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只是gap了一年,不是坐了十年牢才出来啊!”

“Gap year是中国宝宝最好的医美。”

常刷小红书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

近年来,国外年轻人圈子里一直流行的Gap year文化,通过各种渠道的文化交融,正在和东亚人的文化底蕴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谓Gap year,维基百科对其的描述是“间隔年”、“休假年”。

通常指学生在学业中途选择暂时停下脚步的一段时间,不局限于几个月或是几年。

Gap year不等于躺平、不作为

学生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参加旅行、志愿服务,或是其它自我提升类的工作或课程。

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好的梳理。

尤其疫情这几年,无论国内国外,相当比例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Gap year,希望以此躲过糟糕的就业环境。

但归来后,这些人真的过上“理想人生”了吗?

大部分人的答复,没有这么简单。

小红书上,一名22届本科生由衷发声:“我只是gap了一年,不是坐了十年牢才出来啊!”

原本想着去年大环境不好,今年再加入找工作大流,今年好不容易疫情结束了,却发现——更不好找工作了。

更尴尬的是,她现在既赶不上应届,也没有一到三年的工作经验,陷入两难。

还有人在gap半年后有感:

“我现在觉得我gap半年是很不明智的选择,普通人只能拥有gap day,gap hour,不能拥有gap year。”

因为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其实意味着——

考公失败/考编失败/考研失败/找工作失败。

低头想想自己简历中的空档,简直一针见血,狠戳脊梁。

@张学姐:“gap在家一年考研二战,全家除了猫都在顶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第一年怎么没考上呀’”

@贪吃不胖:“985 gap了一年,完全不想上班,也找不到好工作。”

别说Gap year了,连Gap month都恨不得给你拆解到年月日。

@xx的美好生活:“我Gap了两个月去旅行,你猜后来找工作人家为啥一直死盯着那两个月?

提出要Gap的时候,大家都是羡慕的眼神。回家乡小地方,大家都是'哎呦不务正业’的语气和眼神。”

有人评论,东亚社会的整个氛围就是很紧绷,催学、催婚,整个人生就是催催催。

而Gap year以提高人生“容错率”的机制,成了对抗这种粗暴生活方式的不二法门

不知道该不该就读这所大学?Gap year找份义工来趟心灵之旅,沉淀过后,你或许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不知道哪个工作领域更适合自己?Gap year就卷实习,从三份工作里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机率总要大一些。

事实上,无论国内国外,真正Gap year花一年时间纯享受、躺平的人少之又少。

除非你是富二代,否则这一年的花销你很难cover住。

更别说之后倍增的就业压力了。

选择Gap year的人群,往往有着相似的群体画像——生活压力小,本人不甘于平庸。

他们是在生活面前,有自动选择权的那类人。

不上班的日子,去潜水、去做民宿试睡员、去滑雪、去摆摊体验生活…这样的生活听上去光鲜明亮,让人无不心生向往。

但真正敢于裸辞去“流浪”的人,大多只限于社交平台上,身份往往是一名自媒体博主。

记录多彩生活,本身就是他们的一种工作形式。

@旺仔小凉

除了这类vlogger外,国内Gap year大队的真实状况仍然是三大样:

考公/考编/考研。

在小红书上,和鼓励年轻人勇站Gap year大队的论调形成鲜明旗帜的,是反Gap year大队

Gap year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比如增加人生阅历、规划和执行能力,放松身心,获得一次“喘息”和沉淀自我的机会。

但回到现实,Gap year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美好。

想要在步调紧凑,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大环境下“人生间歇”,需要付出真实的代价。

一位博主@MeiMeiHou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毕业后正式开始工作前,她选择先Gap year了一段时间,一边旅行一边做一些兼职。

进入求职阶段的时候,这名博主原本踌躇满志,她的要求并不高,对公司、薪水要求都没有硬性要求,只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现实却让她四处碰壁。当时的挫败感甚至让她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

小红书博主@MeiMeiHou:Gap year过来人劝你三思!代价真的很大!

后来得到过来人的指点,她闭口不谈自己Gap year的那段经历,结果真的找到了工作。

参加工作后问题还没有结束,职场里,她逐渐遇到新的困惑——和同龄人的步调不一致

遇到问题,甚至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剧照《三十而已》

由此她感慨道,文化背景不同,Gap year并不适合国内的大环境。

不止是这名博主,反Gap year大队中的多数声音,都是类似这种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不止在中国,东亚人普遍骨子里是反Gap year的

我们崇尚的,从来是看见凌晨四点的北京,是底层逆袭,是奋斗不止,是通过一路厮杀得到年薪百万的人。

但很少会崇拜一个从赛场上中途离开的人。

剧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然而现实正在发生变化。

受到经济因素和文化交融的影响,近年来选择Gap year的人在增加

最后她提醒有Gap year冲动的人,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这个代价

如果慎重考虑后仍然要做出这个决定,那还有两个建议:

  1. 尽量早去。
  2. 最长时间不要超过一年。

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好其中的利弊,再去做选择。

相较于其他人群,留学生是更容易接受Gap year文化的群体。
根据美国间隔年协会一项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万至4万名学生选择Gap year。哈佛、普林斯顿等大学,更是长年鼓励学生Gap year,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相关项目。
但留学生群体中选择Gap year的人,仍然是少数。
普遍接受Gap year的西方文化中,有相关经历学生被认为更自信、更有创造力、更灵活积极。
在文化底蕴不同的东亚,做出这一决定,需要更大的勇气
除了不惧被HR“判刑”,还需要对自我更为清晰的认知,以及来自家庭的支持
AI制图
关于是否选择“人生间歇”,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有人喜欢按部就班根据大部队的脚步,有人喜欢走走停停多去关注沿途的风景。
无论处在哪个环境里,人生永远不是一趟只许前行不允许暂停的快车。
走得慢一点没关系,想要尝试换种生活方式也没有错。
明确自己的人生轨迹,走自己的路就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ap year
留学生如何搞定Gap year和文书重申?
人到中年,不想工作了怎么办?
Gap Year这么时髦的东西你一定要懂,万一有一天你决定Gap一下呢?
Gap Year 拥有的不只是快乐
是时候聊一聊gap year的感想了,如果你也曾想过「间隔年」的可能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