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专题史暨宋辽夏金时期中外大事记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userphoto

2024.02.20 河北

关注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橙色部分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疆域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其创建者为宋高宗赵构。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佔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新立,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革新军政,制定积极进取的战略计划。然而,宋高宗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贤相李纲,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导致李纲建国十策难以完全落实,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前功尽弃,中原抗金义军的活动遭受打击。随后,宋廷採用弃淮守江的战略,放弃两淮,南逃临安。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金军穷追宋高宗不获,由江南北撤,被南宋韩世忠部拦截在黄天荡,北撤金军险遭灭顶之灾。此后,金军不敢轻易渡江,南宋朝廷得以立足江南。
南宋在江南的统治稳固之后,实施了几项战略举措是较为成功的。一是加强川陕防御,阻挡金军入川之举;二是建立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以阻止金军进攻;三是实施以荆襄为基地,联络河朔,乘隙而进,直捣中原的战略方针。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从而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从屡战屡败到胜多败少,战略形势逐渐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曾一度出现北进的较好形势。但南宋以妥协求和,偏安自保为基本方针,贯彻以文制武的军事指挥原则,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妨碍了军事的发展。尤其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14年)採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毁长城。结果,南宋在偏安中逐步走向衰弱。
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西夏、金三国在北方激战,此时是南宋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但是,南宋统治者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对北方三国厮杀作壁上观,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待西夏灭亡,金北方尽失,战略转移,南攻宋地,南宋才被迫应战。南宋虽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蒙古势力也进入黄河以北,南宋再无力北攻。金垂亡之际,南宋尚不知唇亡齿寒,大祸将至,竟作出联蒙灭金的决策,结果寸土未得,实力暴露,最终走向灭亡。
南宋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五十三年。其疆域北以淮水,经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东)二州至秦岭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与金为界,东南、西南同北宋。
南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北宋,但行政机构较北宋精简集中,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首先对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六部进行了调整,合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一,以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改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废尚书左、右丞。六部中的各部,只设长官或副长官,主持部务;所属司级机构,除户部以事务繁多未减少外,其他五部通过兼领、合并而大量省并。地方府、州、军、监级和县级机构,基本沿袭北宋制度。南宋中央统御体制前后有所变化。建炎初,以御营司掌兵权,由宰相和执政兼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御营司实际成为统领全军的最高军事机构。建炎末,恢复北宋枢密院管军旧制,枢密院又成为最高军事机构。南宋还曾在临安设置诸路军事都督和三衙等重要军事机构。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先后设置招讨司、宣抚使司、镇抚使司、制置使司等军事统御机构,对维护地方治安和抗击金军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宋政权趋于稳定后,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儘管南宋国土比北宋减少五分之二,但农业生产发达地区都在南宋境内。因此,南宋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北宋。由于军事的需要,南宋重视军器制造、采矿冶炼、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南宋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规模方面都超过北宋。
在文化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理学逐步取得了官学地位。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宋廷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广东重建小朝廷,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新朝在厓(yá)山败亡。
(本文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志远教授
本时期条文主要撰稿人:
崔文印:中华书局编审、教授
谢方:中华书局编审、教授
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
南宋
专题
宋室南渡与偏安
岳飞等抗金卫宋
文天祥等抵抗元军
南宋末帝南迁香港及败亡
南宋工商业发达及临安繁荣
泉州等市舶司的设立
宋代的丝瓷之路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宋代理学的兴盛
南宋的文学艺术
宋室南渡与偏安
宋高宗 赵构
红色部分为南宋最大疆域
北宋被金灭亡后,宋室南渡,开南宋偏安之局面。
靖康之祸发生后,金兵北撤,其所立的皇帝张邦昌因不得人心,便迎元祐皇后(哲宗废后孟氏)入宫,请她垂帘听政,并派人迎奉康王赵构。靖康二年五月,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1127年),是为宋高宗。历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称为南宋(公元1127年- 1279年),首都后来定在临安(即杭州)。
高宗即位之初,为了收拾人心,以示抵御外敌,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主持开封防务。但高宗与其父、兄(徽、钦二宗)一样,也害怕金人的势力,为保持皇帝的权位而一味求和苟安。由于金兵紧迫,高宗于建炎元年十一月南奔至扬州。建炎三年正月,高宗闻报金兵至,又匆忙渡江而南逃至镇江府。后来一直逃到温州(在今浙江)。不过,金国骑兵毕竟不谙水战,在焚掠明州、杭州之后只好北撤。当金兵撤至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狙击于长江中的黄天荡,共四十八日。从此金兵不敢轻言渡江。
在金兵北撤的同时,宋高宗于建炎四年返回越州。不久,金立宋降官刘豫为皇帝,国号齐,都于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后移都汴京。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返回临安,至八年正式以临安为都。南宋王朝就这样逐渐稳定下来,得以偏安于江左。
岳飞等抗金卫宋
杭州岳王庙岳飞像

岳飞像画像,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局部
岳飞北伐中原图
河南汤阴岳王庙秦桧(力主和议,迫害岳飞)、王氏(桧妻,进谗于桧,助纣为虐)、万俟卨(充当鹰犬,残忍逼供)、张俊(承桧旨意,极力害飞)、王俊(受桧威逼、甘作伪证)等五人跪像
南宋成立初期,金兵虽屡屡大举南侵,但宋朝也出了一批抗战名将,如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刘锜等,他们在各地抗击金兵,收复了部分失地。其间,宋军打了多场重大战役,如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以八千人力拒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天;刘锜顺昌大捷,以不到二万人大败金兀术大军十余万。其他如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大仪之战等,众将都令金兵吃了苦头,大大鼓舞宋朝军民的士气。
在南宋的抗金将领中,岳飞(1103年-1142年)的抗战态度最坚决,功绩、贡献最大,但其结局也最悲惨。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兵法、弓弩。北宋末,飞投军,后随宗泽守卫开封。泽死,飞随军南下,在抗金战争中迭次立功,建炎四年曾伏击北撤之金兵、收复建康城。绍兴四年大破伪齐之军,收复襄阳等六郡。于是岳飞才三十出头就跻身于南宋的四大将帅之列,与沧桑戎马、屡立战功的韩世忠、张俊,以及世世将家、久历战阵的刘光世,并驾齐驱。飞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北伐中原、「还我河山」,他曾书写下流传千古的豪词──<满江红>,高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大举南侵。是年七月,岳家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又于郾(yǎn)城等地大败兀术的精锐亲兵──披著重铠的铁浮屠(或称铁塔兵)以及左右两翼之拐子马,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四十五里之遥。方是时,岳飞喜极,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然正当岳飞指日渡河以光复失地之际,高宗及秦桧恐和议不成,遂令岳飞班师,飞一日奉十二金字牌,「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
宋高宗为保个人权位,召回各将后,解除他们的兵权,向金乞和。金国之兀术见南宋已自毁长城,又提出「必杀飞,始可和」。于是高宗授意秦桧将岳飞下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处死,成为千古奇冤。但岳飞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
文天祥等抵抗元军

文天祥

文天祥被囚狱中,作正气歌明志。

文天祥遗言《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两宋的外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辽仅对宋的北方边防形成威胁。金灭了北宋,一度挥军南下,但宋室尚能保存半壁江山。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蒙古铁骑南侵时,宋终于逃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过,南宋末年,宋臣并非全都束手待毙,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或慷慨战死,或从容就义,其事迹可歌可泣。
南宋末年,宋臣之英勇抗元者大不乏人。如李庭芝、姜才曾坚守扬州,后被元军所俘而壮烈牺牲。但当时抗元之慷慨英烈,其功绩之卓著者,首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他们被誉为「宋亡三杰」。文天祥(1236年-1283年),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名列前茅,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北上抗元。次年任右丞相,前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辗转流亡至南方,与张世杰、陆秀夫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经过连番激战后,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被解见元将张弘范,挺立不拜。弘范与俱入山,要他为书招降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生死安足论」之气慨,壮烈就义于燕京。
文天祥虽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气,可谓光耀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南宋末帝南迁香港及败亡
1259年大蒙古国,时已灭基辅罗斯,图中可见南宋仍控制中国南方。

厓门海战

陆秀夫负帝投海殉国

崖门怀古 田汉
宋王台是香港地区一处重要的古迹,和南宋末年的一段全国重要史事密切相关。
南宋后期,北方的蒙古掘起,并不断南侵。继公元1227年灭亡西夏后,蒙古又于1234年,联合南宋灭亡金朝。不久,蒙军多次派遣大军南侵宋朝,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蒙哥汗及其弟忽必烈于1258-1259年分路攻打合州(今四川合川)及鄂州(在今湖北)。公元1271年忽必烈汗建立元朝,然后大举南下攻宋。
咸淳九年(1273年),元军攻破坚守六年的华中重镇襄樊。德右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攻到宋都临安(杭州)城北。宋恭帝出降,被挟往北方。原宰相陈宜中及张世杰、陆秀夫等拥宋皇子广王昰(shì)(九岁)和益王赵昺(bǐng)(六岁)南逃。为了抗元复宋,他们在福州拥立赵昰作皇帝,这就是后人所称「帝昰」。赵的生母杨淑妃被封为太后,弟赵昺被封为卫王。因元军追击甚急,帝昰一行被迫由海路逃往广东沿海。
景炎二年(1277年)二月,宋帝一行经大鹏湾到达梅蔚(或谓即今大屿山梅窝),四月抵达官富场(今九龙城以南)并建立行宫,九月到浅湾(今荃湾),十一月到秀山(今东莞虎门),十二月到井澳及谢汝峡(澳门附近大小横琴岛一带)。次年三月,文天祥等抗元将领在广东接连获胜,帝一行便移师今香港大屿山一带。四月,帝病逝,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继位。六月,帝昺一行逃至新会海中的厓山。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军攻打厓山。二月,宋军大败,陆秀夫身背帝昺跳海而亡,张世杰亦溺死于海中。南宋至此灭亡。
今天,香港的九龙城附近仍留有一块写著「宋王台」三个大字的石碑,为这段历史留下见证。宋王台据说就是当年宋代末帝住过的地方。
被日军破坏前的宋王台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或称钓鱼城保卫战或称合州之战是指南宋与蒙古发生于1259年的战争。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其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采纳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于1243年复筑钓鱼城,屯兵积粮,抗击北侵的蒙古大军,并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当时蒙古建国后正横扫欧亚大陆,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进攻鄂州、察塔儿进攻两淮及兀良哈台进攻云南,自己则领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亲自率领4万军队到钓鱼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开始进攻钓鱼城,然而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大将汪德臣战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将王立带领下钓鱼城军民投降,正式结束钓鱼城之战36年抵抗历史。
南宋工商业发达及临安繁荣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传世唯一无开片纹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应明代鉴赏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鉴赏观。)

南海一号,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约1160年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由于其上装载有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
南宋华光礁1号沉船(来自海南省博物馆,转自陶增衍的博客)
南宋虽然偏安一隅,并常受北方的金、元所侵,但其工商业却十分发达。
制瓷业在南宋有大幅发展。本来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制造的青白瓷器已驰名全国,至南宋北方名窑的许多工匠迁移到南方,给当地制瓷业带来雄厚技术力量和优良的新工艺,于是南方的青瓷白瓷工艺水平大大提高,产品数量亦大幅增加,使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纺织业是南宋另一重要手工业部门。南宋统治下的江浙和四川地区早就以产丝织绢著名,南宋初为同西南各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官府又在成都的应天、北禅、鹿苑三寺设织造工场。于是全国丝织业均普遍发达,技术、产量大为提高。
南宋为增加财政收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促使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吴自牧《梦粱录》说,当时杭州周围的海道里,行驶著各式各样的船只,航运异常繁盛。沿海对外贸易港口建有相当规模的造船工场,在海上航行的船每艘可容数百人至上千人,反映出当时造船及航运技术的进步。
随著手工业的发展,南宋的商业也进一步繁荣,尤其是海外贸易方面。当时同南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五、六十个。从海外运入南宋的货物计四百种左右。由南宋输往海外的商品,则以丝绸及陶瓷器为大宗。泉州、广州和明州是当时海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工商业的发达,亦令货币的流通量大增。为了方便交易,南宋在北宋「交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行「会子」等纸币,开创了中国货币史的一个新纪元。同时,南宋境内许多商业城市都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都城临安为当时国内最繁荣的城市。在临安城内,自大街到各个坊巷,大小店铺连门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临安的外城,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人烟聚集,百物繁盛。据计南宋中期临安及其属县每年收税一百二十万缗(mín),相当于北宋景佑年间全境岁收商税总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当时临安的商业之盛。

南宋《斗茶图》(来自海南省博物馆,转自陶增衍的博客)
泉州等市舶司的设立
宋代市舶司复原建筑
宋代市舶司分布图
为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增加税收,南宋于沿海重要港口都遍设「市舶司」。
「市舶使」一名起源于唐代的广州。至宋代普遍采用「市舶司」之称,设立于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七、八处,是为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长官名叫提举市舶使。其下分设于各地的支司为「市舶务」或「市舶场」。市舶司的职务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首先,海舶入口之后,将其货物加以检查,按物征税。然后选择其中货物的一部分,由政府以官价收买。这种征税与收买的手续,通称做抽解。遇到国家统制的专卖(禁榷)品,则完全予以收买,包括香料、药材、宝货。市舶司的另一职责是向船商发给公凭引目,上载货物及数量,船货经抽解后,所余留的货物,船商便可凭此出售证自由售货。至于其他工作如防止违禁品偷运出口、禁止本国的商船前往不准通航的国家等,也都归市舶司负责。
在宋代设有市舶司的港口,以广州、泉州,明州三地最有名。其中泉州在南宋末年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泉州在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已设置了市舶司。此后,其港口海舶云集,杂货山积,客商广至。该处不仅有道教、佛教、回教、摩尼教乃至基督教的寺院,更有古代埃及、印度以及希腊的雕刻和建筑,是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当时一定有不少蕃人的后代或混血儿。今天,由那些深目高鼻的闽南人身上,不难联想到昔日泉州港中外交往和交流的繁华盛貌。
宋代的丝瓷之路
公元前500年(春秋战国)至500年(南北朝)的主要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 其中明州即今宁波(来自海南省博物馆,转自陶增衍的博客)
宋代进出口商品目录(来自海南省博物馆,转自陶增衍的博客)
中国湖北省马山周朝坟墓内发现的绣花丝绸薄纱仪服的局部。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西汉丝织品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出的修道士送桑蚕给他。
宋代中国人制丝过程(维基百科图片)




1751年法国《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的一幅图片, 展示了养蚕和丝绸生产的不同步骤。
宋代中国和亚、非、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经济交流,最具代表性的是丝、瓷的输出和香药的进口。从宋初开始,中国帆船曾经频繁地出没于北起高丽、日本,南至苏门答腊、爪哇,西抵印度、阿拉伯、东非的许多口岸,担当了丝帛和瓷器出口、香料和药材进口的任务,同时也将中国的丝、瓷文化向海外世界广泛传递。这条以丝绸及陶瓷为主要商品的贸易路线,称为海上丝瓷之路。
宋代丝织业保持著向上发展的势头,丝绸织造技术推陈出新,其海外市场比之过去大为拓展。当时,世界上生产丝绸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花色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宋朝的丝绸在保持传统信誉的同时,亦力求改善品质,以巩固中国丝绸在海外市场上的地位。
中国的瓷器一向以色泽晶莹、纹饰绚丽著称于世。从八世纪末起,中国瓷器就开始大批出口海外各国,外销瓷的繁荣期达一千多年之久。瓷器最适合于水路运输,所以宋代航海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青瓷和白瓷的生产。
丝瓷之路起自中国沿海的主要港口如泉州、广州、明州等,东通日本,向西跨越印度洋,一直到达非洲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是宋代著名的商业、文化交流的海上航道。
由于宋代海上丝瓷之路通达世界各地,丝绸与瓷器大量外销,为许多民族增添了新的生活用品,同时又由海外输入了新的文化艺术,这对中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流程动态图(请点击观看)

乔斯特·安曼(Jost Amman)的 Ständebuch中所绘的制纸匠,1568年
活字印刷术
装满了外文金属活字的盒子
宋代是中国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的时期,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等几大发明之投入实用及大规模外传均在此际。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首推造纸法,自汉代发明之后,很快就向邻近国家推广,如大约四世纪传至朝鲜,七世纪初传于日本。唐天宝十载(751年)怛逻斯一役后,由于一些中国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所俘,中亚、西亚的撒马尔罕(751年后)、巴格达(约793年)、大马士革(约795年)等处,先后开设起造纸工场。及至宋代,中国的造纸法又经由阿拉伯人向非洲、欧洲传播。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设立造纸场大约在公元900年。1100年,北非摩洛哥的非斯(Fes)也已有造纸场。1150年,西班牙出现了欧洲的第一家造纸工场。
与造纸密切相关的是印刷术。在公元前,中国已懂得印章捺印的方法,后来又会拓印碑石,至隋遂发明雕版印刷之技术。雕版印刷盛行于唐而完善于宋。至于活字印刷,更由宋代毕昇所发明,是为印刷术之一大革命。中国之雕版印刷术在发明后不久,即传至日本,后来又在十二世纪传入埃及。欧洲大约在十四世纪才有木版印刷的图像,现行之木版水印画依然採用雕版印刷之方法。活字印刷术则在大约十四世纪传到朝鲜、日本,复由中亚传至小亚细亚与埃及,并影响于欧洲。欧洲最早用铅、锑(tī)、锡合金所制之活版印刷,乃1450年德人古腾堡(J.G.Gutenberg)所创,距毕昇之发明已四百馀年了。
在宋代,中国也已将指南针利用于航海。指南针在战国时已出现,称司南,到了北宋开始用作海上导航,称罗盘。不久阿拉伯人才将罗盘技术传到欧洲。以前不少西方人认为首先用指南针航海的是阿拉伯人,其实中国之用罗盘见于文字明确记载的至少比西方早八十至一百年。因此,用罗盘导航系由中国透过海上的交通、贸易,传给阿拉伯人,再由阿拉伯人传至全世界。
四大发明的另一项是火药。中国之始製火药初与炼丹术有关,唐孙思貌的《丹经》已记载有原始火药的配方。天右元年(904年),杨行密部将郑璠(fán)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曾使用「飞火」,飞火就是用火药制成的火炮之类,这是中国首次将火器用于战争的记录。宋开宝二年(969年),冯继昇等改进火箭法,试验成功。及至宋辽金元的战争中,人们多方使用火器,如霹雳炮、铁火炮等。大约宋人制造火药、火器的技术,通过战争而传给契丹人(辽)、女真人(金)和蒙古人(元),后随蒙古之西征而辗转传给阿拉伯人乃至于欧洲。
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与火药,系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的产生象征著中华民族悠长久远而灿烂辉煌的文明,它们之外传更是中外交通的缩影与文化交流的佳话,对于近代欧洲的崛兴影响深远,如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指南针促进地理大发现,而火药、火炮则成了摧毁中世纪欧洲封建堡垒的重型武器。
宋代理学的兴盛
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张载的横渠四句教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伦理道德便是三纲五常,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本意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的主张。
两宋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种以「理学」著称的学派。理学是佛教、道教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后出现的一个新儒家学派。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孔孟之道独霸学坛,由汉至唐经学都颇发达。但汉儒治经偏于考据,流于破碎;唐儒则重于注疏,过于支离。随著儒、佛、道之互相渗透,宋儒不屑拘泥于旧经,便以阐释义理为主,使之发展为新儒学,故称理学,亦名道学或宋学。
理学的初创者为北宋的周敦颐,而发扬光大者是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的朱熹。程颢字伯淳,程颐字正叔,洛阳人。二人同师于周敦颐。周敦颐提出「无极」是宇宙之根源,而二程则更进一步提出「理」是天下万物之本。但程颢注重内心修养,后为南宋陆九渊所承。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并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主张由南宋的朱熹所祖循,并称为「程朱之学」。
朱熹,字元晦,别称紫阳,是继孔子和董仲舒之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古代思想家。他祖籍徽州,但因长居于福建建阳,故其学又称「闽学」。朱熹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有万理,这个「理」就是「太极」、「天理」。它在政治、伦理上的表现,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及「仁、义、礼、智、信」等「三纲五常」。其思想、理论最为后世统治者所提倡。不过,南宋的陆九渊另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宇宙即是吾心」的主张,不同意朱熹的观点。他的思想体系,后来经明代王守仁的发挥,成为「陆王学派」。
南宋的文学艺术

唐宋八大家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__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6,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_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南宋虽然一直积弱不振,但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却和北宋一样灿然可观。
南宋初年,由于金兵南侵,许多士人激于北宋灭亡、故土沦陷之痛,用诗、词等文艺形式表达了要求抗金、反对投降的心声,其中陆游的诗及辛弃疾的词正是这种精神的代表。陆游的诗歌热情奔放,大都以收复失地为主题。他的名作<示儿>即表示出至死不忘被侵略的故土:「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爱国之情,感人至深。辛弃疾是抗金志士,也是著名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以强烈爱国热情、横溢的才华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词的境界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用「要挽银河天浪,西北洗胡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等词句,表达了自己要挽狂澜于既倒、恢复故国河山的豪情壮志,到今天仍有很强的感染力。
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鲜见的女文学家。他生于北宋末年,本来生活优悠。金兵南侵后,她逃难到江南,其间遭逢国破家亡及丧夫之痛。因此她的作品可分为两期:前期作品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后期则是缠绵凄苦,而入于低沉的伤感,但在抒情艺术上均有很高的成就。除了反映爱国思想和乱世的悲苦外,南宋文坛亦有不少作品是较注重格律和雕琢辞藻,姜夔就是南宋格律派词风的代表。
南宋在艺术上亦卓有成就。绘画方面,由于江南美景处处,故南宋山水画十分出色。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四大家,他们的画主要是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对山腰水脚的一木一石著意刻画,表现方法更加多样,构思和技法更加成熟。
陶瓷艺术方面,由于北方名窑的许多工匠来到南方,为当地带来新的元素和改良技术,所以南宋的青瓷、白瓷工艺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且透过海上丝瓷之路,行销世界各地。
至于桥梁建筑艺术,南宋工匠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如南宋宝右四年(1256年)所建的浙江绍兴八字桥、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38年)建成的福建省安海湾上的安平桥等,都是这一方面的杰作。
南宋皇城(浙江在线新闻发布)


傅伯星作品:临安年市图(所描绘为南宋都城临安新年集市的繁华景象)



野史
首都的选择
一阳生
南宋皇宫复原图(肆裔伍发布)
Image result for 南宋皇宫复原图
中国历代对于首都的选择,同防御外患的成败,关系至大。一般来说,凡盛朝多将首都定于北方,即使迁都也不会太过偏南,只有定都于北方才可把京城卫戍同北边防御的双重部署结合起来,既免分散兵力,又可保持对外敌的高度警惕。西周、西汉、唐朝均以长安为都,一旦形势有变才退而求其次,迁至洛阳,元、明、清则均定都于北京。有趣的是,凡非以长安、北京为首都的,都遇到或大或小的麻烦,例如晋朝由定都洛阳而南渡至建康,北宋由定都开封而南迁至临安,亦即均以贫弱的王朝而无力抵御外患,终于演成偏安之王朝。至于后来的中华民国,也将主力部署于首都南京一带,造成日本从东北、华北乘虚长驱直入。
野蛮初多战胜文明
一阳生
在论及历史上南北对峙时,人们对东晋、南朝以及南宋的实力往往估计过高,故为其北伐的「功败垂成」深感惋惜,对其君臣的「苟且偷安」大加贬抑。诚然,南宋等偏安王朝君臣之醉生梦死、苟且偷生固应否定,宋高宗为了「恋位」而不愿「还我两宫」尤值批判,唯历史上南渡诸王朝还不是完全不愿收复失土、扩大权力的,故有屡屡北伐之举。不过当时北方异族的势力正方兴未艾,一时难以阻挡。正如中外一定历史时期内,野蛮民族常会战胜文明民族,要待前者被后者所同化,文明民族方得重新大显身手。
南宋.刘松年 中兴四将图(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
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
一阳生
对于岳飞之遇害,后人多归咎于秦桧夫妇等人,桧等诚千古罪人,然罪魁祸首则实应推高宗。高宗在绍兴二十六年三月丙寅之诏书中曾自承「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故《宋史.岳飞传》论曰:「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明人王夫之《宋论》亦云「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权,交相用而曲相成」。此诚公允之论矣。
世界最古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宋慈原著, 阮其新补注《补注洗冤录集证》道光23年序
《洗冤集录》为宋朝人宋慈所作,由其从事司法刑狱工作所积累之丰富验尸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诸书,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完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古代法医学著作。这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随着欧洲各国译本的发布,该书在欧洲法医界形成一定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评价该书是“世界最古的法医学著作”。苏联契利法珂夫教授将宋慈画像印于《法医学史及法医检验》此书的卷首,尊其为“法医学奠基人”。
《洗冤集录》成书于淳祐七年(1247年),有五卷,53条,有检验总论、验尸、验骨、验伤、中毒、救死方六大题材。以目录来看,本书的主要项目包括:宋代的检验尸伤法令;验尸方法和注意事项;勘察现场;尸体现象;各种机械性窒息死;各式钝器损伤;锐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温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尸体发掘等项。主要的涵盖验尸的检验方法、死因的判断,例如对于被火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差别、生前溺死与死后弃尸入水,都有精辟的见解。《洗冤集录》中所称呼的“血坠”也就是现代法医学中的“尸斑”。
《洗冤集录》是宋慈集前人验尸经验大成之著作。著者在序言中说道:“狱事莫重于大僻,大僻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直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他不断告戒审案人员不能轻信口供,认为“告状切不可信,须是详细检验,务要从实”,对疑难案件尤“不可避臭恶……须是躬亲诣尸首地头……须是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切不可凭一、二人口说,便以为信。”他亦提出检验诸法如检验官必须亲临现场、尸格必须由其亲自填写的尸体检验等之原则。
《洗冤集录》亦有其时代条件的限制,血迹、精液、毛发的化验工作没有认识,滴血认亲、掘尸蒸骨的方式则不近科学。但其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皆符合科学理据。
宋遼夏金時期中外大事記(公元916年-1279年)
國 際公元中 國
911年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告終916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916-947)
917年曲承美繼其父據交州,此後越南北部趨於獨立923李存勗滅梁,建立後唐
918年王建創高麗國(918-1392)925高季興建南平
前蜀為後唐所滅
919年捕鳥者亨利建德意志薩克森王朝(919-1024)933孟知祥建後蜀
930年後唐併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使
932年後唐詔令雕刻九經
高麗滅新羅(935)、後百濟(936),統一朝鮮936石敬瑭滅唐,建立後晉
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
馬扎兒人圖攻日耳曼被擊敗,遂轉而入侵法蘭西937李
篡吳,建立南唐
938年段思平建大理國
939年越南吳朝建立945閩國為南唐所滅
945-968年越南陷入十二使君之亂947契丹滅後晉,自改國號為遼(947-983,1066-1125)。劉知遠建後漢
伊朗西部的白益王朝(945-1055)存在951郭威篡漢,建立後周。劉旻建北漢。
南唐滅楚。955年後周世宗下詔禁佛
10世紀末秘魯印加帝國趨於興盛960陳橋兵變,趙匡胤篡周建北宋,「五代」終
詞人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在世
德意志鄂圖一世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皇帝962宋太祖即位後施行「強榦弱枝」,分割相權
961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阿富汗伽色尼王朝(962-1186)存在965963年南平降宋。是年後蜀降宋
宋始置諸道轉運使,統一財政
968年越南丁部領創大瞿越國(968-1054)之丁朝971南漢降宋。宋於廣州設市舶司
970年馮義昇進火箭法
969年法蒂瑪王朝佔領埃及、建立開羅976宋太祖死,弟太宗繼位
975年宋軍用火箭、火炮攻滅南唐
977年江南設榷茶坊
980年越南黎桓建前黎朝(980-1009)979宋滅北漢,「十國」終,全國統一
高梁河之役、980年瓦橋關之役,遼敗宋
980年詔建佛經譯經院
983年遼國名復稱契丹(983-1066)
西法蘭克王國告終,法國卡佩王朝(987-1328)建立987981年宋出兵越南
983年蜀版《大藏經》印成
986年歧溝關之役,遼敗宋
989年杭州已有市舶司
992年明州置市舶司
991年置審刑院
993年王小波、李順起事
995年成都商民以交子貿易,紙幣始現
997年分天下為十五路
歐洲「三田制」約於11世紀產生1004遼侵宋,宋遼澶州之役起,真宗御駕親征,旋訂「澶淵之盟」
詞人柳永(約987-1053)在世
1009年泉州始建清真寺
1023年置益州交子務,正式發行紙幣
越南李朝(1009-1225)存在1038党項羌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1041年宋夏好水川之役
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在世
西班牙阿拉貢(1035-1469)、卡斯提爾(1035-1479)兩王國存在1043范仲淹上十事疏,推行慶曆新政
慶曆間(1041-1048)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緬甸蒲甘王朝(1044-1287)建立1044宋夏議和,宋封元昊為夏國王
理學家周敦頤(1017-1073)在世
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
大瞿越改稱大越
10541048年黃河改道,後常經天津由海河入海
科學家沈括(1031-1095)在世
塞爾柱突厥人佔巴格達,建塞爾柱帝國(1055-1308)1055宋封孔子之後為「衍聖公」
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建諾曼王朝(1066-1154)1066契丹復改國號為遼(1066-1125)
禮部試定為三歲一舉
匈牙利阿爾帕德王朝(1000-1301)存在1069神宗用王安石推行變法新政,制置三司條例司成立
神宗即位時建武學於武成王廟,設童子科
塞爾柱突厥人奪取敘利亞及耶路撒冷1076王安石罷相,新政逐漸廢棄
宋出兵越南,至富良江而返
理學家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在世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召開克勒芒宗教會議,號召建立十字軍1086司馬光為相,盡罷新政,新舊黨爭劇烈
1087年泉州置市舶司
1084年司馬光主修《資治通鑒》完成
「窮人十字軍」(1096)及第一次十字軍(1096-1099)東征開始1096文學家蘇軾(1036-1101)在世
畫家張擇端約於此時在世
十字軍所建耶路撒冷王國(1099-1291)存在1102蔡京立元祐黨人碑
1114年女真定猛安謀克制度
意大利佛羅倫斯成為自由城市公社(1187-1569為獨立共和國)11151103年中國海舶已用羅盤導航
1105年改「交子」為「錢引」;置花石綱
女真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
意大利熱那亞共和國(1110-1797)存在1120宋金訂「海上之盟」,相約攻遼
宋江、方臘約於此時起事
1122年金兵陷遼燕京
約1118年聖殿騎士團建立11251123年宋使赴高麗,用羅盤導航
金滅遼,旋南下攻宋。徽宗禪位欽宗
女詞人李清照(1084-1151)在世
1124年耶律大石西遷,建西遼國(1124-1218)1126金兵迫臨汴京,欽宗遣使議和。金再攻汴京
詩人陸游(1125-1210)在世
教皇荷諾利阿斯二世為康拉德加冕為意大利王1127金兵攻破宋都汴京,擄徽、欽二宗,北宋亡,史稱「靖康之禍」
南宋高宗即位於商丘,旋一再南逃
兩宋之際海外交通貿易發達,史稱「絲瓷之路」
1129年法王路易與英王亨利媾和11301128年因人為決河,黃河河道轉為奪泗入淮
1129年金兵大舉南下,同年北撤
金立劉豫為齊帝(1137年廢)
鍾相、楊么起事。韓世忠於黃天蕩狙擊金兵
理學家朱熹(1130-1200)出生
1139年葡萄牙建國,創勃艮第王朝(1139-1383)11381131、1134年吳玠及吳璘先後敗金兵於和尚原、仙人關
1137年出現銀會子
宋高宗定都於臨安
高宗時以制舉稱「博學鴻詞科」
法王路易七世與教皇英諾森二世為部爾日大主教區發生爭執1140郾城、朱仙鎮之役,岳飛大破金兵
理學家陸九淵(1139-1192)在世
1147年開始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
1143年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
1141宋金訂「紹興和議」
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被處死
英國金雀花王朝(1154-1399)存在
1174年埃及蘇丹撒拉丁即位(1174-1193)
11611151年金遷都燕京(旋改稱中都);是年再遷汴京。1160年宋發行東南「會子」
采石磯之役,宋敗金。鄭樵《通志》成。
1163年開封始建猶太教堂
撒拉丁收復耶路撒冷,西方旋發動第三次十字軍(1189-1192)11871165年宋金訂「乾道和議」
1163年符離之役,金敗宋
1167年王重陽創道教全真派
日本鎌倉幕府(1192-1333)建立,幕府大將軍專政自此始11921174年袁樞編成《通鑒紀事本末》
1179年朱熹重建廬山白鹿洞書院
條頓騎士團建立
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1202-1204)發動
11981195年韓侂冑掌權,始行慶元黨禁
十字軍在拜占庭建拉丁帝國(1204-1261)12041202年慶元黨禁解除
詞人辛棄疾(1140-1207)在世
印度德里蘇丹國(1206-1526)建立1206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蒙吉汗國
開禧北伐,宋為金所敗
英國王約翰簽署《大憲章》,內有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之條文12151208年宋金訂「嘉定和議」
1217-1221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9成吉思汗開始第一次西征(1219-1225)
印度尼西亞新柯沙里國(1222-1292)存在1227成吉思汗滅西夏,旋去世。死前分封諸子,後成四大汗國
元曲家白樸(1226-?)在世
1228-1229年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341229年窩闊台即蒙古大汗位
1231年蒙古始征高麗
蒙古聯宋滅金
天文學家郭守敬(1231-1316)在世
神聖羅馬帝國腓德烈二世擊敗並俘擄其背叛的兒子亨利1235拔都率蒙古軍開始第二次西征(1235-1244),後建欽察汗國(1242-1502)
窩闊台令建和林城
威尼斯與熱那亞因貿易問題開戰12531251年蒙哥即蒙古大汗位
旭烈兀率蒙古軍開始第三次西征(1253-1260),後建伊兒汗國(1256-1353)
1248-1254年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58蒙古滅黑衣大食
蒙古軍數路攻宋
越南陳朝(1225-1400)存在12591257年蒙古初征安南
蒙哥汗在合州之戰中矢身亡
立陶宛大公國(1230-1569)存在1260忽必烈於開平即大汗位
發行中統元寶交鈔
元曲家關漢卿約於此時在世
1265年英國首次召開國會12671263年蒙古以開平為上都,1264年以燕京為中都
蒙軍圍攻襄樊(1267-1273)
元曲家王寶甫、馬致遠約於此時在世
1270年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南意大利安茹王朝(1268-1442)存在
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是為元世祖
1272年元改中都為大都
紡織工匠黃道婆(約1245-?)在世
泰國素可泰王朝(1238-1438)存在1274元軍初征日本
1275年丁家洲之役,元軍大敗宋兵
1275年馬可波羅及父、叔抵達上都
埃及馬木留克朝(1250-1517)存在1276元軍攻陷臨安,俘恭帝北去
端宗(帝
)立於福州
1277年英格蘭愛德華一世率兵入威爾斯12781277年蒙元軍隊征緬甸
端宗死,其弟帝昺繼位
文天祥兵敗被俘(1283年殉難)
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在世
意大利文藝復興先驅但丁(1265-1321)在世1279元軍襲
山,帝昺及陸秀夫、張世傑死,南宋亡
本文转载自:中华万年网 历史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index.htm
两宋及大理国君主世系简介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个位于云南及周边地区由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权。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印度、老挝与越南的少部分地区。
唐玄宗开元年间 (738年),西洱河地区的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国南诏。唐末时期 (902年) 郑买嗣篡南诏建大长和。经历了几十年战乱之后,大理国于五代后晋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国。大理都城羊且羊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大国。羊且羊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间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维基百科


本文转载自中华万年网,文章与图片,以及图片介绍均非本人原创,系搜集自谷歌图片及百度图片,还有维基共享资源以及有关历史的文章插图,图片介绍多引用自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及与原作品相关的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朝代大事记---南宋
南宋建立者 赵构精通诗词音乐 擅长书法笔墨 功过参半 长寿帝王
宋高宗赵构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我喜爱的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简整理]疏通中国历史脉络——“北宋(辽、夏)、南宋(金、蒙)”篇 - feijj2002
南宋编年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