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赢家与输家 聪明人与普通人 高成就者的反常思维 - 长高的管理博客 - 管理人之家

赢家与输家 聪明人与普通人 高成就者的反常思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09 15:27:40

多年前,一位年逾六十、事业成功、深具智慧的上市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六十多年来我体认出一个赢家与输家的最大差别,那就是,赢家永远说‘这有可能’,而输家永远说‘这不可能’。”

因为担任顾问的关系,总是在不同组织中,见到层出不穷的问题解决方案,而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方 案被提出的过程中,总见到许多乐于尝试创新的人。这些人总认为,虽然是新的尝试,没有历史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但在经过成本效益与衍生风险的评估后,认为 未来虽有不确定性,但总应该试试看,因为“有可能”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有价值的影响力。当然,我也总是看到另一批人,他们见到不熟悉或意见相左的提案时, 不假思索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而且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这种“不可能”判断,并试图说服大家,让大家也都认为这一切是不可能的,从 来停止或放弃新的尝试。结果,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说“有可能”的人,因为愿意尝试,不断检讨,总是找到新的方向,创造新的价值,最终成为一个赢家;而那 一群说“不可能”的人,因为拒绝掉大部分的“机会”,不愿尝试,很难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最终成为一个输家。

在职场上,不难发现把“不可能”这三个字挂在嘴边者大有人在。他们总是担任永远的“反对势力 ”,但却也总是没有其他任何更好的主张或建议,仿佛他们的角色就是否定而不需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组织里还有许多“非不能也、乃不为也”的同仁,他们极有 才华或能力,明明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但就是有些致命的缺点,不熟悉的工作不碰,不主动接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这些人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结果 就什么都真的变得不可能。俗语说: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成功者的眼中总是看到机会与光芒(这是成功创业家的最基本特质),他们会绞尽脑汁 去想办法,他们面对事情的态度是积极的、勇于挑战的,越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对他们来说越值得去征服。

网络上有一个“穷人最缺什么”的故事,它指出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只在一点点的观念而已!穷 人缺的不只是钱,而是一点点最重要的正确观念。故事中,巴拉昂,一个靠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不到10年的时间就迅速跻身法国50大富翁之列的商人,在 1998年临终前,留下遗嘱,以100万法郎为奖金,奖给揭开“穷人最缺什么”这个题目的人。在48561封答案的信里,一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 的秘诀与谜底,答案是穷人最缺少“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这种野心,或是企图心,就是来自于对任何事都秉持“有可能”的理念,用于挑战与尝试,从来找到 成功的机会。

天底下没有不可能的事,起决定作用的是你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 题。在不景气或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总有些企业的业绩逆势独秀。假如人人都在惯性思维下宁愿相信“不可能”而不愿意去寻找可行的办法,不仅是自己失去信心, 而且会严重打击组织或团队的士气。很多事实证明,“不可能”只是暂时性的,只是在已有的经验法则之下无法立即找到解决之道。

当遇到难题时,别让“不可能”三个字束缚自己的思维。有时候只需要换另一个角度思考,转换立 场去探讨,更积极往前迈进,或者坚持一下,“不可能”就会变成“有可能”甚至“很可能”。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们能忍受过程中的各种艰辛、磨练、挫 折,甚至旁人的嘲弄以外,也因为他们对“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头的韧性和执著。自古以来,赢家总是因为愿意并做成了其他人不愿意做、不敢做的事情。成功 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蠃家说有可能,输家说不可能!如此简单而已。 (作者系安元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CEO) (本文来源:管理学家 )

 

 

 

聪明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思维转换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即便百思千虑,似乎仍然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其实应该暂时放下问题,跳出你思考的环境和关注的焦点,从其他角度思考,可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思维转换能够让你化难为易,技高一筹。诸葛先生草船借箭就是很好的证明,周瑜限定3天内造好10万支箭,否则砍头,对普通人来说,谈何容易,加班加点也造不出来啊,但对诸葛先生,却谈笑风生,开着草船到曹营外喝了一顿酒,就把10万支箭给轻松借回,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思维转换,抛开传统的造箭工艺,换一个角度思考,曹操箭多,那就借他的呗,当然这里面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天气、草船、布阵等等,但是思路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思维转换的思路,其他全是白搭。

  同样的例子,大英图书馆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迁移过去。但是图书太多,并且很重,如果搬过去,预算为350万美元。馆长头发都要愁白了,去那儿筹这么多钱啊?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给馆长出主意。说你给我150万,我帮你搞定。但前提是你不能管我这150万怎么用,花多少,还得签个合同。馆长一琢磨,150万和350万相比,节省了200万,很值啊,所以就把合同签了。年轻人的办法简单的不得了,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哈哈,就这样,这个年轻人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摇身一变就拥有了百万财产。

  思维转换最重要的一个字是 “转”。从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需要“转移”、“转动”、“转变”、“转嫁”、“转弯”……,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转得富有成效,就要跳出现实情景,转换思路、转变角度。对我们管理咨询尤其如此,有时候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困苦不已,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转换思路,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高成就者的反常思维

  谁的非凡成就最让你羡慕?盖茨少年时就开始沉迷于电脑软件,只是因为他喜欢。年轻时的这份热爱成就了这位世界首富。伍兹21岁就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到29岁时已经赢得了40个冠军。

  盖茨和伍兹这样的高成就者也许表现得像是超人,但是他们并非天赋异秉,他们做到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如盖茨和戴尔这般PC行业的翘楚,他们都承认有一些为他们工作的人对电脑比他们在行得多。伍兹是一个天才高尔夫球手,但是有些高大强壮的家伙击球比他击得更有力,某个十几岁的女孩推杆也比他推得更好。

  与生俱来的才能和智力当然能让一个人的生活轻松许多。但是,大多数人的事业发展依靠的并不是这些,也不是所谓的好运气。不管你最崇拜的是谁,实际上,他与其他任何人的共同之处多得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同。把普通人变成高成就者的是他们做事时所使用的思维方式。一个人能取得高成就,基于两条心理学原理:

  思考是一种习惯,像其他任何习惯一样,它是可以被改变的。你只需要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发展反常思维的能力。你只需要下决心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高成就者总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当伍兹在挥杆时,当盖茨谈生意时,他们都不会去考虑自己的技巧问题。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而根本无暇进行自我批评或自我怀疑。在工作状态下,他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更像一只松鼠而非爱因斯坦的大脑。就像松鼠不假思索地沿着电话线疾跑,每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在做必做之事时,也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完全相信自己的技能。所以,我们把这种高效的精神状态称作“笃信型思维方式”。

  而训练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我们会去评估形势,对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刻意训练自己以提高绩效。具备这种分析、评估并做出理性计划的能力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你处在压力之下时,你就要丢开你的训练型思维方式,用上你的笃信型思维方式了。

  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可能把你多年所受的教育、训练以及所积攒的经验时刻装在心上,这是训练型的思维方式。而在笃信型的思维方式中,你必须让所有这些技能本能地发挥作用。当我们用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头脑去做事时,我们的能力会发挥到极致。

  当被问到在压力下工作有什么感觉时,成功经理人给出的答案和许多运动员给出的答案相同:由于全情投入到所做的事情当中,以至于只记得对任务本身的感觉。他们当时并未有意识地思考每个行动步骤或者评估自己的表现。

  “当我全神贯注于靶子时,我会把其他所有事情都抛在脑后,”东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的高级工程师山田(Hisashi Yamada)说。他其实是在谈他作为射箭冠军时的成就。但是山田把相同的一份专注移植到了工作中,他领导由来自东芝和NEC的工程师们组成的联合团队,在开发下一代高清晰DVD上与索尼、松下展开了激烈竞逐。从多年的射箭竞技运动中,山田知道了当他心无旁骛时,他做任何事都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高绩效者是如何转换到笃信型思维方式的呢?通过逐渐增加以笃信型思维方式处理工作的时间,他们学会了信任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你也可以学会这样做,但是一开始你必须愿意承受因改变而带来的不适。

  化压力为行动的动力

  高绩效者欢迎压力,压力让他们更出色。任何领域的高绩效者,无论他们是来自商界,或者娱乐界,或者法律界,或者外科手术界,或者是运动界,都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当他们有可能实现某一有意义的成就时,压力就产生了。事实上,这也是他们行动的动力,因为他们有机会面对面地迎接挑战,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展示他们的才能和勤奋所蕴含的能量。

  许多CEO都吐露过,工作当中最让他们热爱的是那些让他们感到紧张的挑战。他们一定会赞同伍兹的这句话,他经常说,“如果哪一天我走向第一个球座时没有感到紧张,这将是我退出这项运动的一天。”

  很少有哪些词包含的消极含义能比“压力”一词包含的还要多。人们怪罪压力会带来痛苦、烦恼,让人变老。但这不是压力的错,是你看待压力的方式令你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胁迫”。人们经常会说,"要是我能够放松下来,我会做得更好。"

  一个人能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成了自我胁迫的牺牲品呢?这种心理问题的典型症状是,你会回避任何可能刺激你的神经的情况。例如,一个经理人可能会让他的一名同事去拜访有难缠恶名的客户,而他自己就会回避这种人。

  要应对这种心理问题,你必须不再把精神紧张看作是一个障碍,而要当它是一个益友,进而习惯压力。你还要在各种与工作相关的环境中增加压力。如果你要做一个演讲,先在朋友或家人面前试演讲一下。在面对大批听众之前,先在同事面前练习一下作为彩排。一旦你开始享受这种压力,继续加大它。在你的预演中加入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例如鼓励你的听众诘问你,或是提出他们所能想到的最苛刻的问题。

  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除非你学会喜爱压力,把压力看成优势,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高成就者的行列。

  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反常思考者的第一个,也许是最好的定义就是,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自己所处位置的人。其他人看着他们就直摇头,因为非常规思考者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相当怪异的。

  曾几何时,企业因到处有太多的非常规思考者而感觉受到威胁。它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家庭,它认为家庭中出现这样的特立独行者只会制造麻烦。在这个全球化时期,竞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些特立独行者可以扬眉吐气了。“关于什么是才能,它能以何种方式被施展在哪里,已经不再有明确的界限了,”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CEO谢诺(Kenneth Chenault)解释道,“本土的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变成关于创意和非传统思维方式的竞争,我们必须把整个全球市场看成是它们的竞技场。”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反常思考者,不用担心。思考是一种习惯,而且像其他每个好的或坏的习惯一样,反常思考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会坚持你对自己的认知,学会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学会根据你眼中的事实而非别人呈现给你的事实,来控制你行动的全过程。

  创建了维珍唱片和维珍航空的的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上学时的表现很糟,智商测试中他的得分最低。但是布兰森从小就相信他能改变世界。中学毕业后,他创办了一份后来在英国获得高度成功的全国性学生杂志。开了一家唱片店以后,他遇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购物环境。他认为一个传递了摇滚乐激情的商店,一定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就在战略家们批评布兰森的形象不够专业时,维珍正迅速成为伦敦最受欢迎的唱片店。

  布兰森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就。他开始出版书籍,制作电影,并且创办了一家航空公司。他还不计成败地继续扩张他的维珍品牌。按照布兰森的说法,他能做到这一切是由于他渴望改变,他只实施"有趣"的商业计划,并且培育了一家依靠特立独行者而兴旺的公司。如果你真正想要脱颖而出,就要准备好像布兰森和其他出类拔萃者一样,被人们认为是“异类”。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控制你的思维方式。通常,大多数人都是让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控制他们的思想。你打了三个推销电话都被拒绝了,你的老板不采纳你的方案,你的车坏在回家的路上。你感觉如何?“糟透了!”你的精神状态怎样?“悲惨!”可以肯定,你无法控制客户的反应、老板的想法,或者道路的状况,但是对于这一天的挫折你做何反应,却是真正由你做主的。当你回到了家,太阳仍在天上,花儿仍在开放,你完全可以去跑跑步,做做园艺,或是打打高尔夫。你大可不必让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影响你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六顶思考帽》读后感悟
一种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思维方法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
《活法》赚钱不易
如何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
聪明还是笨蛋,不过是思维方式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