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奇艾叶:盘点中国“四大名艾”

【图片来源:青红染公众号。授权图片,禁止盗用】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

艾是《诗经》中的一种植物,而《诗经》作品出于周朝,可见,在二、三千年前,艾已被用来食用、治病或者祭祀。所以有了采艾的场景描写。

【采艾美女来自湖南,艾草染布,清香悠悠】

时至今日,艾草已然侵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俗中,挂艾草,戴艾虎,煎艾草沐浴;

食品中,有艾草面、艾草青团、艾饼、艾茶、艾饺、艾草糕点、艾草酒等等;

日用中,有艾草牙膏、艾草沐浴露、艾草精油、艾草手工皂、艾草枕头、艾草染布等等;

至于药用,驱蚊防疫,“以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止血、抗过敏、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降压等药理作用。

艾草造福人类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延展。有理由相信,艾草如小麦一样,或许将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植物。种植小麦,令人类从游牧发展至农耕,开始了农业文明时代。

艾草已经是一种全民皆用的大众药物,具有简单易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艾草的神奇功用将会不断拓展,人类的健康将得到艾草的呵护。

艾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内服外用,被誉为“草中钻石”。

艾草普遍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林缘沟边,一般以向阳、排水顺畅、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艾的品种在亚洲有300来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蒙古等。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艾草的芳踪。各地艾草叫法不同,艾蒿、冰台、医草、草海艾、蕲艾、阿及艾、祁艾、五月爱、黄草、“荽哈”(蒙语名)、“黑阴威”(瑶族土名),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品种不同,功用有别,有的适合食用,有的适合灸疗。

艾草与产地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纬度,不同的光照,不同的品种,艾草的疗效不同,这个自在情理之中。就像北半球几乎所有的葡萄酒产区都在北纬15-42°一样。

在我国的本草古籍、医学古籍中,也经常有某地的艾草优于其它艾草的说法。纵览中国古籍,可以发现,有四个地方的艾草最为有名。这四种艾草分别叫做北艾、海艾、蕲艾、祁艾。为大家介绍如下:

清《植物名实图考》艾叶图,右苗叶期,左花实期

1北艾

艾叶的产地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学专著《名医别录》:“生于野”。没有具体的说明。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则记载曰:“艾叶,……今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书中认为,复道和四明的艾最好。

据考证,复道为今天的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所辖,即今天的伏道。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言曰:“汤阴者谓之北艾”。

1987年版《汤阴县志》载:“伏道也为名医扁鹊的墓地之一,并有著名的艾园。战国时,名医扁鹊被秦太医令李醯杀害于汤阴伏道,后人为之修墓建庙,墓旁土地普植艾苗,历宋、金、元、明、清各代,岁永年久,号称艾园明代官员作词咏艾,立碑记事,称汤阴艾园之艾,为药用第一,尊为仙艾。”此外,南宋范成大《揽髻录》和楼钥《北行日录》及《神仙通鉴》都记载了伏道扁鹊墓和伏道艾,如《揽髻录》称:“壬申过伏道,有扁鹊墓。墓上有幡竿,人传云:‘四旁土,可以为药’。或于土中得小团黑褐色,以治疾。伏道艾,医家最贵之。”楼钥《北行日录》载:“过伏道,望扁鹊墓,前多生艾,功倍于他艾”。宋时重汤阴艾可见一斑。

汤阴伏道之艾,闻名于世,当因扁鹊墓而得名。扁鹊墓旁立有一块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重修扁鹊先生墓文》石碑。“汤阴县伏道村扁鹊墓祠堂记”载:“汤阴,彰德之属县也。伏道居县东之近郊,墓在村南五里,旧有祠其上,贞佑兵乱毁之。病者祷药有得,辄验土,人复为构之。”可见伏道扁鹊墓及祠堂在金朝贞佑年(1213—1216年)之前就已存在,“赞扁鹊仙艾词”可兹进一步证明:“一旦,经历荡邑东南社,庸医恶其胜己,伏于道侧,谋而杀之,故社名伏道,遂葬尸积冢于兹,冢前立祠……故曰:汤阴之艾,出于扁鹊之茔者,谓之仙艾,得之难而取效易焉。

据传,东汉名医华佗用扁鹊庙里的仙艾治好了汉献帝的病。后来汉献帝路过汤阴,还专程驾临扁鹊庙叩拜扁鹊,并写下了“艾草芊芊,植于汤南。疗我唇兮,佑工身健”的诗句!

2海艾

海艾即今天浙江宁波及其附近地区的艾草。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则记载曰:“艾叶,……今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这里的四明,就是今天的宁波地区

《本草纲目》记载:“四明者谓之海艾”。

潇湘一叶检索文献资料,无所获。仅在梅全喜《艾叶的研究与应用》一书中发现一段文字。梅全喜教授在做艾叶研究时,去信宁波药检所胡双丰,请求代为采集艾叶样品,结果胡告知:“宁波地区很久不产艾叶了,所用艾叶均从外地调入”。由此看来,古代名艾——海艾,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画工笔下的艾草、艾叶、艾实

3蕲艾

蕲春赤龙湖畔的蕲艾

蕲春赤龙湖畔的蕲艾

到了明代,蕲艾闪亮登场。

明弘治年间定稿的《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生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蕲州、明州。”蕲州就是今天的湖北蕲春,明州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及附近地区。其后的《本草蒙筌》收录了“蕲州艾叶”图,并记载曰:“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以示珍贵,名益传远,四方尽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提出了“蕲艾”之名。书中写道:“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从此,蕲艾跻身中国名艾之列。明清医家皆重视并推崇蕲艾。明代《本草乘雅半偈》记载,“(艾叶)生山谷田野,蕲州者最贵,四明者亦佳”。该书还说,“蕲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美艾。”

蕲艾在临床上受到重视,一些医学典籍强调用蕲艾。

《青囊杂纂》记载,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治头风久痛;

《杨诚经验方》载:蕲艾捣铺脐上熨之,治产后感寒腹痛;

《陆氏积德堂方》载:蕲艾煎水熏患处,治鹅掌风。

不仅民间重视蕲艾,清代宫廷御医对蕲艾的应用也十分重视。清宫医案处方中,频频使用蕲艾,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1953年,时逸人编著《中国药物学》,书中有言:“艾产于我国各地,以湖北蕲春产者最佳。

蕲艾与普通艾在外观形态、挥发油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燃烧放热量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正如《本草纲目》所载,“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

蕲艾透酒坛的说法靠谱吗?央视在2015年的一期节目中做了试验进行验证。点击下面的箭头看视频——

4祁艾

祁艾和蕲艾谐音,但这是两个不同产地的艾。

祁艾是上世纪初出现的一个艾叶优良品种,专指产于河北安国(古称祁州)的艾叶。祁州处于北方中心地理位置,盛产药材,为北方药材集散地。由清至今,祁艾声誉渐传,成为“祁药”的主要品种之一。清官医案中亦有应用祁艾的记载,清《祁州志》的“物产”中亦有记载。但其应用不及蕲艾,有人统计过,清宫医案处方中,蕲艾与祁艾的使用频率比约为10: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对产于河北安国的祁艾与产于湖北蕲春的蕲艾药材特性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特性方面,“祁艾”优于“蕲艾”。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晚年所著《镜花缘》中之药方,以祁艾灸三次,治疣目(瘊子)落后永不复发。《镜花缘》一书约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78年),远在鸦片战争之前。书中出现“祁艾”,正印证了当时祁艾作为中药材已经为医家所用的历史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有''灸'',中药有''艾'',中国4大名艾,3000年有证有据
视频实拍 || 走,下地去,看看艾草生长得咋样了
吴堡产艾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带您了解原材料—蕲艾
艾草誉为“草中钻石”,中国有四大名艾,可惜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仙艾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