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专题史
userphoto

2024.02.21 河北

关注

元朝

专题

蒙古崛起与西征

元朝建立及入主中原

元朝的高压统治政策

元代的社会与经济

刺桐古城──宋元世界大贸易港

马可波罗来华及东西文化交流

红巾军起事及元朝的覆亡

元代的文学艺术

元代的宗教传播

蒙古崛起与西征 

蒙古帝国的开国大汗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后被追尊称元太祖。
台版中国历史地图集: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暨其他进军路线图(点击放大)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帝国版图

 学武的人或长年南征北伐者,都喜欢用一句口头禅来形容其最高境界,叫做「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讲易做难,古今中外罕有常胜将军或常胜部队的。在中国历史上,也许只有十三世纪的蒙古铁骑还可算是成功的范例。

 蒙古人原居于今内蒙古东北面的地区,后逐渐西迁,游牧于今蒙古草原上。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时,在蒙古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部落,蒙古只是其中之一。后来蒙古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铁木真在长期作战中,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奠定了一统蒙古各部的基础。公元1206年,蒙古诸部在斡难河源的不而罕山(今蒙古的必儿喀岭),召开了「忽里勒台」(蒙语「会议」之意,后专指选举大汗的代表大会),铁木真被公推为蒙古大可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四海之王」或「可汗的可汗」。后世尊其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汗国后,即不断向外扩张,其矛头指向两方面:一为南侵,攻打西夏、金、南宋;一为西征,侵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在半个世纪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三次西征,蒙古铁骑一度驰骋于欧、亚大陆。

(一) 第一次西征: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藉口花刺(là)子模注:位于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劫杀蒙古的商队、使臣,亲率大军西征。他征服了花刺子模,打败俄罗斯联军。东归途中又灭掉西夏。 

(二) 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任大汗,派拔都再次西征。蒙军由俄罗斯攻入东欧,其前锋更进抵意大利的威尼斯,使欧洲人大为震惊,称之为「黄祸」。后因接获窝阔台死讯,蒙军便班师回国。 

(三) 第三次西征:蒙哥继任大汗后,命其弟旭烈兀出兵西南亚,先后消灭了木刺夷(注:约十一世纪末叶在里海南岸低楞(Deilem)一带建国,以堡寨为据点,其中心为阿刺模忒堡。)、东大食帝国注:即阿拉伯帝国),占领了两河流域注:两河流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大部,叙利亚,伊朗的一部分。)。后因闻蒙哥伐宋阵亡消息而退兵。

 蒙古在三次西征后,建立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其后又吞金灭宋,创立人类历史上空前强盛的大帝国。当时蒙古人可说是以天下无敌的姿势,横行在历史的舞台上。 

元朝建立及入主中原 

1259年大蒙古国,时已灭基辅罗斯(位于东欧平原,是俄罗斯的起源),图中可见南宋仍控制中国南方。
元世祖攻灭南宋后于南宋故土划分的三个行省

1335年的亚洲。四大汗国之一窝阔台汗国此时已灭亡,元朝与各汗国的统治范围固定为约2270万平方公里。

 在西征的过程中,蒙古逐渐建立了四大汗国。它们各自独立为政,但名义上仍奉元朝本部为宗主。而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忽必烈建立的。

 继成吉思汗于1227年灭亡了西夏之后,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在即位后又进一步南侵,于1234年灭亡了金朝。1235年,他把首都定于和林(今蒙古之哈尔和林),并遣拔都率兵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死,由其妻乃马真后摄政。四年以后,「忽里勒台」选窝阔台汗之长子贵由为大汗(1246年-1248年),即后来所称的元定宗。贵由死后,其妻海迷失后摄政了三年,最后术赤次子拔都不顾察合台、窝阔台两家后裔的反对,于1251年举行「忽里勒台」,拥立拖雷之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1259年)。此后,蒙古大汗之位即由拖雷一系所袭。

 拖雷原有子十一人,长子即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蒙哥即大汗位后,遣忽必烈开拓南部汉地,令旭烈兀远征西域,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看管蒙古本土,自己则亲将大军伐宋。渠料蒙哥汗竟于1259年在合州城下阵亡,忽必烈为争夺汗位匆匆北返。按规矩,大汗之确定须由「忽里勒台」推举,由于阿里不哥在和林颇受诸王公之拥护,忽必烈返至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之石别苏木)乃自行即位为大汗,建年号为中统,并诏告中外。同时阿里不哥则在和林召集「忽里勒台」,亦称大汗,于是兄弟拔刀相向,内战长达四年之久。中统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败降,忽必烈汗改是年为至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以开平为上都,「忽里勒台」制从此被废。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汗定都于中都。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次年以中都为大都,蒙古人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这样,忽必烈终于在中国的北方创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使蒙古人正式入主中原。忽必烈也就成了后来尊称的元世祖。接著,世祖乃派元军大举南下,于1276年陷宋都临安,1279年攻下崖山,灭亡南宋王朝,使全中国统一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元代以中书省统领百官,颇类汉时的相府制度。中书省置令,往往为皇太子兼任,实际政务由中书令之下的左右丞相处理。军事制度延续宋制,以枢密院统军。与宋代不同的是,元代的枢密院直接指挥战事,并得于战区设立行枢密院。元代监察机构特别发达,御史台权力极大,原非前代与后世可比。元代官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宗教官署权力极大、而工匠、手工业管理机构也很发达。(维基百科)

元朝的高压统治政策

元世祖忽必烈
传说中的元朝四等人制(一说 无论是“二等人”还是“三等人”的划分,抱怨的都是仕途受挫的知识分子,反映的只是朝廷的用人取向,没有提到各民族整体有何不平等。_易黎、汤瑶

 蒙古以游牧民族而入主中国,所凭藉的是强盛的武力。统一全国后,元室唯恐汉人不服,遂施行高压的统治方式。

(一)强分民族等级:元朝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中亚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包括北方曾受辽金统治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南人(原来南宋境内的汉人及其他部族)四等。在政治上,规定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在法律上,蒙古人无故杀死汉人、南人,只是罚钱了事;汉人或南人杀死蒙古人,常会受到灭族的处分。

(二)实行军事管制:元朝为了加强对汉人的防范,在全国各地置兵驻防。又立里甲制,以二十家为一甲,蒙古人为当然「甲主」,负责监视全甲居民。禁止汉人、南人打造和私藏武器,不得打猎、聚众、学习武艺,甚至不淮夜行。

(三)掠夺民间财富:蒙古人习惯了游牧生活,在灭金亡宋初年,曾大量夺取农民耕地,改做牧场;民间的马匹,都被没收充作军用。统一中国后,对民众征收的苛捐杂税更层出不穷。农具、盐、茶、酒、醋等日常用品,全部收归国营。

(四)压抑士人地位:蒙古人自身文化水平较低,鉴于汉族传统士人地位高、影响大,难以管理,便加以打击。据部分载籍所云,当时社会的职业有官、吏、僧、道、医、工、猎、娼、儒、丐十等,儒生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不过此乃民间所传,未必是官方所定。

 元的高压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不少负面的影响,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元代的社会与经济 

元朝官营牧场分布图
王祯《农书》记载的宋元纺织机。
1351年,元景德镇窑大维德花瓶,大维德基金会藏,大英博物馆展出

 在高压政策之下,元代的社会经济存在不少弊端,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元朝设立了「斡脱」(蒙语,专指经营高利贷的官商)总管府,斡脱大为盛行。发放高利贷款,对百姓为害极大,他们常因还不起钱而倾家荡产。为了防止有人逃债,朝廷于元贞元年(1295年)二月,下令将因还不起债逃跑的人量刑定罪,并用钱奖励那些告状者。这是当时社会的一大弊病。

 元朝时,奴婢买卖也一度盛行。元代将奴婢通称为「驱口」,原来主要来源是战争俘虏,后蒙古贵族也常将平民拘掠为驱口。许多农民无力还债或生活窘迫,其子女或自身也沦为驱口。由于元代法律规定,驱口可视同主人财物,经过一定手续即可转卖,所以当时驱口买卖之风甚盛。在大都、上都均有人市,只要经官府检查给据,就可以买卖交易。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进行人口贸易的人贩子,百姓深受其害。

 在农业方面,元代各级军政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屯田的大规模铺开,对恢复发展农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屯田的官员玩忽职守,贪污经费,再加上自然灾害,所以自成宗朝起,屯田废驰情况已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至大元年(1308年)十月,朝廷中书省曾派人清查全国屯田情况,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元朝后期,大多数的屯田已经名存实亡。

 在元代,继两宋之后,纸币于全国范围内通行,这本是货币史上的重大进步。但人们对货币流通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财政需求不能实行有效控制,币值的长期稳定自然难以维持。加上统治者穷奢极欲,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幅贬值及通货急速膨胀,使国家财政和民众经济生活陷入极端的困境之中。严重的通货膨胀更令纸币如同废纸,使其完全丧失了固有的基本功能。

 元代社会固然有其弊端,但经济发展并非停滞不前,交通及贸易颇为兴旺。当时除了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外,海上「丝瓷之路」也相当繁荣,形成了一些甚具规模的东方大港如泉州等,航线直抵世界各地。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外销商品丰富多彩,其中又以丝绸和瓷器的比重最大,形成了一股丝绸和瓷器输出的洪流,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交往。 

元代行政区划

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的元朝行政区划,其中征东行省实际上是傀儡国高丽。自元朝地方行政开始实行行中书省制,简称“行省制”。“行中书省”,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该制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行省”这一行政区划的起源。(维基百科)

刺桐古城──宋元世界大贸易港 

刺桐繁盛图(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点击放大)
元朝的海陆交通及沿海重要港口

 元代是中国海外贸易和交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世祖在统一全国后即重建市舶司,招徕贸易。当时之市舶管理在南宋的基础上而又益形完善。

 元代设立过市舶司之贸易港共有八处,包括泉州、庆元(今宁波)、广州、上海、澉浦、杭州、温州、雷州。其中泉州自南宋末起,即逐渐凌驾广州,到元代遂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

 元朝建立后,首先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从元代外国人之中国游记来看,泉州港的地位昭然若揭,《马可波罗行纪》将泉州称为Zaitun(一般译为刺桐),谓「离开福州后,渡河向东南行,……在第五天傍晚抵达宏大繁华的刺桐城(Zaitun),所有印度船舶运载的香料及其他贵重货物咸集此港。……余敢断言,如有一艘船运胡椒到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以供应基督教诸国,则同时必有百艘船运来刺桐港。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港口之一,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几乎难以想像」。《伊本.巴图塔游记》云「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刺桐城,……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目睹港内有大舶百艘,小船多得不可胜数」。

 由此可见,宋元时代的泉州,对中西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促进,有著重大的贡献。 

马可波罗来华及东西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出使中国元朝的旅行往(实线)返(虚线)路线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汗在大都的王廷

描绘元代泉州港繁荣景象的图画,来自于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手抄本

 蒙元自吞金灭宋,一统整个中国,就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加之蒙古西征后,在欧、亚各地建立了四大汗国,因此东西方的交通远胜于汉、唐时代。当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来华,更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添写一段佳话。

 马可.波罗(Marco Polo)出生于意大利水都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其父、叔就已到过中国,在上都拜见忽必烈汗。后来他们回乡描述旅途经历,使马可.波罗稚嫩的心里,时常浮起漫游神秘东方的遐想。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的父亲、叔父决定再次东游,并携带年方十七的马可同行,使他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丝绸之路。公元1275年,他们一行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上都,拜见元世祖,并受到热情的款待。马可.波罗很快地学会了蒙古人的骑射、风习和当地语言,深得忽必烈的赏识,并在元朝为官十七年,以使者的身分游历中国各地。

 公元1291年一月,马可及其父、叔因思乡情切,便藉护送元朝公主远嫁伊儿汗国之机,由刺桐港(今福建泉州)启程西航。他们在1295年返回威尼斯,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异乡生涯。不久,威尼斯与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被俘。在热那亚狱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东方见闻,由同囚的小说家鲁思蒂谦诺笔录成书。由是,一部震惊西方世界的「东方夜谭」──《马可.波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面世了。该书详述作者由陆路前往中国并顺海路返回威尼斯的旅程,以及沿途各地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著重描绘了元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盛道东方之富庶和文物之昌明。从此,大大激发了西方人士的探奇之心,促成后来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

 马可.波罗的东游,在世界交通史和东西文化交流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使到了现代,仍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日本、意大利、美国便曾合作将马可.波罗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并由多个著名影星担纲演出。可见马可.波罗对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超越时空的。这一点,相信连马可.波罗本人也始料不及。 

东方的马可波罗 汪大渊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即他二十岁的时候,搭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历时4年,于1334年夏秋返回泉州。这次航行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到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 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出航,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两年后才返回泉州。汪大渊把这二次航海经历写成《岛夷志》和《岛夷志略》,这二部著作可惜只有后者流传下来。人们称汪大渊为东方马可·波罗。__陶增衍《海上丝绸之路七省文物展参观记》

红巾军起事及元朝的覆亡 

红巾军起义油画

红巾军起义形势图

 自从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全国各地的抗元斗争,始终未曾止息过。汉族的反抗本已使元室统治不得安宁,而元朝皇室又经常内哄,宫廷政变、后妃之祸、权臣专政不断出现,使国家的元气大伤。末代皇帝元顺帝的执政时间虽然不短,但他不理朝政,咨意淫逸,使元朝统治更加岌岌可危。当时正好水旱疫疾及地震山崩等灾害相继而作,民生困顿,饥荒四起,而元室却仍然纵情挥霍、滥发钱钞,以致「物价腾踊,价逾十倍」。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铤而走险,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就这样爆发了。

 元末民变持续了十数年,最有名的队伍即白莲教所创立之红巾军。白莲教是宋代以来民间秘密宗教团体,混合了佛教、弥勒教、明教等内容,鼓吹「明王出世」、「弥勒降生」,光明必胜黑暗。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等拟于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聚众起事,以红巾为号,以韩为明王。因事机不密,韩山童被捕处死。同年五月,刘福通在颍(yǐng)州(今安徽阜阳)起事,组织红巾军四处攻城掠地。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1367年)为小明王,立国号曰宋,建都于亳州(今安徽亳县),旋又先后移驻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汴梁(即开封)等处。从此,倒元之斗争愈演愈烈。

 刘福通起事后,各地群雄纷纷响应,起初大多奉韩林儿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割据势力。在元末起事的群雄中,最值得注意者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他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下集庆(即江宁,今江苏南京),并以此为根据地,改称应天府。后来朱元璋先后扫平群雄,统一江南各地,声威盛极一时。

 平定江南以后,朱元璋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同年夏天,徐达、常遇春等北伐军节节胜利,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及百官北遁。八月,明军入佔大都,结束了蒙元对中国的统治。 

元代的文学艺术 

持续推行汉化运动的元仁宗,在位期间恢复科举,史称延祐复科。
元大都复原图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的妙应寺白塔,塔基面积810平方米,通高50.9米,由元世祖忽必烈命尼泊尔雕塑大师阿尼哥设计和建成。

关汉卿和马致远

 蒙元的统治者虽然重武轻文,但元代在文学艺术方面,仍有其独到之处。

 蒙古入主中原后,在词和民间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成的一种近于民谣的新诗体,可供清唱,又叫清曲;杂剧除歌唱的曲子外,还有道白、表演,实际上是剧曲或戏剧。元代的散曲用词清新古朴,多世俗词句,常以不拘一格的体制塑造鲜明形象。著名的散曲作家包括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以擅长杂剧而出名的关汉卿以及张可久、乔吉等等。像马致远脍炙人口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对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委婉地刻画出旅人飘泊天涯的心境,成为经典名作。

 元朝的杂剧,成就极其辉煌,优秀的戏曲作家辈出,而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若以作品艺术性之高及对后世影响之深而言,则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堪称不朽的杰作。《窦娥冤》通过贫苦妇女窦娥含冤负屈被官府误判死刑的剧情,揭露官场的黑暗,并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西厢记》则讲述相国之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勇于冲破封建樊笼,历经千辛万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所传颂。

 元朝在其他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小。书画方面,元初书坛三大家赵孟頫(fǔ)、鲜于枢和邓文原,提倡「专以古人为法」,深研晋、唐先贤的书法,对元代及后世书法的影响甚大。其中赵孟頫以一代文豪兼工书画,他精通各种书体,而他的画也是山水、树石、人物、走兽无一不工,实为元代书画的一代名家。

 建筑方面,元代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其中元大都的建设可为典范。大都为元之国都,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它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建成,其严整的规划布局,建筑的技术、艺术水平都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元代统治者为了修建这座规划庞大、辉煌宏丽的都城,调集全国各地大量优秀工匠,同时,大量西域人也为大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华。明、清的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和扩建而成的。

 陶瓷艺术在元代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其特色是青花瓷器的制作。青花是用氧化钴(gǔ)作颜料在陶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白地蓝花的透明釉加彩绘。中国青花瓷的发展,便运用唐代三彩技术并学习、改良西亚的青花技术而来,到了元代中叶臻于成熟,其工艺水平超于前代而远销世界各地。 

元代的宗教传播 

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之一,元朝首任总制院(即宣政院)院使,管理天下佛教与吐蕃地区。

八思巴文,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时,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种文字,用以取代标音不够准确的蒙古文字。然而此时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各自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只有元朝采用,并主要用作为汉字标音符号。(维基百科)

全真教的开教教主王喆与北七真,其中丘处机居其左首第一。

成吉思汗给丘处机的诏书

孟德·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 1247-1328) 是中国第一位天主教教区的创始人,也是罗马教廷正式以使节名义来华的第一人。孟氏于元世祖30年(1293年)年抵达泉州,1294年到大都,受到忽必烈的欢迎,并允许他常驻中国传教。(出自 长明灯里一滴油:元朝也里可温教)

 元朝是中国继唐朝之后,宗教思想最自由流行的时期。当时除道、佛等传统宗教之外,其馀外来宗教也广为传播、兼收并蓄。

 元代宗教传播以喇嘛教(喇嘛教是对藏传佛教的一个不标准的民间称呼。喇嘛一词原是对西藏藏传佛教僧侣或上师的尊称。喇嘛教这个称呼在藏语中和学术界被广泛认为是一个轻蔑语或贬义词(即暗示这种宗教是喇嘛捏造,而非佛教),中国或相关当局打算弃用这一词)最具特色。喇嘛教即西藏所信仰的佛教密宗,在元代地位十分崇高。元世祖为了怀柔西藏,曾尊西藏喇嘛八思巴为国师,以喇嘛教为国教,使西僧成为一种特权阶级,荣宠无比。由于喇嘛教大盛,中土佛教反为所掩。元时的中土佛教,唯有禅宗中的临济一宗为最盛。元武宗曾建立临济宗碑于临济院。

 元朝也十分尊重道教,当时中国道教可以分为四大派:全真教、正乙教、真大教、太乙教,其中以全真教的地位最高。全真教出于重阳道士王真人,所收弟子著名的有丘处机、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马钰、钰妻孙不二、刘处玄等七人,时人号为「七真人」。七人之中尤以丘处机为最著名。他号称长春真人,曾于公元1220年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召远赴西域,往返四年,历经数十国,为太祖宣教讲道,深受太祖的器重,尊之为「神仙」,并令其掌管天下道教。而全真教亦因丘处机的宣扬而大盛。

 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允许各种宗教流行,于是基督教又再流传于中土,统称为十字教,又称为也里可温教(意为「上帝之子」)。世祖之母后、皇后,以及大臣、亲王、御医,多有信奉十字教的。时全国教徒约三万人,黄河、长江流域甚至云南都有基督教徒。在大都、甘州、镇江、扬州等地,均设有教堂,信徒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不过后来元沦亡,外族人势力锐减,蒙古人亦多北还,并渐奉喇嘛教,于是基督教在中国再次衰落。

 回教(伊斯兰教)方面,由于元朝与中亚交通发达,穆斯林来中国的极多,同时西方诸汗国的统治者受当地人民的影响,都先后信奉回教。这对元代回教的盛传影响极大。 当时回教徒遍于中国境内,人数极多。其集中区域,在西北则为甘肃、宁夏、山西一带,在西南则为云南,在沿海则为广州、泉州、杭州、庆元一带,而首都所在地的大都路,回人亦很多。各大都市中的回教徒都建有礼拜堂,谓之「清净寺」,规模皆甚宏大。由于回教的传播植根于基层,所以后来并没有因元亡而衰落,反而出现回族及许多信奉回教的少数民族。今天中国境内仍有很多回教徒。

 在元代,其他外来宗教如祆(xiān)教、明教、犹太教等,亦能自由传播,并各有发展。而民间的宗教如白莲教亦一度大盛。白莲教并与明教结合,在元末组成「红巾军」,起而反元,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大汗的金冠,唯一的蒙古王冠.是金帐汗国的.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和外蒙古国家博物馆展览上出现.收藏在冬宫

野史

野蛮终将被文明同化 

一阳生

 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些庞大的帝国,诸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汉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唐帝国、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等,蒙古大帝国无非在这个名单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更为突出的例子。同时,蒙古大帝国建立也再次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游牧民族打败农业民族,野蛮民族打败文明民族,似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不过,落后民族尽管可以一度战胜先进民族,但战胜者最后终将被战败者所同化,这似乎又是另一规律。 

马上治天下的结果 

一阳生

元朝画家刘贯道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其中骑著黑马、身穿白裘的男子是元世祖忽必烈。

 蒙古自铁木真称成吉思汗(1206年)始,中经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复不断南侵、覆夏亡金,最后消灭南宋(1279年),前后不过七十四年,而一个空前绝后、横跨欧亚之大帝国遂得创建。然而曾几何时,蒙古大帝国便迅速分崩离析,它在中国所建之元朝只存在了九十八年(如从灭宋始计,仅得九十年),其他汗国亦均昙花一现。

 元帝国版图之广、武功之盛固为古今绝无仅有,但一个大帝国灭亡如此迅速则亦史不多见。关于蒙古大帝国兴建之原因,或可概括为「马上得天下」。犹如欧洲史上「蛮族」之亡西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之亡东罗马帝国,中国史上「五胡」之亡西晋、金人之亡北宋,蒙古人之西征南侵、灭亡南宋,再次证明落后野蛮之民族往往战胜先进文明之民族。盖野蛮之民族,如蒙古等游牧民族,本来在草原就造就一副骁勇、粗犷之性格,更兼不事农耕、唯习骑射,其日常所事即「创造」(实即掠夺)财富之本领,又毋须建设固守之根据地,其铁骑所至,一切生产品及金银财宝均呈现其前而为所据,故这种流动性的骑劫实乃一本万利,无往而不胜。

 不过游牧民族一旦统治了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就得定居下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领导民众从事稳定发展的农牧生产,因而必须学习先进民族的文明,放弃其游牧习性、落后生活方式以及好战黩武之精神。长此以往,则此落后民族终将为被其统治的先进民族所同化;如果拒绝或不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就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统治。在这一方面,清朝走的是前一条路,元朝则属后一情况。故元朝起灭之迅速并不奇怪,正是蒙古人「马上得之,马上治之」的必然结果。 

本文转载自:中华万年网 历史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index.htm

蒙古汗国及元朝历代君主世系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18,一代天骄射大雕
摘抄,元朝的大致起源
铁木真和他的后世子孙们【六】
揭秘忽必烈和蒙古帝国 妄人列传马可·波罗(下)
蒙古帝国西征故事:1-大汗之怒
蒙元帝国-中原攻略与西征(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