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精神病人到艺术天后的华丽转身!


她曾表示,

若非为了艺术,

我应该早已自杀!

10岁便受精神疾病困扰

用绘画释放恐惧

也是她对自己的拯救

被冠以“日本艺术天后”名号

更造就了席卷全球的“草间美学”


  波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前卫女王、精神病,哪一个才是属于她的代名词?


这是她的自画像



这是她的绘画作品



这是她的装置艺术



  了解她的朋友应该猜到了,她就是——草间弥生,日本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人称波点女王。


这个有着古典优雅名字的女人

有着将圆点进行到底的艺术“怪癖”,

无穷无尽的圆点、条纹,

排列、组合、重叠、堆积,

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

留下的是阵阵眩晕,

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



  在了解了她的生平、作品、诗作等资料后,我更愿意称她为游走在“精神病”和艺术之间的“怪女孩”。我并不认为她是一个“神精病”,好比天才与傻子往往只差一步,这是生存在“缝隙”的艺术家们的通病,这并不是她们的错,或许这是儿时生活环境的使然,是一种宿命,一种与生具来的气质。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为何一定是另类的呢?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种子生意一百多年。在孩提时代,由于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她对现实生活中的圆点充满兴趣: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都是她创作的源泉,她看到的世界仿佛是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



  1939年,草间弥生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而她的母亲专心于家族生意,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她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而不是也许会食不果腹的所谓绘画艺术家。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志亚·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女画家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草间弥生在日后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1959年,在抵达纽约18个月之后,草间弥生的五件作品参加第10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个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绘满网状图案,她的圆点受到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




  1964年,草间弥生组织了名为“千船会”的展览,她把阴茎模样的软雕塑塞进船里,摆满了整个房间,房间的周围都是这些作品的图片,那些突出的阴茎从墙壁上的印刷品中得到回应,所有人都觉得淹没其中了。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草间弥生将极度重复扩展到雕塑和装置艺术领域。更为有趣的是,这竟然引领了未来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安迪·沃霍尔类似形式的展览“牛首交错”出现于1966年。草间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指出包括安迪·沃霍尔在内的美国艺术家曾经借鉴过自己的想法,而这些人在美国都“发了财”。




  1966年她在威尼斯双年展时的 Yayoi Kusama with Narcissus Garden 户外装置艺术以一颗两块美金的价格直接销售展出的银球作品,她试图以这个举动来批判当局反对艺术家出售自己的作品。


  同年三月在纽约发表“Kusama’s Peep Show: Endless Love Show”,是以六边形镜子、摇滚乐与旋转闪烁的彩色灯泡以及到处可见上面写有“Love Forever”字样圆形徽章所组成的装置艺术创作。


  仍然是在同一年,她推出了一系列投影片组成的“Walking Piece”表演创作,在暗示日本女性身在纽约的心境与批判。



  即便是在举办轰动一时的“千船会”展览之后,草间弥生还是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所认可,甚至总是在财务上深陷困境。1967年,当得知无法获得预期的展出机会之后,她开始自己演出,草间弥生的标志性圆点蔓延到千奇百怪的物体表面之后,又铺到了现场行为表演的裸体之上。“在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旁,四个裸女正随着鼓手敲出来的节奏扭动着,而草间弥生在她的律师陪同下,正向她们裸露的身体上喷着蓝色的波尔卡圆点。警察迅速驱散了他们。”


  1967年在纽约的黑门剧院推出了行为艺术《自我消融》,期间,她在受邀的众多模特身上装饰出了无数的波点,她称其为“人体嘉年华”。不过,后来一名波兰学生报了警,活动因此中断。




  1968年,草间弥生疯狂组织“人体炸裂”的系列裸体集会后,迅速成为美国媒体追逐的对象。她化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人潮从四面涌来。每个观众需要付2 美元“门票”。借此行为艺术,草间弥生获得不菲的收入。1969年,在纽约MOMA的一次展出之后,这个日本女人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其头版图片的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


  平日里,草间弥生内敛而安静,年轻东方女性的面孔在纽约艺术界非常新鲜;但在行为表演中,她疯狂而投入,彻底释放甚至是裸露登场。她的一些老朋友开始背弃疏远她,认为草间弥生为求成名已经把自己降格到非艺术家行列。远在日本的草间弥生家人得知她在公共场合的放荡言行后深感恐惧,终止了和她的联系。




  1971年以后,草坚弥生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小说创作,并逐停止了自己的激进行为。作品包括有《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1969年的纽约》(1998年)等。


草间弥生诗作:


《我喜欢的地方》

 

那是我喜欢的地方

我给这个房子取名为草间之家

它摘下飘着空中的云朵

把自己轻柔地包裹

为了回报我的爱

云彩每天告诉我王道

为我指引灵魂去往的地方

我是一个求道的人

后来人 再等等我呦

在历史的长河里

希望你们留意我的光辉人生

在横亘千年的时空中

怀抱着永恒的爱 我要跨越世纪

宇宙万物 再等等我哟

我要让你们看到我战斗的身姿

 

《嗨,你好》


嗨,你好

青春正扑面而来

你们知道了这个天大的消息吗

青春 它双手牵着生和死

蹑手蹑脚地站到了你的身后

舍弃黑暗的前生 我现在重生

静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从心底唱出赞美的歌

我手中满满地捧着艺术的片断

嗨 你好吗

它们温柔地向我低语

人世间的入口处

青春的身影正在晃动

它把重要的命题交到我手上

这时 未知的恐惧和不安

开始了生死之战

今晚 让我在无尽的梦里

看清这结果吧



《华丽的道路》

 

时间流逝

不知不觉地

我已经被人们奉为世俗的一个偶像

他们从我身上寻觅艺术的乐趣

命运的车轮在我身边盘旋

辉煌的荣誉 鲜花和掌声 把我围绕

这是何等的惊喜

奖赏和金牌 我也领受了许多

什么都不能给我满足

一路走来

我的人生远离悟道

夜不能寐  以至想了结此生

从幼时到此时的漫长岁月里

我幡然醒悟

在生命的道路上

我正在直面的是死亡

年华老去

黑发变成了白发

求真之路也模糊

永别了 我的生涯

让我飞上天际

 

《最后的声音》


这是万岁的姿势 万岁

代表我的生命到永远

张开双手 欢呼无限的爱

宇宙 星星 云彩

还有每个人生存方式和价值

关于这一切

我想告诉世界 爱是永恒的

另外 画一个红点

这个圆点就是

人类意识和能量的根本

这些圆点消灭整个身体



波点艺术的延伸


  这位时尚女王还把她的圆点延伸到其他创作上,建筑、时装、化妆包、靠垫、杯垫、桌子、手机、汽车等都在热卖,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为位于日本松山市(值得一提的是,草间弥生也是出生在松山市。)的Takaraso Hotel 打造的个性化酒店空间。  



关于草间弥生的爱情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浪漫色彩。约瑟夫·康奈尔(Joseph Cornell 1903-1972)美国第一位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者。装置艺术家,蒙太奇电影导演。他与当时超现实主义浮夸风气格格不入。气质内向,理性。在其自传中她曾这样描述:两人曾在寒冷的冬天彼此脱光画素描。在约瑟夫离世前,因为前列腺肥大而动手术,他央求草间去看他。见到草间弥生的约瑟夫喜极而泣,激动地把她压倒在沙发上,脱下衣服疯狂激吻。约瑟夫从裤裆里掏出阴茎,央求草间弥生“可不可以帮我摸摸它。”草间发现那玩意松松干干,满是皱褶,像比萨一样捧在掌心,但草间还是照他的要求去做,用手盖住它,她感觉到那团怪异、庞大的薄皮在她手掌里膨胀,除此之外,他没有对她做任何性的要求。



  不知道是宗教徒的原因还是两人在经历类似的家庭环境下驱使的性格使然,两人的爱情在我看来更多的好像是一种惺惺相惜。


  “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后来回忆,柯内尔有一天,竟然给她写了14封信。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


爱人离世使其精神问题更加严重



  1972年,爱人约瑟夫·柯内尔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精神疗养院生活。


  每天早晨,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外出。自1973年从纽约回到东京,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多年。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艺术家是独特且孤独的


  《来和我说话》是草间弥生最喜欢的一首歌,也许她忘记了年少时不被母亲关注和理解的痛苦;忘记了年轻时在纽约玻璃残缺的房间里度过的冬天;忘记了年轻时与爱人那场“纯洁”而“压抑”的恋爱;但她仍然喜欢一个人在家,端坐在自己标志式的圆点做成的沙发上,面无表情弹着钢琴哼唱:


拆掉幻想的大门

在沉痛的花朵中

现在从未终结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我的心沉陷于温柔

向天空呼喊

它蓝色的影子变得透明

拥抱虚幻的阴影

云升

眼泪的声音淹没玫瑰的色彩

我变成石头

不是在永恒的时间里

而是在蒸发的瞬间




  看过一个视频,草间为自己设计的波点汽车站台,媒体的闪光灯不断地对准这个极有“噱头”的艺术家咔擦咔擦,老人仍然“配合”的对着每个“邀约”注视的镜头,做着他们要求的手势,在行动时,80多岁的草间坚持不让人搀扶,“红发浓妆”的独特造型,或许是时尚潮流的引领;或许是艺术家特立独行的少女心;或许是不愿面对年龄与死亡的惶恐与不安……




  今年已87岁的草间,虽让然拥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他们追逐着她的我形我素、她的独特艺术、她的时尚潮流创新;但是她过生活真的是如她在闪光灯下一般的绚烂吗?而我只能也愿意相信:她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是一种勇敢的选择,一种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责任编辑:忆苦思甜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精神疗养院里的日本艺术天后
这个一头红发的老太太今天87岁了,她把人生从黑白过成了色彩斑斓的样子
【art舌头】艺术女魔头草间弥生
这世界太糟,不如做一个叛逆者 | 草间弥生
看完草间弥生的经历才明白,为什么她能成为大牌“收割机”?
相关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