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看看这些诗画,你或许不知道,唐朝茶文化竟是这样!

今天本喵邀请好基友来一起品茶

作为一只文化喵

一定要学会品茶

春分且喝茶

来泡一杯最美的春光

我们要喝出逼格 喝出品味

喝出瘦成一道闪电的好身材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所种的茶种以及品饮方法、茶事礼仪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

唐朝,具体说是唐代中期以后,在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或“盛于唐”。

唐朝茶文化的兴盛,具体体现在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唐诗里的茶香

在唐朝,那个时代,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酒里有诗人的喜怒哀乐,有盛世激情的浑然天成!

酒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在豪情肆意绽放之后的余音,终是要安静的。

尘心洗尽兴难尽,酒渴更知春味长。

一个清香四溢的唐朝,只有酒是不够的,还要有茶!于是,唐朝的茶就这样来了。

1

唐朝的人是很讲究的,之前的人把茶叫:荼、荈、槚、蔎、诧、茗、葭、葭萌。

这太拗口,太不肆意奔放了,于是,唐朝的人发明了一堆茶的美称:瑞草、甘露、仙掌、鹰嘴、云腴、云华、涤烦子、苦口师、旗枪、乳花......

为什么唐朝的人,除了爱酒,还爱茶? 杜牧出来了,他说因为他嗜酒如命,经常一边写诗一边喝酒,但是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那就不喝酒了,换换口味,来杯清茶吧,此情此景,自己已然是“茶仙”了!

杜甫说,我就喜欢唠嗑,喜欢找朋友,人称“少年酒豪”,但“街头酒价常苦贵”,没关系,有茶也可以,即使到了晚年,我也心向往之,“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有茶具、有茶叶,有美景如画,沿着静谧的山林小路,如果能一起去找老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皮日休、陆龟蒙在你一杯我一杯的喝茶聊天中。就是这样的一对酒茶好友,因为一杯茶,皮日休“唱”有《茶中杂咏》十首,从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一路下来都齐了。陆龟蒙一来一回也和上《奉和袭美茶具十咏》。一对诗友,基情满满的诗茶逸事!

2

白居易说,我虽然喜欢喝酒,但也是个真爱茶的人。

有时候,不喝酒,喝茶,“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有时候,茶是用来解酒的,“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

有时候,在长安喝酒那是不便宜的,而喝茶是我大唐的一种时尚,所以还可以“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 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 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 长短任生涯。”

这茶喝起来,就愈发不可收拾了,“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喝茶有助于文思大涌啊!

茶还是清醒头脑,自我修养的“清醒朋友”。于是,“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于是,亲朋好友们还不时从不同地区给寄好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于是,干脆也亲自开辟茶园,亲自种茶,“飞泉植茗”。这是以茶陶冶性情了!

当然,白居易的性格很好,他还喜欢以茶交友,以茶为赠品或邀友人饮茶。尤其与李绅交谊甚深,“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爱茶爱到还能“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还在74岁高龄之际,在家里组织了一次“香山九老会”,一起品茗,而他竟然是其中最小年龄的,年纪最大的已有百岁!

粗略统计了一下,白居易竟有六十多首诗写到了茶或饮茶。

一不小心,白居易就成了“别茶人”。

柳宗元说,喝茶,那喝的是幸福生活,喝的是哲学境界。“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韦应物也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王维也说“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岑参却言“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

这是很怡然的!这是以茶修性,以茶修德,以茶修心,以茶沟通了儒、道、释三界,集齐就可以召唤神龙了!

茶的类型也是唐朝人讲究的。白乐天曾说“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郑巢也说“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惊奇了,“碾”和“捣”,指的就是抹茶的制作方法,于是后来在宋朝传到了东瀛,而很多年很多年后,被贴牌变成“日本抹茶”返销!

唐代的饮茶方式也与今天大有不同,称之为煮茶。喝茶时取出茶饼在炉子上烘烤,用茶辗子捻成末,接着用箩筛成粉。待水三沸之后将茶末倒入再加一些盐搅拌,盛出即可饮用。形式有点像我们今天喝到的菜汤。

喜欢饮茶的诗人越来越多,茶、饮茶入诗也越来越频繁。有时候还能极致到以诗换茶,姚合就干过这事儿:“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喝茶,是一种荡漾的生活姿态!高适说:“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 李泌说“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茶的颜色,在杯中的动静,多美好!喝茶,就是幸福小资生活的标配。

于是,唐朝诗人因茶而产生的朋友圈是很强大的,有白居易,王维,有岑参,还有柳宗元、刘禹锡、张籍、白居易、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郑谷、韩偓、黄滔、孟郊、姚合......除了这些俗家诗人,还有僧人皎然、贯休、齐己,还有亦僧亦俗的贾岛等。在那个时代,不会喝茶,不懂茶诗,是会失去很多朋友的!

茶诗,也不是随便写的,写出来了,太多了,你得标新立异,让人记住、认识,于是元稹说,我来一首吧: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卢仝说,不够痛快,看我的七碗茶: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每饮一碗,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彰显了饮茶的多层次感受,是对饮茶描绘最生动、最贴切、最富感染力的诗。

此诗一出,其他茶诗黯然失色,犹如一片寂静中的石破天惊,卢仝赢得了“茶中亚圣”的美名,享誉海外东瀛国,被奉为了煎茶道祖师爷!!!还因为他的这首诗,竟然使得他的家乡免遭了战乱的浩劫!

4

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很平静地登场了——陆羽。陆羽,他首先是个诗人。

但是他只留下了两首诗,惊喜不惊喜?!

陆羽说,没事,那我就不写诗了,我写大家都看得明白的通俗话就好,既然大家都爱喝茶,我就看看怎么把这个事儿做到极致。

于是,他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分为十个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他将唐代的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经·六之饮》),就是茶叶采造、鉴别、茶具、用火、用水、炙茶、碾末、煮茶、饮用等九个方面。

这《茶经》一写不得了了,通俗、系统、有实证、有数据、有创新!构筑了一个气度恢宏、体系完备的茶文化体系!这让温庭筠著有《采茶录》,陆龟蒙著有《品第书》,释皎然著有《茶诀》的这些跨界之研究著作都靠边站。

陆羽,只传下两首诗的诗人,却因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茶经》享誉唐朝,不,享誉整个地球!陆羽以其精湛的茶艺,科学的概括,丰富的理论思维,极大地推动了茶饮风习的普及和饮茶艺术化过程,使唐代成为一个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宋代陈师道热情讴歌:“夫茶之著书,自陆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诚有功于茶也。又有功于人者也。”

苏轼赋诗大赞:“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

梅尧臣忍不住赞道:“自从陆羽降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美国的威廉·乌克斯还断言“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

洋洋洒洒七千多字的陆羽《茶经》,已被译成日文、朝鲜文、英文、法文等语言流传海内外。

但他在《茶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个词,而东瀛国说你没有茶道,于是大张旗鼓地用着卢仝的诗说“茶道”。

当我们再回到唐诗江湖去看看,皎然和尚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说:“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代绘画中的饮茶之乐

唐代的大画家很多,他们的画作中不乏体现茶事的内容之作,这些画对烹茶、饮茶具体细节与场面描绘得比较具体、细腻。

从这些古代文人留下的经典茶画中可以一窥古代茶事。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 宋人摹本卷

绢本设色 | 纵27.4厘米 横6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客来煮茶的场景,成为现存最早表现唐代煮茶法的绘画,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提供了唐代煮茶法的形象史料。从初唐起,饮茶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画面有五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唐 佚名 弈棋侍女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 81.4厘米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此屏风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画面以弈棋为中心,描绘贵族妇女生活。左图的侍女手抬一盏茶。

唐 周昉 《调琴啜茗图》 | 絹本设色

初唐周昉的《调琴啜茗图》以工笔重彩描绘园林中贵妇品茗听琴的优雅情调,这大约是当时宫廷仕女茶道的最早表现。

唐 作者不详 宫乐图(会茗图)

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

五代 佚名 乞巧图(局部)轴 | 绢本设色

纵162厘米横111厘米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画面表现了女子在七夕节摆上茶果供品,乞求心灵手巧的情景。

-END-

温馨提示:“大唐云文化”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欢迎关注公众号:大唐云文化(微信号:tang_site)

我们站在群英荟萃的历史回眸处,试图还原大唐盛世之文化、历史以及民俗风貌。

带你穿越时光,梦回唐朝,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五大著名茶人
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
宋伯胤:对唐代茶文化理念的断想
皎然与陆羽
茶人
【禅艺茶道】皎然的茶道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