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经典解读第34讲: 气机疏通 舒缓痉挛的古方—四逆散

气机疏通舒缓痉挛的古方四逆散演讲版

临床常见一部分人,平时并无疾病,但一到秋冬天凉,人未觉冷,而两手已先凉,吃温阳的当归四逆汤还没有效果,这些人呢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或心烦善怒或心境愁郁,肌肉易痉挛的,在中医里他们属于柴胡体质。具有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典型的柴胡体质的特点。今天学的这个方子就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叫做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上四味,各等份散剂服,日三服。

 

四逆的核心机制

方子里的药物没有回阳的药,所以此类患者的四肢逆冷并非由于阳气虚弱所致,而是阳气内郁所致。就是阳气(热量)在体内分布不均,体内多而四肢少,所以说,四逆散是人体“阳气--热量”分布的“调节疏通剂”,而不是“补充剂”,这类患者,以女性较为多见,易紧张的柴胡人多见,她们对寒冷、疼痛等刺激很敏感,并“易于紧张”,易于出现脘腹疼痛等肌肉痉挛的情况,其肌肉的痉挛并不仅仅表现在胃的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胆道平滑肌、输尿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等均可出现痉挛。正是由于肢端血管平滑肌的紧张痉挛,才导致了四肢的清冷。基于此,也可以说,四逆散是肌肉紧张的松弛剂。为什么这么说呢?枳壳对肌肉的影响是促进其收缩(所以,胃下垂、子宫下垂时会用到炒枳壳),而芍药是抑制肌肉的收缩,二者配伍后起调节作用。相比之下,芍药甘草汤则是肌肉痉挛的松驰剂。

刘渡舟等认为,结合临床观察,四逆证的原因两个方面:一是过服寒凉药物致使阳气冰伏、闭郁而不达于四肢。如外感热病过早或过量使用寒凉药后,出现手足厥逆即是。二是由于精神刺激,使肝气郁结不舒,少阴阳气被郁而不达于四末,以致出现四肢厥逆。凡此厥逆,使用四逆散调达气血、疏畅阳郁,则多能获得较好疗效。

 

与四逆汤之四逆证相鉴别,前者四肢厥冷,不过肘膝,以胸胁苦满、腹痛为主症,后者肢冷过肘膝,以但欲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为主症。

 

肝脾不和病机特点认识四逆散

人有了木气病之后就会影响肝脾,肝脾两脏又会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比如正常情况下,肝木疏泄,帮助脾胃运化,脾土化生水谷之气,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土要荣木,要养肝,肝藏之血来源于脾胃,水谷精气化生的气血,这是正常,木来疏土,土来荣木,正常的协同作用。反过来,如果木不疏土,导致脾胃运化、化生气血不足,肝所藏阴血不足,两个趋向:

1、气血的物质基础不足,疏泄功能就会减退,肝气就会郁结。2、阴血不足影响阴阳失去平衡,肝旺,回过来克伐脾胃;如果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又进一步不能帮助脾胃运化。方子里柴胡、枳实起到这个调理作用。

 

四个方根认识四逆散

四逆散药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但是组方精妙,配伍奇绝,此四个基本方根巧妙组合,是构成四逆散临床疗效显著的基础。

 

柴胡甘草相配 为小柴胡汤之雏形,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柴胡,能条达肝木,升提肝气,推陈致新;甘草,入脾土“能缓其中气不足”,脾气充盛,道路通畅,则肾水上行之路无碍。故此二药配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

 从阳郁四逆的角度来讲,这个方里的柴胡,它可以透邪外达,解除这阳郁四逆造成的原因。阳气不被郁了,气机通畅,清阳能实四肢,也就这四逆厥冷解除了。

 

枳实柴胡相配 枳实能够理气解郁,主要是作用于脾气,通降脾气,跟柴胡相配就成为一升一降,也是调理肝脾气机的常用组合。柴胡疏肝还主升,作用在肝,枳实理脾主降,所以肝脾同治,肝脾气机同时调理,同时一升一降,畅通内在的一身气机,这是一个常用调气的一个组合。《伤寒论》时代,枳实、枳壳是没有分的,现代以调气为主的都用枳壳了,枳实通下导治滞的作用

      

芍药甘草相配 缓解痉挛、疼痛;养阴      

 

枳实芍药相配 枳实是调气为主的,行气,有时候可以通过行气导滞,可以解决气血郁滞,特别是气滞这种疼痛,特别是腹痛。芍药可以调血,作用于血分,芍药既有于益阴养血作用,也有一定活血作用。因为在《神农本草经》时代,赤、白芍不分的。加上它擅长于缓急止痛,所以芍药和枳实相配,又成为调畅气血治腹痛的常用组合。

枳实芍药散用在生产后腹部绞痛,因为孕妇的子宫需要收缩,所以要用枳实芍药散,芍药让她放松不会痛、枳实让子宫收缩。

 

柴胡芍药相配 柴胡疏散透邪,芍药通营和血,柴胡有了芍药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同时又能制约柴胡的辛散,耗伤阴血;

 

四逆散的附文:

“咳者加五味、干姜,并主下利”,五味敛收肺气,干姜温肺散寒,二药又能温中固肾,故“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通达心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淡渗利水;

“腹中痛者,加附子”,温肾散寒止痛;

“泄利下重者……煮薤白”,散结以通阳。

 

在《伤寒论》里,每一个方剂里突出的,特别基础方、常用组合,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学习一个方剂,不仅仅掌握它功用、主治和临床运用一般情况,要保障疗效,它的常用组和非常重要。了解了常用组和配伍上这些技巧,可以直接使这个方剂保证临床的疗效。千百年以来,病名发生改变,但是身体的症状永远不变,有其症用其方,这是中医永恒的魅力;

 

对四逆散的认识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 各执一端。论其功效, 有散其热者, 有运转枢机者, 有和解者, 有调畅气机、 透达郁阳或疏肝和胃、 透达郁阳者, 有疏泄肝胆者, 有消阴畅阳、 升清降浊者, 更有散寒温经者。

 

四逆散的核心机制:调和肝脾,开郁散滞,升降气机,透达郁阳,升清降浊,行气和血,一升一降,一散一敛,条畅通达,达到宣布阳气,气血流通的目的,为芍药甘草汤的解痉、止痛、舒缓提供了物质能量基础;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保肝、利胆、调节胃肠、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脂、强心、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而四逆散的的解痉、止痛、舒缓是他独特而不可代替的作用。

 

这个方子不是在调某种病,它很笼统,是对肝脾气郁、中焦血、阳阳升降、肌肉紧张痉挛方面的总调节;那么他的治疗范围就会相当广泛,那么其辨证要点又是什么呢?前辈总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 阳气被郁, 络脉瘀阻, 其特点主要表现一个“郁” 字。

临床上心脏神经官能症属肝郁血滞见胸闷胁痛、心中烦悸、焦虑神情,加川芎、郁金、丹参、制乳香;

 

其二,四逆散治疗以精神神经紧张为特征的疾病。

这类疾病多见于“柴胡体质”者,疾病的发作多与情绪紧张有关。其方证之“四逆”,即是由于紧张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缩而呈现发冷,但多伴有手心汗出,症状阵发性反复性出现,这是与四逆汤证最大的区别。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镇静作用。

 

比如四逆散合龙骨牡蛎收敛固精、镇定安神,对治精神紧张型的痿证,西医讲是由于神经的关系。治疗痿证,就是阳痿,这是很多医家的经验。

 

其三,四逆散治疗疼痛、急迫、痉挛性疾病。

四逆散是古代的解痉止痛剂,能缓解心理压力导致的躯体症状,这张经方所针对的,不是一个局部的症状,而是整体的一种状态。特别在气温低时、疼痛时、精神紧张时、冷感更为明显。这不仅仅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体质状态,是一种对疼痛敏感,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易肌肉痉挛的体质类型。

 

原文中有“腹中痛”,方中用芍药甘草枳实,均有缓急止痛作用。因此认为本方为解除痉挛、急迫、疼痛之方。所主之疼痛,不局限于腹中痛与胁下痛。所主之痉挛也不限于胃肠痉挛,“四逆”即是血管痉挛,哮喘即是支气管痉挛。所主之急迫,菌痢的里急后重是急迫,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感,不尽感又何尝不是急迫!

 

伴有腹痛尿失禁案例:

某些原因导致腹肌突然收缩,腹压增加,以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引起腹压突然增多的原因很多,例如,突然大笑、打喷嚏、咳嗽和突然用力提起重物等等。一般中老年妇女比较多见。根据临床观察,适合于四逆散的小便不利,大多为小便窘迫,欲便不能,同时伴有腹痛腹胀等,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化热,形成“热淋”,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在西医来讲就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性传染病;

猪苓汤是治疗热淋的有效验方。热淋,就是除尿路刺激症状外,尚伴有身体发热感、口渴感等。山栀子是古代治疗小便赤涩、鼻衄、尿血的重要药物。配合连翘,加入猪苓汤中,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效果很好。如女性有黄带、则再加黄柏,效果更好。如果腹痛者,可配合四逆散。

 

将四逆散用于那些久经清热利湿治疗无效的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尤其是有明显小腹部窘迫,并有上腹部拘急等患者,用四逆散合猪苓汤加减;这个案例是典型的通过对“平滑肌”+“缓急”+“清热利湿”的调理来改善局部症状。

 

其四,四逆散治疗多为平滑肌表现的疾病。

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没有意志参与的,即不随意活动的肌肉。是在植物神经的支配下进行调节活动。大部分内脏肌也是由平滑肌,平滑肌主要分布于血管、气管、胃、肠等壁内。不管是胃肠病,还是血管病、支气管病乃至子宫疾病,共同的病理解剖学属性都是平滑肌病变。平滑肌收缩与舒张极易受情绪影响,很容易出现痉挛状态,这种痉挛状态的反复发作,与柴胡证“往来”的特征相一致。

胆结石案例:

排结石要考虑怎样把胆结石取出而受的折磨较少。大柴胡汤有柴胡、芍药、枳实、大黄,可以说是拿掉胆结石最强的方子,但是很痛,会把胆管拉伤;用四逆散加味,四逆散加四金: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金钱草;

芍药枳实都是排石非常重要的药物。芍药让它松,不会痛;枳实让内脏活泼的作用,可以帮助蠕动排石,此外加上化石的药如鸡内金、海金沙让结石容易碎掉。如果临时胆结石剧痛,那就用芍药甘草汤止痛,那比西医的吗啡还有效。

 

柴胡人、四逆散人特征:

外观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青白色,缺乏光泽,皮肤比较干燥,舌肌坚老,暗而有紫点,舌体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多弦细(血管紧张痉挛的表现)

好发症状:主诉以自觉症状、自我体验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特别敏感;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部常有酸痛感,拘挛感;

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胸闷乳胀,烦躁,经来腹痛,经血暗或有血块;

体质倾向:多气滞,多血瘀。性格内向、消极,特别讲究细节,神经质性格,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

 

四逆散腹诊:

体力、腹力中等,在左右两边大致有相等程度的胸胁苦闷,腹直肌从上到下皆呈强烈的紧张状态,腹直肌拘急,按压上腹部有抵抗和疼痛,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这是处方的重点。

 

四逆散人的脉像

是弦象,脉弦有力不虚,感觉有一股气郁结在里面了,脉管紧张、挛急、硬,有的有滑象,有时候脉还会有点偏数、偏急躁,不安静。这是一种实象,这种病人一般是女性或者更年期的人比较多;

 

病证结合加减方:

调整药量:原方四味药量均等,但仍可根据具体证情中肝郁、血虚、脾滞及脾弱的偏颇,分别增调柴胡、白芍、枳壳及甘草的用量。

 

①、肝胆系统疾病:

胆囊炎属肝胆气滞,湿热郁阻见右上腹胀痛牵连肩背,寒热往来,舌苔黄腻,加川楝子、元胡;

伴见黄疸,加茵陈、虎杖、栀子;

气郁化热,见心胸烦热,加栀子、连翘、黄芩清泄郁热;

肝郁甚见胸胁胀痛,加香附、川芎、青皮行气解郁止痛。

 

②脾胃系统疾病:

脾胃偏寒,可加干姜、炒乌药、煨木香;

胃中郁热可加蒲公英、连翘、竹茹;

久病程久见疼痛较甚,舌暗或有瘀点,可加丹参、炒灵脂、蒲黄。

脾虚湿阻见泻泄或小便不利,加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

 

③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属肝脾湿热见小腹或少腹痛胀,伴黄带腥臭,加苍术、炒黄柏、龙胆草;

慢性盆腔炎属湿瘀互结见局部硬结痞块,加制附子、败酱草、苡仁;

急性乳腺炎属肝胃郁热见局部红肿痛热胀,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青皮、桔梗;

痛经属肝郁血滞见经前少腹胀痛,经行不畅,加川芎、香附、郁金;

 

四逆散的主证不明,但四逆散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十分广泛,是其他方剂所不及的,实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


精彩视频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逆散方论(摘录)
四逆散、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之比较
药仅四味,内外妇儿各科皆能治,四逆散临床大有可为!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
本能药解——芍药
【原创】右半身持续痉挛性疼痛一年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