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盲腿残,离开妻子活不了,死后45天妻子去世,原来谁也离不开谁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生于湖南长沙,是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了解他的人应该都清楚,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他在清华任教时曾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还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而她的妻子唐筼出身也很好,是名门之后,于1898年在广西灌阳出生。两人因爱成婚,但日子却是苦多甜少,每每读到他们的婚姻,都不禁感叹:老天把所有苦难都降在了他们头上,他们却活出了老天嫉妒的样子。

图 | 大师陈寅恪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唐筼出身不俗,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对于择婿条件很高,而且她不同于当时的小女子,她追求事业,所以直到三十岁了,唐筼还没谈婚嫁,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已经是老剩女了。而陈寅恪就更晚了,唐筼与陈寅恪认识的时候,他都已经三十六岁了,结婚的时候陈寅恪也已经38岁了。陈寅恪之所以不愿娶妻,是因为他从小多病,不想连累别人。搞笑的是,每次家里催逼得紧了,陈寅恪就躲几天,为了不被逼婚,陈寅恪平时就住在单身宿舍里,到饭点了就去同事家里混。

陈寅恪是个坦诚老实之人,他第一次与唐筼见面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病都告诉唐筼。而且因为常穿硬皮鞋的原因,陈寅恪脚上有多处鸡眼、胼胝,眼睛也不太好。但是唐筼岂是那种光看外表之人,她早就看见了他走路微跛的样子,这些身体上的问题,影响不了心的博大和头脑的清醒。唐筼是真爱陈寅恪之才的。

要说爱情还真是不是不来,只是时机未到。在遇见唐筼之前,陈寅恪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他觉得家太繁琐了,也是负累,成家,说不定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呢。而认识唐筼后,陈寅恪不仅没了之前的想法,还被唐筼身上的文化气息以及气质所深深吸引。

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絮,或许这就是天作之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928年,陈寅恪与唐筼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结婚后,唐筼就辞掉了工作,专心回归家庭,平时帮陈寅恪整理文稿,校对等等。他们赡养陈寅恪的父亲和长嫂,因为兄长去世,姑嫂可怜,陈寅恪和唐筼便一直照顾。唐筼包揽了家里全部的家务活,所有人的生活起居,每天很忙碌,但内心却是快乐满足的。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传统的家庭妇女回家相夫教子并不伟大,因为那是她们生存唯一的路,但是唐筼这样的女人不一样,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出门工作的资质。她可以有无数个让自己发光的选择,但是她却选择了做丈夫背后的女人,这样的牺牲更值得尊敬。

好的婚姻是什么样的呢?是有了一方的付出,另一方的感恩和体谅。而唐筼的付出,陈寅恪就能深深地铭记于心,他常常对女儿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地保护妈妈。他还给唐筼作诗: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放在现在的我们也是一样,也有很多家庭,男人在外拼搏,女人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做起了家庭主妇。女人体谅男人为家庭的付出,男人也该体谅和感恩女人为家庭所做的牺牲,不要轻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指责。而一个女子,也应该要自立自强,自己有能力,即使天塌下来你也不会轻易倒。像唐筼一样就很好,你可以做丈夫背后的女人,但你也要有优秀的资本。

杨澜有一段话就说得很好:“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同的素养!”

图 | 陈寅恪一家合影

不离不弃,患难夫妻

陈寅恪专心做学问,教书育人,一直都很忙。唐筼一共生了三个女儿,生大女儿的时候,唐筼诱发了心脏病,差点死掉。此后这一生,她都受心脏病的折磨,不能痊愈。

抗战来临前,陈寅恪和唐筼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仓皇逃难,两个大的就牵着,小的还在襁褓中,加上一个老保姆王妈妈,三个人,三个小孩,包袱家当随身日用品等,乱七八糟的。随处可见逃难的人,火车上挤挤挨挨。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一家人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窗口爬上火车的,狼狈绝望可想而知。逃难辗转了大半个中国,最后才到达香港,好不容易安下身来,香港却又已沦陷,成了一座孤岛,日本兵天天在街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粮食变得很紧缺,幸亏唐筼持家有道,严格控制一家人的饮食,只保持活着的状态,绝对不能吃饱,这样下来竟然维持了全家的生命。战争的这些年,陈寅恪一家持续居无定所,生活窘迫,不停地在找房子搬家,搬家找房子中。房子越搬越小,行李越搬越少,身体也越来越差。短短四年时间,唐筼搬家六七次,收入又有限,孩子们又正在成长中,战争还在持续,一家人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团聚(当时陈寅恪需要去西南联大教书,持续了二十二个月),唐筼因此心脏病加重,受了许多的罪。

而灾难却没打算停。抗战结束,那十年苦难来了。中年之后的陈寅恪,眼病很厉害,直至完全目盲,根本无法写字,已经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了。唐筼不但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要帮他整理誊抄文稿。那些年,陈寅恪写的各种东西,几乎全部都是唐筼代劳。更不幸的是,唐筼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一直受心脏病的折磨。那段时间,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唐筼亲力亲为,没有保姆,没有助手。

图 | 晚年的陈寅恪

1962年,陈寅恪又摔断右腿,从此腿也残疾。他们还是那段时间的“重点人物”,所经受的折磨和苦痛可想而知。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但生活却不打算放过他们,两个人的工资都被停发,存款也冻结,这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唐筼只能拼命操持劳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陈寅恪以为唐筼躲不过这场灾难了,便心灰意冷,痛写挽联:涕泣对牛衣,四十载都成断肠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幸运的是,唐筼又从死亡边缘上挣扎回来,继续照顾陈寅恪。

陈寅恪还遭遇不公,藏书文稿多次丢失,曾长叹:“纵有名山藏诗稿,传人难遇又如何?”悲伤难以释怀,唐筼除了照顾陈寅恪的生活琐事,也时刻安慰着他,只有唐筼的存在,能稍微减轻陈寅恪精神上的痛苦。

有时候,陈寅恪会突发灵感,想写一首诗,或者写一段话,他就会轻呼唐筼。唐筼即使正在做饭,也会放下锅铲,马上来到他身边,拿起纸笔,刷刷刷记录下他的思想碎片。这些生活琐碎都是他们在困顿中的浪漫时光。

图 | 晚年夫妻散步

1969年,陈寅恪去世。唐筼没有过多的悲伤,平静地给丈夫料理后事,然后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对女儿们说:“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该去了。”仅仅过了四十五天,唐筼也在同一年走了,有人说她大半生靠药维持生命,停药十天便可结束生命,没有了陈寅恪,她是甘愿自我结束了。

陈寅恪的女儿这样回忆母亲唐筼:母亲不仅是父亲感情上笃深的生活伴侣,而且是他志同道合的精神支柱与业务帮手。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体贴与照顾父亲,在父亲失明后当某位助手突然离去时,母亲当即顶替其职,使父亲能照常上课、著述。有不少唱、吟咏的诗篇,反应出他们的思想共鸣。

患难见真情,生病见人心,陈寅恪与唐筼的婚姻历尽了人生所有的苦难,也饱含了人间所有的真情,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值得同情时,他们硬是活成了所有人都嫉妒的样子。

文丨文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梁启超口中“300年一遇的大才子”,却从不风流,与妻子的爱情催人泪下
陈寅恪文稿遗墨选
每日心语 1805
名门才女唐筼:内心强大的女人,凡事拎得清
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
1969年,80岁的陈寅恪去世,妻子唐筼并无太多悲伤 72岁的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