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51天
这段时间,真人秀《中餐厅》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这其中“明言明语”更是热中之热。
所谓“明言明语”,就是《中餐厅》里担任店长的黄晓明,在节目中的霸道总裁式表达方式。
比如: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你们不要闹了,就这样,都听我的。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都听我的。
我不管几个,我要全部搞定,我再说一遍,全部搞定,不要再问我几个,全部,听懂了吗!全部搞定!
那你还是别干了吧。
……
网友更是兴起“明学”,对黄晓明在节目中“情商低”的表现进行调侃。
也许是因为节目,放大了黄晓明说话武断,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子。但不得不说,日常生活中,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方式与人沟通,的确是不妥当。
心理学家、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提出了构成情商的五个要素:
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86:情商》中提到: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由其它因素决定。在其它因素中,情商最重要。
就拿“识别他人情绪”这方面来说,黄晓明在节目中就并没有体现出来。
在一期节目中,大家因采购筋疲力尽,想先吃午饭。黄晓明说了一句话,让秦海璐扭头走人。
大概的对话如下:
黄晓明:“好,我们现在去备下午要用的煎饼的料。”
林大厨:“现在时间有点紧,咱们赶紧,还没吃午饭呢。”
黄晓明:“吃午饭不重要!“
秦海璐:“不行!昨天晚上就没吃,早上又是粥。
黄晓明:“Sorry,我需要一个秤。(完全忽略)”
秦海璐:“走(拉上王俊凯),姐给你做好吃的去!“
黄晓明只顾着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觉得其他事情不重要,于是完全忽视了别人所表达的想法与情绪。
试想在生活中,如果要你跟一个当你的话不存在的人合作,那该有多糟心。
一个情商高的人,是懂得共情,富有同理心,顾及他人情绪的人。
如果他换个方式,对同伴说一句:
“你们都饿了吧?我们采购完这一波就去吃饭。”
那么,大家自然而然会跟他一起完成采购后再去吃饭,而不会独自离开了。
共情,会使我们更能得到对方的依赖和信任,更能产生有意义的交流。
节目中,杨紫手受伤,她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大碍,简单买个药膏就可以。
紧接着,黄店长就说出了经典的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吓得喝水的杨紫差点被呛到,直呼“好的,店长”。
其实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表达方式过于蛮横果断,于是就让人看起来不太舒服。
比如还有一个关于套餐制作的片段。
黄晓明看了看客人们下的套餐数,让林大厨抓紧配菜。
黄晓明:“现在A+B+C(套餐)至少六个。“
林大厨:“够。A有几个?”
黄晓明:“你现在A给我照着六个做。”
林大厨:“不是……A有几个,A+B+C,A的套餐主菜是完全不一样的。”
黄晓明:“你就照着全部去给我做。”
林大厨:“A几套我需要知道。”
黄晓明:“全部做完,我不管有几套,全部做完。不要再问了。”
黄晓明的初衷,其实是想要一次性先做出6个A套餐,节约套餐制作的时间,能够更高效地完成。
但表达出来的却变成:没有理由,照我说的做。
同样是一场因为没有好好说话,而造成的不必要误会。
有时候,我们想要得到的配合,被别人抗拒,其实是因为没有做到精准表达。
只说了“全做,不要问”的表面需求,而没有让人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精准表达需求应包含以下要素:
你想要什么、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深层需求是什么,以及我的需求是怎么帮我们双方更好的达到共同目标的。
按以上要素再回到那个场景,如果黄晓明当时说:
“看情况,六个A套餐是卖得掉的,一次做掉好像更节约你的时间,你觉得如何?”
那么“明学”也就不会多添加一个“明言明语”了。
一个人的情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他人的沟通细节上。
纵观3季的《中餐厅》,有些嘉宾的表现就让人很喜欢。
比如第一季的张亮。
赵薇让周冬雨烧水泡茶给大家喝,周冬雨没有经验,误把茶叶直接放进烧水壶里烧。
赵薇知道后很郁闷,语气不怎么好地说了几句周冬雨。
张亮马上说:没事的,新开的壶刚好去去味。一下子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再比如最新一季的王俊凯。
因为其他人买菜时候,把排骨错买成了猪排,所以粉蒸排骨改成了粉蒸肉。
有顾客吃完后反映猪排这么做不好吃,建议替换成排骨。
营业结束开会时,黄晓明跟林大厨就说:
他说,这个肉不好吃。与其这样子的话,不如我们取消掉这个菜。
事后,王俊凯是这么跟林大厨说的:
林哥,今天那家其实也没有说是粉蒸排骨不好吃,他是说意大利这个猪肉的肉质不适合蒸,蒸的有点硬,所以不是味道的问题。
本来客人就说的是肉质不适合做这个菜,黄晓明说出来的就像是大厨做的难吃,让大厨听了非常难受。
而王俊凯没有模糊掉“不好吃”是因为“肉质不适合蒸”,一下子就把问题所在指出来了,而且没有一点指责大厨的意思。
情商高的人,懂得温柔说话的力量,好好说话才能被温柔以待。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其实所谓的情商,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和技巧。
它只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点点滴滴,和每一句温柔且理性的言语。
在说出每一句话的时候,如果能先想一想自己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那么可能就会明白,自己到底该不该这样说。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