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墟考古第一人、中国考古学泰斗,都与河南大学有重要关系!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11月1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殷墟的发掘和甲骨文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中,浸透着一代代河大人的心血和汗水。

河南大学的甲骨文和古文字研究,长期是河南文明研究的重要支撑方向之一,而安阳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研究,河南大学师生也是最早的参与者。

董作宾:我国现代甲骨学与考古学的重要奠基人

董作宾先生(1895-1963)

解开甲骨文秘密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就是曾任教河南大学、被称作安阳殷墟考古第一人的甲骨学大师董作宾。他的一大贡献是在安阳殷墟挖下了科学考古的第一铲。从1928年到1937年,董作宾在殷墟组织了15次考古发掘,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朱芳圃:甲骨学殷商史大家

朱芳圃先生(1895-1973)

朱芳圃毕生以教书育人和古文学、古史研究为使命。1931年之后,朱芳圃担任河南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受聘于河南大学之后,他先后为河大学生开设了《甲骨学》等课程,内容新颖,旁征博引,对日后成为史学大家的石璋如、尹达等学生有重要影响。

在学术研究方面,1933年与1935年,朱芳圃先后出版了《甲骨学文字编》、《甲骨学商史编》两部学术巨著,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率先使用了'甲骨学'这一名称,并被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甲骨学'由此也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此外,朱芳圃曾与董作宾等学者一起参加过殷墟的多次考古发掘工作。

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朱芳圃坚持研读甲骨文字,并发表《殷墟卜嘆考》等学术著作。抗战胜利后,他运用王国维首创的'二重证据法'研究殷商史,撰写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再续考》等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朱芳圃继续研究甲骨文、金文。1962年,三卷本《殷周文字释丛》一书正式出版,该书共释古文字181个,并被翻译成日文出版,至今仍是甲骨文研究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石璋如:中国考古学泰斗

石璋如先生(1902-2004)

1928年,石璋如考入河南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文科文史系。1931年,河南大学选派石璋如、尹达、许敬参等学生参加了殷墟发掘,石璋如自己参加了第4-12次发掘。他与郭宝钧共同主持了第13次发掘,著名的甲骨宝藏127坑就是这次发现的。

在最后一天收工时,石璋如在第127个洞边,看到有一个泥块,就用脚去踹。一脚踹出惊天发现:泥块下一个洞,洞里藏着17295片甲骨。这是到目前为止,一次性发掘出甲骨最多的考古活动。127坑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档案库''殷人保存典册的府库',这一次发现为甲骨学研究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从此'殷墟甲骨,甲于天下。'

石璋如前后共12次参加或主持殷墟发掘,在为时10年历经曲折磨难的15次殷墟发掘中,他是坚持时间最长、参与主持次数最多的一人。他'一生唯一念',七十余年专心致力于考古工作,特别是甲骨学研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殷墟发掘的'活档案'。

尹达: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古学研究的第一人

尹达先生(1906-1983)

1925年尹达入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预科,1928年升河南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本科学习,先读哲学,后转国学系改学文史。

对于尹达来说,特别幸运的是他生逢中国考古史上著名的安阳殷墟科学发掘工作的开展。1931年3月,尹达、石璋如、许敬三人加入安阳殷墟的发掘队伍。通过大量的考古实践和不断学习,尹达逐渐成为优秀的青年考古工作者。尹达、石璋如、许敬参三人与北大参与殷墟发掘的学生,被称为'殷墟发掘十君子'。自1931年到1937年,在历次殷墟发掘的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随着以董作宾、朱芳圃、石璋如、尹达等河大数代学人对殷墟发掘工作的展开,以及对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工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辍研究,增臻学术未有穷期

自始至终,河南大学的考古发掘和甲骨研究薪火相传,未有穷期。

在甲骨文研究中,有位老前辈值得一提,他就是孙海波教授。他长期从事甲骨文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由他编纂并修订的《甲骨文编》至今仍是甲骨文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

孙海波先生《甲骨文编》

在河南大学文物馆内,郭人民老师捐赠了很多在殷墟发掘时捡拾的甲骨片,这对于学校后期的甲骨文教学与科研大有裨益。此外,他还将其他甲骨片捐给了安阳文字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后期研究殷商文化提供了材料支撑。

江山代有才人出。1957年,郑慧生考入河南大学(原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此后,他积极从事甲骨学和中国古代文字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10余部学术专著,在甲骨学商史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成为国内研究甲骨学的佼佼者。

传承创新,助力'双一流'建设

在振兴百年名校的历史征程中,河南大学始终将古文字学作为河南大学的特色学科来进行建设。2009年12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建立古汉字研究所。古汉字研究所联合河南省老中青古文字学者,对河南的出土古文字和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进行新一代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

为进一步发展甲骨学,挖掘河南古文字大省资源、推动古文字研究走向深入。2016年9月19日,河南大学牵头建设了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甲骨学与殷商文明平台'。该平台继承河南大学甲骨学优良学术传统,整合校内外人才和资源,协同国内外甲骨学学者,以全面整理研究甲骨文为使命,推进甲骨学与'黄河文明'特色学科群的建设,使这门学科一直'有人做、有传承'。

近百年来,为深入探究甲骨这一世界性瑰宝,河南大学几代学者前仆后继,或艰辛挖掘,或收集著录,或考释文字,或研究甲骨文蕴藏的古代社会奥秘……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滞。借助'双一流'建设机遇,河南大学将进一步深化甲骨文研究和应用,更好地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
董作宾:我国现代甲骨学与考古学奠基人
甲骨文
60年前迁往台湾的河大精英骨干
李学勤:我国三十年来的古文字与古代史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