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日本宁可自认“倭奴”, 也要认汉光武帝金印为一级国宝?

2018-01-16 09:58 来源:趣评


【一带一路上的历史之谜38】


1784年4月12日,日本福冈,志贺岛。

两个佣工正在海边辛勤劳作。有很大一片农田,需要整理。

虽然辛苦,地,却不是自己的。因为他们是雇工,类似于中国给地主干活的长工。

土地的主人,叫甚兵卫。

地主对他们想必是不错的,否则,今天注定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就不会被历史记载下来,日本就无法确定自己“信史”的起点,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终将会成为纸上谈兵。

日本,还是很有历史的。

问题是,你说自己历史几千年、几万年,口说无凭,得有证据。

证据也不能乱摆,弄几块石头,就叫历史?也不行。

最让人信服的证据,叫“文字”。

文字有两种:

一种,是史料上传承下来的,比如中国的《汉书·地理志》,就明确记载了汉朝和日本的关系,“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云。

但这种单纯的文字记载,不算特别权威,还需要进一步的“物证”,尤其是第二种文字:刻在文物上的文字。

比如,中国可以相当确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朝,因为那时候就有甲骨文了,有刻着文字的甲骨为证,不服不行。

至于夏朝和以前的黄帝、尧、舜、禹时代,至今还有很多外国专家“不予承认”,核心就是缺乏确凿的“物证”。

日本也是一样,要想确定自己信史的起点,就要找到确凿的证据。

很有点无奈的是,自己信史的起点,却和中国有着无法割舍的关联。

划时代的一天,1784年4月12日;不起眼的两个雇工,为日本历史刨出了史上最重要的一锄头。

雇工奋力或者疲惫地刨了下去——当时他精神头如何,无法考证了,总之这是历史性的一锄。

咣当一声,锄头碰到了石头。

海边石头多,地里有块石头,无比正常。雇工继续刨,三块箱状的石头,出现在人们面前。

雇工停了下来。

这不是天然形成的石头。如此规则的箱状石头,肯定是有人埋下的。

什么人会在这里埋东西?这些石头,看来已经埋了很久了。

那么,墓葬?

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了这一点。

或许有宝贝。两人仔细摸索。

汉委奴金印

后经专家介绍,这种箱状石头,是古代日本常见的墓葬形式。可是,两个雇工发现的墓葬中,没有发现任何遗骨、遗物——除了那件改写日本信史的东西。

是的,他们发现了金块。

一个小小的金块。后来测量的数据:重108克,高2.2厘米,底座为厚0.9厘米、宽2.3厘米的正方形。

或许他们还不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改写了日本历史。

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是金块还是铜块。

但显而易见,第一,这个东西,貌似很珍贵;第二,这不是天然形成的,上面貌似有文字样的东西。

那个年代的雇工,识字的很少;但这俩人心眼很实,大概地主甚兵卫对他俩也不薄;而甚兵卫识文断字(后来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份“发掘报告”),两人于是把金块交给了甚兵卫。

甚兵卫大惊失色,小心脏差点跳出来。

他做出了几个判断。

这是一枚印章。(考古学家:此为“蛇纽金印”)

这是金子做的印章。(考古学家:呃……同上)

印章上的五个汉字,是“汉委奴国王”。(考古专家:《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公元57年,倭奴国王来汉朝进贡,光武帝赐以印绶)

不仅甚兵卫,日本专家的小心脏也要跳出来了。

因为,这是日本历史上有文字的最早物证。有了它,日本的信史可以直接上推到公元57年。它的价值,是那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所无法比拟的。

这枚金印,迅速成了日本的一级国宝。

于是,两个问题又蹦出来了。

第一,“汉委奴国王”,这个“委”就是“倭”,“奴”的意思也不太好,为什么日本还把它当国宝呢?

第二,谁能保证甚兵卫不是沽名钓誉,故意编造故事,弄个假印呢?如何保证这个金印是真的?

嗯,好问题。

其实,“倭”这个字,起初并没有多少贬义;明代倭寇泛滥,中国人出于对倭寇的厌恶,这个字才逐渐有了贬义。

但在汉代,“倭人”“倭国”经常出现在文字记载中——不仅是汉朝的文字中这么记载,那些附属国也这么自称。可见是没有什么贬义的,至多是表示谦虚一下。

古时候,日本列岛长期纷争,众多小国。这些小国为了在争斗中体现自己的“正统地位”,喜欢找靠山、接受册封。在我国的三国时期,日本一个叫“邪马台国”的国家,还被魏国册封为“亲魏倭王”。

光武帝时期,日本还没进入成熟的国家形态,大多是一些部落或者部落联盟,其南部靠近中国的部落、小国,主动攀高枝,接受光武帝的册封,以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是很正常的。

至于“汉委奴国王”中的“奴”字,只是表示一种隶属关系,等于我就是你的藩属国了。从光武帝的角度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他的“奴”,众生平等,你当然也是了。

何况,当时接受册封的小国(或曰部落首领),恐怕连汉字都认不全(那时候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否使用汉字,尚不清楚),要想很深刻地领悟“奴”的含义,恐怕也不容易。

另外,就是这个金印的真伪问题。

如果是假的,日本的信史起点,又麻烦了。

帮他们的,还是中国。唉,胸怀博大啊。

虽说金印是个确凿的物证,但疑点还是有的。

最大的谜团是:这个墓是谁的?为什么墓主人其他物品一概没有,只有一个金印?如果有人盗墓,为什么偏偏遗漏了这么贵重的金印?

如果勉强解释一下,也说得过去。那个年代,日本大多是一些部落,史料基本等于没有,墓主人留不下名字很正常;部落小,墓葬规格肯定高不了,所以尸骨被野兽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大;部落小,又穷,除了这枚汉光武帝赐的金印,别的也就没什么了,所以只陪葬了一枚金印……

史料缺乏,只能猜测了。比如,还有种可能,就是墓主人作为部落首领,不幸在战争或者海难中丧生,尸骨无存,后人只好给他弄了一个“衣冠冢”,顺便把首领生前最喜爱的金印埋了进去……

史料缺乏,也让人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不管怎样,这枚金印是存在的,只要金印不是假的,一切就好办。

出土了100多年,关于这枚金印的真假问题,一直纷争不断。

日本专家当然要强调它是真的。其他的专家只能呵呵了:如何证明?

毕竟,光武帝时期的金印,到底什么样子,谁都没见过。

人们只知道,皇帝自己使用的印章,是玉印;赐给王公大臣的印,是金印。金印有很多形状,比如龟型、蛇型、虎型、龙型,等等。从这两点上,日本的蛇纽金印是符合的。

滇王之印

但仅这两点,显然是不够的。

直到1956年。

这一年,中国云南,出土了一件“滇王之印”,也是东汉蛇纽金印,和日本金印的形制一样。都是光武帝赐的印,形制一样,何况中国的出土文物有名有姓,确定无疑是真品,日本金印形制一样,也可以确定为真品。

1981年,中国扬州,又出土了一件可以“提供佐证”的文物“广陵王玺”金印,这枚在汉墓中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进一步确定了日本金印符合汉制,结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伪之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件含义侮辱的文物,为日本延长近千年历史,被奉为超级国宝
日本一件国宝,上面有五个汉字,有一字的两种解释都让日本人脸红
中国流失在海外的3大国宝:件件都价值连城,沧桑流落史令人扼腕
日本发现倭奴国王金印证明日本曾捏造古代史?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宋明雅韵
汉朝皇帝赐给日本的金印,在100多年为何日本死不承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