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颠覆我对五味认知的图(问答)
userphoto

2024.04.30 江苏

关注

前两篇文章介绍了《辅行诀》传抄本中的汤液经法图之体味用味化味,阳数7阴数6,顺时针逆时针,二十五味药,五脏小补小泻方。不少读者还有一些疑问,故在此解答。

1、《汤液经法》有卖吗?想学习汤液经法图,该看什么书?

答:《汤液经法》已经失传了,《辅行诀》也损毁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传抄本,但市面上有很多版本,如果对《辅行诀》感兴趣的,推荐看看钱超尘老师的这本,因为这本汇集了市面上的二十一个传抄本和相关论文,非常全面、学术、务实。

2、二十五味药表格中的干姜和附子的位置是不是错了?

答:二十五味药有不同版本,不同的传抄本有不同的答案。除了干姜五味子位置不确定外,在酸味药中,也有传抄本记录五味子是金中金,芍药是金中土。因为《辅行诀》的原本已经毁损,我们无从知晓哪个版本是原版,所以后世只能根据对药物的了解加以推敲。我目前感觉这个版本也比较通顺。

3、能否写点关于五除的内容?
汤液经法图是一个五边形,五个角分别有除痞除滞除燥除(痉)除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人应用五味时发现,当某两味药一起合用,会起到一个特别的作用。
辛苦除痞辛味和苦味两味合用,能起到除痞的功效。比如半夏泻心汤,教科书上说可以治疗心下痞,这是考试重点。痞,又否(Pǐ),在易经中是一个卦,上乾下坤。这种卦象代表了天气往上走,地气往下走,天地不相交,各管各的,不互通有无,这是不好的景象。

在人体中就是上热下寒的症候,上面口腔溃疡,一派上火的症状,心火上炎;而下面却在拉肚子,一派寒凉的景象,土不制水。病机:火和脾土。而水克火,木克土。所以古人选水的用味苦,木的用味辛。辛味药(半夏)加苦味药(黄芩黄连),辛开苦降,天地交通了,自然否极泰来,身体就会好转。联想到夫妻之间,为什么很多夫妻能共苦,却不能同甘。因为丈夫为天,妻子为地,在一起奋斗的时候,必然会经历很多辛苦,而辛苦能除痞,所以两者能相互沟通相处愉快。而不能同甘,那么必定是辛苦不够,甘味太多能量了。
咸辛除滞。滞是壅滞,就是体内有垃圾排不掉,当肺收太过,加脾土的运化功能减弱时候,就会有壅滞,此时产生的壅滞是寒实,寒性便秘。病机:肺金和脾土火克金,木克土。火的用味咸,木的用味辛,所以,我们吃点咸味药和辛味药来除滞。比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原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甘咸除燥。燥就是水不足了。有两种情况会出现水不足,一种是天空不下雨,另外一种就是地水结了冰。联系到人体也一样,肺金代表天空,肾水代表地水。病机:肺金和肾水火克金,土克水。选火的用味咸,土的用味甘。经方中就有用于通便的大黄甘草汤(大黄咸味,甘草甘味)以及用于去燥屎的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
甘酸除(痉)。痉想到痉挛,抽筋,一般和肝肾有关,病机肾水和肝木土克水,金克木。选土的用味甘,金的用味酸。经方中有芍药甘草汤,用于腿脚痉挛。痉之所以加括号,是因为此处原版模糊不清,为后世添加,也有说是甘酸除()。
酸苦除烦。烦,一般是心火旺,肝火旺。病机:肝木和心火金克木,水克火。选金的用味酸和水的用味苦。当我们烦躁失眠时候,一定要记得《伤寒论》的这句话: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就是用苦味的黄连黄芩加上酸味的芍药,再加入血肉有情之品阿胶鸡子黄补心阴,此为治疗心烦失眠的好药。类似的还有用于虚烦不得眠的栀子豉汤。
4、中药的五味和五行分类,古人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呢
鄙人认为一是源于本能。野外的动物生病了,很多会去寻找草药疗愈,养过猫狗的都知道它们去户外都会吃一些野生植物。想到一个挺火的视频,一只狗子给骨折的主人从野外叼过来一个土鳖虫,这可是续筋接骨的好药。既然动物有这个本能,那么人类肯定也有了。人生来五行俱全,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你自己其实可以疗愈你自己,努力把自己的健康抓在自己的手中,多接触大自然,多和植物对话,慢慢地你就会有感触了。
二是源于古人的实践和总结。
     古人没有手机,他们的闲暇时光很多都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白天观察植物,晚上观察星象。慢慢地对植物的特性了解得越来越多。比如他们发现桂枝这种植物树底下没有杂草,《吕氏春秋》记载“桂树之下无杂木”,《雷公炮炙论》记载:“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可见在植物界,桂枝称得上是木中之王,所以古人把桂枝誉为木中木。辛味药中的,红色为火色,故椒为木中火;黄色为土色,故干姜为木中土;白色为金色,细辛为木中金;附子色黑,黑属水,故附子为木中水。其他也可以以此类推,大都如此,但不是全部。

5、体味用味怎么和《内经》脏气法时论篇有出入?

答:《内经》脏气法时论原文摘抄如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肝心脾肺肾,辛咸甘酸苦,用味(补)是全部对应的,但体味(泻)却只有一个肝的“酸泻之”是对应的。其他全都不对应。而《辅行诀》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
陶云:心德在软。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
我们可以看到,《辅行诀》中写了“故经云”,经就是《内经》,说明《辅行诀》在引用《内经》。但用味(补)和体味(泻)是完全对应的那为什么《辅行诀》上的内经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内经》不一样?到底哪个对哪个错呢?
先不说对错,我们来看一个《庄子》中“轮轮”的故事。
齐桓公有一次在堂上读书,轮扁在砍木材制作车轮,扁问齐桓公在看什么书?齐桓公回答:看的是圣人的书。又问:那圣人还在吗? 齐桓公回答:已经死去了。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读的书只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齐桓公很生气,自己读书,居然还要被一个做轮子的工匠来评论,于是很生气,对扁说:你要是能讲出道理来就免你一死。否则就处死你。扁说:我是从我自己做轮子的经验悟出来的。我做轮子用的卯头,如果砍地太宽,轮子就会松动,砍得太小,又会太紧安插不进去。只有做得不宽不紧,才能做出合适的轮子。而这种规律,又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只在我的心中,我也不能很明白地讲给我儿子,所以我现在都七十岁了,还在这里做轮子。古人和他们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留下来的只不过是糟粕罢了。
虽然在这个故事里轮扁把圣贤书比做糟粕有些极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确实不能用语言来记录。现在科技很发达,各种数码产品层出不穷,但还是不能记录我们内在的一切。
何况古人条件简陋,字都写在竹简上,后来好不容易有了纸,所以古人又把竹简上的字抄到纸上,这些全都是人工完成的,人工最难避免的就是出错,虽然有校对,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熟悉《伤寒论》的人应该对北宋名医林亿比较熟悉,他最大的贡献是校注了《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的医书,这些都是学习经方的必备书。
说到这里,你也许已经能体会到了,论谁对谁错都没有意义,因为文字只是古人剩下的“糟粕”罢了,不能言传的东西已经随古人一起死去,而留下来的文字,还可能存在抄错的地方。
我们要努力从这些文字中走出来,从不同作者,不同视角来学习经方经典,这样才能不被文字表面所困,而努力探寻文字背后的精神。只有抓住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否则,你读的书,也许不过只是一堆糟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汤液经法
敦煌遗书中小补泻汤数术思想研究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 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汤液经法图》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和《辅行诀》五行五脏配属之不同
五味入五脏,过食五味对人体的危害 古人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