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暑 | 朝辞秋虎夜乘凉,处暑禾田始换装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处暑”是一年之中第十四个节气,这是隶属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是“停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指“炎热的天气已经结束”,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时节,三伏已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今年进入处暑节气的时间:8月23日 18:01:53。

初 识 处 暑

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至,“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至此,夏天的热烈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铺陈开来。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民间说“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则是在处暑之后。
在北方,由立秋到处暑,秋爽确实立竿见影。立秋到处暑正是由'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到'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过度阶段。《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81天。其中的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处暑之后的祖国大地,暑气逐渐消退。天上的云彩越发显得疏散自如,所谓“天高云淡”说的就是这个时节。而秋天的魅力,就在于天高云淡、任雁南飞的自由。

在这个节气中,炽热的太阳逐渐收敛起耀眼的光芒,在满天繁星的宁静夜晚,在淅淅沥沥的雨水过后,清凉的空气随风潜入千家万户,带给人们秋之舒爽。大自然将调色盘打翻,倾泻在这片土地上,浸染着每一个生物。

处 暑 三 候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

指此节气中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
随着天地不断转凉,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一叶知秋,满树金黄的落叶,归根时翩翩起舞。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秋来满地黄 家家农事忙

处暑节气天气特点


“处暑”之后,一年中最热的天气结束,人们终于可以和酷暑说再见了。处暑后,早晚温差加大。

在北方,“立了秋,扇子丢;处了暑,被子捂”;“一场秋雨一层凉”,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受到明显的降温。而在南方,“立秋处暑正当暑”,仍然是“立秋处暑,上蒸下煮”,天气闷热,“秋老虎”蠢蠢欲动。总体来说:北方气温下降,南方感受“秋老虎”,华南、西南、华西雷暴活动较多。

一年四季春天的风最大,秋天的风最小。由春到夏,风力减弱,所以'立夏鹅毛住'。由秋到冬,风力增强,所以才有'以风鸣冬'之说。若以风之大小排序,四季的座次是春冬夏秋。在隶属秋季的节气之中,就全国平均而言,则是处暑节气风最小。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亚洲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从立秋到处暑,全国秋的面积迅速增加,超过夏的面积。不过,此时夏占据的是人口最稠密的区域,所以很多人还有'处暑依然暑'的感触。

2秋高气爽、秋雨

在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开始南撤,但不会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好在午热晚凉,为人们平添了一丝秋爽。

秋 老 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天气特征多表现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南方的秋老虎相对凶猛一些,北方的秋老虎则稍逊一筹。南方的秋老虎具有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比较大等特点;北方秋老虎的主要特点集中在闷,而不是热,相比7月高温炎热,秋老虎温度相对温和了许多。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会让人感到凉爽。

4华西秋雨 

本图来自中国气象局

华西秋雨,是9-11月出现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的连绵阴雨,以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重庆和贵州的最为典型。

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同时冷空气不断从北方南下或从高原东移,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图/中国气象网


每年进入9月以后,这些地区处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之间的低气压区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使这一带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西部地区频频交汇形成降水。

华西秋雨和青藏高原密不可分,每年秋季冬夏季风转换季节,西风带南扩时,冷空气先从青藏高原东侧漏下来,和印度洋、南海的暖湿气流在华西相遇,而崎岖的地形看热闹不嫌事大,让两者来了就走不了,在这里杀的难舍难分。因此,华西秋雨最大的特点就是漫长。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下了《夜雨寄北》的诗词。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除彰显了可观的降雨量,还揭示了另一个天机——带来的夜雨多。
这是因为巴山一带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强大的西南暖湿气流常与西风带槽引导的冷空气交锋,加之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尤多准静止锋,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夜雨率也就相应增加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到了夜晚,周围山上辐射冷却加快,冷空气重而在盆地下沉,盆地内暖空气轻而上升,加之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极易形成不稳定降雨,使得夜雨的频次增多。
当然,夜雨并不是巴山独有,亦非四川独有,湖南的“潇湘夜雨”也不逊色,还有云南、青海、甘肃等省特定的盆地河谷地形中,大多都有夜雨发生。

5其它 

以上图片来自中国气象局

诗词中的处暑

早秋曲江感怀

唐 |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南门晚眺

宋 | 陆游

奚奴前负一胡床,门巷楸梧已渐黄。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萧萧浦漵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
勿恨行云吞素月,梦回正爱雨淋浪。

初秋

唐|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

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

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 暑

宋 | 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长江二首

宋 |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 | 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闲适(节选)

宋 | 陆游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

邻叟闲相期。

处暑后风雨

宋 | 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 | 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水仙子·夜雨
元 |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早秋客舍
唐 | 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山居秋瞑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处暑之仪式感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浙江沿海每当此时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天气转凉,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亦可缓解“秋乏”。

【9句话,记住处暑养生】 ①多睡一小时,保持充足睡眠;②多喝水、喝粥,防秋燥;③多吃清热安神食物;④保护脐部,防疾病;⑤少吹空调、少开电扇、关窗睡觉;⑥锻炼要坚持,但勿过量;⑦贴秋膘要循序渐进;⑧避免过早添加衣物;⑨注意胃部保暖!


告别了春天的十里芳菲,感恩过盛夏的辛勤耕耘,一个属于收获、盘点的节令悄悄来到我们面前,秋天和我们必将有个深情的约会。

暑去秋来

即将是丰收的金秋

愿大家不忘初心

带着感恩,继续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处暑
处暑的由来与习俗
14处暑(二十四节气之十四)
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2017年2月17日——丁酉年正月廿一日
处暑——二十四节气
处暑的天气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