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智化发展的起源与影响
5月6日,来自法兰克福的心理治疗师Mariana Rauwald,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心智化以及心智化应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糖心理特别整理了讲座内容与大家分享。

讲座一开始,Rauwald老师先简单说明了她进行这个主题演讲的缘由。由于她的工作机构会去治疗那些创伤受害者的案例,这里有年纪小的少年、成年人、男女都有,她也会跟受害者的家庭成员打交道,有时需要有很多专业性的经验去处理涉及儿童青少年的,可能跟家庭有关系,父母是否适合照料养育有创伤性的孩子。而在这样的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家庭受限于客观条件,父母自身就存在情绪调节问题,那么,如何地帮助那些本身有困难的父母,处理自己的应激状态,调节自己的生活,从而帮助到患有创伤儿童,也变成她工作的重要问题。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心智化进行治疗被证明是有效有用的治疗手段。

接着Rauwald老师提出,她将把演讲的重点放在基本理论的讲述上,希望大家能对这种理论模型和治疗手段有所了解。


边缘性人格障碍BPD:
BPD 是一种心理障碍综合症,涉及到行为、思维、感觉以及信息加工的特别形式。
BPD病人通常从少年期开始表现出各种明显的困难,并且这种障碍会延续存在于青年期和成年期。BPD病人在冲动控制与情绪调适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困难,容易见诸行动,比如表现出自伤、自毁或者自杀企图。BPD的核心问题被看作是一种与某些特别亲近而重要的社会关系以及关系处理相关的功能失调。BPD病人常常与人发生严重的争吵和冲突,导致人际联系破坏。这类病人时常误解别人,容易觉得被拒绝、受歧视、不为人所爱。

① 心智化的基本含义:
心智化是对于别人或自己的一种想象性质的心理活动,换句话说,是对人的行为的心理意图状态方面的感受与解读。
心智化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许多场合应用我们的心智化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场合中,我们需要心智化能力去感知对方在想什么。Rauwald老师在这里列举了一个例子,即一个职业为医生的母亲在看到孩子玩弄听诊器的时候表示非常激动,感觉孩子日后必将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而在下一刻她意识到孩子只是在把听诊器当做模拟的电话玩耍时,她才意识到她刚刚的猜想是多么可笑。母亲只是将孩子向着自己想要其发展的道路上去猜想,这就其实体现了:心智化是一种受条件状态影响的能力。
前人得到的BPD病理模型也是由于他们早年依恋关系模式的不健康,导致了早年心智化发展不健全,最后形成了心智化能力有缺陷的BPD症状。他们就在心理情绪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扰。

② 心智化与依附模式:
Rauwald老师首先强调,心智化的发育依赖于明显的镜映。童年良好的镜映是最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是了解自己和了解与他人的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比如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观察并学习母亲对于他各种行为的相应表情,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镜映。
同时,在良好的依附模式中,存在着一种对于儿童情绪的调节循环。具体的循环是这样的:小孩子在压力状态下,亲附系统激活,他会去找母亲,寻求母亲的抚慰与亲昵,妈妈做出相应的反应,小孩子压力这种情绪下调,直至下一次处于压力状态,继续进行循环。这种循环能够有效调节儿童情绪,并有助于他的心智化良好发展。
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么完美的。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在场并做出反应对于儿童的心智化发展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负责任的母亲会让儿童收获被接受和安全的感觉,而不理想的母亲类型,就会导致儿童亲附对象的缺失,往往对自我的认知也变成了不被接受,而长大后自我情绪就会产生调节困难,出现心智化发展困难。

③ 心智化发展中的信息加工模式:
心智化的发展伴随着心理认知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模式。Rauwald老师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三种信息加工模式,这些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存在缺陷的、心智化发展未成熟的加工模式,但它们在BPD患者身上却时常能够发现。
信息加工的目的论模式:这种模式在9个月大小的孩童身上就有了体现,他们拥有了做一件事的目标后,非常执着地去完成,并且学不会迂回,这是一种很初级的信息加工模式。比如带着一岁孩子出游,在你做出不符合他心愿的方向选择时,他总会坐在地上不走或者大哭大闹。BDP患者也存在相应的信息加工模式,比如一位女患者在某个晚上发了e-mail期待男朋友回复,但对方一晚上没有回复,她近乎疯狂,并因为没有收到回复与男朋友提出分手。
信息加工的等价心理模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内外不分,即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一定要在外界收获表现。Rauwald老师举了个例子是一个孩子在心目中想象自己是救火的超级英雄,他在一场火灾中真的拿出自己的超级英雄配套玩具进入火场。在儿童时期,在养育者每次都能给予儿童恰当回应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辨识心理与现实世界,但BPD患者依然存有这种信息加工模式,比如病人在一次联络不上治疗师后,就拒绝接下来的治疗,因为他认为治疗师放弃了他,其实治疗师只是因为那晚正好有一点私人急事。这种病人就属于他将他的内部思想完全投射到了外部。
信息加工的伪装模式: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些儿童喜欢吃巧克力,但父母不让他全部吃完,他在一次独自在家的时候全部把它吃掉后,一般都会对父母撒谎说不是自己吃的。这种否认现实然后撒慌就是这个伪装模式的核心,而这种模式在他们最终被迫看清现实时,情绪会有很大波动。这种加工模式依然在BPD患者身上有所体现。

④ 目的性思维、心理平衡与伪装模式和早期心理困扰:
前面内容提到过,早年有良好的亲附关系,通过镜映,可以解决儿童心智化发展中的信息加工问题,而BPD患者得不到恰当的亲附或者拥有着错误的亲附类型,那么他们的信息加工问题便遗留下来,心智化发展不健全,自在难以相容,便通过一些行为过程把自己内心所想投射外化,更多表现是对他人的自以为是,以求达到心理一致性消除焦虑。这样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困扰,这种困扰不仅仅会体现在社会人际中,还体现在与治疗师的关系里,治疗师的治疗难度也随之提升。

最后,Rauwald老师以一个案例来解释心智化治疗的模式MBT。
Mrs.D,47岁,女性。第一次来治疗时情绪夹杂着愤怒和伤心,治疗师先进行安抚,并询问原因。原因是个案在办公室与上司发生了矛盾,个案在公司上班时将办公室门打开了,而上司勒令其关闭,个案觉得上司在轻视她,她不能再继续工作下去了。治疗师继续进行安抚,并约她上司和她见面开诚布公的聊了这件事情,原来只是那天上司有一个很重要的电话,需要安静的环境,于是个案的人际关系认知模型开始瓦解重建。
Rauwald老师总结心智化治疗BPD的原则:治疗师要让个案本身去觉察、认知人际关系;安抚个案情绪,帮助、鼓励个案,并对个案保持好奇,表现出想要了解他背后的故事;同时使用澄清说明,期望能重构个案的人际关系认知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图式治疗:患者手册
孩子成长期,你要认真对待
陈淑芬:“个案管理”模式介入儿童厌学心理 | 实务
张海音深度剖析:分离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你的心智模式,是你最大的问题,也是你最大的答案
成年人99%的痛苦,是因为成年人的欲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