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王子婴身世之谜:叔父、兄弟还是侄子?

子婴身世之谜:叔父、兄弟还是侄子?

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很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乱秦政的赵高就是他所诛杀的。可是,有关子婴的身世,人们却一直没有弄清楚。

秦始皇死,幼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又杀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不满赵高专权,设计诛杀了赵高;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项羽进入咸阳,又杀子婴。子婴虽然当秦王只有46天,但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是很有历史地位的。但是,关于子婴的身世却始终是个谜。因为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的身世,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是“二世之兄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赵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即是说,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

其二是“二世兄”。《史记·六国年表》记载说:“赵高反,二世自杀,(赵)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即是说,子婴是秦二世的兄长。

其三是“始皇弟”。《史记·李斯本纪》记载说:赵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即是说,子婴是秦二世的叔父。

1. 子婴为“二世兄子”不可能

在这三说当中,“二世之兄子”一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因为《史记集解》发现了这一记载有差异,而《史记索隐》则认定“始皇弟”中的“弟”子有误,当为“始皇孙”。所以就连影响很大的《辞海》、《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书,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有的书甚至还指明是扶苏之子。不过,虽然“二世兄子”之说法已是大势所趋,似乎是定论,但细究历史,却并不可能。

首先,从年龄上推算,子婴为“二世兄子”是不可能的。如果子婴为二世兄子,即二世的侄子,就假如他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长子吧,那么,秦始皇只活了51岁,假设他18岁生扶苏,扶苏18岁生子婴,到秦始皇死时,子婴也只有14岁;胡亥在位3年,到子婴继胡亥为秦王时,最大也不过17岁而已。可是《史记》却有几处记载着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时,曾与其子商量诛杀赵高之事。如《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立子婴为秦王,“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从这条材料可见,子婴不仅有两个儿子,而且年龄已不小,能参与一道商量诛杀赵高之事。如此看来,子婴为秦始皇孙,是“二世兄子”这一说不能成立。

其次,从社会地位观照,子婴也不可能是“二世兄子”。如果子婴是秦始皇孙、二世兄子,前面已经推算过,最大不会超过17岁,在社会上绝不会那样声誉显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在杀害秦二世另立新君时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在这里,赵高的话可能有夸大之处,不可全信。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根据,恐怕也不能凭空说“百姓皆载其言”,可见子婴在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是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物。

再次,从对文字记载的正确理解看,子婴也不可能是“二世兄子”。

明确记载子婴为“二世兄子”的,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那一条材料,别处未见相同记载;但此文的全文是“二世之兄子公子婴”,“子婴”是人名,那么“兄子公”这三字似难理解,故此处的记载似有可疑之处。至于《史记·六国年表》中的那句赵高“立二世兄子婴”理解为“二世兄的儿子名婴”显然不正确,此处的“子婴”是作为一个人名提出来的,而不能把“子婴”二字拆开,分别作“儿子”和“子婴”讲。因为从上下文看,“立二世兄子婴”和“子婴立”是紧接着的,显然“子婴”在文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又如《史记·李斯列传》“始皇弟”条下,《史记集解》引徐广话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在这里,徐广之所以要引“一本曰”,就是徐广认为另一种本子提供了“弟”的名字。

可见,在文字记载中也只有一条孤证说子婴是“二世兄子”,其他的记载都不能作为这种说法的依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肯定地认为,子婴绝不可能是秦始皇之孙、二世的兄子;如果扶苏之子都没有这种可能性,其他的皇孙就更无可能了。所以,子婴是“二世兄子”这一说是必须否定的。

2. 子婴为“二世兄”也不可能

关于子婴为“二世兄”的说法,《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立二世兄子婴”是比较明确的,但也仅此一条材料而已,还未见有其他相同的记载。所以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肯定它就是正确的。如果结合其他情况加以分析,子婴为“二世兄”之说也是有问题的。

虽然,从年龄上说,子婴如果为“二世兄”,必在23岁以上,最大可达30岁左右,可能有10多岁的儿子,与其子谋杀赵高的事,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胡亥当政后排斥异己大肆杀戮自己的兄弟来看,说子婴是“二世兄”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知道,秦始皇在世时并没有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按照传统的习惯,长子扶苏应当是法定的继承人,然而由于秦始皇对扶苏的某些不满,把扶苏打发出去做监军,因而并未宣布扶苏是法定继承人。只是在沙丘病危,非要确定继承人不可的时候,秦始皇才勉强决定扶苏为继承人。然而由于秦始皇猝死沙丘,赵高、胡亥、李斯遂合谋改变秦始皇的遗诏,另外伪造遗言,立胡亥为太子。

据《史记·李斯列传》所载,秦始皇有二十余子,扶苏是长子,胡亥是少子。然而在“少子胡亥”条下,《史记集解》说:“辩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然而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此书在《善文》中。”从裴骃所引这段话看,胡亥乃秦始皇第十八子,不一定是最小的,他之上还有17个兄长。如果按照辈分次第当权的话,那是怎么也轮不到胡亥的头上的。于是他只有通过阴谋手段,以达到夺取皇位的目的。

但是,胡亥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这样做的结果是必然会引起其他兄弟的不满,加剧争夺权力的斗争。面对这种政治形势,胡亥听信赵高之言,对诸公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皆流泪拔剑自杀”。《史记·李斯列传》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公子高……请从死,愿葬骊山”。被胡亥杀害的“诸公子”已经22人,加上扶苏,已达23人之多。在这23人中,胡亥的“十七兄”自然是首当其冲的,扶苏、将闾、高,也可确其名,其他的兄长或是小于胡亥的公子,就难以一一确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场屠杀,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的兄弟,尤其是兄长,虽然不能肯定已经全部死亡,应该说基本上被秦二世铲除完了。

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长,他又何其能幸免于屠杀。尤其是,《史记·蒙恬列传》明确记载,当秦二世屠杀蒙氏兄弟及大臣时,“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说了这么多“出格”的话,而后竟能平安无事,这不是很奇怪吗?

因此,子婴为“二世兄”这一说,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矛盾的,因而也是应当被否定的。

3. 子婴为“始皇弟”是可信的

子婴身世三说中,“二世兄子”说及“二世兄”说已如上述,均是应该否定的。剩下的就只有“始皇弟”一说了。从现有材料看,此说比较合乎情理,因而应该是可信的。

虽然子婴为“始皇弟”这一说法也仅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但是结合其他材料一起分析,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矛盾,所以比较可信。

首先,从年龄看,既为“始皇弟”,应当有比较大的儿子,可以一起商量谋划诛杀赵高之事。《史记·李斯列传》说:“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这是情理中事,是可信的。

其次,关于子婴向秦二世进谏之事,他作为秦二世的叔父,自然可以提出不当杀蒙氏的问题。虽然是臣子之属,但毕竟是长辈,所以从谏词的口气看,也是一致的。从觊觎皇位来说,在当时传位习惯是父死子继的情况下,作为秦始皇的弟弟,是没有资格参加争夺的,因而对胡亥不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他作为皇室一员就敢于为秦王朝的长治久安而进谏,却不会冒很大的风险。虽然秦二世在“灭大臣而远骨肉”的情况下,也会杀戮一些较疏远的反对他的亲属,但那毕竟不是重点所在。因为他所特别要除掉的,就是那些可能与他争夺帝位的人,即他的兄长辈诸公子。

再次,赵高逼死秦二世后,把子婴抬出来继承王位,说明子婴在当时的统治者中间,还多少有一些号召力,可以起到赵高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赵高逼死秦二世以后,本想自己就登帝位而直接掌权,但是得不到百官的拥护,只好立子婴,而自己仍退居辅佐之位以掌控实权。子婴不愿做赵高的傀儡,又看出赵高在整个统治集团中并不得人心,而是被孤立的。因此,他就毅然设计杀死赵高,夺回了全部统治权力。他敢于这么做,说明他在统治集团内部是比较得人心的。

由此可见,子婴有谋略,有胆识,不是一般的平庸之人可比,这也可以说明他的身世和地位,与秦始皇的弟弟是比较相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王子婴为什么被称为王而不是帝 子婴是谁之子
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子婴身世之谜揭晓,他究竟是谁的儿子?
秦三世子婴身世之谜!他到底是秦始皇之弟、儿子、侄子还是孙子?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在位46天)
秦朝的灭亡
秦三世子婴到底是谁?最有可能是秦始皇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