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孔子——三十不立,六十仍惑
还原孔子——三十不立,六十仍惑
阅读, 02/06 10:20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孔子的话古往今来有很多种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人生坐标,但是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她说:“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我们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于丹教授并没有详细解释和阐述这种人生坐标每一步应该达到的境界。杨伯俊先生和国学宗师钱穆先生的解释更是各有千秋。

杨伯俊先生的译文如下: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至于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阐述:

先生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语,钱穆先生专门批注到:

志于学:志者,心所欲往,一心常在此目标上而向之趋赴之谓。故有志必有学,志学相因而起。

而立:立,成立义。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此为孔于进学之第一阶段;不惑:人事有异同,有逆顾,虽有志能立,或与外界相异相逆,则心易起惑;知天命:虽对事理本复有惑,而志行仍会有困。志愈进,行愈前,所遇因厄或愈大。故能立不惑,更进则须能知天命。天命指人生一切当然之记义与职责。耳顺:外界一切相异相反之意见与言论.一切违逆不顺之反应与刺激,既由能立不惑,又知天命而有以处之,不为所摇撼所迷惑,于是更进而有耳顺之境界。耳顺者,切听人于耳,不复感其于我有不顺,与道有不顺。当知外界一切相反相异,违逆不顺,亦莫不各有其所以然;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义。或说:从字读如纵,放任义。矩,曲尺,规,圆规。规矩方圆之至,借以言—切言行之法度准则。此处言矩不言规,更见其谨言。圣人到此境界,一任已心所欲,可以纵已心之所至,不复检点管束,而自无不合于规矩法度。此乃圣人内心自由之极致,与外界所当然之一切法度规矩自然相洽。

近两天听杨老师说易,却忽然在想:孔子这番说法难道仅仅在讲一个治学的道理吗?难道不是在告诫我们一生中心智应该达到的某种高度和境界吗?似乎突然可以站在某个高处看人生的道路,自出生那一刻起,我们每一个人便放开自己的脚步飞奔,都在匆忙中跨过一个又一个坐标,奔向同一个终点——“死亡”。无论过程如何,这却是一个现实,我们都在匆忙地向死亡的终点奔去。在迎接死亡那一刻,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不曾拥有,每一个人都会有同样赤裸裸的公平的结果,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

而当我们能够提前跳出人生的轨迹来看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就更应该如孔子先生告诫的一般,遵循这世间本来的规律。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以为也许孔子先生的话可以这样理解:

十五岁左右的年轻人开始有想法,开始想到自己一生中需要把握一些东西,是知识、技能、智慧还是物质?

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名利地位,房子、车子还有一切能够产生诱惑的东西,从此人生便开始陷入艰苦奋斗的历程;

劳碌追求十年,得失之间的四十岁,忽然像广告中濮存昕说:“人到中年,名利看淡了”,终于开始了不惑,这里的“惑”也许是指“诱惑”,难道不是说,人们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明白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诱惑,是为“空”;但是看清终归是看清,挂在嘴上却不能落实到行动;

到五十岁这十年中人们会在这追逐与抵抗诱惑的矛盾中逐渐放慢脚步,静心去观察周边的人,周边的起伏跌宕,逐渐明白一切都是遵循上天本来定下的法则,没有人能够逆转;

如此一来,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曾经想要追求的已经不惑,曾经想要逆转的依旧遵循“天命”,那么我们没有什么不能接受。周遭的声音都能够理解,能够定义为自然本来的因果,“耳顺”是由于内心已将他们定义为自然本来的“因果”;

如此修炼,七十岁的里程碑则心与自然法则吻合,不需要去调整和克制便会达到“天人合一”的“不逾矩”境界。此乃人生追求死亡过程中心路历程所能达到的极致境界吧。

现代社会发展似乎扭曲了人生本来的生长衰亡之法则,加速了我们的身体奔向死亡的速度,却延缓了我们的心智到达高度的过程。看看周边,三十岁还在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不立一族不算什么,一旦“而立”,外界的诱惑却让人们开始为房子、为车子、票子、孩子和老子开始苦苦奔波,十年的时间似乎已经不足以让人们“不惑”。四十岁开始谢顶,开始拥有五十岁的健康状况,甚至六十岁却还不能不惑,还在名利场上苦苦追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也许就在这种苦苦奔波中,很多人来不及准备就到达了生命的终点,而那些孔子先生谈及的境界,却是永远不能触及的遗憾了。

孔子先生不是还说了啊:“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义天乎。”(文/雨季相遇)
(引自http://blog.stnn.cc/maomaorain/Efp_Blog.aspx)
(原文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0798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案|第二篇为政之第4章
易经的奥秘(8)卦有何用
2009年8月13日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祥解
和孔子吵架〔zt〕
《论语》读后感20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