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景德镇之“窑”
2020-01-07
分享:
今年我去了一次景德镇,实地考察了解了许多关于瓷器烧造的知识。迫不及待要分享一下~
景德镇位于昌江以南,原来叫做昌南镇。昌南,音译后就是china,以烧制影青瓷而闻名,在宋代被宋真宗赐年号景德,而更名为景德镇。
瓷器是每个人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会使用到的器具,无论餐具、茶具、杯具还是花盆等等,看似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实则你未必真正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瓷器烧制过程
通俗点讲,烧制瓷器的过程相当于蒸馍,匣钵相当于笼屉或蒸锅,垫片相当于屉布,素坯就是馍啦!
景德镇人将烧制瓷器所用的垫片堆砌成太平窑,用来祭祀窑神
烧制瓷器的匣钵
窑工会将做好的素坯放到匣钵里,中间放上垫片。再将匣钵在窑里码起来,封窑口,点火加柴,不同的瓷器根据不同的窑炉温度烧胎,待窑温冷却后,开窑取出素坯。
窑炉内码好的匣钵示意图
用匣钵套烧的青花瓷
如果要烧制成颜色釉瓷器,就直接上釉后再低温烧制。而如果要烧制彩瓷,使瓷器上形成美丽的图案和纹饰,则需要进行彩绘。
一种是先上釉,再彩绘进行烧制,叫釉上彩,釉上彩一般不做饮食器,因为彩绘的矿物颜料对人体有害甚至有毒;而另一种则是,在取出烧好的素胎上彩绘后,再上釉,然后进窑再烧,这叫釉下彩。
通常,第一遍烧制素坯温度较高,约为1300度,而第二遍烧釉窑温较低,约为800度,有的彩瓷要烧好几遍。明代以斗彩闻名,其实是在同一个瓷器上釉下彩和釉上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常 见 窑 形
宋 代 龙 窑
龙窑是我国的传统陶瓷窑炉之一,多见于中国南方,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因形似卧龙而得名。始于商代,宋代基本达到完善。倾斜角约为8到20度,窑长30-80米,形成自然抽力,有利于升温,并且造价低、装烧量大,可以充分利用余热。以木柴为原料,能够形成烧造青瓷和影青瓷的还原气氛。
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的兴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景德镇的湖田、瑶里、丽阳等地都发现有宋代的龙窑遗址,此外在浙江地区也有发现。龙窑的成品率较低,只有10%。
龙窑示意图
元代馒头窑(圆窑、马蹄窑)
馒头窑是中国北方传统的窑炉,以窑形近似馒头而得名,也成为圆窑。商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唐代发展成为半倒焰窑,宋代已臻成熟,陕西地区曾发现北宋时期馒头窑的遗址,也是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
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因此也成为马蹄窑。
馒头窑属于半倒焰式窑炉,燃料以煤为主,既可以烧还原焰,也可以烧氧化焰,烧成温度可以高达1300度。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的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达到了我国传统瓷业此类窑炉的最高水平,成品率高达80%。
元代景德镇的馒头窑小,温度高,因此宜烧胎厚的瓷器,故由它烧制出的元青花瓷风格较为粗犷。
馒头窑示意图
明代葫芦窑
葫芦窑是景德镇地区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代初期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并配有插图。明代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代葫芦窑投柴口,成品率可达80%
清代镇窑(蛋形窑、柴窑)
镇窑是景德镇窑的简称,因形似半个鸡蛋,也被称为蛋形窑,由元末明初的葫芦窑发展而来。它是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科技水平最高的瓷窑。结构前宽而高,后低而窄,全长可达15到20米,容积为300立方米左右,最高处6米上下。
镇窑示意图
景德镇清代镇窑
烧炼以木柴为原料,景德镇则用松柴,因而镇窑也被称为柴窑。松柴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造还原焰。
松柴
镇窑中,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火候的瓷坯。所烧瓷器釉面温润,青花色泽沉着稳定,颜色釉光泽柔和。不过,清代镇窑的成品率只有30%,精品率仅10%,因而清代的镇窑瓷器尤为珍贵。
注: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于景德镇和上海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都行:观精湛制瓷技艺,品历代古窑风韵
认识瓷器的窑口对识别瓷器的意义
有人懂这种“柴窑”吗?
【景德镇】探秘古窑,寻“China”之源
【原创】瓷都景德镇
瓷都-景德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