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诗茶话茶礼 古代茶文化小议| 文艺



中国是种茶、饮茶大国,也是文化大国。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与中国的酒文化相比,茶文化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饮酒的诗句与篇章,或写诗中主人公借酒排除怀念亲人之情思:“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周南·卷耳》),或祝愿夫妻白头偕老:“宜言饮酒,与子偕老”(《郑风·女曰鸡鸣》),或表现举杯祝寿之场面:“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豳风·七月》),等等,却找不到一首涉及茶的诗篇。尽管如此,但茶文化的历史还是颇为悠久的。


茶,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吟咏对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可以将其源头追溯到西晋。西晋诗人左思的诗句“止为茶荈据,吹嘘对鼎 ”(《娇女诗》),再现了诗人的两个女儿“蕙芳”与“纨素”对着烹茶的鼎吹火的情景,可谓中国最早涉及茶的诗句。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茶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这时期涌现了不少咏茶的诗句与篇章;另一方面,出现了谈论茶的专家、专著。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唐诗于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共有112首与查询匹配。从检索系统“诗行内字词”栏中查出含有“茶”字的作品,共有1055项与查询匹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著名诗人刘禹锡、柳宗元、杜牧等均有咏茶之作。其中,白居易的咏茶诗最多,仅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就有《萧员外寄新蜀茶》、《山泉煎茶有怀》等8首,诗中出现“茶”字的有20多首。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共十首)与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后者系前者的和作,两组诗,都对茶坞、茶人、茶笋、茶具、煎茶等作了吟咏,颇具特色。这时期尤为突出的是,陆羽及其《茶经》的出现。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是唐代竟陵郡(在今湖北省内)人。他对茶颇有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研究茶的专家,所著《茶经》三卷是中国最早的谈论茶的专著,对茶的形状、品质、产地、采制,煎茶所用之水、茶具、工艺等都作了明确的阐述,而且自己设计了用于煎茶的形为三足鼎、两只耳的风炉。所以,后世民间将陆羽尊为“茶神”、“茶圣”等。


宋代,文人咏茶之诗作更多。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进行查询,结果表明,《全宋诗》于诗题中含有“茶”字的诗,共有935项与查询匹配。从检索系统“诗行内字词”栏中查出含有“茶”字的作品,共有3315项与查询匹配。以上两项均超过了唐诗。大诗人欧阳修有《双井茶》,苏轼有《月兔茶》、《试院煎茶》等诗;另一位大诗人陆游的咏茶诗更多,在其八十五卷《剑南诗稿》中,诗中出现“茶”字的诗有200多首。其他诗人王禹偁、范仲淹、梅尧臣、文同等都有咏茶诗。此外,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本朝茶法》等,都是茶文化之代表作。


宋代以后,咏茶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元代诗人马臻的《竹窗》、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烟》、谢应芳的《阳羡茶》,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的《煎茶》、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谢友送惠山泉》等诗,都是咏茶诗中的佳作。明代张源、屠隆、顾元庆分别著有关于茶文化的《茶录》、《茶笺》、《茶谱》。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也有多处借小说人物之口谈论茶道,且颇有见地。


正是在历代茶人、文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茶品种多、质量高,闻名中外,而且形成了足以笑傲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茶文化。


从中国古代谈论茶的文献中,从中国古代文人咏茶的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获得不少与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茶树的嫩芽,称之为“茶枪”,唐代诗人陆龟蒙有“酒帜风外危,茶枪露中撷”(《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之诗句,近代诗人黄遵宪也有“润畦舒荣甲,暖树拆茶枪”(《春日怀王长庆》)之诗句。


茶树鲜嫩叶芽加工后的成品,称之为“茶叶”,品种有红茶、绿茶、青茶等。


茶树的嫩叶,称之为“茶旗”,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之诗句。


专门从事种茶业的农户或专门制销茶叶的商户,谓之“茶户”,宋代大诗人苏轼有“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新城道中》其二)的诗句。《元史·食货志五》有“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户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的记载,说明“茶户”卖茶需要有“茶引”——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而且这“茶引”可以“转卖”。


煎茶的器具有“茶鼎”,唐代诗人杜荀鹤有“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春日山中对雪有作》)的诗句。对饮茶的器具,古人往往注重其审美价值。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祕色越器》)就是从审美价值角度来谈饮茶器具的。


唐代诗人顾况的诗《焙茶坞》:“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将他呼儿劈材添火焙新茶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既使我们了解了“茶坞”的含义,又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卖茶的场所,称之为“茶坊”、“茶肆”、“茶馆”等。如,宋代耐得翁的《古杭梦游录》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坐也。今茶坊皆然。”讲述的是当时茶坊张挂名人书画,意在让茶客能够“消遣久坐”,由此也可见,当时饮茶已与书画鉴赏等活动相联系,使“茶坊”有了文化氛围,也使茶客在茶坊饮茶之活动著上了文化色彩。


饮茶闲谈,名之为“茶话”,宋代诗人方岳有“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入局》)的诗句。当代的“茶话会”,似沿袭了古代“茶话”之习俗。


茶,既有清醒头脑之功效,又给饮茶者以高雅之风。因而,古代文人往往将好茶赠送给友人,一来表示对友人的敬重,二来表明自己具有高雅之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前有小序)、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人杨嗣复的《谢寄新茶》、李德裕的《故人寄茶》等,都反映了赠茶之习俗。不仅如此,古代文人还将用于煎茶的甘泉赠送给友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惟有以甘泉“煎”名茶,才能制作出美妙可口、令人百饮不厌的茶来。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中杂咏》之十《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既再现了煮茶之情景,也说明了古人煎茶时对茶与水都是极为考究的。难怪明代诗人高启在收到其友人自家乡无锡前来赠给他惠山泉水时,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友之越赆以惠泉》一诗,以记录这难忘的情形,以及他受赠甘泉后的喜悦之情:“汲来晓冷和山雨,饮处春香带间花。送行一斛还堪赠,往试云门日铸茶。”


古人饮茶,经历了一个由饮茶而品茶的过程。饮茶,相当于如今有些人的大口喝茶;品茶,则是细加品位,评定茶之品种高下。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题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诗,在写友人寄新茶来之后,诗人写他自煎茶饮:“柴門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椀面”,继而,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他一下子饮了七碗茶的感觉:“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诗中之“椀”,即“碗”)。其诗中也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他这是饮茶而不是品茶。人们后来由饮茶而变为品茶,于是,有了“品茗”一词。品茗,这在明清之际形成鼎盛之势。明代谢肇淛就曾在《西吴枝乘》中谈到他品茶后的感觉:“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第一,淡而远也。松罗、龙井次之,香之艳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厌也。”从其评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品茗是以茶之清淡作为最高评判标准的,这也与古代文人追求的平淡的人文精神相吻合。


古代有以茶作为聘礼的习俗,谓之“茶礼”。男方向女方求婚以茶作为聘礼送至女方,称之为“下茶”;女方接受男方所下茶礼,则名之为“受茶”。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之《硬拷》中云:“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以茶作为聘礼,可见古人对茶之钟爱、对茶文化之钟爱。


总而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含蕴丰富,以上我们所谈到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不全面,却能以一斑窥全豹。


(文章系转载,如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



想了解更多有趣内容,请加微信号:CCTPA2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文化----茶与文学
茶:从苏轼的茶诗,看宋代的茶俗文化
中国茶馆的发展及其特点
谈茶文化与软实力
唐宋茶谈(七)
《金瓶梅》充满市井野趣的明饮茶图----自然真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