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谈谈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阅读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

周振甫

谈谈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周振甫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一些著名散文,“阅读和欣赏”节目已经分别作了介绍,现在总起来谈谈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这里想谈三个问题:一,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二,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三,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足之处。

      一,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最早称为“八先生”,是明朝初年的朱右定的,他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朱右字伯贤,浙江临海人。他还编了一部《唐宋文衡》,也选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明朝人贝琼给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说明为什么叫“文衡”,认为这八大家的散文,好比是一杆秤,可以用来称量一切文章的轻重,也就是认为八大家的散文是散文的标准。这部书的影响不大。到了唐顺之选定《文编》,他在唐宋部分专选八大家。茅坤最推崇唐顺之,根据《文编》编成《唐宋八大家文抄》,唐宋八大家的名称就这样确定并流传下来。唐顺之和茅坤也都是明朝人。
    茅坤的选本影响大,使唐宋八大家的名称广泛传播,这是时势造成的。贝琼序《唐宋文衡》说:“若六家者(他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称为一家),虽于道有浅深,皆本诸经说,铲驳而复纯。于此求之,其至于古无难者,是伯贤之志也。”认为朱右编这本书,是由于这八大家的文章都是根据儒家学说来的,比较纯正,可以学习他们比较纯正的古文。他的重点不在学习八大家散文的艺术技巧,在学习八大家的宣扬儒家学说,这是他的这部书影响不大的原因。
    唐顺之字应德,毘陵(今江苏武进)人。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令浙江吴兴县)人。他们生在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后面,当时前七子提倡散文要摹仿秦汉,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文中说:“古文之法亡于韩。”认为韩愈提倡古文,但古文的写法给韩愈破坏了。原来韩愈提倡古文,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学习古人的好的用意,不学习古人的语言。前七子主张学习秦汉人的语言,所以反对韩愈。这种摹仿秦汉人语言的主张,发展到后来,连地名官衔也要用古地名古官名。唐顺之起来反对这种摹仿的文风,提倡学习唐宋八大家来反对前七子的标榜学习秦汉,主张“文从字顺”,反对前七子的用秦汉的古语。这样,他的提倡唐宋八大家,跟朱右的选《八先生文集》和《唐宋文衡》就不同了。
    唐顺之在《董中峰侍郎文集序》里批评前七子的摹仿秦汉古文,“决裂以为体,饾饤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认为前七子把秦汉文章中的语言堆砌成文,破坏了文体,破坏了唐宋散文的各种艺术技巧,他说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就是指唐宋散文的各种艺术手法。可见他讲唐宋八大家不同于朱右注重在学习儒家思想,这使他的主张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样看来,唐朝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提倡一种文从字顺的散文而反对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的骈文,是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宋朝欧阳修提倡平实朴素的古文,反对当时内容空洞、风格浮艳纤靡涩奥的文章,是又一次的散文革新运动;到了明朝唐顺之提倡一种有内容讲技巧的通顺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反对前七子提倡摹仿秦汉的做假古董的古文,是又一次的散文革新运动。唐顺之的推崇唐宋八大家的意义在这里,所以唐宋八大家的提出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稍后的公安派接受了唐顺之提倡八大家的主张,他们攻击前后七子;袁宗道在《论文下》里说到唐宋散文名家时,也提韩、柳、欧、苏(三苏)、曾、王。
    从朱右到茅坤,对八大家排列的次序有同有异,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人的次序是两家相同的;以下的次序,朱右排为曾巩、王安石、三苏,茅坤在《文抄》里排为王安石、曾巩,三苏。但是《文抄总序》里面,排为三苏、曾巩、王安石。这里显示朱右从合于儒家理论着眼,认为曾巩比较纯正,王安石其次,三苏最次。茅坤的排列次序用意不明,在《总序》里把三苏列前,可能看重三苏散文的写作技巧比较突出,全书的排列以王安石居前,又可能推重王安石的散文识见高,笔力健。不论怎样,在名次的排列上,也显出朱右和茅坤的不同。

    二,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

    贝琼序朱右的《唐宋文衡》,指出八大家的文章各有特色,说:“韩之奇,柳之峻,欧阳之粹,曾之严,王之洁,苏之博。”就是说,韩愈的散文奇特而不平凡,柳宗元的散文高出于一般,欧阳修的散文纯粹,曾巩的散文谨严,王安石的散文洁净,三苏的散文内容丰富。这是指出八家的散文各有风格特点,各自成家。
    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里认为散文既要讲“绳墨布置,奇正转折”,即写作技巧,还要具有“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即独自的创见。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总序》,认为韩愈“所著书、论、序、记、碑、铭、颂、辩诸什,故多独开门户”,即他著作的散文,象书信、议论、序言、记事、碑文、铭文、赞颂、辩论,都另外开辟了一种新的样式。象他的书信,有的写得语言明白,富有感情,不用旧的套语;他的论文,象《原道》,反对当时很有势力的佛教和道教,有针对性,有他独特的见解;他的记事,象《画记》,记一幅画中人物的各种形态,有他独特的写法,他的祭文,象《祭十二郎文》,不用传统祭文四字句押韵的形式写成散文,充满着强烈的感情;他的杂文,象写马的,写得短小精练,反复曲折,感慨深沉,富有寓意。他的《进学解》是摹仿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但写得完全不同,有自己的面目,从中也写出了做学问的方法,评论历代的名著,显示他的识见的高超。再象《毛颖传》,虽是游戏文字,也得到柳宗元的极大推重,说明他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在散文方面确有开创的功劳。
    跟韩愈同时提倡散文的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上也有极高成就。象《封建论》,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分封制出于形势的自然发展,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这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它解决了分封制和郡县制长期争论不决的矛盾。他写的《桐叶封弟辩》,善于剖析事理,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再象他写的游记,如极为著名的《永州八记》,不仅工于刻画山水,使读者象亲眼目睹那样,还把自己的感情写进去,情景交融,写出一种感人的境界,为游记的写作开出一条新路。再有他写的寓言,象《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短小而生动,富有寓意。他写的人物传记,象《段太尉逸事状》,刻画人物的性格,写出个性化的语言,通过具体情节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那是他经过多方面深入调查得来的,这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也值得人们学习,还有,韩愈和柳宗元,都写了谈散文创作的经验体会,这是他们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所得,故而成了极可宝贵的文学理论。
    到了宋朝,欧阳修提倡的古文,使宋代散文和唐代散文形成了不同的面貌。唐代韩愈、柳宗元的散文,有时还融化一些沉浸浓郁的词藻,因为他们对古书的用功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了一些较深的词汇,给读者造成困难。欧阳修有意识地避免这种写法,把散文写得更明白晓畅,更易读。欧阳修的文章,以婉转详备和富有情韵之美著称,他的《秋声赋》工于绘声绘色,是一篇新的散文赋。他的《泷冈阡表》,以生动的对话写出了极真挚的感情。他的《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外开拓出一种新的境界,他不把重点放在刻画景物上,而是把景物、人事,感慨结合起来写,别有情韵之美。他的序言,象《梅圣俞诗集序》提出“诗人少达而多穷”,并作了充分的发挥.富有感慨。三苏中的苏洵学《战国策》,有取于战国策士纵横驰骋的议论,又善于打比方,能够从小地方着眼引出大议论,往往有针对性,能打动人。象《六国论》从“弊在赂秦”着眼,用“抱薪救火”作比,暗指宋的赂辽,有极深感慨。他的《仲兄字文甫说》,用风水相遇激起的各种水波,来比不同情境所产生的不同风格,显示他运用比喻的变化无穷。他的《上欧阳内翰书》善于议论文章,指出韩愈的文章,象长江黄河,水势浩大,里面藏着鱼龙等物,但运用掩蔽手法,使人望而生畏。又说欧阳修的文章,委婉曲折,条达疏畅,即使急言捷论,也显得从容平易。这些评论都很中肯,得到后人的推重。
    苏轼的散文,他的纵横博辩,从《战国策》来;他的辩证观点,从《庄子》、佛经来。加上他的生活经历丰富,观察细致,对事物有很多感触,所以他的文思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当这种文思跟生活中遭遇的事物发生抵触时,就产生曲折变化的写法。他的论文,象《志林》所收的,毹够联系各方面的事实,显出他的辩证观点来。他的《前、后赤壁赋》,继承欧阳修的散文赋又有了发展,他把景物、怀古,思想感触都结合起来写,表达了情思,很为感人。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首散文诗,写出了诗情画意。他的《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在情景交融中又出以议论,是另一种写法。
    苏辙的文章有的象他父亲苏洵的《六国论》,从估计形势来立论,很有说服力。他的《黄州快哉亭记》有些象苏轼的《前赤壁赋》,是景物、怀古,遭遇,感慨的结合,写得很有感情。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也象他的父兄那样善于论散文创作。他提出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认为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散文创作有帮助。这是对散文创作的一个新的提法。
    曾巩受到儒家经书的影响比较深,他的文章,思想本于儒家,语言比较朴实,得到当时人的赞美,如他的《墨池记》。相传墨池是王羲之在这里洗笔和砚台的地方,由于他写字的勤奋,池水成了墨池。曾巩由此推论他的书法的成就是勤奋所造就的,因而“推此事以勉学者”,用了即小见大的写法。曾巩以善于给书籍写序言著名,象他写的《战国策目录序》,认为战国策士不讲信义,是邪说,那末要不要禁绝它呢?他说:“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思想比较开明,行文也很畅达。
    王安石的文章,他的见识高超,思想深刻,议论卓越,能够看到人家所看不到的地方。他的文章,善用转折,笔力劲健,尺幅而有千里之势。前者如他的《游褒禅山记》,写拿了火把游山洞,怕火尽而出,从而发挥一段议论。这段议论不光即小见大,更在于深入透辟,想到人所想不到处,言人所不能言。后者象他的《读孟尝君传》,虽是短篇,却提出自己的卓见,一层层深入,驳击有力。    总之,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各有突出成就。他们善于刻画人物情状,描绘景物,抒写情志,善于修辞设色,讲究起伏照应,趺宕多姿,他们的一切艺术技巧,都可以供我们借鉴。要做到这一步,先要读他们的散文,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探索他们的意匠经营,再看他们各种表现修辞手法,才能取得借鉴。

    三、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局限

    对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选》提出批评的,有明朝吴应箕《答陈定生书》,称“茅鹿门之评古文,最能埋没古人精神”。他认为茅的评释“自谓得古人之精髓,开后人之法程,不知所以冤古人、误后生者正在此”。大抵茅坤对古文的认识比较浅,他的评点,注意在抑扬开阖、起伏照应的方法上。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不能讲,而是应该首先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探索他的意匠经营,再看他怎样表达,看他的表达方法。离开了这些探索,光讲表达方法,这就成为死方法,容易误人子弟了。这是不满于茅坤的评点的。还有不满于唐宋八大家的称呼的,有清朝袁枚的《书茅氏八家文选》,称“夫文莫盛于唐,仅占其二;文亦莫盛于宋,苏占其三。鹿门当日果取两朝文而博观之乎?抑亦就所见所知者而撮合之乎”?他认为唐朝的文章可选的不止韩柳两家,选两家太少了;宋朝的文章可选的很多,不应苏家一门选了三人。又说:“且所谓一家者,谓其蹊径之各异也。三苏之文如出一手,固不得判而为三;曾文平钝,如大轩骈骨,连缀不得断,实开南宋理学一门,又安得与半山、六一较伯仲也?”这是说,称为一家,他的门径应该各有特色。三苏文象出一手,不得分而为三家。曾巩的文章平实迟钝,好比大片肉的排骨,连在一起断不开,开创南宋理学家的文章,怎能跟王安石、欧阳修的文章排在一起?他讲三苏的文章象出一手,有些过分,苏轼的文章有他的特色,跟苏洵苏辙不同。苏轼可作为一大家,苏洵苏辙的文章就不如他,并列为三大家,有些不相称。曾巩的文章比较平实,列在八大家中显得不够。这样批评是有道理的。他把王安石排在欧阳修前,认为王安石的文章深刻刚德,胜过欧阳修的婉转曲折。这里批评了曾巩、苏洵、苏辙,认为不当列入八大家中。清朝程廷祚《与家鱼门论古文书》,认为“若古文之敝,则始于宋,当时之识者,已讥其不尚实而以浮论虚词靡敝学者之精神,可不知戒与”?认为古文的败坏从宋朝开始。宋朝的有些文章,不求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意,用一些浮夸的议论,空洞的话来败坏学者的精神,可引以为戒。这话说得有些过分,欧、苏、曾、王的文章并不都是浮论虚词,但确实也有一些浮论虚词,他批评他们的一部分文章还是有道理的。他在《附尺牍》里说:“欧、苏以下,力量不足,则有腔调蹊径,一学而能,面目令人可憎,尤不足法。”他认为欧、苏、曾、王的文章,他们的写法腔调可以摹仿,学他们文章的,摹仿他们的写法腔调,只注意形式而忽略内容,自然不足取了。这里从评论宋朝六家的散文,转到议论学习六家散文所产生的流弊了。清朝恽敬在《上曹俪笙侍郎书》里,谈到宋六大家散文的不足和怎洋学习八大家散文。他认为古文“不可余,余则支,不可尽,尽则敝,不可为容,为容则体下”。余就是多余,古文不可以有多余的话,有了就支蔓。尽就是说尽,没有一点含蓄,那就罗嗦。为容就是为了讨好人而修饰,那就体格低下。他认为就宋以后人们学习八大家文来看,有的锋铓太露,毛病是从三苏来的;有的太软弱,毛病是从欧阳修来的。这说明三苏和欧阳修文中隐含着这些毛病,只是不显著罢了。他认为造成这些毛病的原因,是“自厚趋薄,自坚趋瑕,自大趋小”。即内容由深厚到浅薄,由坚实到有缺点,由广大到狭小。怎样来纠正这些缺点昵?要培养才能,积累学问,象曾巩说的:“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提高理论修养,认识正确道路,善于体察人们的心意,能够表达各种情意。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不只是属于学会怎样表达情意,此外还要提高理论修养,认识正确道路,善于体察人们的心意,这样才有充实的内容要表达。应该先使要表达的内容深厚坚实广大,然后从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学习他们表达情意的艺术技巧,学习他们的意匠经营,结构安排,各种修辞手法。这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避免追求形式,才能起到真正的借鉴的作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阅读和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文武双全,为什么没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谁选的?李白文学成就登峰造极,却被排除在外
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语,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是他们八个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 新注 集评:柳宗元卷 /王安石卷/苏辙卷/欧阳修卷/韩愈卷/曾巩卷/苏洵卷/苏轼卷》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