厌倦了没日没夜的奋斗,也不再为增加的工资而欢欣雀跃,我只想过一种彻底平静的生活。但隐于山林实在是太难实现了,于是我只能在那段时间里,让继续待在城市中的自己逐渐的慢下来,放松下来。

于是,我做了很多以前忙于奋斗而未做的尝试,包括:尝试各种手工,做书签、做卡片、做永生花等;自学西方艺术史、中国绘画史、流连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写长篇小说、写散文、写小小说;学绘画、学古琴、学插花;自学园林、自学哲学、心理学、佛学、商学、思维方式等。在那段时间里,我开始越来越多的了解到自己的另一面,以及非常广阔且不为之前的我所知的另一片人生领域。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不论是一直拼搏奋斗,还是彻底归隐山林,其实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

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是蓬勃丰盈的,是既有 Doing(做)又有 Being(存在)的,是自我实现的,是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的。

于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觉知,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自己,我也终于明白真正想要的人生究竟是何种模样。

而这个过程,就是从「自我成长路径」图的阶段 1 走向阶段 4 的过程。这四个层次虽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但也有同时进行,互相反馈,不断加强的关系。

这个「自我成长路径」图可以说是我现阶段关于「自我成长」的完整思想体系,因此我的所有文章都会围绕「自我成长路径」的四个层级来写,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希望能够真正有效且非常系统的帮助到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爆发式成长的思维方式之一———跨界思维
图解:50个经典思维法则,改变人生
有关曾国藩家书中的 以家庭建设为中心
别让1%的坏情绪,毁掉你所有的努力
人间很值得,只要你这样活 B3
如何提高说话的逻辑思维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