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一些方法

1、腑病治脏

本病病位在大肠,但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肺气不调,也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导致泻痢的发生。正如《医门法律》上说“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噼”、“泻痢皆由肺热所移”。本病与肺的关系还体现在痰这一病理因素上,正如如《类证治裁》说“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因此,如常规从脾肾治疗效果不显时,丛肺着手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健脾补肺法、温肺补肾法、宣肺疏肝法、清肺润燥法、化痰祛湿法等。药物可用黄芪、白术、黄芩、紫菀、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等。

2、勿忘疏肝

UC病的许多症状,常在情绪波动和精神抑郁时发生或加重,辨证多属肝郁脾虚,治宜扶脾抑肝,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散、小柴胡汤加减。常用白芍、柴胡、枳壳、当归、川楝子、郁金、香附、乌药等。

3、攻补兼施

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缓解期多为虚实夹杂,病至后期可为纯虚证,但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虚实夹杂。因此治疗因根据其虚实情况攻补兼施,视其情况决定其主次,或以补为主,兼以驱邪;或祛邪为主,佐以扶正。

4、寒热并用

临床上患者单纯湿热证或寒湿证较少,而常见寒热错杂证,表现为上热下寒、口苦烦躁、纳呆、四肢不温,腹痛喜温,下痢脓血或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舌暗淡,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治疗应寒热并治,辛开苦降,方药可选用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等加减,常用药物如半夏、黄连、干姜、吴茱萸、桂枝、败酱草、积雪草、黄柏、乌梅。

5、五更泻者不可单纯补肾

本病出现五更泻者不可单纯补肾,一般认为五更泻多为脾肾阳虚,以理中(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为常用,但致五更泻的病因病机却不止脾肾阳虚一端,五脏六腑皆能令五更泻,五更泻也不仅属虚证,也有实证。脾胃清阳不能五更应运而生是五更泻的基本病机。酒食积滞、肝经郁火、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脾虚湿盛、肺失治节、肝胆郁热、瘀血阻滞、脾阴亏虚、肝木乘脾、心脾两虚皆可致五更泻。

6、不可单纯燥湿

无湿不成泄,腹泻会耗气伤阴,但阴虚也会影响水谷之运化而致泄泻,此为阴津亏损,阳失阴助,脏腑功能失调,所以滋阴补液不失为治疗阴虚腹泻的方法之一。如脾阴不足,水谷不化腹泻者,症见症见便溏、粘滞不爽、便次不多、唇颊淡红、手心灼热、口干不欲饮、舌淡红或嫩红少苔、脉虚细略数;治宜甘淡微寒清润脾土、滋补脾阴,用药宜平宜淡(人参、茯苓、山药、白术、扁豆、炙甘草、石斛、玉竹、黄精、芡实、连肉...)。如肾阴不足泄泻者,症见凌晨临厕为多、量少、质稀粘或稠、小腹隐痛及其他肾虚表现。治宜滋补肾阴,峻补其肾,常用药物如沙参、黄精、石斛、玉竹、乌梅、白芍、芡实、五味子、百合等,但注意用药时需注意配伍,即峻补时配伍调气而不香燥之品(绿萼梅、玫瑰花、佛手片、厚朴花、枇杷叶...)。

7、久病治络

UC病临床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如果常规活血化瘀药效果不显时,可采用通络法治疗,如“以辛味之药疏通瘀滞”、“以虫类药物搜剔络脉”、“以藤类药品畅通络滞”、“以血肉之品通补络道”。临床上常用僵蚕、地龙、鸡血藤等。

8、从痰、瘀治疗

溃结活动期常见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周身困重、舌红苔腻、脉弦滑等证候,肠镜下常见局部红肿、糜烂、溃疡等病变,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符合痰湿瘀血的粘滞、重浊、疼痛、出血致病特点。因此,如常规治法效果不显时,可从痰瘀论治,有时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9、佐以风药

风药辛香通达,既能胜湿,又无刚温燥烈之弊。风能胜湿,含五行相胜之义;风药止泻,缘其能升举在下之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风药入肺,能启肺机,开肺肠壅塞之气,气机失降有序,则大小肠和脾胃三焦膀胱可“化糟粕,转味而入出焉”。且风药能升阳解郁,宣通阳气,引导气血流通,具有活血、止血、补血等功效。临床上常选用防风、荆芥、柴胡、羌活、葛根、升麻等。

10、通降与升敛

本病治疗时一方面要考虑止泻固肠,另一方面要考虑行气导滞。若施之不当而早用收涩,或敛涩太过则易留邪,将导致病情加剧;反之若一味泻实破气,又有伤正之虞,致疼痛胀满诸症益甚。运用中要注意:①重点在疏导,谨用敛涩。本病无论寒热皆兼湿邪,多同时兼有食积气滞者,治疗上应注意疏泄导滞、祛湿消食,使湿去气行食消而脾胃运化得健,肠腑传化得行,正气得以恢复。②初病宜通降,久病宜升提。本病起初正气未亏,故能与邪抗争而见发热,湿热交争肠腑不通而见痛泻,宜以通降行滞为先;至泄泻日久,便血无数,或久病缠绵以致脾气下陷、脾不升清、大肠气虚下陷而见后重者,又当治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重用甘补温运之剂。

11、注意活血与止血

本病常见便下脓血,此为血溢脉外使然,故治疗中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活血祛瘀是其常法。然止血太过、寒凉太甚,反致瘀重;而活血太过,又有碍止血,从而构成治疗矛盾。当此应用之时要注意:①初发、暴发下血量多者,宜止血为先,兼顾活血。湿热疫毒熏灼肠络,以致便下脓血鲜紫量多者,治当急解毒邪,宜大剂清凉解毒、凉血止血为先;若证属虚寒脾不统血者,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止血,兼顾活血。②复发、缓发下血量少者,须活血为先,兼顾止血。病属复发、缓发之轻、中型患者,其下血量少,夹有粘冻或血色黯黑,或便下血色如柏油,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兼见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象沉涩以及病程缠绵者,当以活血祛瘀、和血调络为先,重在治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本知识
《万病回春》---1
经典诵读:医学三字经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芩
实践脉学(黄杰熙著)
右寸脉大是胃气不降;左尺脉大是脾气不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