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爸爸穷爸爸》书籍解读
我们一起解读《富爸爸穷爸爸》。这个本书的名气很大,你可能早就知道,不过也有可能这你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不论是哪种情况,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对钱这个东西,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钱人这件事,会有新的认知。   

你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逛街的时候,拼命和店员砍价,只为能省几十块钱;工作都几年了还是月光,存款更是空空如也;看到同事朋友,买大牌衣服化妆品,只能背后偷偷羡慕;工资发下来,还完花呗借呗信用卡,交完房租就只剩生活费;都说30而立,然而你过得并不轻松,不敢辞职,不敢生病,更扛不住家里一点意外和风波…… 如果上述情况你中了2个以上,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认真学习。 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很久之前有个妇人,她每天煮饭的时候总是从锅里抓出来一把米,放到一个备用的特定米缸中。邻居讥笑她这种行为,她却不以为然。 过了不久,当地发生了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很多家庭都揭不开锅了,但这个妇人家中因为有备用的米缸,得以熬过了饥荒。 虽然这个小故事看起来和钱没有直接关系,但其中藏着和财商紧密相关的智慧——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赚钱是门学问,不研究怎么赚钱就开始赚钱,一定会动作变形,事倍功半。 因此,现在社会大家越来越注重财商的教育,甚至有人说,21世纪,财商,将会是仅次于智商和情商的第三大必备能力。 那么,这个财商到底是什么东西?财商的高低跟一个人的赚钱能力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本《富爸爸穷爸爸》都会给你答案。  

我们继续往下看。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 作为一名日裔美国人,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提出财商这个概念的人,也是著名的企业家、投资家和教育家。 当然,他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超级畅销书作家,他的这本《富爸爸穷爸爸》曾在《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等销书榜常居第1名。截至目前发行109个国家,总销量突破3500万册。这本书的中文版连续18个月蝉联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能达到这种畅销程度的,估计也只有《小王子》和《圣经》了。除了这些客观的数字,这还是一本从根本上转变中国人金钱观的书,是人人必读的财商经典。 每隔一段时间,“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就会刷屏一番,可是,好像很少人能说清楚,到底什么是穷人思维?或者我如何才能用富人思维致富? 读了这本《富爸爸穷爸爸》,你就会知道,真正的穷人思维,不是不会赚钱,而是不会“用脑子”赚钱。 思维上的穷人只会用时间换钱,为钱工作;而精神上的富人善用财商思维武装大脑,从而让钱来替你工作。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01 我的两个“爸爸”:成为有钱人是一种人生选择 作者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自己的亲爸爸,也是他口中的“穷爸爸”,一个是“穷爸爸”的好朋友,也就是书里的“富爸爸”。 他的穷爸爸受过高等教育,学习优异还用全额奖学金读完了名校博士,另一个富爸爸连高中都没考上。 两个爸爸在事业上都很勤奋, 但是最终的结局却完全不同:有名校背景、高学历和体面工作的“穷爸爸”,一生都在房贷车贷等个人财务问题中挣扎,去世后只留下了一堆待付账单。而另一个富爸爸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之一,名下有千万美元的遗产和慈善机构。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结果? 作者罗伯特清崎从小就同时受到两位爸爸的不同教育理念,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他说:“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上都很成功,都在为钱和家庭奋斗,然而,他们对钱的理解却完全不同。” 比如,谈起钱,穷爸爸会说:“钱是万恶之源”富爸爸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遇到贵一点的东西,穷爸爸说:“这个我买不起。”富爸爸说“我怎么才能买得起。”说起未来的发展,穷爸爸说:“努力学习,将来就能去一个好公司上班。”富爸爸说:“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发现一家好公司并收购它。”对于投资,穷爸爸会说要小心不要冒险,富爸爸劝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正因如此,作者才了解到不同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不同的人生。 慢慢地,作者发现,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对待钱的思维方式不同。 大多数人对金钱的认识,都是从父母那了解到。所以如果原本就贫穷的父母,就会把自己对于金钱的狭隘认知教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秉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方式。将来也就很难成为一个有钱人。 02 穷人和富人的财富观 古话说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意思是说,辛苦劳动的养蚕人,穿不起罗绮。 可偏偏很多的穷人啊,还是相信只要辛苦劳动,总有一天可以穿的起锦衣绸缎大富大贵。 书中说到,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劳动光荣、劳动致富。但长大之后,却发现,工作并不能产生财富。或者准确地说,工作只会产生收入。而这些收入,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有钱人。   

如果你仔细观察,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每天早上八九点,走路匆匆忙忙,时不时还看一下手表的,一定不是有钱人。但他们多是根正苗红的名校出身,受过正规的素质教育,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认知能力。为什么这群人,却很难在短期内进入到富人的行列呢? 因为他们都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标准产物。而学校并不会教我们财商,不会告诉我们如何跟钱打交道。它只会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的打工者,成为律师,医生,老师或其他行业岗位上的合格员工。由于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财商技能的培训。所以许多精明的医生,会计,老师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还是要一辈子在个人财务问题上挣扎。  

富人则不同,富人相信知识致富。 作者曾经问过自己在大学做教学主管的“穷爸爸”,说为什么学校不教关于钱的知识?他父亲回答道:“因为政府不让教。”好在罗伯特清崎还有一个“富爸爸”,他开始从富爸爸那边学习有关财务,做生意,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钱人的知识。 时间一长,作者发现,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穷人迷信工作致富,收入结构单一;富人相信知识致富,拥有大量可产生附加价值的资产。 那么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本书中,关于如何致富的3个底层逻辑。  03 致富的3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逻辑:升级个人商业模式。现在“财务自由”这个词很火。大家都各有各的解释,普遍认为说,当一个人的被动收入已经可以满足他的日常开销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财务自由。 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当一个人不用再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投入时间,就意味着财务自由了。 大家肯定都对财务自由很感兴趣,既然我们前面说,这是一本能教大家学会赚钱的书。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就来说说如何用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来获得收入的增长。   

我们都知道企业要想长期盈利,必须有企业的商业模式,个人要想获得财富的快速增值,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 那个人商业模式有哪几种呢,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种,用一份时间换一份钱;第二种,用一份时间换多份钱;第三种,购买别人的时间换钱; 先看第一种,用一份时间换一分钱。我们周围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上班族,服务从业者,餐馆老板,公务员等等…他们都是上一天班,拿一天的钱,当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钟。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用一份时间来换一份钱的个人商业模式,肯定收入上限是很明显的。一年最多就赚那么多,能计算的出来,而且很难提升。第二种用一份时间换多份钱。这种模式相对就高明一些。比如作家,开网课的老师,演员拍的电影电视剧,程序员写出的软件,理财收益等,都是用花一份时间产出的成果,就可以让别人重复去购买。从而发生“就算不用工作也有收入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睡后收入”,是睡觉的睡。  

第三种是通过购买别人的时间换钱。比如企业主,工厂老板等。能到达这种商业模式的人,都有比较可观的财富积累。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财务自由,光靠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必须要想办法,至少达到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在我们朋友圈中,大概会分成这三类人:第一类是在企业里勤勤恳恳做到中层的,薪资是刚毕业时候的三五倍,不买房不结婚不养娃就很滋润,否则生活质量暴跌。他们就是恪守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大多数人的未来。 第二类是混了好几年,换了好多工作,保持持续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副业:比如在网上写写文章,或者开个小店理个财来累积资产。这属于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不高明,但生活也不会太拮据。普通人努努力也可以做到。 第三类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开了自己的公司,估值千万,每年有上百万的个人收入。想达到这层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勇气和智慧。但一旦成功,就可以去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产生价值。   

我们先来小结一下第一个致富逻辑: 对于第一个致富逻辑,就是努力有升级个人商业模式,我们建议的方法是这样的: 1. 在你用自己的一份时间,换一分钱的初级商业模式时,努力找到一门手艺,并卖个好价钱。这个手艺可以是英语,是写作,是PPT,是美妆技巧,是淘宝客,是小社群,或是你喜欢且擅长的任何一种可变现的本事。2. 如何找到这个手艺呢?发现自己的天赋,把你擅长的一点点技能,练得天下无敌,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这份天赋有时候你自己也没能发觉,但只要是周围经常有人称赞你的某一点,或者是在某一点上,你可以做的比周围100个人都要出色。这时候就牢牢抓住它,放大它,因为大概率上它是你跨越到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路径。如果以上都没能找到,那就从现在开始,依照自己的爱好从零培养一个。3. 第三种商业模式往往是创业。一个普通人若想通过创业获得爆发式财富收益,也是有路径的,我建议大家:从甲方公司工作,到自己做乙方,最后再做大变成甲方。或者说,从帮甲方赚钱,变成赚甲方的钱。据我所知,多数人第一份创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自己老东家的供应商。 第二个逻辑:拥有富人的两种思维方式。作者罗伯特清崎花了几年时间,跟踪研究周围几百个样本人群,试图找到美国那些底层的穷人和上流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最终他发现所有的富人,在成为富人之前,都有两种与众不同的财商思维: 第一个:关注事业而非职业的人,更容易成为有钱人第二个:拥有金钱和消费上的延迟满足感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为何在富人看来,事业比职业更重要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业不等于事业。事业的重心是资产项。富人关注事业,是为了建立自己牢固的资产,实现被动收入。穷人关注职业,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 作者还发现,很多想要通过努力工作,把自己职业做好的人,都把自己的发财梦做成了噩梦。因为他们始终还是没有跑出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也就是通过出卖自己单份时间获得单份收益的赛道。 书中有个在美国很普遍存在的案例:一对幸福快乐,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夫妻,毕业后一起租住在一套公寓里。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起点。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结婚之后准备要孩子,很显然现在租的公寓太拥挤。为了能攒钱买一套理想的房子,他们开始更拼命地工作,慢慢两人收入也都开始增加。但随着收入增加,支出也增加了:个人所得税,保险税,房贷,车贷… 然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债务也越来越多。在国内通常都是求助双方父母,用两代六人一生的积蓄,勉强度过这个坎儿,而在没有这种传统的美国,到处都是充斥着债务和信用卡欠款的年轻人。为了能维持信用,两人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然后更努力地偿清债务…   

慢慢你会发现,拼命工作会让人陷入rat race老鼠赛跑的疯狂竞争,而生活却进入不停付账单,勉强养家糊口的循环。 在“老鼠赛跑”的圈内,人为金钱工作,每月的支出主要靠工资维持,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成为月光甚至月负族,只能在“老鼠赛跑”中求生存。 曾经有人这样来解释上班:Job(工作)的意思就是just over broke,比破产强一点。 穷人和中产阶级往往被金钱的力量惯性控制着。他们专注自己的职业,起床工作,却不问如此做的意义,越是拼命工作越容易陷入“老鼠赛跑”的囧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多数人没有财商思维,不懂得金钱的意义,因此只能被钱控制,以及通过更努力地工作和钱对抗。富人一般会怎么做呢?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创业,创立自己的事业,累积资产。
很多人会觉得,创业失败的风险太高了,还是打工更安稳一些。 不过樊登老师认为:打工要比创业的风险大的多。也就是从长期来看,专注职业要比专注事业风险更大。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一生很漫长,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很多“人生黑天鹅事件”:可能是亲友的一场大病,可能不得不购房置业…任何一个事件一旦发生,绝不是通过上班挣的一个月一两万块的收入就可以应对。富人遇到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可以轻松用钱解决问题,生活继续。穷人因为只顾埋头专注自己的职业,不从长远考虑这些“人生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导致很多人一旦遭遇类似的事件,就被拖进了一生的债务深渊。不信你想一下自己周围的有钱人,很少有是通过专注于打工,在自己的职业里深耕,而成为有钱人的吧? 这便是我们要讲的富人的第一种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因为穷人只关注自己的职业和短期收入,没有抗风险能力;而富人会关注事业,为自己积累能不断增值的资产。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现在就是一个老老实实上班,在专注自己职业的人呀,我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救了嘛?当然不是的。你完全可以用做事业的思维和心态,来经营职业。把自己当成这家公司的老板,更有大局观和长远眼光,而不要钻营于自己眼前的琐事。凡事跳脱出来,多用老板思维审视,久而久之你就也会关注到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将来的事业不断积累能力和资源。   

接下来我们来说富人的第二种与众不同的财商思维:消费中的延迟满足。什么叫延迟满足呢?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如果将这个概念平移到消费中的延迟满足,那就是:富人喜欢用赚到的钱购买为自己产生收益的资产,穷人则喜欢炫耀性消费。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前些时间微博上爆出一个新闻,一女子月薪四千却买两万的包,这种“超前”的消费行为让丈夫十分不能接受,甚至这件事炒到了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但同样是月薪不足六千,我的一个同事麟麟就硬生生通过理财和精打细算,给自己一年攒下了六万多。她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麟麟给自己做了一个有365个方格的表格,规定这一年中每天都要存一次钱,数额分别从1元到365元。因此在她每次刚发工资的时候就存多一些,月末没钱的时候就少存一些,一年下来只要存满了这365个方格,加起来就足足有6万多! 对成年人而言,在收入暂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好好存钱,也是财商的一种表现。把支出维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和勤劳地工作会帮你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等有了资产基础,再拿出一部分按比例购置稳健的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缓慢增值。   

还是上面的案例,麟麟还会在每个月初,固定把10%的工资剥离出来单独放在一个银行卡上,一年下来也有将近一万的额外存款。这笔钱如果不是比例出来,肯定就被各种日常消费花掉了。而且麟麟用自己上一年时间存下来的资产,通过买书报班学习财务和理财知识,买了指数基金和少量股票,已经在随着时间的复利效应,在慢慢积累自己的小金库。 很显然,通过理财手段,麟麟已经慢慢将自己从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赛道,慢慢转换到了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实现被动收入了。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赛道上打拼,只靠雇主的工资,永远是一头乖乖待挤的奶牛。 而且案例中月入四千女子却买两万块奢侈品,很明显是消费观出了问题。因为富人是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诸如大房子、珠宝、皮衣、钻石等负债型消费,然后慢慢还款。穷人都误解了奢侈品的意义,真正的奢侈品是对投资和积累真正资产的奖励,而非是营造自己购买力的假象。人穷穷观念,人富钱生钱,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对于第二个致富逻辑,就是拥有富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建议的方法论是这样的: 第一、 一定要在工作中关注事业而非职业。用做事业的思维和心态,来经营职业。同时,在职业之外,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小事业。再加上一些理财技巧,如比上文说到的365储蓄法,让自己的资产增值。让自己在“人生黑天鹅”发生时,尽可能从不确定中获益。第二、 学会消费中的延迟满足。如何做到呢?如果你在生活中想买一个非必需品时有犹豫不决。那就证明这件商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这时候就需要调出自己“延迟满足”的思维方式,先不要去冲动购买。 第三个逻辑:克服对困难、恐惧和不安全感的畏缩。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告诉我们恐惧和贪婪是阻碍一个人有钱的两大情绪元凶。 英国的BBC曾经做过一个社会学调查报告,问那些行将就木之人,你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本来调查者以为答案会是年轻时候没努力奋斗、没有认真对待家人、没有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等大家老生常谈的遗憾。但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1000人的街头调研中,有近一半人,写的都是“fear”,因为害怕或恐惧没有去做。 太多穷人,不敢承担风险,不敢逃离建立好的安全感。 人穷是一种观念,时刻想的是“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能做那个”,正是这些自我施加的桎梏,彻底束缚了一个人追求财富的能力。 其实啊,在中国这个社会,有很多不自由,但是唯独对追求财富,真的没有那么多“不能”的限制。 罗伯特清崎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开始致富?”他通常用的一个答案是:“首先改变观念。” 作者发现,很多人不是不能成为有钱人,而是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有钱人。因为我们的传统在教导我们金钱是万恶之源,教育在传授我们学习某种技能,并为金钱工作,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让金钱为我们工作。 因此,从今天起,将“穷爸爸”的固有观念,转变为“富爸爸”的思维方式。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对于第三个致富逻辑的具体建议,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行动。作者见过大量,在了解了致富的逻辑之后,还是迟迟不肯行动的案例。努力让自己从立场、感受、态度,到目标、方法、行动。在拥有强烈渴望成为有钱人的决心之后,还要用超强的执行力,克服过程中的困难和不安全感,这便是作者在本书的最后,着重强调的,致富的第3种逻辑。到这里,《富爸爸穷爸爸》的全部精华内容我们已经学的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吧。 作者通过他在童年时期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他的两个爸爸,“穷爸爸”和“富爸爸”不同的处事风格和思维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最终导致了两个爸爸财务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然后我们讲到,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最后是一个人想要致富的3个底层逻辑,分别是:找到并升级个人商业模式、关注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以及要有成为富人的决心和渴求。   

回望我们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各行各业的人不外乎这四种人:打工者,自雇者,创业者和投资者。这四者的风险在依次上升,同时收益也在大幅提升。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人,就务必想办法让自己学会承受风险,通过身份的转换获得更高的收益。 金钱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想更多的钱,只需改变你的思想。 让自己成为一个值钱的人,再通过掌握一些财务知识、财商思维,实现人生跃迁,成为富人只是时间问题。 好了,今天这本书就学习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个赚钱句子
富人买资产,穷人买负债!这些财商观念决定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鬼谷子:还在被贫穷所折磨?不妨读读有钱人的四个致富思维
富裕与贫穷,不是努力可以改变的,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李烨成——穷人与富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