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诗话辑注
《红楼梦》诗话辑注
 
发布时间: 2007-9-30 11:02:15        来源: 中国文学网
 
 
 
【作者】贺新辉 



  说明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通过书中所描写的人物,不仅写出了很多诗、词、曲作品,而且谈出了不少关于诗歌创作评论方面的见解。从这些经过艺术加工而变得个性化、口语化、形象化的诗论中,透露出曹雪芹的某些诗歌创作观点。这些观点,一方面总结、吸收了前人的诗歌理论,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时诗坛的状况,有感而发的。因此,研究这些诗歌观点,是研究《红楼梦》诗词乃至全书的思想、艺术价值必不可少的。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我们将这些诗歌观点中较为集中的部分,辑录出来,注明出处回目、页码,并按书中先后次序编号排列,共计二十八条;凡涉及人名、地名、作品、典故等,简要加以注释,以便利读者查检。名之曰:《〈红楼梦〉诗话辑注》。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①,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第一回,第5页)

  ①潘安:晋代文人,以貌美著称。 子建:即曹植,字子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以才高著称,他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屈原之后、杜甫之前诗歌创作的典范。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文君:卓文君,汉代卓王孙之女,“私奔”司马相如,二人结为夫妻。



  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第236页)



  贾探春:“孰谓莲社之雄才①,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②,让余脂粉。”(《招贾宝玉结诗社帖》) 

(第三十七回,第499页)

  ①莲社: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主持的研究佛学的团体,陶渊明等许多著名文人被邀参加,因寺内种植白莲,故称莲社。

  ②东山之雅会:东晋时谢安常邀集一班名士,在浙江会稽东山遨游山水,吟诗作文。事见《晋阳秋》。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第三十七回,第503页)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第三十七回,第513——514页)



  湘云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

  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第三十七回,第514页)



  湘云依说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

(第三十七回,第515页)



  李纨笑道:“……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第三十八回,第529页)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第三十八回,第531——532页)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①。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

(第四十回,第554——555页)

  ①“留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的句子,原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十一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①,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②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③。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④。”

(第四十八回,第663——664页)

  ①起承转合:旧体诗文章法结构的术语,分别对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称谓。起,就是起头。承,承接,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起、承合为诗的上半段。转,转折,转出别的意思来,如由写景转为抒情,叙事转为议论,或引出新意,开拓境界等等,总之,是另起下半段。合,归结,结束全诗,或归到本题作结,或就题意开宕一步。宋代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②平仄虚实:平仄,汉字声调。共有四种,即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三声,属于仄声。格律诗讲平仄,每句之中平与仄声互换,每联两句之间平仄声相反。虚实,律诗共八句,中间四句规定为两副对子,亦即对仗,相对的词必须是同类的,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这里林黛玉说:“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可能是作者或传抄中的笔误。

  ③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初学诗时入门的一种歌诀。意思是说,每句中第一、三、五字,平仄声韵要求较宽,可以不论;第二、四、六字平仄声韵一定要遵照格式才行。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第五字一般不宜违律,一、三字能否调换平仄,也是有许多具体条件限制的。

  ④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切不可因过分注重词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历代诗论家均重视这一论断。《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王夫之《姜斋诗话》:“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钱良择《唐音审体》:“……(诗)以命意为主,命意不凡,虽气格不高,亦所不废。意无可采,虽工弗尚,所谓宁为有瑕玉,勿为无瑕石,盖必深知戒此,而后可言诗。”袁枚《随园诗话》:“吴西林处士云:诗以意为主人,以词为奴婢,若意少词多,便是主弱奴强,呼唤不动矣。”

十二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①,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②,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③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④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⑤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第四十八回,第664—665页)

  ①“重帘不卷”二句是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之二中的诗句。全诗是:“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②王摩诘: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又称王右丞。施补华《岘佣说诗》:“学诗须从五律起……。”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五言律杜老固属圣境,而王、孟确是正锋。”姚鼐:“盛唐诗人固无体不妙,而尤以五律为最。此体中又当以王、孟为最,以禅家妙语论诗者正在此耳。”(转引自《唐宋诗举要》)

  ③老杜:盛唐大诗人杜甫,字子美,以区别于称“小杜”的杜牧。王渔洋《师友诗传录》:“七言律诗……杜甫浑雄富丽,克集大成。”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七律法至于子美而备,笔力亦至子美而极。”施补华《岘佣说诗》:“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黄子云《野鸿诗话》:“杜之……七律则上下千百年无伦比。”

  ④李青莲:即唐代大诗人李白,幼时曾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高棅《唐诗品汇》:“七言绝句,太白高于诸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

  ⑤陶渊明:晋代诗人。应玚:三国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谢: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阮:指魏晋间诗人阮籍。庾:指北朝周诗人庾信。鲍:指南朝宋诗人鲍照。严羽《沧浪诗话》:“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十三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①,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②: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③: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5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④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⑤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⑥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第四十八回,第665——667页)

  ①《塞上》一首:指王维《使至塞上》诗,全诗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或谓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②“日落”二句:出自王维《送邢桂州》诗,全诗是:“饶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③“渡头”二句:出自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全诗是:‘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施补华《岘佣说诗》:“写景须曲肖此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确是晚村光景。”

  ④会心:即领悟之意。刘义庆《世说新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戴复古《论诗十绝》:“欲参诗律似参惮,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

  ⑤三昧:本为佛教用语,意为心神专一、杂念止息。系梵文音译。《智度论》:“善心一处不动,是为三昧。”后借用以指事物奥妙、精髓之处。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⑥“暧暧”二句: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其一),全诗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十四

  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①,再迟几天就好了。”

(第四十八回,第669页)

  ①严羽《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十五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第四十八回,第670页)

十六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①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第四十九回,第671页)

  ①这首:指香菱《咏月三首》之三,原诗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十七

  宝钗因笑道:“……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①。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 

(第四十九回,第675页)

  ①杜工部:即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韦苏州:即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其诗风格恬淡自然。温八叉:即唐代诗人兼词人温庭筠,相传他才思敏捷,叉手八次即可成篇。故称“温八叉”,其诗风艳丽,故云绮靡。 李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其诗:“清词丽句”,但“用典太多”(鲁迅语)。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序》:“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澹,……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放,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十八

  凤姐儿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有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第五十回,第686页)

十九

  众人看了(指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编者注),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指《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编者注)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①,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第五十一回,第710页)

  ①胶柱鼓瑟: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劝赵王不要用赵括为将,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瑟:乐器名。柱:瑟上架弦的柱,能移动,可调音。用胶粘柱则音不能调,比喻拘泥固执,不知灵活变通。这里林黛玉用以讲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不同。

二十

  宝钗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①,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

  宝琴笑道:“这一说,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这分明难人。若论起来,也强扭的出来,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②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 

(第五十二回,第726-727页)

  ①《咏<太极图>》: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采《易经》与道家思想,绘《太极图》,并著《<太极图>说》,以“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来解说宇宙的构成。清代将这种抽象的哲学概念作为题材,命题作诗。完全违背了诗歌要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

  ②《易经》:简称《易》,也叫《周易》,儒家经典之一。本为占卜用书,其中经文部分反映了古代唯心主义哲理,但保存了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文字简约,语义玄奥,大约形成于殷周至战国或秦汉之际。

二十一

  宝玉道:“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①,岂不射着了。”湘云说道:“这用时事却使不得……。”香菱忙道:“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②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③,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 

(第六十二回,第875页)

  ①敲断玉钗红烛冷:南宋郑会《题邸间壁》诗中句子。玉钗:代指灯花。王相《千家诗》注:“玉钗,烛花也。……烛花敲断,夜静而更深。”

  ②岑嘉州:即唐代诗人岑参,曾任嘉州刺史。“此乡多宝玉”,为其《送杨瑗(一作“张子”)尉南海》诗中句子。

  ③宝钗无日不生尘:唐诗人李义山(商隐)《残花》诗中的诗句,“无”原诗为“何”字。

二十二

  岫烟听了宝玉这话,……方笑道:“……他(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①’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第六十三回,第898页)

  ①“纵有”二句:原出南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此诗本初唐王梵志的两首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城外土馒头,馅食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二十三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①,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②;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③。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第六十四回,第915-916页)

  ①第二义:即次要的,与第一义相对而言。第一义即佛家无上至深之妙理,通常用以指事理之最根本、最紧要者。

  ②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意态”二句见其《明妃曲》其一,全诗是:“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③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耳目”二句引自其《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全诗是:“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二十四

  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①之媚语。”

(第七十回,第991页)

  ①杜工部:即杜甫。

  “丛菊”句,出自《秋兴》八首之一,全诗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红绽”句,出自《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全诗为:“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水荇”句,出于《曲江对雨》诗,全诗是:“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二十五

  黛玉便说:“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宝钗道:“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须得再拟。”

(第七十回,第991-992页)

二十六

  湘云笑道:“……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①,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②,东方朔《神异经》③,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④,不可胜举。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

(第七十六回,第1085-1086页)

  ①轩馆:此处指《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里的凸碧堂、凹晶馆。

  ②江淹:南朝梁文学家。他的《青苔赋》有“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鹜”的句子。

  ③东方朔:西汉武帝时文学家,善辞赋,性诙谐。《神异经》是托其名写的一部志怪小说,其中有“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其湖无凹凸,平满无高下”的话。

  ④《画记》:即《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作。张僧繇:南朝梁武帝时著名画家,开创了佛像绘画及雕刻的中国风格,《画记》中列为“上品”。他曾在南京一乘寺门上用古代印度技法画凹凸花,即以类似色彩按浓淡配置而产生出浮雕般的效果,远望如凹凸,近看却平。这个故事不载于《画记》,而见于唐代许嵩《建康实录》:“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遍画凹凸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

二十七

  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 

(第七十八回,第1124-1125页)

二十八

  众人道:“……在未冠之时如此,用了工夫,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①了。”……宝玉笑道:“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②,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这题目名曰《姽婳词》,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的。或拟白乐天《长恨歌》③,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始能尽妙。”

  ……众人听了这两句,便都叫:“妙!好个‘不见尘沙起’,又承了一句‘俏影红灯里’,用字用句,皆入神化了!”……众人都道: “转‘绦’,‘萧’韵,更妙,这才流利飘荡。而且这一句也绮靡秀媚的妙。”……宝玉笑道:“长歌也须得要些词藻点缀点缀,不然便觉萧索。”……众人道:“好个‘走’字!便见得高低了。且通句转的也不板。”……众人道:“妙极,妙极!布置,叙事,词藻,无不尽美。”

(第七十八回,第1125-1128页)

  ①大阮小阮:指三国魏诗人阮籍、阮咸叔侄二人。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继承《诗经·小雅》、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采用随感录式的笔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比较自由,给后世遭受压迫的文人提供出了独特的抒情言志的方式。阮咸精通音律,没有留下什么文学作品。二人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互有交往,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②近体、古体、歌行:近体,即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律诗与绝句的总称,在字句、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均有定式。古体,即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在对仗、平仄、押韵方面比较自由。唐时律诗、绝句被称为近体,将唐之前的诗歌称为古体。歌、行,均为乐府诗的体裁,亦合称歌行。

  ③白乐天《长恨歌》:即白居易《长恨歌》,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七言长篇叙事诗。“或拟白乐天《长恨歌》”之前,甲辰本尚有“或拟温八叉《击瓯歌》,或拟李长吉《会稽歌》”十六字。温八叉《击瓯歌》,即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是一篇饰藻艳丽、字雕句琢的七言歌行。李长吉《会稽歌》,即李贺《还自会稽歌并序》,是一首五言八句的古体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告诉你,好诗这样“炼”
林黛玉 深度解析
湘云是海棠花,贾芸一次给宝玉两盆,李纨看见笑了,湘云却哭了
《菊花诗》赏析之一
史湘云和林黛玉怎么又和好了?
大观园之凹晶馆——上海、浙江3日游第1日(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