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县古代的书院
 

          

 

                  费县古代的书院

 

 

 

费县素有“学道名区”、“学道之邦”的誉称。什么是“学道”?《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所谓“学道”,即学习道艺,也就是学习儒家仁义礼乐知识这是古代儒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儒学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古人认为学校为王政之本,人才由此而出,风俗由此而成,并把学校之兴废看作政治兴衰的重要标志。费县历任官吏凡立志有所作为者,多在办理政务之余注重修建学校,倡明文教。

古代学校的类型,主要包括官学(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私学(教馆、乡塾、村塾、家塾等)和书院三大类。费县能够称作学道名区”、“学道之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不仅拥有众多的官学和私学,还拥有众多的书院。

书院是私学的高级形式,以教学和学术研究(学者讲学)为主中国古代的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尚不够普遍,规模也不大宋代初期,书院普遍兴起兴盛,逐渐超过了州学、县学。到了宋代后期,书院出现了官学化倾向,逐步由政府控制元代统治者重视书院教育,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元史·选举志一》)书院以官学的形式重建,较宋代尤为发达,其待遇与郡县普通学校完全相同。明代对书院有较多限制,中后期发生了四次禁毁书院事件,是对教育文化的浩劫。清代初期对书院仍然严格控制,从康熙年间起,教育政策开始宽松,书院再次复兴,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但在办学形式上,逐渐由官助转向官办,沦为科举制的附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诏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至此,古代书院制度宣告结束

沂州最早的书院出现在宋代。费县有文字记载的书院是在元代。据《光绪费县志》记载,古代费县书院有8处,即:崇文书院、东山书院、思圣书院、历山书院、毛(顶部出头,读作sān)阳书院、注经书院、天台书院、玉泉书院。此外,还有散见于其他资料记载的多处书院,如颜鲁公书院、岐山书院、玉环书院等。费县的书院,作为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与官学、私学一起构成了费县古代教育的主体。  

 

崇文书院:是费县县城的唯一一处书院,位于县城駉马街,因为南面正对着崇文山而得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县胡世琦择基创修崇文书院,但是经费并不宽裕。道光三年(1823年),知县舒化民筹画经营,规模大备。道光九年(1829年),知县蔡发甲又在书院东侧添建文昌祠、魁星阁,张知府、龚学使各捐白银一百两作为资助。咸丰元年(1851年),知县俞舜臣、教谕郝廷桂重修,邑绅王凤梧倡义集捐。咸丰十一年(1861年)费县岐山幅军起义,县衙军需不足,知县赵惟峄便将书院存款全部提走,没有一点剩余。同治七年(1868年),知县周丕沣复行筹款,劝捐钱文,以资膏火经费,议定章程,刻石垂久,于是生员和童生的“月课”、“岁考”等课试制度又得以恢复。

到了清末,费县的书院大都停办,只剩下这唯一的一所书院。民国之后,崇文书院也不复存在了。

 

东山书院:遗址在今平邑县柏林镇贯庄东南(现贯庄烈士陵园)。

东山书院由邑人康辅之于元代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创建于费县古狄里(今平邑县仲村镇康家寨),历元、明、清四百余年,失修倾圮。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邑人郭翘楚移建于蒙山之麓的贯庄,衍圣公孔传铎为之作《移建东山书院记》,大学士陈世倌为之书写“东山书院”四个大字,立碑“遇圣桥”下。乾隆七年(1742年)对东山书院进行整修,知县夏谟允作《绪理书院记》,知县乔天保详请载入《一统志》。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塘周为霖游此,乐之,遂卜居焉。慨然引为己任。粮道孙星衍为作《募修记》。嘉庆十年(1805年),邑人卜梦弼、孙植对东山书院进行重修,教谕张大苏有记。

东山书院是一处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古迹,衍圣公孔传铎曰:“博习者亲其师,论学者取其友,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于所居之地,夫然后教化行,而成人小子咸克有造也。”以郭翘楚(字绍庭,号醇庵,雍正癸卯拔贡,潜心程朱之学,有著作的《醒忠祠辩》并《佩籍录》《重哀记》《四书审问》《论语弟子章养正说》《伊洛渊源录》《冰渊集》等书以及十余篇艺文传世)为代表的一代贤人,在此约朋授学,“立条规,严课考,随人才质高下,各示以为学之要”,培育出许多优秀人才。《费县志》称:“学政修明,一遵鹿洞,鹅湖之遗,莅任五年,士林悦服,立生祠于五贤祠侧。殪后,邑人就东山书院设位祀之,号‘崇贤祠’”。并称“邑中数百年来,堪称通儒者,翘楚一人而已。”
    至清末,东山书院群墙、房屋俱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在遗址改建小学堂。现在尚有石质廊柱两根,其中一根被村民截去下半截,制成碌碡。廊柱楹联为:“地辟东蒙海岳菁华映圣绩,堂开小鲁诗书□□□□□”。 

 

思圣书院在费县东阳村(今属平邑县东阳镇)。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隐士王谦、常好古、李秉忠、王致敬等人合资兴建至正十1355)竣工因其乡曰“思圣”而得名。日久年远,渐次毁坏。旧志有《创建思圣书院记》。

 

历山书院:在费县西一百二十里的历山(今属泗水县),久废。创修失考。

 

    毛(sān阳书院在费县毛镇毛阳村(今属平邑县),久废。创修失考。

 

    注经书院:在费县阎家庄(今属平邑县卞桥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廪生阎丕茂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廪生阎中宽重修。 

 

    天台书院:在费县天台山北(位于今平邑县武台孙家楼村)。乾隆九年(1744年)庠生孙天民创立,夏之涟续修。

 

    玉泉书院:在费县上冶镇驻地,紫荆河东侧的玉泉观。嘉庆十年(1805年)监生吴子衡、附贡任淑美同建。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子衡复使其弟吴冠东(武生)暨其子吴乔年(庠生)、吴韶年(武举、临清卫千总)募捐增修,教谕张大苏为之记。

    

颜鲁公书院:也称“鲁公书院”,在费县方城镇孝悌里(诸满村)。

 

岐山书院:在费县岐山。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刘淑愈创建。

 

玉环书院:在费县城南玉环山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丰教育史上精彩的一页 ——古代南丰官、私学述略
论清代奉天私塾教育
缓慢发展的礼县封建社会教育
宋代官学vs私学
中国古代学校演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九:科举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