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理解我》对 E-I , S-N , T-F ,...
userphoto

2007.06.11

关注
《请理解我》对 E-I , S-N , T-F , J-P 的注释

  1. 外向(Extraversion)或内向(Introversion)
  
  尽管荣格将外向(E)与内向(I)之间的差别作为他划分人格类型的最重要的标准,我仍然认为它对于理解人类以及预测他们的行为趋势没有太大裨益。一点不错,据我看来它与S-N(感觉-直觉)标准相比微不足道,也远不如T-F(思想-情感)和J-P(判断-知觉)标准那么有效。极端外向的人和极端内向的人大概都很容易辨别,这或许就是荣格学派和后来的迈尔斯学派认为概念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管重要与否,迈尔斯的E-I衡量标准还是有着很大缺陷的,因为她延续了荣格的错误,混淆了外向与观察力(S)、内向与内省(N)的关系。因此,为了使E-I区别法从根本上变得有益,我们必须阐释清楚这两组概念,不是根据人们的心理重心或兴趣,而应当从他们的社交语言或社交态度方面考虑。因此当我们看到某人健谈、随和(即所谓“外向”)时,可以形容他或她“善于表现”;相反,比较安静、喜欢孤独(即所谓“内向”)的人可以被形容为“矜持”。有趣的是,由于矜持的人们往往在口头上不发表意见,常常仔细聆听他人在说些什么,而善于表现的人们则往往不善于聆听,十分渴望告诉他人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总体说来,善于表现的人敏于发言而在听取他人意见时比较迟钝,矜持的人则敏于聆听而在发表个人意见时显得木讷。
  当然,每个人都某种程度地善于表达,然而他们的程度参差不齐。那些相对善于表达的人更满足于生活在人群当中,而不喜欢独处,因此他们也可以被认为在社交方面喜爱群居或乐于交往。另一方面,那些比较矜持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比他们在人群中显得更为轻松自在,因此他们可以被认为是倾向于社交孤独或不爱交际。但是请记住,这些差别并不是界限分明的:每个人对善于交谈和群居,或者矜持和离群索居的渴望肯定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
  有一个比喻能够很清楚地说明这种差异。想象一下,假如一个人的能量是由电池来供应的,那么善于表达的人(ESTP型创业者、ENFJ型教导者??等等)在与他人接触时表现为充电状态,因为他们在人群中情绪高涨,很活泼地接近他人,甚至陌生人,同他们讲话,感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容易且令人愉快的事情,他们决不肯错过这种事情,这种交互作用明显地在为他们的电池充电,使他们感到异常活跃。因此,当他们在凌晨两点离开一个热闹的聚会时,仍然非常乐意继续参加另一个聚会。他们已经从社交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刺激,几乎是在超负荷地为自己的电池充电。事实上,安静和离群索居居然会导致善于表达的人们精疲力尽,当与别人失去联系时,他们便会诉说孤独(或者消耗精力)的感受。例如,如果一位善于表达的人在图书馆的一大堆的资料中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或她或许15分钟左右后便感到厌烦和疲倦,并且不得不训练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避免思维的短暂中断和控制同图书管理员进行交谈的欲望。
  另一方面,矜持的人们(ISFJ型保护者、INTJ型策划者??等等)则可以说是从另外一种不同的发源地汲取能量,他们更喜欢从事孤独性的活动,独自安静地致力于他们最喜欢的计划或业余爱好,无论它多么简单或复杂,而且这种孤立的活动正是那种似乎在为他们的电池充电的东西,的确,当矜持的人们开始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量便逐渐衰竭。如果因为工作、家庭或社会责任的需要而必须进行表现或交际——做出巨大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努力,他们不久就会疲惫不堪,需要到安静的地方独处一段时间,休息并且恢复其即将耗尽的能量。因此,如果矜持的人们参加一个喧闹的鸡尾酒会,很短的时间过后——比如半小时,他们就准备回家了,对他们来说,酒会结束了,他们的电池也就耗尽了。这并不是说矜持的人们不喜欢处于公众场合,他们也能够享受与他人交往的生活,然而在大型的社交集会或专门会议上,他们常常会挑选一个安静的角落与一两个人闲谈。
  
  
  2. 感觉(Sensation)或直觉(Intuition)
  
  卡尔·荣格运用“感觉”、“感知”(S)等词语的目的是要我们注意自身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情,即外部注意力。因此“感觉”可以作为以下三个与外部注意有关的词语的同义词来使用:“观察”、“客观化”和“外界刺激”。
  相反,荣格为我们举出了两个动人的比喻来说明他是如何运用“直觉”(N)这个词的,他说,直觉是“聆听心灵的声音”或“留意来自内心的升华”。“直觉”这个词极富于吸引力,因为它字面上的意义是“内在注意力”,我们使用心灵的眼睛和心灵的耳朵来注意自身的心理活动,这些升华是以思想和感受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直觉可以作为以下三个与内在注意力有关的词语的同义词来使用:“内省”、“主观化”、“生理感受” 。这样我们就能够将“内省”与“观察”、“主观化”与“客观化”、“生理感受”与“外界刺激”进行对照比较。
  出于描述人格类型的目的,我已经找到了形容“内省”和“观察”最容易和最精确的术语。
  非常简单,我们一般通过感官来观察物体,因而需要观看其外形、听取其声音、体验其质感、嗅闻其气味、品尝其味道,我们能够观察眼前的东西,但是不能观察眼前不存在的东西。任何不能提供感官体验的东西都只能依靠内省的方式来加以想象。
  当然,我们所有人其实既致力于观察又常常内省,然而很少会有某个人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程度相当,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大约85%)都花费极多的清醒时间去看、去听、去触摸直观存在的事物,而花费极少的时间内省,即推论、想象、幻想、沉思、惊叹于不在现场的事物。
  不应当被遗漏的重要一点是,我们不能够同时做这些事情,当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时,便无法同时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却无法分割它。从婴儿的时候起,我们中的一些人似乎就比较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升华,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关注外部世界的发展。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不甚明确,这当然是推测的结果,但是如果有关注意力偏好的原因模糊不清,随之产生的结果也是晦涩朦胧的。我们当中那些在孩童时期就用许多的时间注意内心感受的人会不断加强那种偏好,其源于内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内心的升华日趋活跃和复杂。同样,那些用许多时间来留意外部事物的人渐渐更加详细和具体地针对物体进行察看和聆听。
  这样,我们查阅迈尔斯对人格类型的描述时可以发现,人们不是观察力敏锐甚于内省,就是内省胜过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观察者(SP型艺术创造者和SJ型护卫者)似乎更满足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情况,注意具体事物——食品、衣服、住所、交通以及类似休闲和安全的实际问题,倾向于把更为抽象的问题留给其他人去解决。而内省者(NT型理性者和NF型理想主义者)往往更愿意让别人来处理这些具体的事物,他们因而可以自由地考虑更为抽象的思想境界。这当然不是过观察者类型的人没有精神生活——远远不是,而仅仅是认为他们的内省能力落后于观察能力罢了。这也不意味着内省者类型的人不了解周围事物——丝毫也不会这样,而只是说他们更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领域当中。
  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这种差异,观察者可以被称为“世俗之人”或“地球上的人”,讲求实际的具体而脚踏实地的人,他们留心眼前存在的事物,通常能够抓住细节问题,有人说:“他们不会遗漏很多东西。”观察者需要事实、信赖事实、牢记事实,并希望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研究真实处境,或者根据这里和现在发生的事实,或者根据对过去的记忆。他们关注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预测将来会怎样,某种情况下将发生什么事,或未来会出现什么问题。
  相反,内省者可以被称为“外星人”,生活在幻想世界里的抽象之人,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他们对地球上人们古怪而滑稽的动作感到惊讶。他们经常被吸引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去,内省者往往忽视大量周围真实存在的事物——当前的事实只不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实现某种未来理想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他们不仅可能遗漏细节,还有可能迷失当前的方向,比如驾车径直驶过高速公路的岔道。“这只是现实而已”,他们有时会这样说,显示了他们对于纯粹具体事物的漠不关心,然而不仅如此,内省者们还可能对现实不满,甚至受其烦扰,思索着改进它的适当方式。
  内省者们可能会由于对现实的含糊领会而在观察者们眼里显得心情浮躁,不切实际,以及不现实——不会受到生活细节烦扰的梦想家或心不在焉的教授,对他们来说,观察者们似乎缺乏想像力,只关心微不足道的事务,思考暗示意义和可能性的迟钝程度令人恼怒。两种观点都有各自夸张的一面。的确如此,两种人都在各自方面具有潜力甚至创造性——他们只是分别注意了生活的不同方面、忽视了另一个方面罢了。
  因此,观察者们能够熟练地管理物质世界,但他们由于忽视内在的推动力而受到惩罚,致使这些推动力逐渐减弱,而其内省能力最终也将变得相对不发达。他们或许偶尔内省,但时间不会持续很长,也不会从中感受到一丝快乐。另一方面,内省者们利用许多时间,并且很快乐地训练自己的内省能力,但是他们也会由此遭受不幸,即其观察能力有可能最终变得相对不发达。
  这两种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内省者们除了时而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并且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之外别无选择,而观察者们也有必要主义偶尔在精神领域沉思、梦想和做出推断。这种行为偏移甚至可能具有刺激性以及令人感到满意,但是没有一种人能够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每个人通常都会对其中的一方面显示出强烈的偏爱。两类人都很容易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发现生命的活力、迫切性和重要意义,而另外一个世界的重要问题则显得相对与己无关、无聊和不重要。
  
  
  3. 思想(Thinking)或情感(Feeling)
  
  每个人都有思想(T)和情感(F),但是比较而言,一部分人更注重思想,而另一部分人更注重情感,那些主要专心于思想的人被认为是用头脑来支配自己,观念和认识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相反,那些更多地关注情感的人被认为是随心所欲,即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是以感情或渴望为基础动力的。  
  迈尔斯在她的人格类型描述中对此维度用词的区分是“坚定”和“仁慈”。  
  这些类型的人之间相互存在着某些批评意见。坚定的人们经常被指责为“不近人情”、“无情”、“铁石心肠”、“冷淡”,以及“冷血动物”、“毫无人类恻隐之心”地生活。同样,仁慈的人们也会因为所谓的“意志过于薄弱”、“太容易动感情”、“心肠太软”、“头脑糊涂”、以及”流露内心情感“而受到责备。
  这类的谴责可能是强烈的和有损人格的,尤其是在婚姻和其它家庭关系中,当两个人生定位不同的人因为一个重要决定有所冲突时。例如,一位ENFP(奋斗者)妻子也许需要她的INTP型(建筑师)丈夫向其敞开心扉并“让他的情感显露出来”,而丈夫却希望妻子“合乎逻辑一次”。或者一位ESTJ型(监督者)父亲也许想要他的ISFP型(创作者)儿子规规矩矩并“动动脑筋”再做变动,儿子则希望父亲能够“轻松愉快”,并理解自己其实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能够做什么。
  另一个导致两极分化(并且错误)的陈腐观点是,仁慈型的人比坚定型的人具有更多、更深厚的情感——一方被视为敏于理解、亲切,另一方被看作感觉迟钝和冷酷。然而事实仍然是,二者的情绪反应有着同等频繁和强烈的程度,只是在显露上有所差异罢了。仁慈的人往往非常明显而声张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希望,所以被别人认为具有深切的情感。的确,当他们表达情感时,别人会无法抑制地受到感动,他们自己的感情甚至也会被这种景象唤醒。相反,坚定的人却难以显示强烈的情感,并将隐藏这些情感而不是让人们看到其失去自我控制,他们常常因为这一点被描述为”冷淡”和“漠不关心”,而实际上他们能够极为强烈地感受某些事物——只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感罢了。
  如果这两种定位的人能够摒弃这些偏见,他们通常发现双方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婚姻中都能够很好地互补,因为坚定的伙伴提供无穷的明确性和坚韧性,而仁慈的伙伴则提供不尽的怜悯和富有人情味的体谅。
  
  
  4. 判断(Judgement)或知觉(Perception)
  
  迈尔斯主张,她所使用的“判断”(J)这个词的意思是“得出一个结论”,但是她再三地使用“判断”来描写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制订和遵守计划的人们。迈尔斯也使用“知觉”(P)这个词来记述那些喜欢探查各种可能性、因而不受计划限制的人。
  换言之,计划者精于判断进度情况,探索者敏于理解可供选择的事物。计划者为自己和他人制定需要遵守的议程、时间表、方案、清单、摘要、日程表、提纲、登记簿,等等;探索者时刻准备着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或许有可能得到的机会和选择。两种定位都存在某些问题,致力于某个规定议程的计划者们往往放弃寻找可供选择的事物和各种可能性,因而也许从不知道他们失掉了什么。保留选择权的探查者们不愿意固守计划,从而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期限以及完不成任务。
  不幸的是,计划者与探查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人际关系恶化的根源,无论是在家里抑或工作地点,后者还是对立双方必须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的场所。无论是观察力敏锐的计划者还是善于内省的计划者,往往都把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上,认为人们必须完成它以后才能够休息或玩乐。这种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人们实现做好工作的愿望起着显著良好的作用,他们往往会确定最终期限并予以认真对待,希望他人也能够这样做。他们情愿做各种各样的准备、论证工作,然后再对计划进行完善——只因为这些是预测工作结果所必需的措施。
  探索者却并非如此,他们似乎在以游戏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没有必要在玩乐或休息之前完成,他们往往将最终期限仅仅视为在固定时间发出翁鸣声的闹钟而已,可以在他们小憩的时候轻易关掉或忽视不管,期限几乎像是被用作开始、而并非完成一个方案的标志。而且,探索者们极力坚持工作应当是令人愉快的和具有一定效果的,的确,如果被布置的任务不能起到直接作用(仅仅是准备、论证或完善),那么他们也许就会回避这件事,或者离开这里让别人来做。
  这种差异也同样扩展到客观环境里。计划者往往整洁、有序,喜欢办公桌整齐,房屋井井有条——盘碟收拾停当、床铺整理好、汽车清洗干净,等等。他们并非总是处理这些家务杂事,但是当看到自己的个人空间杂乱不堪的时候,他们便感到不悦,清理物品常常是他们立即要做的事。探索者则不然,他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忍受客观环境的无序状态,似乎在那一刻正沉浸在他们所做和所想的事情当中,从而有些遗忘家务琐事。因此他们的个人空间——办公室、住宅、车库、汽车常常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他们选择、使用之后抛弃的物品。
  这两种风格的人有可能相互使对方心神不定。计划者可能会对探查者表面上的被动和爱玩逐渐感到不耐烦,把他们描绘成“优柔寡断”及“拖沓”,“没有目标”及“懒惰”,“不合作”、“诡辩”以及是“障碍”,“草率”甚至“懒散”。另一方面,探索者也可能由于计划者的压迫和催促感到烦躁,说他们“过于匆忙”和“过分拘泥于规则”、“受人驱使”和“令人厌倦的障眼物”,“极端保守”、“紧张过度”以及“逼人太甚”,“专横”、“僵化而顽固”甚至“整洁的怪物”。
  通常情况下,这种愤怒和谩骂将会在两种类型的人相互研究对方的行为时得到平息。许多人渐渐为这种差异所吸引并从中获得乐趣,随着更进一步的相互理解,人们发现宽容另一方的行为是很容易的。一些人实际上还会逐步领会到,两种风格的人在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方面具有互补性:探索者趋于发现机会及安排可供选择的事物,计划者行动及时和迫切需要完成任务。
  
  ——《请理解我——气质、性格与智能》(第二版) 2001年1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413-420页 注释 (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通过后天训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客观地说,人类只是宇宙的观察者和探索者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
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力
陈根:MBTI测试成为全民活动,是科学还是玄学?
话题丨风靡全网的MBTI真的可以定义我们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