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视频 | 喻建十 · 国画技法讲座[8]

 

[第八讲] 山石基本表现技法(三)

主讲人:

喻建十,天津美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系教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五代和两宋时期,面皴在山水画中的应用较多,到了元代及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达到顶峰,线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黄公望、倪云林等。

  线皴是用线来表现山石的结构,且多用来表现南方植被比较丰厚、纹理比较清晰的山石。最典型的如黄山,从远处看去满眼都是线,这种自然的山石肌理为线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是线皴形成的物理因由。另外,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富春山,属南方丘陵地貌,没有很凌厉的面,而是较缓的坡,其山基本被植被覆盖,因此,当时的画家就根据他们对这种地貌的体验总结了一套按照山的基本走向来表现的方法,这样,线皴就形成了。按照常理,此类山上全是树,用点皴表现正合适,但画家们并不只想表现苍茫厚重、郁郁葱葱的感觉,而是注重文人画所追求的简、淡、雅、薄的意境。此外,由于此时的画家强调以书入画、强调笔的特征,而面皴、点皴和书法的关联性并不像线皴这么强烈,再加上元代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观点,书画的结合也使线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线皴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塑造形体的需要。如同我们运用素描的方法画山,画的其实是山阴,山阳是被山阴衬托出来的。南方的山上多树,要塑造体积但又不想用点来表现密密麻麻的感觉,所以就采取素描的方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即按照山的阴阳来使用线皴,一点点把山的肌理塑造出来,最后整个山的形体也就顺势出来了。


图一

  古人根据线皴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披麻皴、牛毛皴、解锁皴、荷叶皴等多种类型,如解锁皴就像解开的绳子一样,呈现弯弯曲曲的小细条状;披麻皴就像长的麻绳;荷叶皴就像是荷叶上的筋络。(见图一)这几种线多用以表现土质的山石。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图二为局部)就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线皴作品。


图二

  现在学界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向传统学习,而很多人在向传统绘画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把中国画等同于水墨画,把水墨画等同于文人画,最后就把中国画等同于文人画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文人画多是以线皴为主的,以黄公望、倪云林、董其昌、“四王”、石涛、八大等画家为代表。从中国画发展的长河来看,这种看法是不太准确、有一定局限性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画不能仅等同于水墨画,其他如敦煌壁画、永乐宫的壁画等也都是中国画;中国画更不能等同于文人画,虽然文人画确实代表着中国画的一个高度,但是文人画和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唐代的人物画是同等的,甚至五代的山水画在表现与自然界的对话方面,可能比文人画还要稍微高一点。大家在学画的时候往往是从线皴开始,但我们的眼界一定不要局限在此,眼光不要只停留在明清几个文人画家身上,而应上溯唐宋,同时书法要上溯魏晋。

  但作为学习的过程来说,线皴这个步骤还是要走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说一下线皴的表现方法。

  皴法中的点、线、面只是大致的分类,有时区分的界限较为模糊,如明显的点和明显的面较易区分,但介乎点和面之间的就很难归纳了。古人把皴法总结为二十余种,但有很多是大同小异的,现在人们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就简单归纳成了点、线、面三个大类。在这里,我希望大家用点、线、面概括传统皴法的时候要有一个灵活的认识,不要太拘泥、太机械。

  线皴中的折带皴,源于沉积岩中的横线状纹路,擅用此皴法的代表画家为元代倪云林。线皴和面皴一样,都是依据山石结构来进行的。不同的是,面皴中表现结构的线和皴的线两种语言形式分得比较清楚,而在线皴中,结构线和塑造体积质感的线的区分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很多情况下,线皴是一遍完成的。画山体时连勾带皴一遍下来,很难说清哪个是结构线、哪个是肌理线。有些缺少经验的人往往过分拘泥于勾、皴、擦、点、染的顺序,就容易使画面显得不自然,因此大家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灵活掌握。

  运用好线皴可以从线形、线型、线质、线性几个方面去把握。线形,即线条的具体形状,属于几何意义上的物理特征,如方笔的线、圆笔的线、长线、圆线、折线等等。线型,即线条形状的集合所具备的共性化特征、类型化特征,如倪云林折带皴的线条和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线条,由于二者线条形状的不同,所以它们的类型化特征也是不一样的。线形和线型,都是物理学上、几何意义上的定义,是任何人都可以表现的,而艺术家和一般人画的区别在于线质,即线条的质量。比如是不是力透纸背,有没有屋漏痕、锥划沙、虫蚀木等画面效果,以及能不能表现物象的质感等。如同样是画一根线,有人画的跟棉花一样软绵绵的,而有的人画出来就力能扛鼎;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就结结实实。这就是线条质量的不同。

  线质是有倾向性的,从而形成线性,即线条的审美属性。线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线形完全是两个极端,线形是具体的、看得见的,而线性则完全靠感觉,是一种心理体验,它依据的是线形,并通过线质来体现。山水画中的线皴,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三个概念来发展的。线条的审美在勾皴时就已介入,“石由笔下生”“笔不离纸”等说法的出现,就是因为着眼于皴的线条和勾勒的表现结构的线条在线形、线质、线性上都是趋向于一致的。有时我们会分不清究竟哪个是结构线、哪个是表现肌理的线,这是因为古人在画的时候就没有分得特别清楚,他是按照大的体积和块面来画的,画的是一个整体的感觉,而不完全是理性的。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要太较真。


图三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结构线和肌理线还是有差异的,我们在练习中要注意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非平行原则。在画山形的时候,不要让所有的线条都顺着走,也不要都是垂直的,而应有一定的角度,这样画出来的线条才能塑造出比较理想的山形。(见图三①)

  第二,非离合原则。即线条既不是完全合上,也不是完全分开,而是有离有合、离合相间的。如果结构线之间完全合上或完全离开了,那就显得突兀、不自然了,这是不好的,一定让这条线若隐若现在似有似无之间,在整体空间上形成一种浑然的效果,这样的轮廓线才是最好的。我们画这种画的时候,要讲求空间的融合,使结构内的空间和结构外的空间产生咬合,形体才会显得完整。如果接死了,跟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就会显得孤立,画面也会显得松散。应该似有似无地能看出结构,但又不是把一块形体完全从周围剥离出来,这就要求符合非离合原则。(见图三②)

  第三,墨色要大同小异,不能有过多的深浅变化。有人往往把勾勒的线画得较重,皴的墨色比较淡,这是不好的,反过来也是不好的。(见图三③)

  以上是大家在画线皴时需要注意的几点。至于如何临摹,市面上有很多相关的书籍,大家可以找来作参照,我在这里主要是介绍几个原则性的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视频 | 喻建十· 国画技法讲座[9]
中国山水画皴法谈(一)
中国画用笔--笔法
水墨画技法——用笔
中国画皴法教程(斧劈皴)视频
国画山水画五大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