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劳动争议仲裁常见问题指南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答: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是什么?

        答: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怎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答: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四、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是多长?

        答: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五、劳动争议仲裁举证责任怎么划分?

       答: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六、哪些争议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答:下列劳动争议,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七、对仲裁裁决不服怎么办?

        答:对于非终局裁决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对于终局裁决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十大变化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新修改,几个不可不知的重大影响
2017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解读
劳动争议仲裁问答
《劳动法》第四节 劳动争议
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