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和春的饺面


- 《拾味扬州》平台优选 -


说起饺面,走南闯北,面是面,饺是饺,而独到扬州,才有饺面这一说。





 1 


扬州人吃早餐,称之为吃早茶。初到扬州的外地人,听了一头雾水。赶赶的,起了大早,来到茶社、面馆,徒然发现,各家早己座无虚席。



桌上,两三知己,三五好友,认识的,不认识的,各自泡上一杯(壶)绿茶,点上一盘干丝、一笼包子或一碗饺面,边吃边聊,慢悠悠,细细品,不足个把小时,决不散席。着实让外地人,领略了扬州“皮包水”的功夫,羡慕扬州人日子过的休闲、“暇意”。



扬州人吃早茶的习俗,成就了扬州的美食小吃,其十多家的百年老店,传沿至今,生意越做越红火。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饺、共和春的饺面等,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就象窖藏老酒,越久越醇香。



 2 


说起饺面,走南闯北,面是面,饺是饺,而独到扬州,才有饺面这一说。而这正是共和春面馆的创始人王学成当年所独创。




王学成,原是一面馆的伙计。解放前,电动机面还很少见,擀面全凭手工。小的面店用手擀面,大的面馆,是先将面粉和水揉成团,然后将面团放在一特制木櫈上,櫈上有架,装上一根粗木杠,人工操杠,一上一下,进行擀压。其动作张驰有度,匀力发劲,人在上,起伏跳动;面在下,滚压变簿,人跳面动,人称曰“跳面”。



王学成,聪明好学,做事“板扎”。其跳出来的面,皮簿而不失韧劲,切条不粘不断,滚水出锅,滑而不烂,且有咬嚼。上至老板,下至站汤锅的大师傅,莫不喜欢。慢慢地,从学徒,升为伙计,从伙计变为大师傅。久而久之,王学成的大号,被人忘了,而王跳面,成了同行和老食客口中的称谓。



通过十几年的打工,王学成,做事勤快,省吃俭用,慢慢地有些积蓄。于是,婉谢了老板加薪挽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于老城区市中心蒋家桥,开了一家“四季春”面馆。



虽说做了老板,但早几年,店中所用之面,仍然亲手制作。由于纯手工,从和面、揉面、醒面、压擀跳面、切条成型,少一道工序,面不是不匀,就是失去韧性,揉面、醒面,火候不到,皮薄毛孔不张。毛孔不张,“四季春”的另一秘方,沸汤调(吊)虾籽,其虾籽鲜渗透不到面骨里,其面的香鲜出不来。

跳面制作,几十道工序走下来,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出一包半面,故老扬州人遇到老烟枪,虚虚的问到“老太爷,你一天抽多少烟?”,老烟鬼哈哈一笑“共和春的跳面,不多不少,一包半”


 3 


共和春的面,讲究的是,沸汤虾籽。王学成深谙维扬菜调汤的“诀窍”。在过去,做菜调鲜,没有味精、鸡精,维扬菜的大厨,全凭自己的本事,用猪大骨、猪排骨、草鸡等熬制“高汤”、“清汤”、“混汤”,做菜出锅的鲜头,全凭“汤”来调味。


王学成凭多年的耳听目睹,在做面中领悟到“面是沸水跳,汤要虾籽调(吊)”。每天清晨,未开张,先烧汤,升火热锅,趁热用生姜片,擦净阔口底尖的铁牛锅,注入清水,挖几大勺虾籽下锅,煮沸十多分钟后,将虾籽的鲜味释放出来,才招呼前台卖筹子下面。宽汤窄面,其下锅面的毛孔,吸尽虾籽的鲜味,面的香味与虾籽鲜味,交融相合。



虾籽的制作,是共和春面的另一绝活。虾籽必须在伏天派专人去高邮湖、邵伯湖收购。进入夏伏天,湖虾孕籽,粒饱浆满,鲜味顶足,采用大太阳曝晒干燥,决不用锅炒干。而贮存干燥虾籽,用的洗净陶缸、陶坛,缸内投放明矾、蒜头,防霉防虫,再用银皮纸扎口密封,让其自然发酵,贴上编号标签,依次开坛使用,存放时间不足,决不提前开坛。开坛投料前,再用碾槽碾碎,破壁出鲜。

调汤成功,下好扬州的阳春面还远不够,熟面的作(佐)料不能“搭浆”。王学成用的酱油,选老酱坊发酵酿的老抽,买回后,加葱姜香料熬熟,猪油一定选上等板油熬出,麻油必用小磨的,胡椒,请老食客,大德生药店老板亲手选料,碾粉专供,秋冬配以蒜花、春夏捣烂蒜泥用于起香。



扬州的老食客,每每到共和春吃饺面,看到那些慕名而来外地客,吃完了面,捞光了馄饨,嘴一抹,弃汤不顾,准备开走,老食客摇摇头,一声叹息,低头端起自己的面碗,把个面汤一小口、一小口吮吸着,慢慢咂咂品味。把刚要走的外地人,看的“木住了”?



面汤也能品味?疑惑着,也学着老食客,浅浅细呡上一口。那知,一口下去,鲜的、辣的、麻的、香的在舌尖上,轮番回味,入肚后,一股热流通体爽透。顿时,重入座,一口接着一口,直剩碗底留下的数粒虾籽,余犹未尽,只好咂咂嘴,一步三回头走出店门。




 4 


王学成在做好阳春面的同时,又推出了虾籽馄饨(外地有称饺子、云吞、抄手等)。馄饨皮是王老板的拿出好戏,皮薄面滑,其馅,选上好鲜猪后座肉,去皮剔骨剐碎,放老抽、麻油、葱姜末等,徐徐掺入冷水,用手臂搅拌,直至成泥发粘。



说来也怪,在搅拌前,王学成总是用碗舀一碗食碱水,兑了肉泥里,兑多兑少,全凭感觉,且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徒弟问他,他总是笑而不答,只是告诫,用心看,分时尝。学徒的没有三、五年的琢磨,不敢兑碱。



包馄饨,更是有讲究,圆型的饺皮,大师傅一手托皮,一手用一头扁、一头尖的竹片,挖一块馅抹在面皮上,左手合掌一捏,右手用竹片尖那头,一带一捺,一个馄饨包好,高手的师傅,一分钟,飞花式的能包几十只。



而包出的馄饨,边似荷花,底若金线,形如雀头。沸水下锅,稍许,浮上来,个个头从上,犹如出水芙蓉。



一开始,王学成和其他面馆一样,面是面,饺是饺,后来发现,许多顾客在吃面、吃饺犹豫不决,各来一碗,不仅价格高,且量大,吃不完浪费。王学成灵机一动,在面里兼放少量馄饨,兼而有之,于是,扬州小吃就有了饺面一味。


 5 


解放初期,政府对“四季春”面馆公私合营改造,隶属饮服公司管理,据说,“共和春”的名称是有领导为纪念共和国而当时确定的。



店名虽改了,但历届政府领导和公司管理层,一直强调“共和春”面馆的饺面特色不能丢,仅管经营规模扩大了,也由早点延伸到下午和晚上,面也改为机轧面,但所有工艺程序一道也不能少,味道还要那老味道。



由此,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依然沿着祖辈、父辈习惯,隔三岔五的,赶到“共和春”尝着、品着,那韧而不烂的阳春面,那柔滑鲜嫩出水芙蓉的馄饨,那鲜的、辣的、麻的、香的虾籽面汤。仍用那外地人听不懂老食客与站锅大师傅的对话:“免青”(不放青蒜花)、“免辣”(不洒胡椒粉)、“重辣”(胡椒粉加量)、“宽汤”(面少汤多)、“半汤”(汤少面多)、“脆面”(面下锅,一滚就捞)、“双咸”(酱油重些)、“干拌”(不放汤)等行话切口。



 摄影 | 赵洵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第一面,一箸值千钱
世界美食之都丨扬州:讨喜馄饨 人见人爱
中国面条地理14
江苏十三市早餐推荐-扬州篇
扬州馄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