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癌的经方治疗(王三虎)

肺癌的经方治疗(上)--理法方药

王三虎 / 15'18''

中医抗癌非常道,大家好,我是王三虎。今天我们讲肺癌。
肺癌是一个大部头的戏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我最有个人心得,最能将古今联系,相应地来说,经验也最多,效果最好的一个。所以肺癌是一个大部头的戏。
那么我今天先从两个病例说起。在我即将退休前的一个月左右,2017年5月19日,我在上午的门诊上碰到了两个老太太,都是长期吃我中药,效果很好的病例,所以我很兴奋。第一个病例,周老太太,74岁。她2005年9月肺癌手术以后,不愿意化疗,找我服药一年余,因为没自觉症状,自行停药。到了2017年5月11日,因为痔疮在柳州一个三甲医院复查,发现肺癌复发,在5月19日她就找到门诊,我一看,12年前,她肺癌手术以后坚持吃我中药一年多,没有任何症状了以后停药,现在复发了,说明我们的治疗是有效的。这就是一个我们对肺癌比较好的一个病案。
无独有偶,另一个王姓老太太,68岁。2012年2月右肺癌手术后坚决不愿意放化疗,坚持在我门诊用中药两年半,也是这一天到门诊来了,我看到病历后我就给她进行了复查,没有复发,没有转移,为什么就在短短的一天内我们就看到这两个可以宣扬的病案都是肺癌的,因为我提出了“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的观点,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医抗肿瘤(的情况),在这60多年间,做了许多铺路建桥的基础工作。但是,多半还局限于某一个治法,某一个药物的研究,对于肿瘤疾病本身的研究是欠缺的,不仅是古今接轨方面,我们往往把古代的文献简单的提两句,实际上剩下的都是用最简单的中医知识想解决最复杂的癌症问题,所以这个主客观不一致,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经过深思熟虑 提出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的观点

由于我自己学《伤寒》出身,对《伤寒论》的姊妹篇《金匮要略》,也是非常热爱(的),大部分条文能背下来,但是,也和大家一样,觉得《金匮要略》不好研究,零零散散、续续断断,不像《伤寒论》,首尾相贯,如环无端,当我到了肿瘤临床作为肿瘤专家面对众多的疾病的时候,我现在真说不清是哪一天、哪一次、为什么我发现了肺癌和肺痿的关系,我就带着这个肺癌的问题,突然发现,哇,太相似了!由于我个人对《金匮要略》的熟悉,对经方的熟悉,很快就有了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的观点。

我是从1998年前后从事专业中医抗癌工作的,《肺痿从肺癌论治之我见》的论最早发表于办的《抗癌俱乐部》,2004年3月,1至6页,正式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2月21日的第7版,大幅标题。“肺癌可从肺痿论治”观点的提出至今没有任何负面的问难,说明我这个观点是有据可查。到了2007年我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是以《肺癌的中医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为博士论文题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的博士导师是中医科主任王宗仁教授。为此,我们还在《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等有关杂志发表了有关肺癌和肺痿关系的论文。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关肺痿的内容,我认为基本符合现代医学有关肺癌的论述,而且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分型论治、预后判断以及病情转归等等,都有详细具体甚至是超前的论述。可以说,在《金匮要略》乃至整个中医体系中是很少有某一个病能达到这样全面丰富程度的,也就是说肺痿的辨病论治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要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过多的强调了辨证论治,忽略了,本来也是长处的辨病论治,我们对辨证论治的发扬是以丢掉了辨病论治的这个长处为代价的,教训深刻。
看看我们平时中医肿瘤有关书籍中,虽然也提到肺癌,但中医古籍、文献中间的记载,它往往说类似肺癌的症候,散在“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这个意义不大的。往往是仅仅作为引文中的样子而已,没有落实到实际处,即使内行引用最多的认为相当于肺癌的肺积,如果积聚相当于肿瘤的话,肺积相当于肺癌,这个好像听起来名词上是对的,实际上肺积最早就见于或者仅见于《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让我看来,这实际上就是肝癌的肺转移,而不是原发性肺癌。从病名来看,肺痿这个病名的提出是非常有先知先觉或者是非常聪明的。

我们已经从字面上接受了积聚与肿瘤的关系,就不大容易理解痿与肿瘤的关系。在肺的肿瘤叫痿,是有其病理基础的。现代医学能够看到肺癌产生的肿块引起了肺不张、萎缩,最早的X线片、CT片可以发现胸膜凹陷征甚至严重的时候胸腔塌陷,一侧的胸腔明显的凹陷。所以古人说这个肺痿还是抓住了疾病的特征。
张仲景之所以把肺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辨病论治的典范,就表现在他对病因病机的详细了解上

我们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都应该前后呼应,从全书来看,找出证据。(如果)说简单一个肺痿好像还证据不充分的话,也就是说孤证不立,一个证据不成立,那么《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中间有一段话,令人深思。你首先看这一段话出在“五脏风寒积聚病”,可以说它主要是讲肿瘤的,甚至主要是讲腹部肿瘤的,但是讲腹部肿瘤的时候,我们先哲张仲景是把上焦、下焦、中焦的肿瘤并列起来讲的,这样就省了多少笔墨,更容易理解,所以他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这个热,我们可以理解为肿瘤,肿瘤在上焦者,因为它的咳嗽,我们诊断出它是肺痿。摸不到,有胸腔,所以根据症状。“热在中焦者,则为坚”,坚强的坚,那也就是说肿瘤如果在中焦的话就有肿块,坚硬的肿块我们可以摸到啊,“ 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那也就是说如果肿瘤在下焦的话它是盆腔,也摸不到啊,在古代的条件下摸不到怎么办,它有尿血啊,尿痛啊,大便不通啊,也可以判断。我想他在《五脏风寒积聚病》把上中下三焦的肿瘤并列起来,这个时候提到肺痿,更能证明肺痿就是肿瘤。从病因病机方面来看呢,张仲景之所以把肺痿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辨病论治的典范,就表现在他对病因病机的详细了解上。古人呢,虽然没有现在的仪器设备,但是临床医生真正是临床医生,说明他的观察是细致的,问诊是细致的、认真的,总结是到位的。

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密切 它们具备共同的病机

在《金匮要略》这一章中,张仲景说“肺痿之病,从何得之”,首先就提出来这个肺癌是怎么得的。现在我们说肺癌是抽烟引起的,结果两口子抽烟的没得,不抽烟的得了,说是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在现在大气污染,1800年以前的汉代,难道大气也这么污染吗?在当时肺癌也应该是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甚至还是常见病、多发病,要不然张仲景有这么丰富的经验。你看他讲到这个病因的时候,他回答“师曰”,自己问自己答,“师曰”,是怎么得的呢?“或从汗出”,有的人呢是因为汗出过度,“或从呕吐”,有的人呢是因为经常呕吐,这个“呕吐”包括治疗采用的吐法,那个时候很常见。“或从消渴”,当然我们现在把消渴和糖尿病完全地简单地并述,不一定准确,但也差不厘,虽不中,亦不远。
那么在1800年多前张仲景就提出来“消渴”——糖尿病,与肺癌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是密切的,为什么?我认为,它实质上是具备有共同的病机,这种共同的病机就是湿热未去、阴液已伤。用我的话叫“燥湿相混致癌论”,程度严重了,就是癌症了,不严重程度影响到血糖、尿糖的平衡。

燥湿相混致癌论
一种燥湿相混的病机的长期存在,不仅仅是肺癌之所以成为肺癌难治的原因,也是糖尿病之所以成为糖尿病,终身服药效果也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原因。可见张仲景当时观察是非常详细的,而且是由于小便次数太多,有的呢,大便难,又用下药,重亡津液,故得之。那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主要强调了阴虚,阴液亏虚,肺失濡润,则为肺痿。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肺癌以咳嗽为第一临床症状的(比例)约占54%,这种咳嗽多为刺激性、阵发性呛咳,常有咳可不尽的感觉,无痰,会有少量泡沫、白腻痰,甚至伴有气管鸣,这是西医的说法。
而张仲景在肺痿这一个病下,提到了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喉中水鸡声就是西医所谓的气管鸣。通常的气管鸣叫哮。那么在张仲景书中,在以前的《内经》中,没有“哮”字,只有“上气”,《金匮要略》中5次提到了“上气”,我想“上气”就是“哮”,因为“喘”记得次数太多了,没有“哮”,而哮喘本来就是一个病,也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所以呢,张仲景在肺痿中间也多次提到上气,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沿着支气管壁浸润生长造成广泛狭窄,以至于通气不良所致,到晚期的淋巴结转移,压迫大气管或(隆突),弥漫性肺泡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均可引起哮喘。当然气短的症候,也可以占到12.8%,咳血或者血痰,这是肺部的肿瘤组织破溃所致的。西医认为以咳血为第一症状出现的肺癌占18.9%。张仲景虽然没有明确说肺痿有咳血,但是到了明代医家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中就明确提出“肺痿”或“咳沫”或“咳血”,说明古今医家,代有发展。
胸疼是很常见的一个肺癌的症状,张仲景是在肺痿和肺痈并列提出时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肺痿也有胸痛的,所以他说“咳即胸中隐隐痛”,这本来就是肺痿的症状,“脉反滑数”,那就是正常的话,脉数不应该滑数,现在反滑数,那就不仅仅是肺痿了哦,那就是肺痈咳唾脓血。从张仲景描述的在肺痿中间遗尿、小便数……必眩来看,就是肺癌脑转移的症状。我个人发现了肺癌应该从肺痿论治,或者说现代医学的肺癌基本上相当于张仲景所讲的肺痿,这样的话,张仲景在肺痿中间的六个方剂,著名的经方就有了用武之地。


肺癌的经方治疗(下)--辨证论治

王三虎 / 32'38''

麦门冬汤

我们看看第一个麦门冬汤,麦门冬汤治疗的是气阴两虚、痰浊上犯型,这是初中期的主要证型,症见咳嗽、咽喉不利、浊唾涎沫、气急、胸疼,或痰中带血、发热,舌红而干,苔少或花剥,花剥苔是癌症的一个典型症状,典型的舌象,也就是燥湿相混在舌头上的充分表现,甚至是特征性表现。我们以前碰到花剥苔,没有燥湿相混这个概念,所以老是说心肺阴虚,那既然没有舌苔的那一块儿是心肺阴虚,那么它残留的那一块儿厚浊的舌苔呢?是什么呢?就是痰浊。所以花剥苔实际上是痰浊与阴虚并见燥湿相混的典型表现。脉象呢?脉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数脉不时,必生恶疮”,那么在这里他的数应该是虚数,数而无力的是虚的表现,代表方麦门冬汤。

张仲景的麦门冬汤只有六味药,它主要是大量的麦门冬和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配合,具有滋阴益气、化痰降气之功,用于气阴两虚痰浊上犯的肺痿。麦门冬汤用麦门冬滋养肺胃之阴,清降虚火为君。半夏降逆化痰为臣,实际上还有人参的益气生津作用。大枣生津液为主,甘草粳米益胃气为使。六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治愈,而麦门冬汤中最出彩的对药是麦冬和半夏,麦冬滋阴润肺,兼清虚火,半夏燥湿化痰,兼以散结,两药合用,麦冬使半夏不燥,半夏使麦冬不腻,趋利避弊,相得益彰,可谓千古妙对。
以前因为没有燥湿相混的概念,虽然我们把麦门冬汤用于好多疾病,但是在理解上还是有欠深入的,偏颇的,比如说他认为这就是滋阴的,因为麦冬7升,半夏只有1升,所以说麦冬量很大,半夏量很小,是辅佐。是辅佐吗?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麦冬用7升是量大,半夏用1升,量不小。因为在《金匮要略》13个方子都用过半夏,10个方子都是1升,因为药和药不一样,麦冬用7升可以,半夏用7升人早都不在了。所以半夏的1升几乎是正常量。就是润燥并用,两两相对,相反相成。这个配伍非常巧妙,也是针对燥湿相混的典型对药,不仅仅适用于肺癌。

甘草干姜汤

第二个证型是甘草干姜汤证,肺中虚寒、痰蒙清窍,这是肺癌晚期的主要证型,属于阴损及阳、阴阳离决的危重阶段。当然有些人他体质偏于虚寒,也可能他就是以肺中虚寒、痰蒙清窍这一个证型,一开始就出现的,一发现就是这个,他这个表现是一派虚寒之象,重点呢,舌黯淡,苔白滑,表情淡漠,气力全无,身体蜷缩,怕冷恶寒。张仲景用甘草干姜汤,单刀直入,药少效宏。张仲景这一条还讲得比较多,所以他说,“肺痿,吐涎沫而不渴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用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还有鉴别诊断呢,他是用炙甘草汤。炙甘草4两,炮姜2两。中医的经典方常常有个特点,病情越重,药越少。你看这么重的病,他只用2样药,炙甘草4、干姜2,这合到我们现在呢?炙甘草15g,我一般呢,就是炮姜12g。当然还可以炙甘草20g,干姜15g,我一般是这样配伍的。那么这个症状,这个方剂,看上去轻巧,这个没问题啊,没有经过实践,可能还不一定有把握、有信心用它,只有经过临床实践,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出配方的奥妙。
2004年3月,我由自主择业,到了西安市中医院肿瘤科。到了以后呢,在病房第一个碰到的病例就是甘草干姜汤证。作为一个新来乍到的专家,主治医师领上我,我看来看去像这个人就是肺中虚寒的。但是呢,我也想,如果我们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普通的方子辨证论治这个也没错,加加减减,我要用纯粹的经方甘草干姜汤,那可是需要一定的胆识的,我就再三地详细地询问、确认、排除、决定甘草干姜汤,因为他舌淡,他有痰中带血,他不渴,不想喝水,我也看到了他的怕冷,当然具体症状我们当时没记那么详细,这个病例是我一个医话吧。
(我的)印象,4付药,就这2味,你想住院病人我们开的中药就是两味药,也还不是一般医生好这样开的,4付。那四天以后呢,我就忐忑不安,因为主治医师没有叫我再去看啊。到了第八天还是第九天,反正8付药吃了以后,主治医生说你跟我再去看看这个病人,我说,“怎么样啊?”“可以。”我一去,他自己也感觉到好转多了,信心大增,我记得他是甘肃还是外省的病人,我说那你吃这个药怎么样,他说非常好。我说,“你这个热药你吃了以后口渴吗?”他说,“不渴”。我说,“那不渴就是肺痿。”张仲景说过了,渴者是消渴,为什么呢?因为肺癌的虚寒更甚,是痼冷沉寒。消渴,它也有阴损及阳的,它的寒比较重,所以当用了甘草干姜汤几付以后,它可能很快就转化。
既然还没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那我就继续用这个方子。在以后可能两三年以后的月初,我在西安,也是中医院,门诊上有一个大学生和她妈给她外公看病,叫(我)出诊,人来不了,我就去了,在一个低暗阴冷潮湿的房间,一楼平房中,(一个)蜷缩的老人,痰中带血,衣被厚,舌黯淡,神情淡漠,我就抓住了这个(特点),我说这就是甘草干姜汤证。炮姜就是止血的、回阳的,甘草就是扶正的、益气的,我记得我用药反正很少,好像还用了人参、当归,病情得到了控制,效果还是肯定的。
到了柳州的时候,有一个姓王的老先生肺癌也属于肺中虚寒,但是甘草干姜汤有效,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曾经推荐他用生硫磺。大家知道,硫磺原是火中精,到(了)这种肺中虚寒到了极点的时候,甘草干姜汤也未必就能扭转的过来,我1984年发表过生硫磺治遗尿的文章,我拿上我的杂志上的文章,拿着张锡纯关于生硫磺服用方法以及治疗好多疑难病症(的资料),给这个患者做工作,因为医院这个生硫磺开不出来的,不让开,不能内服,而张锡纯是内服的,我也有用内服药治疗疾病的经验,所以我给这个老先生推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甘草干姜汤证如果还不行,我们可以考虑生硫磺。当然用多少呢?1g、2g、3g,嚼服,不一定要冲服,就是生的,主要是没味儿,(效果)还行。

射干麻黄汤

第三个证型就是中医都知道的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应该说它属于痰热黏滞、气机不利型的。这个症候,早中晚期均可见到,只要确诊是肺癌或者说只要他表现出咳嗽气急,即使不是肺癌,即使没有确认肺癌,只要有喉中痰鸣。我经常问你喉中有痰声吗?喝啦喝啦(拟声词)响吗?有,对,这那就是射干麻黄汤证。射干麻黄汤,我们用途很广,但是它是不是就是治疗肺痿的主方?(是不是)肺癌的主方?尽管我们用于(治疗)小孩儿(疾病),用于咳嗽气喘,只要喉中有痰鸣,但是肺癌的用处最多。如果急则治其标的话,射干麻黄汤就是肺痿中间急则治其标的典型。这个方子效果很明显,推荐给大家。
皂荚丸

第四个证型就是皂荚丸。皂荚丸证型是针对的顽痰壅滞、肺失宣降,证型特点是不能平卧、痰稠而黏,甚至成条成块,有弹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药呢?张仲景用的皂荚丸。实际上只有两味药,皂荚和大枣,皂荚燥湿化痰燥烈之性强,用大枣润燥,减少了皂荚的燥性,同时润燥并用,针对了燥湿相混的病机,应该说对这种顽痰交顾还是有明显效果的,可以和其他方并用。张仲景的原文是“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厚朴麻黄汤

第五个经方是厚朴麻黄汤,也可以说是第五个证型。表寒内热、肺气上逆。它实际上是肺癌的早期,邪气从外而入,立足未稳,张仲景简单地(提到)“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一个呢,说我们对肺痿是什么病,大家不了解,所以在我们的内科教材上48个病名,只有肺痿没有(提到)相当于现在什么病。你不搞清肺痿是什么病,你就不知道厚朴麻黄汤怎么用,因为它是咳而脉浮,是在肺痿这个病的前提下说的。脉浮不仅仅是浮,它是风邪入里疾病在早期的表现。咳,定位为肺,浮,定位为风邪入里的早期。那么这个怎么理解?早期怎么知道它就是肺痿呢?现在就好办多了,他基本上就相当于西医所谓的肺中发现结节了,经常是体检时发现的。西医的办法,观察。中医的办法呢?厚朴麻黄汤。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的话,真正是将良方无用武之地。
厚朴麻黄汤降肺气、解表邪、散寒、清理热,为什么以厚朴作为君药,应该说知道的人很少。按我们一般讲方剂的方法那就厚朴降肺气为君药,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为臣药,半夏、杏仁化痰并助厚朴降肺气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通降、肺气、止咳为佐药,再以小麦甘平养正为使,面面俱到。那实际上呢,实际上厚朴之用大有说道。厚朴是善化凝结之气散凝结之痰,邪气入里,外邪入肺。风邪,不管你伴有寒还是风热侵入肺以后与宿痰相凝结,导致了肺气上逆、咳嗽。在这 种情况下,中医的最大长处和解为上。和解,分化。善治者治皮毛。当邪气入体的时候,我们是竭尽全力拒邪于外,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

厚朴就是这种和解、驱邪于外、分解正邪的一个代表性的药物。那么能证明厚朴分利正邪的还有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非常著名。痰气凝结咽喉。为什么要用厚朴?说是厚朴理气,那理气的药多了为什么要用厚朴呢?因为厚朴善化凝结。更能证明厚朴善化凝结的还有达原饮,达原厚朴与常山,草果槟榔共涤痰。邪气由表入里,直入膜原,几乎到了分解邪气于外的最后关头,我们的古人温病学家还是用到了厚朴,分解邪气使邪气从外而出,不至于把整个家庭打的稀巴烂,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的积聚病中间列了古代典型的肿瘤的五个疾病,肥气、息贲、伏梁、痞气、贲豚,这五个典型的肿瘤有五个方剂,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丸、贲豚丸。实在有意思的是,这五个治疗肿瘤的代表方剂中每个方中都有厚朴,而且厚朴的量很大,最大的是8钱。息贲丸、肥气丸、伏梁丸、痞气丸,厚朴都是5钱,贲豚丸中厚朴7钱,可见张仲景厚朴麻黄汤中用厚朴,绝对是有深意。
用我这种理解方法,才能正确的、有信心的、有目的的、用厚朴分解邪气,再用麻黄宣肺透表,使邪气外出。更主要的是这个方子中间有小麦1升,小麦呢,养心安神,为什么呢?那我想这古今真是太一致了吧,现在人如果查出了肺中有结节,也不说你是癌症,也不说你不是癌症,观察,这才造成大家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怎么办?小麦呀,扶正,养心安神。所以说我们有了厚朴麻黄汤,真是就有了治疗肺结节的尚方宝剑。这个就是我们中西结合的最好例证。你查出来肺结节你没办法,你要等到他肺癌以后你才治,我根据你的肺结节我有办法使它消了,不要等到肺癌,这个就更巧妙了。那么我在临床中发现除过脉浮这个症状以外,他多半有背疼,疼无定处,胸疼,疼无定处等表证的表现,这和脉浮是一个价值。这就是风邪入里的表现,我想我这么多年用这个方法治疗了好多这个肺结节就是得益于我们古为今用,对经方的重新审视。

泽漆汤

在厚朴麻黄汤中,下边一条非常简单,“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泽漆汤也是被广大中医疏远了的经方,为什么?讲得太简略了,脉沉,泽漆汤。谁能根据脉沉去用泽漆汤,即使是把肺癌和肺痿联系起来,也不能说你得了肺癌,脉沉我就用泽漆汤。其实这个脉沉首先表现的是胸水,肺癌引起的恶性胸水。脉沉是个代表,也就是说脉可以沉也可以不沉,那么只要我们见到胸水就可以用泽漆汤,所以这个证型叫水积肺痿、正虚邪实。要说的是。
泽漆是大家比较生疏的,也是造成泽漆汤不能广行于天下的原因,大家觉得泽漆是不是没有啊,不常见啊,经过我的研究,泽漆,中国大陆除过西藏都产,说明它是一个来源很广泛的药,而且泽漆是张仲景草药中间用料最大的药,3斤,汉代的度量衡和现在不一样,但是它是张仲景一个汤药中间用药量最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张仲景自己也知道光泽漆用了3斤,那其它药怎么熬啊?有那么大的砂锅吗?说那就好办嘛,把泽漆先熬出来,用泽漆的汤再熬其它药,张仲景也知道泽漆难熬。甚至有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泽漆利水效果很好,30g、60 g、90 g、120 g、150 g,量越大效果越好,还没有副作用,我不是这样理解的。我用泽漆从30 g开始,50 g、60 g,因为有个体差异,我们还是要循序渐进,没有副作用,可以加量,一开始我觉得不宜过大,尽管张仲景的量很大。说来说去这泽漆究竟是什么作用呢?古人讲过功同甘遂而略具补性,就像甘遂一样峻下逐水,同时还有一点补性,那不就是泽漆之所以成为泽漆汤中君药的原因嘛!
在这一种正虚邪实,恶性胸水面前那泽漆就是当之无愧的君药。泽漆汤中的紫参,据我考证就是拳参,拳参现在可以开到,紫参因为五个药都有叫紫参,那么我认为泽漆汤中的紫参和张仲景用的紫参就是拳参,所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还有胸疼下利者紫参汤主之(的记载),反证过来紫参就是拳参,拳参就是治疗肺癌胸痛的,我一般也用20g、30g,对于肺癌引起的胸痛可以说是一个辨病用药。泽漆汤中还有半夏、生姜化痰利水,白前降气止咳,黄芩清肺热,甘草止咳,人参扶正益气,桂枝化饮利水。自从我发现了泽漆汤以后,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肺癌引起的胸水就有了非常疗效肯定的方剂。

人参蛤蚧散

肺癌的第七个证型,虽然它不是经方,但是它具有了经方的意义,它是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的人参蛤蚧散。这个方子是肺肾两虚、摄纳不全,肺癌后期的表现,效果非常肯定,当需要给氧的时候,人参蛤蚧散就是对症的方剂。人生蛤蚧散中,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肾、纳气正喘为君药,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为臣药,杏仁、贝母化痰下气,知母、桑皮滋阴清热,共为佐药。药倒不多,尤其是人参、蛤蚧效力可靠。关于这个人参,我写过人参抗癌论,在我的门诊和病房,我的肿瘤病人中80%以上用人参,效果可靠,既能扶正,又能祛邪。一般我以12g为起点,人参,是在开的过程中,饮片呢,要么你开红参,要么开生晒参。我认为两者差别不大,如果细分的话,红参略偏热。

炙甘草汤

第八个证型是炙甘草汤证,也就是气血双亏,阴阳俱损,病到晚期消耗殆尽,全面崩溃,君臣不保,心肺双竭。好多病最后都出现了炙甘草汤证,而炙甘草汤证我们平时强调了脉结代,其实有失偏颇。我们经常用炙甘草汤,歌诀也是耳熟能详,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肺痿肺痿,我们背了多少年怎么不知道炙甘草汤就是治疗肺痿的,就没有人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在宋代编《金匮要略》的时候,宋代的医家把王焘《外台秘要》中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的经验,搬到了这个《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这一篇的下面作为附方,就像千金苇茎汤也是这个时候把《千金方》中间的苇茎汤放到痿肺痈病的,那么在这一种情况下脉结代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心脏的气阴双亏,阴阳俱虚。在这个情况下,肿瘤成为其次,心脏才是最主要的,留人治病,炙甘草汤当之无愧。

海白冬合汤

我们讲肺癌的经方治疗,我讲了八个方剂,那么除过这个人参蛤蚧散不是典型的经方以外都是典型的经方。那在实际过程中呢,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张仲景麦门冬汤的基础上组成了肺癌的基本方剂,叫海白冬合汤,它就是这个辨病论治的方剂,它的组成,海浮石30g、白英30g、麦冬15g、百合12g、人参10g、生地黄20g、瓜蒌15g、玄参12g、半夏12g、穿山甲10g、鳖甲20g、牡蛎30g、灵芝10g、炙甘草10g,这个方子是在麦门冬汤的基础上,比如说麦冬、人参、半夏,包括甘草,代表性药物,我呢,用的海浮石化胸中、肺中老痰,海浮石质轻入肺,专化老痰,用于肺癌当之无愧,白英,还叫白毛藤,上海叫蜀羊泉,清热解毒,是治疗肺癌、肝癌、妇科癌症的,现代的药理研究所证实了的。当然这中间我也用了滋阴的生地、玄参,化痰的瓜蒌、灵芝,软坚散结的穿山甲、鳖甲、牡蛎,这个方子在临床上应用,好多同行还是给予了肯定。
当我在肿瘤研究所第一次上门诊的时候就碰到了我一个同学介绍来的,他舅。他就说是肺癌, 这个老先生姓马,供电局的。因为我是初次接触这个病例,我就说,那你这个最好还是先做手术,结果呢,做到唐都医院,做不成手术,血小板太低,我说那我可以给你用药使血小板达到正常,再做手术,那么这个白细胞血小板太低,他手术以后也没进行化疗就开始找我看的,这已经到了2000年2月16日第3诊。这个时候肺癌50天,形瘦面黄,目干咽干,唇红而干,动则气短,心情急躁,舌红苔黄脉细数,你看当时我用的是什么呢?百合固金汤。我也用了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因为他痰中是带血的 ,这些常规的药。
到了2003年10月30日100诊的时候我还是用的百合固金汤,这个时候我就加了海浮石、天竺黄,到2004年10月4日第118诊的时候我自拟的海白冬合汤正式确立了。

当时呢,还用了山慈菇、土贝母、紫菀、冬花等等,从这个时候大家就能看出我在肺癌的治疗上也有一个由普通到专业的一个过程。这个老先生到2007年11月2日的时候已经139诊了, 应该说基本达到了康复的效果,(我)仍然给予海白冬合汤。对于肺癌最常见的脑转移,我的好多书中都明确的提到了海白冬合汤配合泽泻汤,就是泽泻30g,白术12g,当然我们也加蜈蚣、全蝎、防风、蜂房,通达三焦,土贝母、山慈菇化痰散结这些药。这个对于肺癌引起的脑转移非常常见,也非常有效。
我的最典型的病例郑先生是西安市北郊薛家湾的,2003年6月确诊,2004年4月26日初诊找我,脑部转移已经一个月了,化疗了6个疗程,放疗了24次,开始找我的,我就用的海白冬合汤。到了第七诊的时候加了泽泻汤。这个先生到2014年7月还找我看,你看这11年,效果非常好的,而且还一直工作,这是我们的实实在在的病例。柳州一个汪先生,离休干部,2006年1月20日右肺癌手术后两个月开始找我看的,他那个特点是,一来属于食欲不振、胃脘疼找我的,我是半夏泻心汤加味,到了第5诊的时候我还是加了夏枯草,一直到了第24诊还是用半夏泻心汤和栀子豉汤,到了第26诊,我用的是小柴胡汤,到了第73诊,我用的是黄连阿胶汤,到了167诊的时候还用的是半夏泻心汤,那也就是说到了167诊的时候,这个病人,从脾胃论治肺癌,我已经是坚持了两年多,其后呢,我就是用的是海白冬合汤。这个老先生到现在还在,因为我退休离开柳州,他女儿打电话说是最近又发现复发了,要下一个月8月1号到西安找我,这个说明癌症是复杂的,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我讲的一个典型就是一个在纺织厂当过厂长的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非常精明,她查出了肺癌脑转移以后,明确说我不用西药,我只用中药,坚持吃中药1年,就在我这个海白冬合汤、泽泻汤的基础上这种方子,1年以后老太太自己又到原先的检查的医院做了对比,肺部和脑部肿块缩小了50%,数量减少了70%。肺癌除过脑转移以外,经常出现骨转移,甚至从我的“风邪入里成瘤说”的观点来看,好多老年人的肺癌是以关节的疼痛为最先的表现的,这就是风邪入里的一个旁证,大约10%~20%的老年性肺癌可以以这个形式出现,当然肺癌确诊了以后,也常常出现骨转移,对于肺癌出现的骨转移,我是用海白冬合汤和独活寄生汤加味,也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骨转移,我经常是至少加3味药,土鳖虫入骨通络活血,一般6g到10g,骨碎补补肾壮骨30g,自然铜入骨壮骨镇痛10到30g,这3味药可以成为辨病的药。

葶苈泽漆汤

对于肺癌的胸水,我还有一个自拟方叫葶苈泽漆汤,它的组成是葶苈子30g,一般可以从15g用起,15g到30g,泽漆20到60g、80g,猪苓20到30g,茯苓60g,泽泻12g,车前子15g到30g,楮实子15g到30g,麦冬15g,百合12g,生地黄15g,人参10g,黄芪40g,麻黄4g到12g,大枣30g。这个方子,实际上是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泽漆汤基础上加五苓散益气养阴的药组成的。对于肺癌的胸水有一定的作用,往往是吃上这个方子以后就明显的减少了抽水时间或者不用抽水,常常是独当一面。这个方子,我个人觉得用麻黄的时候要注意,一个血压高不高,血压高的人慎用。第二个是出汗多少,如果没有汗,效果最好。大枣呢,我们说30g相当于6枚,也可以用到60g,12枚。我的这个海白冬合汤和葶苈泽漆汤在广西作为科研项目在17家中医院进行了推广,效果明显。海白冬合汤已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中的中药制剂进行研究,光这个制剂的研究已经发表了6篇论文。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作者:张霆
肺癌当从肺痿论治
张仲景一张名方
肺癌经方论治
论张仲景治痰的特点
【王三虎:经方治肺癌的经验(上)肺癌应从肺痿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