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愉快」地给孩子看病?

现今,医学模式已由传统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务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临床技术,还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善于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减少患儿在治疗中的不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就诊的过程中,只要家长与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耐心和技巧,经过引导,共同减轻孩子的焦虑与畏惧,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就能愉快地接受治疗。


为了让儿童更配合诊疗,很多相关的科室及医院都在装修、装饰上更多贴近儿童的心理。


但并不是装饰得卡通、充满玩具,就可以让儿童对医院、医生完全接受。

1
营造温馨的医疗环境

儿童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人都存在排斥心理,严肃的气氛极易引起患儿紧张和惧怕。


美化环境可以使诊疗室充满童趣,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同时卡通图画与玩具也会让患儿感到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受到重视与关怀,在诊治时也更可能主动配合。

2
建立信任关系

3 岁后的儿童,能够分析、综合外界刺激因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治疗前接诊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结合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多鼓励、多安慰,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信任。


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对各类操作进行解释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抚慰孩子对医疗的紧张情绪,让手足无措的父母放下心来。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关注「丁香妈妈」,回复「打针」,看看家长该怎么缓解孩子对就医的恐惧。


3
给予儿童一定的控制权

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给予适当的控制权,如有不适时可以立即表达。


比如告诉患儿,有痛感时可以举手示意,并且提前演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诊医生合理配合患儿的要求,能增强他们对医生的信任感,而在这时使用鼓励的语言,更能培养患儿的自信心。

4
给予儿童正面的引导

有的患儿可能曾有过初诊的不良体验,但只要在复诊中,对患儿施以正向、积极的引导,重新给予良好的就诊体验,畏惧感也会随之减轻。


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引导他们数数、想象美好的故事画面等,都可以使其精神放松。


在诊治过程中,也可以应用鼓励法,多对患儿进行表扬和鼓励,患儿配合时要及时夸奖,以满足儿童的自尊心,增加其荣誉感。

5
运用诱导技术

操作流程可参考儿童口腔治疗中的「Tell-Show-Do」诱导方法。

  • 告诉孩子(Tell)运用轻松的语言来解释治疗过程,比如先告知要用听诊器听听心跳的声音;

  • 进行演示(Show)可以先在医务人员自己胸前比划一下;

  • 真正操作(Do)最后才在儿童身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治疗。


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语言要与患儿年龄、教育水平相适应:

  • 比如,对 3~5 岁的儿童,在交流中要更倾向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

  • 又如,学龄期的儿童有一定的理解力,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的事物,并调节自己的行为。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来提问,以增强对治疗的认知。


当患儿自己了解了陌生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治疗的畏惧感也就会随之降低。

6
预防家长的心理暗示影响

儿童因为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害怕治疗,而父母对患儿的溺爱、过分放纵或过分焦虑,甚至是父母自身的畏惧心理等,都会对患儿在诊室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下,让其临时离开诊室,可以避免家长不良情绪对患儿的影响。


而大多数患儿也因父母的暂时回避,情绪由不安转为顺从,从而更顺利地接受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口吃的诊断与治疗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
合理诊治儿童哮喘,家长的这一行为必须制止
儿童患上白癜风的原因都有哪些
小儿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