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政四余

七政四余星盘

 

七政(七正)


   “七曜”,古代也称“七政”"七正"。古代天文星占名词。是我国古代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 
一般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颗星体。七政是真实存在于宇宙的星体.

  土星:又名镇星,是五星中移动最慢之星。

  木星:又名岁星。

  火星:又名荧惑。

  金星:又名太白。

  水星:又名辰星。

 

  “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隐曜”,是为“九曜”。

太阳系行星图谱

 

四   余

 

  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合称“四余”,再与“七政”一起,称“七政四余”。
  “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又合称为“十一曜”。 
  “十一曜”,即“七政四余”中的“四余”星曜“罗睺”、“计都”、“月孛”、“紫气”在我国天文上同时提及的话,有说法认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黄道南过升交点入北时,称“罗睺”;再由黄道北过降交点入南时,称为“计都”;月球沿白道运行至远地点称为“月孛”;运行至近地点时称为“紫气”。   “四余”“隐曜”都和月行轨道相关。
 

       

  四余:紫气、月孛、罗睺、计都四个点也。余称为余奴,是五星之余气。紫气为木余。月孛为水余。罗睺为火余,又名天首星。计都为土余,又名地尾星。四余并非真实的星体,而是天文上的某些特殊位置点,为虚星,俱与月球有关。   

    紫气  Moon's Perigee  等同木星﹑木气  月球近地点﹑白道最低点。 
    月孛  Moon's Appogee  等同月球﹑水气  月球远地点﹑白道最高点。
    罗睺  Moon's S. Node  等同火星﹑火气  黄白道南(降)交点﹑中交﹑龙尾。
    计都  Moon's N. Node  等同土星﹑土气  黄白道北(升)交点﹑交初﹑龙首。



 

 

罗、计之争


  
 罗睺、计都指黄道与白道的两个交点,月亮绕地轨道(白道)之降交点,西方称为月亮之南交点(Moon's South Node);月亮绕地轨道之升交点,西方称为月亮之北交点Moon's North Node。罗睺和计都在推算日月食时使用。
    印度古代天文学称北交点为Rahu,南交为Ketu。印度占星认为Rahu为土星之特质,Ketu为火星之特质。
    这与我国天文学正好相反。我国古时称北交点为计都,南交点为罗睺。清初西洋传教士认为是中国人翻译梵文时将罗、计颠倒。

 

  “罗睺”及“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却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于是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然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现象,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
  另一个传说为:

  “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之时,“罗睺”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甘露,结果被“日神”和“月神”发现,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甘露,所以他的头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为日、月食的由来。“罗睺”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皆为不祥之星。这就是古印度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称为“罗睺”。西天竺的《七曜攘灾决》,是在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译传入中国的,此书中具体介绍了“罗睺”、“计都”两隐曜为:“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计都,遏逻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


  那“罗睺”、“计都”为何称为“隐曜”?


  所谓“隐曜”,就是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要提到“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的指代,就要先简单谈谈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与“白道”。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相对的,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会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轨迹就称为“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普通来讲,在中国“罗睺”和“计都”知道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根据传说,即使普通公认“四余”是肉眼不可见的星曜,即“隐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却仍然认为可同“七曜”这样的可观天体一样能够进行观测。例如“罗睺”、“计都”掩住日、月的光线形成日食和月食,所以在发生食相时就可以测得。古人认为当有妖孽出现时“月孛”也可以凭视觉观见,“其星为彗星之属”,但不同的是光芒四出,不同于一般只有一条慧尾的彗星,《春秋》中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孛见大辰”、“孛入北斗”。“王者德至于天”时,“紫气”也可看见,形状如同半月,通常出现于阴历月未至月初,“助月为明”,这就是常说的“景星”或“德星”,《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中就有:“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月孛和紫气之谜


  月孛为月亮绕地轨道之远地点(Apogee),当月亮在这个点时,从地球看来,月亮是振动而不规律的运行。月孛的功用在于解释月亮迟行的原因,月亮绕行的轨道椭圆,而古人是按正圆推算,故为了解释月亮变慢的缘故,设想了一个会影响月亮运行的假想星“月孛”,认为在那段时候“月孛”刻意去阻止月亮的运行,因此也算是一种凶星。这个虚点西方称为“暗月”(The Dark Moon)或“黑月”(Black Moon),将神话中的人物 Lilith 做为其代表,也并不视为一颗吉利的星星。

  

 

月孛(元代)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北壁壁画


    紫气又名“天乙、炁、景星、道德之星、太极文昌之星”,是木星之余气。紫气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古称“景星”、“瑞星”,《宋史·天文志》:“景星,德星也,一曰瑞星,如半月,生于晦朔,大而中空,其名各异。曰周伯,其色黄,煌煌然,所见之国大昌。曰含誉,光耀似彗,喜则含誉射。曰格泽,状如炎火,下大上锐,色黄白,起地上,见则不种而获。曰归邪,两赤彗向上,有盖。曰天保星,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鸡鸣。皆五行冲和之气所生也。”现在一般指月球轨道的近地点(Perigee)。

   “月孛”及“紫气”两曜,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晚一些。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指出,“四余”应出自于《都赖聿斯经》,此书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又合称为“十一曜”。 
    太阴即月神。月为夜明之神。罗睺、计都为逆日月而行的星君;紫气、月孛为顺日月而行的星君。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罗睺、计都、紫气、月孛、合称十一曜。罗睺与计都合称罗计,因与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称蚀神。

 

四餘行度:
    据《星平会海》曰:“紫气,28日行一度,28个月过一宫。月孛,9日一度,一年行49度。罗睺,18日走一度,或19日走一度,18个月过一宫。计都,与罗度度相对”。其实以上是大约行度,要精确计算须按现代的天文学资料为依据,紫气可採一般通书上的行度為主。

    总之这四餘皆是有气无形的虚星,并非实际的星体。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

日月风持旋转为昼夜。金木水火土居方隅重。

罗睺计都月孛三宿动。四斗分界七星拱北斗。

角亢为首二十八员将。盈亏变怪人间主祸福。

天罡河魁紫气照人美。一四天下帝释为主宰。

根本智佛所化大千界。百亿日月五星列诸宿。

主持方隅灾福气候等。众生逆境皆是尔自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睺计都紫气月孛的精确计算公式
阴阳五行与天文学
关于紫气(炁)的天文实质
超级月亮:月孛的来龙去脉(真龙虎论月孛之7.3)
【老话儿说】“男怕罗睺,女怕计都”,是啥意思?
七政四余基本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