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从孩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文化反哺,诠释了新的亲子关系

演讲/周晓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本文整理自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主题演讲《文化反哺与变迁时代的代际关系》


我研究文化反哺,还要追溯到30多年前,我在天津南开大学读硕士的时候,有一天我父亲给了我200块钱拿去买衣服,他特意叮嘱我:记住,不准买西装。因为1985年,在很多老人的观念中,西装仍然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


但仅仅三年以后的春节,我回到南京,父亲把我叫到了他的房间,我发现我父亲的眼中有一丝羞怯的目光,他把他的衣柜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件西装和一根领带,问我,你能教我怎么打领带吗?我说太能了,我就立即教他怎么打领带,我还问爸爸你也打领带啊?我这句话的意思倒不是说,爸爸你这么土的人也打领带,而是说你三年前不是反对我穿西装么,怎么仅仅三年你自己都穿起西装来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一个刺激,也让我由此想到了一个概念:文化反哺。它用来指在急速变迁的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在当年这个概念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 

文化反哺,父母开始向孩子学习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这个现象,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广州的77户人家,我采取焦点组访谈的方法,把两到三户人家的父母和孩子放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沟通。我发现一家人在一起谈话的时候,父亲的存在往往会成为子女发言的一个障碍,父亲往那儿一坐,一本正经,孩子不敢说话。但当有两到三户人家放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父亲都会表现得非常慈祥,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今天说吧说吧,大胆地说。”所有母亲的表现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她们最怕一件事情,就是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所以只要别人的孩子夸夸其谈,自己的孩子都没当回事,母亲就受不了了。


她们往往会找到机会强行打断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说“刚才这个同学谈的这个事情,你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时候不是也很多嘛,你怎么不谈给老师听听呢。”我的老师费孝通先生过去说过一句话,在所有的父母看来,孩子是父母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费孝通先生说,把一个无知的小细胞培养成一个伶俐活泼的孩子,实际上是生物力的转化,但在父母看来却似乎都是自己创造的。所以大家都知道,得人欢心的法门就是赞扬人家的孩子,你只要说人家的孩子好,那就一好百好,都好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同时自己的孩子如果比自己强的时候,父母也会焦虑,是我养的你啊,你怎么还教起我了?



文化反哺,也就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在改革开放35年中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传承现象,它涉及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器物的使用,小到手机,大到电脑,无一不是孩子无师自通。


我在访问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跟我说,周老师,你别跟我谈电器,我说为什么不跟你谈电器,他说你谈到电器我就生气,我就问怎么啦。有一个家长告诉我,他说你看啊,我们家以前没有彩电,就一个小破电视,结果孩子回来就跟我腻歪,做儿子的跟妈腻歪,最知道妈妈的软肋在哪儿。他就跟他妈说,妈,买个电视,他妈开始很警觉啊,买电视,不是说了吗,你不考上大学我们家不买电视。妈,你要不买电视,我还就真考不上大学了,孩子这么一讲以后,妈就说你这什么话,买电视跟考大学有什么关系。妈,太有关系了,你看我们家没有电视吧,我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吧,我不看《新闻联播》吧,我的政治就考不过同学吧。这妈一想到这儿,我儿子的政治考不过同学,这不行,然后妈就说了,那我们家买一个。妈,肯定要买一个。那我们买了,你别看电视剧。妈,你放心,我除了看《新闻联播》啥也不看。好,那妈就买了。我问那后来呢,她说你不要讲后来了,我说为什么不要讲,她说他除了新闻联播不看,他什么都看。


 到后来有了手机的时候,这孩子又跟妈来这一套,这时候他妈就警惕了。他妈就说,你要买手机干吗呢?你回家就是跟你爸和你妈聊天,你剩下的社会关系都在你的班上,你要手机干什么?儿子说了一句话,他一下子就打中了妈妈的软肋。妈,我要是有一个手机,你每日每时每刻都知道我在哪里,在干什么。他妈一想这个是很重要的,马上就说那我给你打手机,你不能不接。妈,你放心,你的电话打来就像圣旨到。他妈就给他买了手机,买了手机以后,我再问那后来呢?她说后来你别说了,你想找他的时候他关机了,然后你找到他的时候,他说妈,对不起,没电了。没电了你对他没办法,但是反过来她说,你就像有一个绳子套在脖子上像狗一样被他牵着,换句话说,他什么时候想找你,想找你什么事,他只要手机一打过去就行了,所以他妈非常地生气。


在访谈中,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所有父母都说从孩子的反哺中他们了解了很多,包括对计算机的使用。




二 

文化反哺,究竟为什么会出现?


1.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现在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前,我是1977年考上大学的, 1977年全中国578万人报名考试,录取27.8万人。而现在每年中国的大学生入学人数在600万人左右。这就能让我们发现,生活在世的两代人有着迥然不同的教育水准和生活经历,完全不一样。


2.     同辈群体的影响替代了亲子间的影响。

其实我觉得我们新东方下一次应该讨论如何做同学,因为来自同学或者说同辈群体的影响同样是改造一个人的巨大力量。我们听到无数父母说过这样的话,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不听老师的?就听某某某的。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3.     媒介的变化,网络社会的出现造成了年长一代的落伍。

现在的孩子,哪怕只有三岁,他对电子产品的接触几乎是本能的,是天然的,不用训练的。我曾在咖啡馆遇到一家人,这家有两个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才三岁。进入咖啡馆之后,那个小的孩子手上一直抱着iPad,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上WiFi,成功登陆之后,他就在那儿玩他自己的东西,听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才会插几句话。



三   

孝而不顺,孩子需要为自己做主


文化反哺导致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进一步衰落,也使得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中国的孝道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孝道这个东西实际在中国一直是双面的,一个叫孝,一个叫顺。在我们的老观念里,如果孩子不顺从父母,人们会说你不孝,但是今天因为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年长的父母在很多方面开始不如自己的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代人都开始面临如何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如何继续保持他们的孝行这样的难题,总体上说,我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孩子基本上保留的是孝而不顺。什么叫孝而不顺呢?孝,我满足我的父母在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物质方面、他的养老、他日常的家务,这些方面我对他尽到孝道,给予他应有的帮助。但是什么叫不顺呢?你要做我人生的主,对不起,没门。那当然,中国的孩子大多数并不采取直接冲突的方式和父母硬干,他们大多数是对父母的劝导熟视无睹,我听了就白听,所以你也不要想来支配我。



四  

文化反哺,诠释了新的亲子关系


文化反哺现象真的只是中国社会所独有的吗?难道在其他国家就没有子代对亲代的反哺,或者文化传承上的颠覆现象吗?是的,别的国家可能也会有子强于母的现象,但是问题是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经历了1978年前的封闭和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的差异导致在1978年前后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他们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有一次我在越南做讲演的时候,胡志明大学的学生和老师课后就跟我讨论,说周老师,你所说的现象在我们越南现在也开始发生了。我当时听了以后说,我理解,并且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朝鲜也开始改革开放的话,也会出现文化反哺。


我们今天的文化反哺几乎已经波及整个社会,所有家庭,甚至包括农村的家庭。我们仔细想一下,那些在农村生活的家庭,他们年轻的孩子到城里打工再返回农村的时候,他们会变得让自己的父母完全认不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反哺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一个全新的代际关系的诠释,在这样的诠释下,我们如何做父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跟孩子的关系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关系。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与平权:微信对亲子关系的塑造
孩子越大,越不跟妈交心吗?
“啃老”与“孝道”:青年与父母经济帮助关系中的数字反哺获得现象研究
曾仕强:注意!孩子是选好父母才来投胎的,孝道文化就是因此而来
女星与儿子裸睡15年,12岁才断奶:“入侵式”母爱,正毁掉三代人
作文·亲子关系《独处,是彼此了解的各自安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