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凝——中国文坛的女掌门人

来自: 海波之花 >《人物》

如果告诉你,有那样一个人,她在高一的作文作业里,洋洋洒洒写了7000字,你认为她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6岁,一篇《会飞的镰刀》,铁凝写了7000多字,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年纪里阅读展示。

后来,她成为了“中国文坛的女掌门人”。

~ 1 ~

原生家庭

铁凝,1957年,出生于河北赵县。

铁凝的父亲铁扬,是著名的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铁凝的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家中的长女。

铁凝的父亲,原名是屈铁扬,笔名铁扬,铁凝后来也随了父亲的笔名姓。

~ 2 ~

成长经历

铁凝小时候,妈妈曾注意到她的嗓子特别清亮,一度想培养她学声乐。但孩子们在学校里,每天都是疯跑疯闹、大声说笑,渐渐嗓子也都喊哑了。

爸爸铁扬自己是搞美术的,也亲见女儿画的小猫逼真逗人,但慢慢的铁扬发现,女儿的兴趣点,要持续长久的,并不在绘画,而可能是文学。他发现女儿从小就喜欢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一次和妈妈去买冬瓜,冬瓜好大,小铁凝拿不动,回到家,她在日记中写下,今天我们买了一个胖冬瓜。

铁凝12岁的时候,父亲患病,母亲在外地。她背负起所有的家庭重担,洗衣做饭带妹妹,还要陪父亲去医院看病。

铁凝很喜欢舞蹈,父亲也曾带她到舞蹈老师那里练习踢腿,练习脚尖。但当铁凝上初二时,考上了艺术学校舞蹈班,马上要去报到的时候,父亲铁扬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舞蹈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值得为它献身。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只有初二的文化水平,头脑空空,四肢发达,将来可怎么办?

铁扬的这番话是反复思考之后才说的。他知道女儿兴趣广泛,但真正能始终如一的还是文学。他知道,那么小的年纪,女儿可能还不自知,但作为父亲,他有着反复仔细的观察,所以他坚定了要争取创造条件,让女儿在文学有所发展的思路。

铁凝对父亲的劝说,信服了。于是接下来,铁凝按照父亲为她制定的学习计划,开始沉浸在古典文学的陶冶之中,背唐诗、宋词、古代散文,到后来她甚至能把《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某些片段一字不差的背下来,铁扬也常去图书馆借书给女儿看。

1974年,铁凝17岁的一晚上,她在晚饭后,读了两篇自己写的小说给全家人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但又怀疑的问:“这是你自己写的?”铁凝肯定的点了点头。这可给了父亲吃了一剂定心丸。父亲终于放心了,自己帮女儿选对了路,她在这条路上将有可能越走越远。

~ 3 ~

文学启蒙

铁凝的父亲虽然嘴上说“孩子,你自己闯去吧!要发表作品,可别指望我那些在文艺界的熟人。爸爸帮不上你的忙。”

但他还是倾尽所能的在帮女儿, 他带着铁凝找到了文学之路的启蒙老师——写出《小兵张嘎》的著名作家,徐光耀。

铁凝去见他的时候,徐光耀还在和她的父亲铁扬讨论绘画作品,没有将这个孩子当回事。然而,当铁凝站在徐光耀的面前,将自己的小说《会飞的镰刀》念完的时候,铁凝问,老师要怎样才能写小说,徐光耀告诉她:你这已经是小说了。

1975年,铁凝高中毕业后,她问徐光耀,怎样才能当作家,徐光耀告诉她,到农村去积累生活。于是,铁凝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本可以留在城里的机会,去了河北一个县城去当知青,一去就是4年。这些在农村体验生活的经历也成为了铁凝后来长篇小说“三垛”系列的创作源泉。

但铁凝曾坦率的说,徐光耀对她的写作果断的肯定和直接的指导是她把写小说当作人生理想的最大助推者。然而,引导她去探究文学的本质,领略小说魅力和语言力量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

徐光耀曾经建议铁凝要好好读一读孙犁.但当时只有16岁的铁凝却说,孙犁的《铁木前传》我差不多可以背诵了,后来回忆这段往事,铁凝不禁笑自己年少时的不知深浅。在少年时期的铁凝心目中,孙犁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她像很多文学青年一样,迷恋孙犁的文字带给她的愉悦。

后来,铁凝有了几次和孙犁的见面与接触,她的一篇得意之作,其他老师都不看好,她斗胆寄给了孙犁,孙犁帮助她发表了那篇小说。

在铁凝心中,孙犁是一个从未割舍过人民,从未放弃过最普通老百姓的作家,是人民的作家。

~ 4 ~

插队生活的意义

关于四年的插队生活对铁凝人生和写作所产生的影响,铁凝这样说:

乡村是我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个落脚点。我种了四年棉花和小麦,不光是跟几个知青在一起,还跟农民、跟乡村的女孩子在一起,他们在精神上给了我一些不可磨灭的痕迹。我想起一位老作家的话:在女孩子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句话我在乡村的女孩子身上体会到了。

我到现在还挺怀念那一段生活。

  乡村生活练就了我的人生态度,奠定了我的一种看世界、看人生的眼光,当然这种眼光会不断变化,但是有一个核心不变:人生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苦难,但是我觉得,一个作家可以写灵魂的沉沦,可以写黑暗,可以写悲伤,最后还是应该有能力让你的灵魂上升。文学的最终目的,我想还是要带给世界一种体贴之情,或者是一种暖意。

  写温暖是不容易的,写温暖也需要你有犀利的眼光和大的悲悯,不是说让你放弃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 5 ~

情感婚姻

1991年5月的一天,铁凝手捧鲜花冒雨去看冰心老人。

冰心问当时已30岁有余的铁凝:“你有男朋友了吗?”

铁凝答:“还没找呢。”

90岁的冰心老人看着铁凝很坚定地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

冰心这句充满禅机的话,给铁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影响,她明白了,爱情是一种态度。只要等待,就有希望遇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于是在将近30年的青春岁月里,铁凝一直都在等,一直都没有找,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和写作上。

在接受采访时,有记者质疑铁凝为何一直单身,一向笑声朗朗的铁凝对“敏感事宜”也丝毫不改坦荡:“我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有过感情经历,也差点就进入婚姻,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她笑言,自己本质上是很保守的人,只是“在什么地方和一个人相遇,暂时不知道”。

过去岁月里,爱过、也被爱过的铁凝亦曾差点进入围城,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我现在想,没有成功不意味着要抱怨或者后悔。很多事情,不一定要有结局才值得你怀念,它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一种经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铁凝说,婚姻是一件合适的事情,合适就好,不合适的婚姻则不如没有,她未曾放弃对美好的期待,“还是希望自己能有各种准备吧。”

直到铁凝遇到经济学家华生,两人在慢慢接触中感觉到彼此就是要寻找和等待的爱人时,铁凝意识到对自己来说的真正爱情降临了,而一切又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

让铁凝下定这个决心的是她和华生跟朋友的一次旅行。那几天铁凝和华生常常一起去听评弹,两个心怀爱情的中年人,听着陆游和唐婉的爱情绝唱,听到“内心温湿柔润”。正是这次旅行,让华生与铁凝都有着更多的惊喜与惊讶。原来他们有着那么多奇妙的共同点,包括价值观,甚至对文学的喜好,生活习惯……

2007年4月26日,铁凝和华生各自取了户口本出门。与很多人一样,他们赶在“五一”长假之前,到户口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结婚证拿到手里,办事人员跟铁凝和华生握手,说:祝贺你们。登记完,离开婚姻登记处坐在车上,铁凝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啊,我结婚了。”

在宴请亲朋好友的仪式上,铁凝幸福地评价丈夫华生:“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

~ 6 ~

哦,香雪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庄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富的情感。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990年,《哦,香雪》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获得了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孙犁曾经评价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

~ 7 ~

大浴女

《大浴女》是铁凝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00年首次出版。

《大浴女》在社会的大背景和家庭的小环境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尹小跳备尝艰辛的成长过程与情感历程:因母亲的红杏出墙和小妹的失足丧命,她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累,疏远了与母亲的关系:妹妹尹小帆事事与她较劲,与其说是亲人,不如说是对头:她一往情深地痴恋着的大明星方竞,走近了之后才发现是一个只图占有不愿付出的大俗人。她禁不住其他男性的追求而就犯,当她真正动心动情之后,又发现他早巳有贤妻。尹小跳在成长着也在恋爱着。但其心其情却漂泊游移,始终找不着应有的归宿。作品像是用一个高倍显微镜,细切而又精微地透视了一个中年女性在各种因素羁绊下事倍功半的一生,并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感触,重新审视并扣问了亲情、爱情与友情,深入揭悉了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时代之间难以谐和的内在矛盾。尹小跳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添加着诸多的烦恼和困惑。她由一个纯情少女变成现在这个尹小跳,有很多意味值得人们去深入探究。作品在独特的人物和可读的故事之中,包孕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内涵,引人咀嚼,耐人寻味。

2004年,《大浴女》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由杨亚洲执导、倪萍主演,于2007年12月在各大电视台首播。

王蒙评价《大浴女》说:“这部小说是沉重的。却原来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承负着那么多自己和别人的包括上一代人的和社会的罪恶,这种罪恶是混沌的,有的是自身的罪,有的是被认为罪,其实不是罪。然而,把不是罪的认定为罪,并要当事人承担罪责,这本身又成了大罪,罪恶感就是这样地无处不在。想起这点读起来觉得惨然肃然。”

而作家想要通过尹小跳形象告诉我们的是: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充满着自觉的自审意识,才能超越自己,才有自我救赎的希望,从而回到无罪的本初,走进内心深处的花园,达到人性的自我完善。同时这部作品也为这个充斥欲望和躁动的时代里仍执著于高尚人性的人们注入一贴精神振奋剂。

~ 8 ~

对普通人不幸的理解

铁凝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到:我看到中国南方一家电视台的歌手选秀节目。一位来自东北小镇的60多岁的妇女选手大方登台演唱,她的嗓音条件挺好,民族唱法的演唱赢得了掌声。当主持人问她家人是否同意她出来唱歌时,她说老伴和儿女都不同意,认为以她的年纪应该待在家里照顾家人。现在她离开家庭独自从东北到南方,租了一间小屋子住,拜师学艺,家人觉得不能接受。在场的观众这时也形成了两派,支持她和反对她的。

她说我不是没有照顾过家人,30多年里我照顾丈夫、儿女、孙子,牺牲了自己的爱好。现在老伴儿健康,儿女工作稳定,孙子12岁了,我想我可以为自己的爱好花些时间了。我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梦想有一天能登上舞台。她还告诉主持人,家里唯一支持她的人是她12岁的孙子。是奶奶一手把他带大,他理解奶奶,觉得奶奶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这只是一个面对普通人的选秀节目,但是我记住了这位妇女。

铁凝说,反对她的人是因为她违背了“常规”,有些“常规”是压抑创造力的。

这些思考和理解,正如铁凝的作品一样,她重现了个体心灵的生存困境,从而让读者理解,在生活巨变的当口,正式价值混乱造成了个体的心酸和无奈。而更可悲的是,个体在生活中又无法完成自我改变。

而铁凝通过自己的作品,塑造的这些人物,深刻的渗透着对这些普通人的体贴和关爱,她同情他们,也理解他们的不幸。

铁凝笃定的认为:一个好的作家应该非常敏锐的看到时代和生活的变化,敏锐的捕捉,快速的表达,把千变万化的生活在作品中表达出来。

~ 9 ~

铁凝谈写作

写作不能抄近道

有一个美国作家给他亲戚写信,结尾时说,“请你原谅,我把这封信写得如此冗长,因为我没有时间写得简短。”可见把东西写短并不容易,而且需要时间。其实短篇小说并不是人生的填空,而是对一个作家终身的磨砺。不论长篇、短篇,我感觉是越写越难了,写作是不能抄近道的。就这个意义我同意那句话:“作家就是写作困难的人”。

成为经典的理由是沉淀和积极向上

我很欣赏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一句话:变美可能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因为人生总有痛苦,但是,我觉得文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痛苦变丑,而是变美。这里面有“美”、“痛苦”这几个关联词,还有一个“境界”。文学是提升人的境界的,文学可以写苦难、丑陋、沉沦,像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那个陈二妹,被侮辱被损害的、自食其力生活很艰难的女工,她那么弱小,那么底层,还没有忘记人的尊严,关爱着和她同是房客的年轻知识分子,她以为他每天晚上出去是学坏了,她说“你要学好”!生活把她逼到沉沦边缘,但她的灵魂还是上升的。这些东西是1920年代写的,到了新世纪,我觉得它仍然有震撼灵魂的力量。

对人生不气馁是文学的源泉

有一个作家说,我有的时候的确对生活不恭敬,那是因为我渴望生活更神圣。那么你写正面是否意味着你对生活很萎缩,唯唯诺诺?不是的。我的文学有时候也对生活不恭敬,也是因为我渴望生活更神圣。我说温暖的力量是强大的是更不容易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穿越了沉沦以后上升的力量、提升的力量是更难的,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更高远的境界。这个“美”、“痛苦”和“境界”都是不容易的词汇。小儿女的小悲欢和小温馨并不是我的追求。我的《玫瑰门》、《大浴女》这样的长篇小说,其实它也有撕开了人心灵的疮疤给人看,但是最后想获得的是穿越这些浑沌,还是有一个向好的向善的境界。

文学的源泉就是对人生不气馁。我觉得我们应该对生命怀有喜悦,对未来寄予希望。对人和自己生命力的信心,面对世界的信心,文学如果失掉了这些,我觉得文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直面人生的痛苦,在绝望中,也要抱着希望

这个世界是有疼痛,文学要发现这种疼痛,文学不是麻木人心的,是要在疼痛中指出疼痛,但是还要有绝望中的希望。所以伟大的文学应该是直逼人性的,而且应该具有对时代社会的超越性的特征,也会超越全球化进程中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冲突。好的文学要关注人类共同进步,关注人性的含量、审美创造,好的文学也应该是人类思想最重要最宝贵的活动之一,能够代表作家所处时代对人性认知的最高水平。那些优秀的文学无一例外地能够表现它的民族最有生命力的呼吸,它的时代最本质的情绪,也应该能够代表它所处时代的最高的想象力。

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

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扉,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文学最终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一位我喜欢的已故诗人写过一首描写小狗的诗,一只与他的童年为伴的小狗。关于小狗的善良,他是这样叙述的:

它的善良恰如其分,

不比善良少,

也不比善良更多。

这是一只小狗的分寸,有时也提醒着我的写作态度。

小说写作的过程是写作者养育笔下人物成长的过程。同时,写作者通过这创造性的劳动,日复一日消耗着也迸发着自身生命的生机。文学艰辛的魅力就在于此。进步何其难,我惟有老老实实努力。

~ 10 ~

素一说

  铁凝是中国作家中行政级别最高的,正部级。2006年11月12日,她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和巴金之后的第三位、也是最年轻的作协主席。

铁凝作为作家,她对短篇小说的热爱超过了其他。在铁凝看来,某种意义上,人生可能是一部长篇,也可能是一连串的短篇。

从十六七岁,写出第一部处女作《会飞的镰刀》,铁凝一直在文学创作之路上默默耕耘,即使从政之后,她也始终笔耕不辍。然而,因为政治家的身份,人们在选择是否读铁凝的作品时,本能的带着一份对政治家的抵触,对一个作家是否推崇,原本应该是从对她作品的喜爱与否出发,然而有人看到她作协主席的头衔,就望而却步,甚至对她的作品产生偏见,这是十分无奈的事情。

不提那些从政之路,铁凝取得的硕果政绩,单纯从一个女作家的身份出发,铁凝无疑是优秀的。她说,和自己同一时期的优秀作家很多,但是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人。能有这样的坚定和自信,不是自大、自夸,是对自己付出过的努力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自己作家身份的一种笃定。

铁凝的半生走来,就像是为文学而生一样。她本可以选择更平坦安逸的路来走,但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从高中毕业,她选择了那条难走的路,而且是毅然决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看似一举成名的背后,是那么多积累过后的厚积薄发,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铁凝写作风格从清新转向凝重,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的清新质朴,转变成《玫瑰门》这样的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的一面。是小说人物塑造的成熟,也是铁凝创作之路的不断自我突破。

铁凝说:一个作家应该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保有自己心灵当中最宝贵的那些东西,有坚守这份东西的勇气;同时也应该有回过头来打倒自己的勇气,用新的作品打倒以前的作品。

有作家评论铁凝的作品,认为铁凝的作品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词,既传统又独特。传统指她关注当下,独特的是她擅长细致地展示“善”在这个时代中两难的处境,将其中的尴尬暴露无遗。时代中写“恶”的作家很多,但能把“善”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考验写得很好的作家不多,可见作家内心有自己的坚持。

铁凝的名字,在中国文坛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之所以出色,已经不仅仅是因为她作家的身份,或者作协主席的身份,而是她将一份时代、身份、职务的责任感充分的背负起来,而体现的创造力和持久力。

  
  铁凝,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名作家。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届时还需经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确认)

  2006.11-2007.12,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2016.12-,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协主席铁凝:50岁等来良缘,宁愿没有也不能凑合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宁愿单身,也不要凑合的婚姻,50岁终等来真爱
铁凝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50年迎来真爱:宁愿单身,也不要凑合的婚姻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了50年迎来真爱:婚姻不能凑合!
怀念孙犁先生 铁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