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别这样教育孩子,这是在毁灭孩子的未来

千万别这样教育孩子,这是在毁灭孩子的未来

故事1: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家长会前,班主任在门口提前接待各位家长,有一位家长是一名警察同志。这位警察同志的孩子学习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差的那种,班主任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再上来一点,更进一步,因为她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也很懂事,只是有时候不够专心。班主任见到了这位家长,孩子也在家长的边上,班主任对这位警察同志说: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还是不够努力,听课不够专心,作业有的时候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希望作为家长能够与老师一同帮助孩子,让孩子更进一步!“结果很让人惊讶,这位警察同志可能脾气不太好,或者可能经常面对不法份子,形成了比较暴烈的习惯,当场就对班主任喊道:”你就是吃这碗饭的,我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跟学校的事,我没这时间跟功夫,你要是有能耐就别干这行了!“班主任惊讶了。

PS:这种家长说实话真的是毁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会就是为了沟通孩子的问题,家长这种态度老师怎么办?以后老师对你的孩子还会这么负责吗?

故事2:一个孩子很调皮,上课不听讲,还经常影响其他的同学学习。班主任多次劝解无果,终于有一次彻底激怒了班主任,班主任让这名孩子起来,当着全班的同学面批评了他。但是这个孩子很要面子,不仅不听话还当面顶撞班主任。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叫他离开教室,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孩子直接离开了学校。晚上,快下班的时候,这孩子的家长直接来到学校,找到了班主任,当着很多老师的面给了她两个嘴巴!并且恶语相加,最后在校长的调节下才得意的离开学校。这个班主任第二天就请假了,回来后就去了别的班级。但是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好像明白了什么!这个孩子终于自由了,再也没有人管他了。

PS: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关系,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性格。老师不可能超过家长,学校也不是万能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平日里,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多父母根本无心去想,到底应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盲目遵循一些所谓“老理”,从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为人父母,这种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萌爸辣妈,你们得“病”了吗?

病例一、挑拨离间

1、“爷爷奶奶不疼你,以后少去他们家,只有妈妈最疼你!”

2、“你爸老出差,都不陪你玩。”

3、“你们老师也太多事了,以后少理他!”

很多父母喜欢把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甚至是一些个人怨气,通过讲坏话的行为,变相对孩子“倾诉”,讲对方家庭成员的坏话。但其实这样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让他对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变得没有安全感。

病例二、过于依赖

1、“闺女,你爸你妈后半生的幸福就指望你了!”

2、“你一定好好努力,还指望你赚钱娶媳妇呢!”

健康的依赖关系,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但如果过于依赖,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工作生活。

病例三、抱怨发泄

1、“要不是为了让你吃香喝辣,我哪用那么累?!”

2、“你看看你,我一个月工资根本不够你造的!”

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剂毒药,会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直接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也变得爱抱怨,遇事推脱责任。父母应先做好自己,还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病例四、恶语相向

1、“你这个笨蛋!你长脑子是干嘛用的?”

2、“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缺心眼儿的玩意儿?”

当孩子犯了错误,由于正在气头上,很多家长习惯性对子女恶语相向,甚至有的父母还会借机将工作的不顺,发泄在孩子身上。而恶语相向会直接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识错误,更没办法树立信心,和父母间的关系也很可能因此疏远。

病例五、溺爱过度

1、“你想要啥?爸爸妈妈都买给你!”

2、“宝贝,爸爸妈妈都听你的!你说啥就是啥!”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不知道为他人着想,自私自利。父母满足了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我是老大”的思想,不懂得让步和宽容,性格骄横。

病例六、盲目攀比

1、“你看王阿姨家XXX,人家孩子长得多漂亮!”

2、“你必须考上清华!要不以后你就只能扫大街!”

盲目攀比如此教育下的孩子,即使他们真的很优秀,内心也可能千疮百孔。更有些孩子会因无法达到父母期许,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病例七、吾皇万岁

1、“住嘴!这家里有你说话的份儿么?”

2、“滚,大人说事儿小孩别插嘴!”

有些父母在心底,根本没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而是抱着一种威风凛凛的态度,对孩子颐指气使,颇有一种吾皇万岁的节奏。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

病例八、过度保护

1、“别别别,你别弄了,放着我来!”

2、“你自己行么?!下次别这样儿了,再……记得叫我!!”

生活中,父母总担心孩子做一些事,做不好或是伤害到自己,而刻意将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做。但这样一方面会损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产生“我是不是什么都做不好”的负面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分的懒妈妈,100分的好孩子--用好
如果家长都像这位爸爸一样有一个14岁的男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
有一个秘密动作,让男人强硬,让女人性.感
到今天才明白什么是人脉!1. 人脉不是你
九张动图告诉你来大姨妈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