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形&幽默艺术

    ── 从赵本山的小品《心病》谈起

摘要  表演艺术本身就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理论。 研究分形与幽默,研究分形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从一个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它的自身规律与理论,将原来看到的,还有可能看不到的和遗漏的,或者看不清楚的问题及内容,从理论与技术上进一步进行归纳与升华成为应用价值的东西,从而形成新的规律与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表演艺术的编导与表演艺术的实践。从赵本山的小品《心病》谈起, 研究分形与幽默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分形 自相似性 表演艺术 幽默

一 前言
         2003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何庆魁先生等撰写),由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组成的“黄金铁三角” 重新杀回央视,成为最大的看点和亮点。小品“心病”在舞台演出需要的时间很短(网上下载赵本山的“心病”播放时间为13分54秒),然而观众的笑声不断共计有25次之多(除“黄金铁三角”的人物出场时深受观众欢迎,引起观众大笑叫好外,其中还有15次也是大笑与幽默喜剧的高潮),足见其成功之处。他们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与巨大轰动效应。该小品最典型的幽默是赵本山这个“医生”与“病人”范伟一样都得了相似的“心病”。对于身外之物的“钱”的“心病”上,“医生”治好了“病人”的“心病”,他自己却是同样的“心病”大发其着,而且更为甚之。正是赵本山这个“医生”与“病人”范伟一样都得了相似的“心病”才引发了幽默喜剧的效果,也正是这个幽默喜剧情节才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其实艺术上的“相似”的故事情节,“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互借鉴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世界上从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来看每时每刻不知要发生多少“相似”,“相同”的事情,这是不足为奇的。世界本来就是“分形”的世界。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他们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与巨大轰动效应,除了他们的表演技巧外,小品剧情的发展与表现技巧都应用了“分形”这一手法。这里我们只不过是从一个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而已。

二 分形简介
         “分形”(fractal)这个名词是由美国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公司研究中心物理部研究员暨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曼德勃罗特(Benoit B. Mandelbort)在1975年首次提出的,其原意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的”物体,这个名词是参考了拉丁文fractus(弄碎的)后造出来的,它既是英文又是法文,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1977年,他的所撰写的世界第一部关于“分形”的著作“分形:形态,偶然性和维数”(Fractal:From, Chance and Dimension),标志着分形理论的正式诞生。五年后,他又出版了著名的专著“自然界的分形几何学”(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至此,分形理论初步形成。由于他对科学作出的杰出的贡献,他荣获了1985年Barnard奖,该奖是由全美科学院推荐,每五年选一人,是非常有权威性的奖。在过去的获奖者中,爱因斯坦名列第一,其余的也都是著名的科学家。
         分形理论诞生后,人们意思到应该把它作为工具,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自然界和社会,范围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1] (张济忠 <<分形>>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绪论 pⅧ-Ⅸ )
         分形的几个特点:
         (1) 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
         (2) 比例自相似性;
         (3) 一般它的分数维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4) 可以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并由递归,迭代产生等。
         这里(1)(2)两项说明分形在结构上的内在规律性。自相似性是分形的灵魂,它使得分形的任何一个片段包含整个分形的信息。第(3)项说明了分形的复杂性,第(4)项说明了分形的生成机制。[2](分形--自然几何.htm)请看图1中的几个图形,它们叫做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曲线,从它的任何一个局部经过放大,都可以得到一个局部和整体自相似的图形。这就是分形几何的一个特点叫做自相似性。并且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即它的全息性。从图1中,可以看出它的生成规律,即其递归过程。[3](分形艺术欣赏.htm)[4](21ic_com为全体电子工程师全力奉献!!.htm)

       
 图1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曲线
         分形可分为两类:一是几何分形(图1),它不断地重复同一种花样图案;另一种是随机分形。计算机和计算机绘图能够把这些"畸形怪物"可靠地带回到生活中,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几乎能够立即产生分形,并显示出它们奇妙的形状、艺术图案或细微的景观。分形是一个新的数学领域--有时也把它归为自然界的几何,因为这些奇异而混沌的形状,不仅描绘了诸如地震、树、树枝、生姜根、海岸线等自然现象,而且在天文、经济、气象、电影制片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5](分形──真实还是想象.htm)很多自然界的物体,生物体或非生物体,多呈现分形的结构分形形式。很多物体的生长过程也具有分形的特点,重复的分支分裂产生出更为细小的分支。例如,在硫酸铜溶液电解过程中,阴极上铜的沉积是以分形形式生长的;一根树枝,宛如一棵大树的缩小,呈现出明显的自相似性;菜花与珊瑚的分形结构也十分有说服力。“……不论是自然界中的个体分形形态,还是数学方法产生的分形图案,都有无穷嵌套、细分再细分的“自相似”的几何结构。换言之,谈到分形,我们事实上是开始了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形反映了结构的进化和生长过程。它刻画的不仅仅是静止不变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进化的动力学机制。生长中的植物,不断生长出新枝、新根。同样,山脉的几何学形状是以往造山运动、侵蚀等过程自然形成的,现在和今后还会不断变化。正如欧氏几何有传统的艺术与之对应,分形几何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新的艺术,这就是“分形艺术”。所以,分形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与创新。传统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思维过程,人们把自己脑子里所能想像出来的东西通过纸和笔表达出来。所以作品的风格、质量和数量受到人脑想像力的局限。由于基本工具是纸和笔,作品只能是由笔所能勾划出来的线条和涂块组成。因此,作品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与此相异,分形的基础是近一、二十年来所发展起来的分维几何,它是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它用一种新的“语言”描述自然界中的复杂形状。这种“分形几何语言”与传统几何语言完全不同。传统的欧氏几何,其元素是一些基本的可见形状,像线、三角形、圆、球体等等。而在新的分形几何语言中,元素并非直接可见。它们可能是一些计算规则,按照某种规则作数值计算才得到可视的图形。这种几何形状的结构只有凭借具有图形运算功能的计算机才能被显现出来。因此,计算机成了分形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形的一大特点是“自相似”性,一种跨越不同尺度的对称,意味着图案的递归:图案之中套图案,在越来越小的尺度上产生细节,形成无穷无尽的精致结构。因此,分形图案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无限的。另一方面,分形艺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创作,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脑的思维。因此其作品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任意性”,但又往往出人意料地新颍别致,奇特和多变,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强烈的科技感。分形图形神奇美丽,变幻莫测,蕴含着科学之美。”(图2),(图3)是几个例子。
  
图2 分形掉灯花样图案                        图3 天使之翼花样图案
        6] (分形—-科学与艺术的联姻.htm),[7] (数学和分形艺术.htm)
分形的几个特点中第(3)条,“一般它的分数维大于它的拓扑维数”它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应用时有时是需要深究,在其他的应用与研究中,特别是“分形艺术”的研究时是可以不加讨论的,因为不一定要以此来说明其是“分形”的。“分形艺术”这个领域的讨论与研究目前也只限于美术,广告,电影等视觉效果上,另外还涉及到分形音乐,不过音乐方面也只是一般性的探讨与研究而已,目前应用尚未展。[8](陈陆均,李惠萍。音乐与分形 (中国)自然杂志 15卷4期 p293-295)
 
三 分形与幽默及分形与艺术
         表演艺术本身就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理论。我们研究分形与幽默,研究分形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从一个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它的自身规律与理论,将原来看到的,还有可能看不到的和遗漏的,或者看不清楚的问题及内容,从理论与技术上进一步进行归纳与升华成为应用价值的东西,从而形成新的规律与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表演艺术的编导与表演艺术的实践。分形与幽默不是特指分形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分形与漫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只要是能引发人们的听觉、视觉以及联想思维等而产生幽默效果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包括在分形与幽默及分形与艺术之内。本文研究分形与幽默,重点放在研究分形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上。
分形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及比例自相似性,它说明分形在结构上的内在规律性。自相似性是分形的灵魂,它使得分形的任何一个片段都包含整个分形的信息,具有这种无限精细的结构这也就是它的全息性。那么在表演艺术之里怎样来分析一个相声段子,一个小品故事等的精细的结构及比例自相似性呢。一个表演艺术作品它总是要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思想,有其要表达发生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与人物。这就要涉及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行为与语言等等。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逐步地分析。
其一,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下面一个小品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人物及人物的家庭关系。记得前不久侯耀华先生演过这样的一个小品,他扮演父亲,由另外的一男一女名演员扮演子女,整个小品人物就由他们三人完成。这个小品的内容具有新意,也很简单,讲的是儿女们在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小故事。小品一开始就是作为父亲的他,只有在他一人在家、只有在已为人夫的儿子没有回家“探望”他时,才敢偷偷地试穿已为人妻的姑娘送回来的羊毛衫,嘴里还念叨着这件羊毛衫可不能让儿子大爷看到,要不又象上次一样,儿子强行要去孝敬他媳妇的娘家,会让岳父啦,小舅子啦穿的。这时不巧,就在他刚刚试穿上羊毛衫满心欢喜,自鸣得意之时,儿子大爷回来“探望”他,并带来钓到的一条眯眯小的鱼儿来“孝敬”他父亲。这时他已来不及脱去羊毛衫将其藏起来了,儿子拐弯抹角的得知羊毛衫系妹妹所送后,儿子大爷讲了一大堆有必要跟他媳妇及媳妇的娘家搞好关系的理由,非要他将羊毛衫脱下让自己带走不可,此时儿子大爷的妹妹回来。姑娘的来到家庭气氛得以缓和,因为姑娘又带了不是一大堆的礼物,而是两大堆的礼物来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位老父亲看到礼物后振振有辞地劝说姑娘也应该带些礼物去姑娘的婆家看看老人,孝敬孝敬她自己的婆家的父母等等,可是姑娘不以为然。这位老父亲认为还养姑娘的好,说着说着忽然略有所思的将这些礼物由他们三人分别拿好,他又说孩子们,我们把这些礼物带上一起去你们的姥姥家看看吧!最后他还是送给了自己的老岳母!
         这个小品由于其内容的新意及名家的表演,演艺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幽默讽刺喜剧小品。小品非常搞笑的是这两代人却是同样的行为:已为人妻的姑娘都只是去孝敬自己的娘家的父母;已为人夫的儿子也只是去孝敬自己媳妇的娘家的父母;已为人父的老父亲在子女们面前也身体力行这一“相同”或者“相似”的行为。那么问题是媳妇的婆家(丈夫的父母家)又由谁来孝敬呢!是儿子吗!是儿子和儿媳妇吗!还是儿子和孙一辈呢!小品幽默讽刺了这类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为了分析这个小品与“分形” 手法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4 的模型这一方法来描述它。在这个小品故事中,其人物涉及到三代人,既祖一辈,父一辈,孙一辈,共七个家庭。图中,大圆圈表示一个家庭,大圆圈里的黑点表示丈夫,小圆圈表示妻子。由上一辈家庭引出的直线箭头直指他们的子女,即下一辈家庭的成员。图中,父一辈B2家庭的儿子及姑娘分别是其下一辈C1家庭的丈夫、C2家庭的妻子。祖一辈A1家庭是其下一辈B2家庭的媳妇的娘家、又是孙一辈C1家庭和C2家庭的姥姥家;祖一辈A2家庭是其下一辈B2家庭的媳妇的婆家;而B2家庭既是其下一辈C1家庭的媳妇的婆家,又是其下一辈C2家庭的媳妇的娘家。父一辈B1家庭,B3家庭分别是其下一辈C1家庭的媳妇的娘家和C2家庭的媳妇的婆家。另外,图中由下一辈家庭引出的曲线箭头直指他们的媳妇的娘家,表示这个家庭专一孝敬对象是媳妇们的娘家。
侯耀华先生扮演的是祖一辈A2家庭的儿子、A1家庭的女婿、本一辈B2家庭的丈夫、下一辈子女的父亲,他的儿子及姑娘分别是其下一辈C1家庭的丈夫;C2家庭的妻子,他们由另外的一男一女名演员扮演,整个小品人物就由他们三人完成。
图4侯耀华小品中人物关系与孝敬对象关系图
         从“分形”的手法的原理来看,
         (1)从人物关系上看家庭结构是自相似的。家庭B2是一特殊的家庭,他同时具有作为儿子型的家庭、作为女婿型的家庭、作为婆家型的家庭、作为娘家型的家庭的各种自相似的属性。这就形成多重自相似的嵌套;
         (2)从孝敬对象关系图是一个自相似的。这些家庭的媳妇对娘家的关心与孝敬是自相似的,反过来这些家庭的儿子和媳妇对婆家的态度也都是不够关心与孝敬的,也是自相似的;
         (3)从寓意上看,儿子大爷回来“探望”他,并带来钓到的一条眯眯小的鱼儿来“孝敬”他这位老父亲,本身的行为即是他“钓”他的老父亲这条大“鱼”,即以小换大,而且也钓着啦。这里儿子大爷的亮相过程与剧情发展是自相似。这就是“记意与无形之中”。
         由于本小品故事仅在电视上看过一次,网上也没有地方下载,记忆不全,所以分析不可能更全面,更仔细。本小品故事的编剧在小品中安排了这么多的“自相似”的家庭结构,这么多的“自相似”的事件与行为,一句话都是为了小品故事所要阐明中心思想服务的,为了更好地产生其幽默讽刺喜剧的效果服务的。
         其二,人物及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与行为。
         就在上述小品故事中,从孝敬对象关系图看来他们都是一个自相似的关系,即人物对上一辈的孝敬行为之间都是具有自相似的行为。我们还可以从下一部幽默喜剧电影的片段来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原苏联有一部幽默喜剧电影《我们好像见过面》,其中,有这样的一个小剧情,镜头一:在某个小火车站,一位职工在铁路边一个水龙头前接水,另一位职工有急事要他帮忙,水还在接中,由于忙来忙去阴错阳差发生了一些巧合,水桶不在啦,水龙头也没有关。不一会,站长路过这里,并走到水龙头前,嘴里还唠叨着说谁用过没有关好水龙头。 镜头二:站长在全站开会时批评站里的职工说,昨天我们站的铁路边的一个水龙头的是谁用过没有关好,让水花花只流,白白的浪费掉了。我发现后,在那里站了足足两个小时,想看看有没有人主动去关掉水龙头,想看看我们站的职工的觉悟高不高,但是看到好多职工路过那里,有的人绕道而行,还有人与我打招呼,遗憾的是就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去关掉水龙头,同志们,这水也是国家的财产啊,让水白白流掉这就是浪费!要爱惜国家的财产啊!(笑声)影屏旁白:这两个小时里我们的站长又在干什么呢!他不也是没关掉水龙头,水不也还在花花只流,还不是白白的浪费掉了吗?
         这个小剧情正好达到了幽默讽刺批评站长的官僚主义,不爱惜国家的财产反而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的效果。同时也宣传了要爱惜国家的财产。
这个小剧情不正是应用了“分形”的手法,才引发了幽默的批评,引发了喜剧效果吗。因为这两个小时里我们的站长又在干什么呢,他不就是站在那里让水白白流掉,让水浪费掉吗!不也是不爱惜国家的财产吗!他的觉悟高在哪里?就“不关水龙头”这件事而言,他的行为与那个因为忙忘了关掉水龙头的职工的行为又是何其相似啊。其实其他的职工看到他站在水龙头那里,还以为他在等人去修理水龙头呢,他如果不站在那里还真会有人去关心此事,去关掉水龙头。尽管当时还没有“分形”理论来指导编剧,但本剧情的设计客观上就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应用了“自相似”的行为比较手法,现在看来,正因为应用了“分形”的手法,所以该剧情才会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的。
         其三,人物及人物之间的语言。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分形幽默的对话。有一次一位老师看到一位研究生在看英文资料,就开玩地笑着说:“好啊!你还敢看外文!在我们当学生的文革时代看外文资料是有问题的,更有甚者是要挨批斗的!”这位研究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不!我没有看外文资料。我是将它翻译成中文才看的!看的是中文!”此时大家都笑了起来。这里“看外文”和“翻译”其实就是“自相似”的行为,而且后者更甚前者,就其看而言,后者可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外文”的内容。但是从语言上来说表达方法不同,其实是一种狡辩而已,这是隐含的“自相似”说法。正因为他的语言幽默才带来了大家的笑声。
         当然赵本山的“心病”中,以及上面的这些小品的人物对话中都不时的出现十分幽默的对话,那实在是太多啦,真是不胜枚举的。在这些对话里有的是明显的“自相似”,有的是隐含的“自相似”,它们让人们的听觉、联想思维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获得非常好的幽默语言效果的。
         其四,剧情的结构与发展。
         剧情的结构与发展总是围绕着本艺术作品它的主题思想,不断逐步深入,逐步拓展演义的。在剧情的结构与发展中,又是由其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人物的对话,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与行为动作,人物与人物的思想及内心活动,人物与环境的变化等,逐步深入,逐步拓展,这就与分形的生成是由递归,迭代产生的特点一样。
         例如在小品赵本山的“心病”中,剧情的结构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小品中主人翁对于身外之物的“钱”,对于人情,亲情,爱情的“情”,对于身体与思想上的“病”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在不断逐步深入,逐步拓展演义的。从剧情的每一片段,每一对话,每一行为动作,每一次对道具的使用等都可以观察到小品中三位主人翁在“钱”“情”“病”这三者上,他们的感情色彩,思维及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是多么的“自相似”,他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相似”才得以包含其中。该小品最典型的分形幽默是赵本山这个“医生”与“病人”范伟一样都得了相似的“心病”。对于身外之物的“钱”的“心病”上,“医生”治好了“病人”的“心病”,他自己却是同样的“心病”大发其着,而且更为甚之。其实,“医生”的“心病”大发其着,是由一般地想“钱”到钱的“喜出望外”的来到而不知所措,也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种不断逐步深入,逐步拓展演义,使该小品具有精细的结构及自相似性的,从剧情的每一片段似乎可以预料全剧发展,全剧发展果不其然的也真是如此,这即其全息性。现在看来,特别看过此小品后,人们会回味无穷,更会感到该小品正因为成功借鉴使用了“分形”的手法,所以才会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与巨大轰动效应。本小品的编导何庆魁先生,在剧情的设计中客观上就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借鉴使用了“分形”的手法,才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的。
 
         四 结束语
         从赵本山的小品“心病”谈起,谈到分形与幽默,分形与表演艺术,上面的所有例子都可以从新的角度,即“分形” 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它的自身规律与理论,可以看到“分形”的情节与“分形”的手法比比皆是。没有“分形”的情节与“分形”的手法当然也可以创造出幽默,但是有了“分形”的情节与“分形”的手法一定可以创造出幽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分形”之砖引来“幽默与艺术”之玉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品:心病
孝道[2523】-[1823]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王金厚国画人物小品欣赏
赵本山小品《心病》笑翻全场
赵本山范伟小品《心病》白看不厌,这才是小品!
本山小品:2003年央视春晚小品《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