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去世后,看到他的遗物,我哭了”,中国式家庭最大的遗憾,看完一声叹息
userphoto

2024.03.30 安徽

关注

文/十点肖肖

来源/ 十点读书(ID:duhaoshu)

这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让人很受触动。
网友马先生的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
最近,父亲的手机突然收到了一张三千块钱的扣费清单:
这是父亲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给儿子买的保险。
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八年,马先生却从不知情。
震惊之余,马先生开始检查父亲的手机,也顺便翻看了他过往的购物记录。
谁知这一看,他更加难过。
以前爸爸还在时,每次马先生问起爸爸的情况,爸爸总说:
“家里一切都好,我啥都不缺,你放心吧。”

但他的购物记录却“叙说”着另一个真相:

治疗牙疼的消炎药、治疗风湿的止痛药、好几副老花镜......

原来,父亲在去世前,已经被衰老和病痛折磨很久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年全世界跑,一年只能见爸爸两次,从不知道他生病了。”

“爸妈陪我长大,我却缺席了他们的衰老,真的很内疚,但我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了。”

马先生的故事被传到网上后,触动了很多网友。

很多人评论:身为子女,“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前段时间春节结束,很多人都离开老家,回到了工作打拼的城市。

但离家前,你们有仔细观察过爸妈吗?

有网友说,在自己走之前,并没看出爸妈有什么异样。

后来当她查看家门口的监控录像时才看到等她走后,妈妈站在自己离开的路口,怔怔地看了很久,边看边抹眼泪。

“我妈总说'自己一切都好’,以前我也没多心。

现在想来,她不是真的都好,只是怕我担心。”

也有网友因为工作变动,临时要在第二天回到打工的城市。

妈妈知道后,就赶忙把儿子的鞋刷了,放在暖气上烤干,再穿上鞋带。

弄到凌晨才睡觉,早上五点又起来帮儿子做早饭,困得直打哈欠。

而这一切,要不是被儿子偶然间撞见,妈妈是绝不会主动说的。

“尽管我已人到中年,早就可以照顾好自己了,但在妈妈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

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另一个故事。

一位九十七岁的爷爷,瞒着全家人,走了十几里地来给七十五岁的女儿过生日。

因为爷爷年纪太大,怕他折腾,原本家人是不让他来的。

但爷爷还是瞒着所有人来了。

“我这个当爸爸的,怎么能缺席闺女的生日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只要爸妈还在,不管我们到了几岁,都不愁没人疼爱,且这份爱,往往会持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网友李先生在母亲去世后,查看家里的监控发现在妈妈去世的前一晚,还在给睡在身边的自己盖被子。

“因为妈妈病重,我不放心就陪着她睡,但到最后,还是妈妈在照顾我。”

另一位王先生也经历过类似的事。

在他父亲临终前,虽然已经无法说话,但一直指着家里的抽屉。

一开始王先生不明其意,等到父亲去世后,他才从抽屉的底部翻出被层层包住的一叠现金。

那是父亲生前所有的积蓄,他都留给了儿子。

攥着手里的这一叠钱,王先生哭了。

“爸爸其实一无所有,却又给了我所有。就算要走了,也放心不下我。”

“爸妈很爱我们”,相信这件事每个人都知道。

但或许我们知道的,永远只是他们爱意的万分之一。

尽管彼此都深爱着,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纠结”的亲子关系:

不见面时想,一见面又吵。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

#家可以常回,却很难久待#

许多网友在这个话题下,纷纷分享了自己和父母“相爱相杀”的故事。

有人在大城市经历职场危机,压力很大,想找生活在小城镇的爸妈诉苦。

但每次爸妈的话,都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头上:“外面有什么好,不如回家!”

“我本想让爸妈鼓励我继续去闯,但他们却只会劝我回家。每次一沟通就吵架,导致我很难表达对爸妈的想念,也很难感受到他们的关心。”

也有人春节前精心为父母挑选了一个月的礼物,想给老人一个惊喜。

谁知爸妈看到礼物的第一反应是:“买这些没用的,多费钱!”

尽管知道爸妈内心是开心的,却还是会因为他们扫兴的反应,感到难过。

类似的故事,相信在你我身边也不少见:

你和父母说工作压力大,他们却催你快点结婚生孩子;

你分享自己生活的趣事,他们却说“不懂这有什么意思”;

他们和你聊亲戚间的鸡毛蒜皮,你却觉得“烦、不爱听”。

时间长了,我们和父母能说的话越来越少,越过越疏离。

“明明彼此关心,却越离越远。”

这大概是中国式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拧巴”。

它的根源在于:我们和父母表达、理解、接收爱的方式不同。

就拿前文那个被父母劝回小城市的网友来说吧,父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小城市,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一切都按部就班,身边的人也是如此。

他们自然觉得:“幸福,就是健康与安稳。”

而孩子们却为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梦想,天天过着“高压力低工资,还损害健康的工作”。

爸妈肯定担心啊,所以才会说“不如回家”。

但孩子们生活在信息更发达的网络时代,知道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亲子间的“代沟”由此而来。

其实,在这件事上,不管爸妈还是孩子都没错,只是对彼此的理解与回应走岔了路,没遇上。

就像曾有句话写道: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质上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亲人也不例外。

只是,我们往往对至亲有更高的期望,却只有更少的耐心。

导致家人间的爱最多,但误解与伤害也最多。”

  

除了“话不投机”外,还有一个常见的“孩子很少陪伴父母”的理由:

没时间。

可能是为了梦想拼尽全力,也可能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奔波。

之前在节目中,听康辉说起自己的故事。

康辉母亲身体不好的那些年里,康辉因为工作原因,陪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

每次他和母亲通话,最后母亲说的都是“你忙你的吧”。

遗憾的是,最终母亲病危,康辉也没能陪在身边。

康辉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正准备去国外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事发突然,但工作同样不能被耽误,最终康辉还是上了飞机。

就这样,他错过了和母亲的最后一面。

“那天,我在飞机上哭得很惨。”

康辉回忆说,母亲去世后,他才突然发现手机相册里竟然没有一张与母亲的合影。

“以前我总认为,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和妈妈合照,如今再也没有机会了。”

在康辉写给母亲的悼文中,有段话让很多人动容:

“人到中年,像这样的意外本不属意外,但无论做了怎样的心理准备,那一刻仍然有着太多的痛,太多的不舍与遗憾。”

母亲走后,康辉时常想:

为了在工作中不辱使命,因而放弃陪伴家人的时光,和为了更多地陪伴家人,放弃事业中重要的工作机会。

到底哪种才是更勇敢的选择?

“我依然没有答案。”

不只是康辉,这件事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必然伴随着遗憾与疼痛的选择。

因为亲近,我们总是把爱与埋怨一起丢向父母。

一边伤害,一边内疚。

但我还是希望:如果有机会,在未来和爸妈的相处中,能少一些遗憾。

准备了四条建议,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1.投其所好,主动发起“聊天请求”

如果我们和父母感觉“无话可谈”,那不妨投其所好,主动找话题。

像我的姨夫和表妹常年就没什么话聊。

后来偶然间姨夫提到隔壁邻居新养了一只猫,表妹突然变得很感兴趣。

在那之后,姨夫每次看到小动物,都会拍照发给女儿,父女俩的话自然就多了。

一段关系的维护,必然需要有人主动迈出第一步。

2.不要强求父母的理解,只是去爱,去陪伴

当我们感觉和父母“观念不合,话不投机”时,不必强求父母的理解与改变。

有网友把小城镇的父母接到大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

网友会时不时地邀请朋友来家中小聚,爸妈虽然插不上话,但在旁听中也能感受到“年轻人世界的美好”。

如果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妨多和他们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参与感,他们才不会觉得失落。

3.把陪伴父母放进自己的时间规划

我的妈妈年轻时从秦皇岛嫁来厦门,两地相隔几千公里。

每次一提要回姥姥家,她都会纠结:

要考虑时间、工作、路程花销......

但我总说:“姥姥年纪大了,很难说我们还有多少陪伴的机会,有一次算一次,别等到以后再遗憾。”

生活无常,而陪伴父母最经不起等待。

不管多忙,一定能抽空去看看爸妈。

4.如果已经有了遗憾,就接受它吧

前面所说,都基于父母还在世的前提。

但如果父母已经离开,遗憾已经造成,那么,就学着放下吧。

人生从无圆满,与其沉湎于过去,让内疚不断啃食自己的内心,不如专注过好以后的人生。

相信这也是所有父母,最希望看到的。

点个'在看'吧,愿天下所有儿女都能尊父爱母,少些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辉哽咽,朱迅痛哭...提到父母,他们都后悔了
国庆最后一天,2亿人被无情“抛弃”:他们卑微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了……
“妈妈,不用再到我的梦里了……”37岁胡歌一句话刺痛无数人
你所谓的诗与远方,不过是踩在父母肩膀上
撒贝宁痛失挚爱,看哭无数人:我最爱的女人,再也不会回微信了...
让康辉哽咽、让何炅泪目,等不起的来日方长,却总忘记只争朝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