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是没有成功?

1

有个读书人,爱书如命,读书时如醉如痴,不允许任何人打扰。有一次,他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于时间》,海德格尔正好来访,读书人将海爷拒之门外,继续沉浸在书中的曼妙世界。

读书读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奇人一朵。

但读书也在读人,一本经典书籍的伟大作者,大变活人来到你面前,你竟然视而不见,又回到自己的读书世界,恐怕只能叫做“死读书”或者“书呆子”了。

我们总说要专注,但专注的对象并非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动作,而是一连串能够达成目标的组合拳。单兵作战往往会陷入死局,而蒙着眼睛上路,可能只会“一条路走到黑”了。

2

说起“一条路走到黑”,就会想起我那位硕士同学D。

D生在农村,靠着努力勤奋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北京。但或许生性孤僻,或许成长经历使然,D几乎没有和我们主动说过什么话,而且即使交谈也是眼神飘忽,怯生生的。我和他仅有的说话机会也仅仅是因为老去他们宿舍玩实况,每晚准时10点半他才背着书包从图书馆回到宿舍。

毕业之后,D音讯全无,班级微信群里独独缺了他一个。今年,神龙终于露面了,说来也巧,我竟然和他在博士考场遇见了。三四年没见的老同学,即使之前相交不多,也好想冲过去聊聊。但一想,D不善言谈,我这“话痨”万一影响了人家成绩就不好了。

这么一忍,就忍到了复试那天。D和我又被分在了一组,我超开心地跑过去和他聊天,他依然眼神飘忽,但能感受到他也很开心能碰到老同学。我打听了复试的流程,告诉他,他用特有的、纯朴的、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道谢。

“我好紧张啊!”这是他主动说的第一句。我嘻嘻哈哈,夸他当年专业学得好,复试是专业面肯定没问题的。

结果出来了,D笔试成绩排名前三,但复试被刷了……

后来听他们聊:D毕业后一直没去工作,而是考了4年博。每年都高分入复试,但是每次都是被挡在了复试这道坎上。因为每次导师们在提问之后,他都紧张地支支吾吾答不好。

我们能说D不努力吗?当然不能。但他努力时,忘记了“补短”,既然每次都因为口头表达能力被Pass,其实远不如拿出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当众演讲能力。

就像我们复习考试时,有很多人喜欢做那些会做的题,对于那些难的题却敬而远之。结果是,会做的题依然会,不会做的题依然不会。

3

关于读书,曾经有这么一种困惑: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可以过目不忘,而我读完之后却留不下一点痕迹。由此,也特别留心那些博闻强识的人,直到看到两则读书人的读书方法,才放下纠结:

第一是李敖:都说他记性好,他却说是因为自己读书的方法好。他把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大卸八块,分门别类整齐归档,当写作时用到哪些知识就直接拿来即用。李敖看似轻松地侃侃而谈,其实背后是下了十足的苦功夫。

第二是高晓松:我是高的粉,特别羡慕嫉妒恨他“无比伦比”的记忆力,每次被他强大的记忆力征服后,总是拿“天才”之谓来安慰自己。但高晓松曾经谈到两次关于记忆的事情,却让我着实震撼:一,他说自己小时候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背东西,甚至翻出了全球各地的钢产量拿来背诵;二,他说自己也有记不住的东西,比如希腊神话,他很用心地记了,但是真的记不住。

对比之下,自己看书总是走马观花,图个热闹,可以说基本上都不过脑子,自然什么都记不住。这种所谓的努力的读书,不过是“狗熊掰棒子”,瞎努力。

4

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做一件事喜欢做到极致。

比如我身边的L。当他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后,就会把这件事从头到尾地系统研究一遍。那段时间我减肥成功,把L刺激到了,他决定也要把减肥这件事搞定。

他怎么做的?

第一,先缠着我把我的减肥过程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第二,买了各种减肥、跑步、健身的书,记笔记写心得;

第三,开始给自己定制了专属的减肥计划;

然后,他真的丧心病狂的瘦下来了!

L这种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能够以目标为中心,去寻找科学有效的突破口。

他听我说跑步至少要半小时以上,然后就去研究,再去自己实践,还去买了心率带,最后给自己定的跑步时间是45分钟,因为据他言之凿凿地说,这个时间对于他的身体来说燃脂效果最佳。先不管他是不是胡扯,但至少从他的减肥效果来看,还真有可能是对的。

很多努力没有结果,其实大多是因为这些努力都是低效的。

5

这两年,“微课”大火。好像不上几节“微课”,就算不得进步好青年一样。

说来惭愧,自己也堂而皇之地做过所谓的“微课”讲师,分享自己的那些不值一提的事。即使作为其中一员,我依然想说:

微课,其实是那些“假勤奋者”的天堂。

以前这个世界的交流成本很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太难,但随着互联这张大网铺天盖地,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获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信息,以及与各种牛人大神建立互联。

但,听了那么多的“微课”,真正凭着“微课”成长起来的,恐怕少之又少。

我不是在否定“微课”,而是在怀疑那些整天把努力勤奋地上“微课”,当作自己懒惰借口的人。

上了那么多的“微课”,却不愿记一点笔记心得,不愿看一本课堂上老师推荐的书,不去将课上的东西付诸实践,但却觉得心安理得。

因为,“微课”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在听课,没有浪费时间,但其实“微课”就像是一场知识传递者们的一场狂欢,很多人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6

回到我们的标题:要努力,不要蒙上眼睛。

有个人,日夜兼程,不闻不问,只为去往天堂求取人生真谛。

终于见到了上帝,他问:“我如此努力终于找到了你,上帝请告诉我人生真谛吧。”

上帝答:“你所走过的路,遍地是真谛,难道你没看到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你自己读书之一
《成功的真谛》一本书读懂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
付出总有回报吗?
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把握语文阅读能力
厌倦了知识消费者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看过的书以及你遇到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